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高效課堂和方法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閱讀教學,那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語文的高效課堂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效課堂的提高攻略,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一、當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模式僵化,缺乏創(chuàng)新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制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注重對文本中的中心思想、寫作手法、段落大意等進行詳細講解,試圖通過這些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成為一個固定的模式,成為一個程式化、機械化的教學過程,因此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此外,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答題、得分,忽視了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和興趣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難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自主學習不足,師生互動流于形式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主要在課堂上進行,而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加上初中語文教學任務比較繁重,這些因素導致在實施具體的閱讀教學時,老師往往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學方案進行,閱讀教學的步驟非常緊湊,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較少,而且多數(shù)都是簡單的、機械的問答,沒有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思考,使得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往往比較淺顯;另一方面,老師主導了閱讀教學課堂,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加上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不足,使得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比較缺乏,難以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三)課堂效率偏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閱讀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內(nèi)容,往往需要更長的教學周期,學生要對相應的閱讀材料進行多次反復閱讀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才能領會其中的寫作手法和技巧。但是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往往在短短一到兩個課程內(nèi)結(jié)束,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此外,老師往往給學生布置了閱讀訓練題目,這讓學生往往忙于應付大量的題目,導致學生對閱讀文本自身的關注下降,這無疑不利于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不利于學生掌握其中的寫作技巧。由于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更多的是出于應付考試的目的,因此學生的個性需求和閱讀興趣得不到良好的滿足,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注重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要想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取得良好效果,首先就要充分認識到初中學生特有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初中生富于熱情,對各種新奇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思維能力處于發(fā)展之中,因此喜歡思考。這些特點要求老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有必要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具體實踐環(huán)節(jié),老師可以發(fā)動學生在閱讀相關的文本以后進行現(xiàn)場的感想分享,這樣一來,就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在提高對文本的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例如:在《老王》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當堂完成一個任務:結(jié)合文中相關內(nèi)容談談我對老王的看法,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踴躍分享自己的感想,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何樂不為呢。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層次
針對初中生的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和情感發(fā)展水平,要選擇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閱讀文本,同時要掌握好不同年級學生的教學層次設計。要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閱讀教學計劃,結(jié)合相關的文件設置對應的教學目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并在這個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時,要對閱讀教學進行遞進設計,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心理和閱讀水平,一方面滿足學生對閱讀樂趣的需要,另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訓練。例如,在初中語文《范進中舉》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差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讓后進生模仿表演范進中舉發(fā)瘋的場景,學生表演生動有趣,讓優(yōu)等生結(jié)合寫作背景去探討文章的主題,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各得其所。
(三)學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要想達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最主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為了達到這一效果,首先老師要結(jié)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選擇與其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或者初中生特別感興趣的閱讀文本,這些文本自身對于初中生就具有強烈吸引力,因此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此基礎上,老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模式,改變應試教育的教學思想,解放學生的天性,引導學生對多種文本資料進行廣泛閱讀,并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思考。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以后以文字的方式寫出自己的感想,代替?zhèn)鹘y(tǒng)的閱讀題目訓練。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思考,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能夠通過寫作訓練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和表達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在閱讀、寫作、表達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初中語文《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模仿《春》寫景的方法,巧用修辭寫片段作文《家鄉(xiāng)的春天》,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模仿,提升學生閱讀模仿的積極性,從而構建高效的課堂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性工程,老師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結(jié)合語文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為學生提供相關的閱讀文本,循序漸進,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不斷鍛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語文閱讀中開闊眼界、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