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補白能夠幫助小學生對于文章的體悟和理解,從而啟發(fā)小學生的思想和智慧,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智力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可以因此得到發(fā)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
一、利用背景補白體會文中的情感
每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文章的寫作背景也各有不同,寫作背景往往不能在文字中體現,它算作是一種留白。學生通過對寫作背景的了解,初步了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老師在學習課文前就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方法是讓學生在課下進行預習,可以從網絡上進行查找,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要學習的文章進行了解。比如,可以查文章寫作的時代,當時的時代是什么樣的,人物是什么樣的身份,甚至他的簡歷、性格等一系列的特征。學生可以把所獲取的這些資料在課堂上展示,并與其他同學交流。在搜集的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對資料進行思考并加以篩選,這樣,他們就有了辨別能力,同時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對課文有了整體性的了解。課堂上學習時,他們就會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二、學習與思考同時進行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中有“學”與“思”兩個字,可見,學與思的重要性,兩者往往同時存在,是一個辯證結合體。只有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學習。
例如《頂碗少年》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的省略號,這些省略號我們就看作是留白的地方。同樣是一個符號,但是卻包含不同的意思,所要表達的思想也不盡相同,蘊涵的內容也不盡相同。這時,我們就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想一想這些省略號表達了什么呢?比如,文章說道:“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中,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讓人晾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停下來”。
這句話里有一個省略的內容,我們通過上下文發(fā)現,這個省略號所省略內容并不難,學生通過閱讀就能進行補充,比如可以填充“忽而下蹲”“忽而躲閃”之類的詞。在這時,老師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對課文進行仔細閱讀,逐步走進頂碗少年的內心。從少年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少年的心理是多么的復雜,文章表現出了少年在頂碗時心是很緊張的,這樣分析,省略號的作用就很明顯了。這樣,能過對省略號的補充,讓這篇很平實的文章變得生動起來,讓讀者了解一個活潑少年的心理,讓文章也變得有血有肉。
三、在課后運用補白進行延伸,學習的空間更為廣闊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會給學生們留下很多的懸念,讓學生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也給學生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而老師不要忘記趁機給學生一個練筆的機會。把課文中的情節(jié)進行延伸,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例如在《凡卡》一文的學習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讀最后一段,并結合文中的思想情感,對“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進行想象。老師為了讓學生展開想象,可以啟發(fā)學生,他做的這個夢能不能實現,夢越是美好說明越是什么呢?他的這個構想能不能實現呢?如果能實現的話又是什么樣的結局呢?通過問題的啟發(fā),學生對這段話進行補白,拓展了課文的內容,讓學生回過頭去多次地研讀,加深了對課文中人物的印象,也讓學生們認識到當時社會的冷酷,對凡卡的命運感到憐惜。
2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
一、課前背景補白,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每篇文章作者創(chuàng)作前都有不同的寫作背景,寫作背景本身也是一個留白教學,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能夠初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課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背景的補白??梢圆贾脤W生通過查找各種書籍、上網搜索資料等方式,了解關于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歷史演變和人物的身份、資歷、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實材料,再在課堂中向同學們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在這個搜集的過程中,鍛煉了孩子們的思考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初步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大致理解了人物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
二、學與思并肩行,了解作者寫作意圖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庇纱丝磥恚皩W”與“思”是一個緊密結合體,也是一個辯證的關系,兩者不可分開。課堂上的留白正是在“學”的同時構建了一個“思”的平臺。
趙麗宏的《頂碗少年》中多處運用了省略號,同樣的符號但蘊涵的內容卻不盡相同,這時就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這些省略掉的“空白”背后有什么內容,作者這樣表現的獨特之處是什么。比如“在輕松幽雅的樂曲聲中,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讓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停下來”。
這里省略的內容并不復雜,學生基本上都能補充完整,“忽而抬手”、“忽而轉身”之類都可以。此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較為寬裕的時間,讓學生仔細研讀課文,慢慢走進頂碗少年的內心世界,走進作者和觀眾的內心世界;思考面廣一些,思考觀眾看到頂碗少年做出這么多復雜動作,而碗不停搖晃時的心理,琢磨頂碗少年意識到自己頭上的碗一直搖晃時的緊張心理,考慮作者在此處運用省略號的寫作意圖。這樣,學生就能跳出平面的文本敘述,來到人物們的內心世界,去尋求答案,思維得到拓展。
三、課后延伸補白,拓展學生想象空間
不少文章結尾處都留有無限懸念,給學生留下無窮的想象余地。教師可以在此安排一些練筆,延伸情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完《凡卡》一文后,教師可以結合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研讀最后一段,“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教師可以讓學生邊讀邊在腦中想象畫面,這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出這樣的題:凡卡的結局會怎么樣?通過這一拓展補白的訓練,不但鞏固了課文內容,而且也讓學生更深地走進主人公凡卡的內心世界,表達對凡卡悲慘命運的深深同情。
3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
一、補白背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課本,特別是高年級的語文課文,名家名篇非常之多,有些因為離我們現實生活較遠,所以與學生的距離較遠,這就需要我們補白背景,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背景補白一般在授課伊始,對課題質疑之后出現最好。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文章講述了波蘭被歐洲列強瓜分后,音樂家肖邦流落異國他鄉(xiāng)仍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還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自己的祖國,從而表達了他對祖國的強烈的愛。“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既是肖邦彌留之際靈魂深處的吶喊,更是肖邦愛國情懷更好的表現。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當時波蘭的情況,和當時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的情景。這樣對背景進行補白,才能更好地體會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感。如果單憑對課文孤立理解,只能是囫圇吞棗,更不要說與主人翁的感情產生共鳴了。
二、補白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小學課文中有許多文章的結尾留下了可供我們進行再造想象的空間。而語文教學借助形象的語言、具體的文字,使縹緲無邊的想象有了依托,也正是因為想象,才讓語文教學這個領域煥發(fā)出美妙的光彩。筆者以為,在語文教學中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借助于補白文本。這些作品的“無字句處的精彩”是教學中最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點,用格式塔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就是:健康的人面對一種不完全或者空白格式塔刺激物,就會在知覺中產生一種要改變它們并使之成為完美結構的傾向。
找準這樣的點進行訓練,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學《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來看望聶將軍的情景會是怎樣的呢?通過啟發(fā)學生思維,對文本進行了有效補白,拓展了文本的外延。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聶將軍,理解文本中心,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補白中心,訓練學生思維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只對文章中心思想進行一下膚淺的概括。若在揭示文章中心處巧妙設置并引導學生補白,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中心的理解,而且還能達到對主題的拓展與深化的目的。
例如:筆者在教學《蒲公英》一文時,在文章的中心處就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補白,使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中說:“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種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種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種子茁壯地開花成長起來――把大地裝點得更加美麗?!边@是提示文章中心之處。教師沒有直接點出文章的中心,而是巧妙地設置了一個補白――“假如你是落在沙漠里或湖泊里的種子,臨死時,你想說什么呢?”這一提示,使學生立刻活躍起來。通過學生的發(fā)言,學生思維火花在綻放,不知不覺中領悟了文本的中心。
四、補白標點,提升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多處運用了省略號,同樣的符號但蘊涵的內容卻不盡相同,這時就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這些省略掉的“空白”是否相同,作者這樣表現的獨特之處是什么。比如《理想的風箏》中三處省略:一處引文省略,省略了女媧造人的故事部分內容,可引導學生把這個故事講全,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一處“倘若不幸他已經離開了我們……”之后,表現了“我”不愿這樣的結果出現的思索過程,所以跟在這省略號后邊的是“不,他不會的”的急轉,我多么希望老師健康長壽啊;此處省略的內容并不復雜,學生基本上都能補充完整。
此時教師無須急忙道出答案,而應該給予學生較為寬裕的時間,讓學生研讀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思考作者的意圖;第三處用于末了,表達了“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它留給我們補充的余地,韻味無窮??梢龑W生想象我是如何思念的?思念老師的什么?再如《孔子游春》中的兩處列舉省略,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訓練的最佳切入點。通過對大自然和母親的共同點以及水的其他品性的補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同時大大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4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
1、利用畫面補白。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課文由于文字表述極為抽象,造成了學生對課文認識上的局限和困難,可用補圖法來讓他們直接感知,加深對課文的領會和對作者用詞的體會。如教學《詹天佑》一課時,文中提到詹天佑根據不同的地開,分別采用了“從兩端向中間鑿進法”和“豎井開鑿法”。對這兩種鑿井方法,雖然文中有文字介紹,但畢竟不夠直觀。為此,教學中,老師若能用簡筆畫加以直觀展示,將會省去不少的口舌。同樣,學習《泊船瓜洲》一課時,對詩中提到的“京口”“瓜洲”“鐘山”“一水”等地名與地標物,如果老師在教學時,能用簡筆畫加以明示,則對學生理解王安石當時有家不能回的強烈思鄉(xiāng)情結,一定能有更深刻地領悟。
2、通過表演補白。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需要適時地做些表演,能補救文字教材表達的抽象概括性的缺陷,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完善課文的審美功能。如在學習《學會合作》一課時,將“從小口瓶里取小球”的實驗搬到課堂,對于學生理解“成功的合作還在心中想著他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將會有更深切的體驗。而在學習《望月》一課時,通過表演我與小外甥背詩的情節(jié),則更有助于我們對小外甥“聰明好學”的特點。
3、介紹背景補白。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缺乏應有的歷史背景和作者情況等方面的知識,又難以從字里行間捕捉,因而常對文中的人和事感到陌生,在領會上產生偏差。教師要補充這些知識,使其正確理解作品的內涵。
《早》一課中在具體介紹三味書屋的擺設時有這樣一段話“東面正中有一幅畫,畫上古樹底下伏著一只梅花鹿,那是學生們朝著行禮的地方。”很多教師在教學這一段的時候都感到對這幅畫的含義感到難以理解,有些好奇的學生問了,也是含糊了事。這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是不利的。在這里,我認為我們非常有必要把這幅畫的背景含義補白出來:這幅畫上的“古樹”取其諧音“古書”,再把“伏”和“鹿”兩個字連起來取其諧音“福祿”,這幅畫的整體含義就是告誡學子們若想取得福祿,若想飛黃騰達,就要認真去讀古書,去讀四書五經,去讀之乎者也。
這幅畫和封建社會讀書人靠讀書來考取功名的思想是非常吻合的,也印證了古人的一句名言:“讀讀讀,書中自有顏如玉,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這里的補白主要是把分散的歷史情景、故事片斷和人物身世、經歷、事跡貫穿起來,交代清楚,使學生有完整的印象,全面的了解,以便準確地讀懂課文,深入理解主題。
小學語文補白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