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抒情方法大全
抒情,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表達方式。它和記敘、議論、描寫、說明同為寫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法。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語文抒情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抒情方法
一、直接抒情:情感清晰,揣摩透徹
直接抒情常常有以下兩種表達方式:
熱烈奔放的直接抒情。這種抒情方式,是指作者熾熱的感情如火山噴發(fā),在不可自制時讓自己的情緒傾瀉而出。郭沫若的《天狗》,作者極度夸張了“天狗”那種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氣勢,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作者不可遏制的徹底毀滅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滿腔熱情。
深沉含蓄的直接抒情。如郁達夫的《懷魯迅》中奔喪的一段“這不是尋常的奔葬,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弊髡邘е畛恋乃妓髦笔阈匾?。
直接抒情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偈闱橐鎿礋崃?。“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睂λ桧灪唾澝赖臇|西感受越深,所蓄積的感情才不能勉強,不能“為賦新詩強說愁”。只有抒發(fā)的是真實的情感,才會感染人,激勵人。
?、谑惆l(fā)的情感要生動、具體?!扒殡S事生”,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感情的強弱程度是不一樣的。人的情感也是在變化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各有歸類,又各有強弱層次,因而在抒情時,要避免概念化的、公式化的、呆板化的、空洞化的抒情。
?、凼闱橐e極健康,人的情感健康。人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在寫文章時,要選擇那些積極向上的、健康進步的、使人振奮的情感來抒發(fā)。
二、間接抒情:情感朦朧,理解迂曲
間接抒情是一種依附于事、依附于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即通過敘述、議論、描寫的方式來抒情。間接抒情可分詠物寓情、借景抒情、即事抒情等。
(1)借景抒情。即作者把自己或抒情主人公因某種際遇而獲得的強烈感受滲透到精心選取的景物中去,通過對景物的點染描繪,將主觀感受顯現(xiàn)出來。這樣,雖然展現(xiàn)在讀者前面的是一幅幅“自然景致”,但這景是緣于作者或抒情主人公之情而布的,因而也就多少失去了它的自然本性,而帶上了主觀色彩。看似寫景,實為顯情,以形成與所作人物、事件相諧的情緒氛圍。
(2)詠物寓情。通過對具有象征意義的客觀事物的描繪來寄寓作者自己的感情。此法與“融情于物”有所相同,即都有要通過某種事物來抒情,但也有區(qū)別,此法重在“寓”,即所寫事物應具有象征意義。其特點是只描寫對象,一般不出現(xiàn)抒情性的語言,作者的感情完全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手法,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運用此法應注意:要抓住事物某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特征來寫,從立意出發(fā),有所選擇取舍,使形象性和暗示性統(tǒng)一起來。
(3)即事抒情。在事件的敘述過程中,隨著事件的展開,不動聲色地將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滲透融會在敘事之中,讓讀者自己去體味、思考,這種融情于事的筆法就是即事抒情。由于不是專門的抒發(fā)和渲染,既省了筆墨,又使文章真實簡練、含蓄蘊藉。
此法要點是:①在題材的選擇上應側重選取“關情之事”,即生活中那些使自己激動不已、感慨良多的事,特別是那些蘊涵著真摯情思的動人細節(jié)。②語言是抒情成敗的關鍵。即事抒情,既要把事情完整地陳述出來,又要將自己的情感融會其中,并在敘事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讀者的想像力和感愛,使他們參與到事件中,真切體味作者的深意,這就要求作者有較高的語言修養(yǎng),善于運用生動簡練的語言寫成文情并茂的文章。
間接抒情還可以通過敘述、描寫、議論等多種方法結合表現(xiàn),或與直接抒情結合使用。
間接抒情要注意以抒情為目的。借事傳情/借理生情或借理喻情都是抒情的手段,如果情不勝物,那就本末倒置了。
三、情景交融:景中見情,情溢景里
情景交融指作者在描繪景物時,情景妙合,水乳交融的抒情方法。它是借景抒情最為理想的藝術境界和效果,這種藝術境界和效果要在寫景抒情的作品中表現(xiàn)為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景情結合。這種交融是了無痕跡的情與景會,水乳交融,相糅相襯。
為了借景抒情,用景物賦予情感以形體,增強情感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作家對自然景物在審美感受和形象描繪中,必須“以我觀物”,融情于景,使“物皆著我之色彩”,成為作家“心靈的圖畫”。自然景物形象的多變化,人的境遇、審美能力、趣味的差異以及審美觀點的不同,決定了感觸所生之情的多樣性。俗云“年年歲歲有花開,歲歲年年花不同”。
四、敘事出情:事里含情,情事相融
敘事出情指通過敘事傳達感情的一種最基本、最常見的抒情方法。情由事發(fā),事為情之母體。為了使復雜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客觀化,通過敘事抒情交代介紹感情產生、形成的因由、類別、強度,使感情有所依附。敘事出情,屬間接抒情的重要一類,具有很好的抒情效果。事和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在敘事性作品中,交代事件、描述情節(jié)是主要的,事件、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決定作品的布局結構,發(fā)布交代清楚其始末、過程,并要求有條不紊,符合順序。
五、詠物言志:物象鮮明,情感深沉
詠物言志指作者在生活中對某一客觀景物有所感觸,于是把所要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這一景物之中,通過這一景物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抒情方法。
詠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顯得具體,能夠取得可感觸的效果;物象因情志而饒有韻味,可以起到動人心弦的作用。二者相融相會,相映生輝。文章通過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畫面表現(xiàn)情志,而顯得內容豐富、蘊含深遠,使讀者能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運用詠物言志法要注意:①要準確地把握客觀事物和特征,給以逼真的描繪,使事物的內情與外形達到統(tǒng)一。②抒懷應緊扣外物,緣物生情,有感而發(fā),不能架空抒懷、漫無邊際或無病呻吟。③詠物是為了言志,言志有助于詠物,也就是說作者所選擇的客觀對象與作者所表達的主觀感情必須契合交融,在畫面中注入激情,在文辭中潛含哲理,從而給人以藝術感染和思想教育。
2小學語文抒情方法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指在作品中不用借托其他方式,直接表明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憎褒貶,這是抒情散文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的文章感情強烈,節(jié)奏明快,氣勢奔放,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如李密的《陳情表》,《古文觀止》評論它是“至性之言,自爾悲惻動人”?!皠⑷毡∥魃剑瑲庀⒀傺?,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边@情真意切的陳訴,不僅僅是作者對朝廷征召的委婉推辭,更是他至孝之情的由衷流露。
二、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就是不直接抒發(fā)對人、事、物的感情,而是或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變化來敘述,使讀者從敘述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或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或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敘事抒情。主要特點是把思想感情融入文章所描述的事件中,憑借感人或讓人憤慨的事件抒發(fā)感情。對于這種敘事散文,敘事寫人不是真正目的,抒情才是其要義。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弊髡叨梦锼既?,這簡短的兩句交代中有多少悲傷蘊含其中啊!夫妻的恩愛歷歷如在眼前,植樹的情景宛在昨日……真是言簡意賅,感情抒發(fā)到了更好。
2、寫景抒情。這種寫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寫景,實則抒情。即將主觀情感融入到客觀景物的描寫中,使描寫對象具有濃郁的主觀情調。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創(chuàng)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郁達夫內心的“主觀色彩”――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抒發(fā)了作者向往、眷戀故都的秋的真情,流露了深遠的憂思和孤獨。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都涂抹上了主觀色彩。
3、狀物抒情。這種寫法是通過對具體物象的描寫,寄托、傳達某種情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詠物,將情感曲折委婉地透露出來,使文章內涵深厚,情深意遠。如周敦頤的《愛蓮說》,從表面看,是對蓮花的描寫,是對蓮花的熱情贊美,但是作者為什么不愛菊花和牡丹而“獨愛”蓮花呢?原來作者是借詠蓮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質,來表現(xiàn)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他筆下詠的是蓮,實際上是含蓄地抒發(fā)對像蓮一樣品格的贊美。
托物抒情,選擇物象要準確,物與情之間應有某種共同之處,要抓住所詠對象的主要特征,不使人感到牽強附會。
4、說理抒情。借說理抒情是指在寫文章時把自己的某種情感融入到對事物或事理的議論和評價之中。它和一般的議論不同,不需要充足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只是用飽含情感的語句寫出自己對客觀事物或事理的判斷和評價,以達到抒情的目的。此時,理因飽含情感而變得更為犀利,情因蘊含哲理而變得更為濃烈,所作之文更能動人以情,曉人以理,產生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其文之美,正在于后兩段的說理抒情:先借對生死問題的議論,表明自己的生死觀,抒發(fā)時光飛逝、人生短暫的感慨,表達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另外,抒情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抒情要健康、積極,反對抒發(fā)低級的、頹廢的和庸俗的情感。
2、抒情要真摯、實在??鬃诱f:“情欲信,辭欲巧?!毙牛褪钦鎸?。我們必須在寫作中杜絕虛情假意,無病呻吟,也不能故作多情,為文造情。
3、抒情要講究方式、方法。我們應根據主題表達的需要,認真斟酌、選擇抒情方式、方法,重視抒情技巧。
4、抒情要充分利用修辭手法。學習修辭就是為了把文章寫美,古人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寫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不可不重視文采。
5、抒情要句式靈活。在具體寫作時,我們可以通過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式的選擇,來強化文章的抒情效果。
3小學語文抒情方法
一、借景抒情
這是作文中最為常見的抒情方式。我們經常所說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暗含在具體的景物描寫中,文章由此便顯得含蓄而有韻味。
比如寫雪松林?!白顪剀暗臅r刻莫過于暮春的清晨。晨曦如一綹散亂的劉海,垂掛于峭拔的雪松巔,鮮艷了經冬歷久沉淀的蒼綠。幾聲清脆婉轉的鳥鳴,瞬間令寂靜的氛圍活躍起來。它們忙著奔走呼告,用一種愉悅的耳語來為這兒命名――春之園。春風多情的絳唇吻開樹下蘭花待放的花蕾,純白與墨綠融合,儼然中國畫的古樸。蝴蝶兒忙著點數這林間蘊育了多少白色的芬芳?!?/p>
在這段景物描寫中,作者把自己欣喜、快樂的心情寄予在晨曦、鳥鳴、春風和蝴蝶之中,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隨著景物的變化而心情開朗起來。
二、描摹感人的細節(jié)抒情
細節(jié)是最容易表現(xiàn)情感,也最容易打動讀者的。很多時候,一個經典細節(jié)就會使文章出彩,使文章燦然一亮,給人留下深刻永久的印象。
比如寫母愛。一個同學這樣寫:一次,小姨買來七根香蕉,我剝了一根遞給媽媽。媽媽說不喜歡吃。我吃香蕉的時候不小心掉了一截在地上,沾了些灰。等我轉身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媽媽卻把掉在地上的香蕉撿起來用水沖洗后自己吃了。母親說不愛吃香蕉,卻吃女兒掉在地上的香蕉,無需任何說明,母愛和母親的勤儉樸實便躍然紙上。
又比如,一位同學寫:我爸爸是海員,常年出海。有一天我和媽媽談論爸爸,媽媽叫我別問得太多。然后,媽媽撇過頭,狠狠地用毛線針捅那件織給爸爸的半成品毛衣。用針捅毛線衣,這個細節(jié)便充分地展示了母親不滿的情緒。好的細節(jié)肯定令人感動。
三、挖掘象征性的動作抒情
生活中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特定動作,往往能含蓄地表達人物的情感,因此,在作文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去挖掘。
比如,一個同學這樣寫穿布鞋:回到家中,我將奶奶為我做的布鞋一雙雙整理好,坦然穿上,不再顧忌別人的目光。由不穿布鞋到坦然地穿上布鞋,這個具有象征意味的動作,一方面表達出接受了奶奶的愛,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出和虛榮絕裂的態(tài)度。
又比如,一個同學將父親蒼老的身影比喻為弓,將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望比喻為箭。文章這樣結尾:這彎彎的弓啊,我將使你射出的每一箭,都強勁有力,銳不可擋。作者借用射箭這一動作,表達了對父親的感激和不辜負父親希望的決心,含蓄而有意味。
動作有了象征意味,文彩和情感便浮現(xiàn)于字里行間。
四、錘煉精妙的語言抒情
精妙的語言,不僅能準確地傳遞思想,形象地再現(xiàn)畫面,也能很好地表達情感。
比如,錘煉有啟發(fā)意義的句子。一位同學敘述母親細心地收藏了她10多年來用過的手帕,對每一方手帕的故事都津津樂道。她很不理解母親為何能記得如此瑣碎的事,而自己卻大多遺忘了。最后,她終于明白:“因為愛著,所以記得。”這一句,看似戛然而止,實質所有的感情都于此奔涌而出,不僅高度概括了母親慈愛的情感,而且還具有了一定的哲理,深刻而生動。
4小學語文抒情方法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和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在我國古代詩歌中,借景抒情是最常用的表達技巧之一。生活中的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都可以成為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
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鼻皟删鋵懢埃髢删涫闱?。所寫的景物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圍是那么冷寂,這就給后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彩,兩者渾然一體。歷年高考中,對此考查也頗多。1995年全國高考題考查了李清照的《如夢令》,其中D選項認為作者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該選項錯就錯在對借景抒情這一特點沒有把握好。2004年高考上海卷則明確要求考生“就詩歌中畫線句子,結合全詩,從一個角度(如景與情的關系)寫一段80字左右的鑒賞文字”。同學們在學習此類技巧時,關鍵是要首先理解景物的特點,然后批文入情。如下面這首詞: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全詞從遠近、俯仰以及視覺、聽覺、嗅覺等角度寫景。透過幅幅畫面,我們可以隱隱地看到詩人那種百無聊賴、無可奈何的心境。同學們只有抓住景物幽淡閑遠的特點,才能從景物的描寫中體會詞人感人肺腑的真情實感。
二、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指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中抒發(fā)情感,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借景抒情與融情于景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二者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比較直接,讀完詩,見“景”又見“情”。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通過景物讓人直接感受到一種蕭瑟的悲秋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不正面著一個字,讀完詩,見“景”不見“情”,但仔細分析后卻發(fā)現(xiàn)詩人的感情寄寓在眼前的自然景物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宋祈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張先的“云破月來花弄影”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霸破圃聛砘ㄅ啊?張先《水仙子》詞):一團烏云布滿天空,月色朦朧。恰在此時,一陣清風吹過,剎那間云開月出,花兒為清風吹動,于月光的清輝中翩翩起舞,在孤寂中與影子作伴。通過景物來烘托詩人傷春亦復自傷的心境,極富空靈之美。
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托,寄托,借助;物,客觀外物;言,表達;志,志向,志愿;寓,寄托,隱含;意,心愿,愿望。簡單地說,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志愿。如上文司馬光的《客中初夏》一詩。托物寓意,就是將思想隱含在具體的外物之中。實際上,“志”和“意”往往是一回事,都可理解為思想感情、理想愿望、見解主張等等。詩歌鑒賞方面的文章,使用“托物言志”說法的多。
托物寓意,“意”更隱含些。如蘇軾《待月臺》:“月與高人本有期,掛檐低戶映娥眉。只從昨夜十分明,漸覺冰輪出海遲?!焙髢删湓妼懗隽艘驖M招損的自然規(guī)律。滿月給人間曾帶來無限美景和喜悅之情,然而滿即缺之始。詩人久久佇立,眺望遠海,等待著遲遲升起的一輪冰月,心中不免泛起淡淡的愁緒。稱月為“冰輪”,表現(xiàn)了月的光潔、純凈,同時也略帶清寒之意。此時詩人那官場失勢的往事,大概正隨著海上徐徐升起的明月而浮現(xiàn)在猶如海波一樣動蕩不寧的思緒之中了。讀這樣的托物寓意的詩,是需要對詩人的身世、經歷乃至創(chuàng)作風格有相當的了解的,否則很難把握其隱含之意。
借物抒情,也就是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的意愿。如唐代虞世南《蟬》:“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薄按咕q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征。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飲吸清潔的露水,陣陣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
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得很遠,并非依靠風的力量。作者在詩歌中真正要抒發(fā)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yǎng),因而美好的名聲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托福,而抒懷言志才是真正目的。又如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驛亭之外的斷橋邊,梅花自開自落,無人理睬。)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暮色將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即使凋零了,被碾為泥漿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fā)出縷縷清香。)”全詞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慘遭遇,喻托作者報國無門、屢受排擠和打擊的不平心境。
四、借事抒情
古典詩歌除借助物、景來抒情外,往往還借助一些“事”(即古人的行為舉止)來抒情,如我們前面講到的“折柳、折梅、吹笛”等也可以理解為借事抒情.此外,古人寫離情別緒,往往還借助“登樓、登高、憑欄、搗衣”等事來完成。例如:
?、匍|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唐·王昌齡《閨愁》)
?、诓蝗痰歉吲R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顧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宋·柳永《八聲甘州》下片)
?、坶L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頎《送魏萬之京》)。
五、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常用的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边@是摘取漢文帝在未央宮的宣室祭祀后召見賈誼,向他詢問鬼神之事的鏡頭入詩,這件事是帝王千萬件起居活動之一。詩人為什么抓住這一點來寫,因為通過這一點,反映了漢文帝求賢是假,表面上禮賢下士,將放逐在長沙的賈誼召回,不去問國家大事,卻問鬼神之事的荒.唐可笑。嘲諷了以求賢來博取名譽而實際并不重賢的統(tǒng)治者。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蔽猜?lián)化用王孫典故,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歸來兮,山中兮不可留!”詩人的體會恰恰相反,他覺得比朝廷好,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又如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睂嶋H上是李清照巧借項羽垓下戰(zhàn)敗、烏江自刎的歷史故事,贊頌他那生為人杰、死為鬼雄的豪俠氣概,用他“無顏見江東父老”而不肯過江東來辛辣地嘲諷畏懼、怯弱、茍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
小學語文抒情方法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