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整理歸納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學語文能夠提升你的閱讀能力,即從各種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能提高書面表達能力,這兩樣是以后走向社會可以說比較常用的技能;再現實一點,你的一次又一次的升學考試,這是一塊敲門磚。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整理1
首先,要努力提高小學生的預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一定要想辦法提高他們的預習興趣,才能夠逐漸地培養(yǎng)起他們的預習習慣。比如,可以下午放學布置預習作業(yè),第二天一早就來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得好,看誰讀得有進步。及時進行鼓勵,以激發(fā)大部分學生的預習興趣,如此四五次,學生都不用老師布置,自己就知道每天晚上回家進行預習了。
第二,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標與要求。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并不知道預習時該做些什么。所以在每次預習之前,教師要告訴他們預習的目標和要求。有了要求,加之對學習新課文的“求知欲”,學生會在家長的督促和幫助下完成預習。預習的扎實與否,直接影響到第二天的課堂教學質量和進度。
第三,要教給學生語文預習的方法。
要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教師必須教會學生語文預習的方法,學生預習時要具體做好3件事:一是讀一讀。讀詞語和課文。讀課文,一般讀5遍。1~3遍讀準字音,第4遍讀通順句子,讀出停頓;第5遍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點感情來??筛鶕约旱那闆r多讀幾遍。二是想一想。課文中感興趣的句子、詞語是什么意思,生字怎么記住,如果孩子求知欲旺盛,他就會借助圖畫去研究。三是問一問。對于自己解決不了而急于知道的問題可以向父母或他人請教。如得不到答案可以在旁邊畫問號,到課堂上去解決。
第四,要放聲朗讀語文課文。
在語文預習中,放聲朗讀課文對于形成有效預習非常重要。俗話說“眼過十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朗讀,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課文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課文內容,思想意義,了解課文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課文結構、寫作方法。讀過幾遍課文,其印象肯定會比“一默看”時深刻。
第五,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語文預習中,要讓學生學會做預習筆記,這對預習的效果是非常大的。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做預習筆記時,可以在預習的課文上做標記;也可準備一本預習筆記本,把相關的資料、問題記下;還可以在本子上設新詞欄、重難點等等,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當學生做到了這幾點,聽課的時候也就會比較容易地隨著老師的串講,理清老師講課的思路,并且從中發(fā)現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哪些解決了,哪些還不明白,通過聽課、提問,獲得及時解決。
第六,讓學生學會收集資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必須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收集、閱讀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一方面能夠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積累更豐富的知識;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整理2
1、明確要求,教會方法。
開始訓練學生預習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嚴格督促學生按照預習要求和步驟進行預習,發(fā)現錯誤及時糾正。
如在本學期初,教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后利用兩節(jié)課時間對學生的預習提出具體的要求,并在老師的帶領下將預習放置于課堂內完成,共同預習了第一課。
(1)教會學生如何解題。如我們在哪里蕩起雙槳?
(2)與學生共同探理解詞義的方法,即查字典或詞典、看生字表、觀察插圖、聯系上下文及向別人請教。在學完第二課后,學生又體悟到可以查無字詞典的新方法。
(3)自主識字。三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積累了好多的識字方法,布置預習記字正好是對以前所學漢字的運用。
如:在預習《學會查“無字詞典”》中學生對“聰明”的“聰”識字有這樣的認識:一生提醒了它的讀音,是平舌音;一生提醒了在寫“聰”的部首時,要注意“耳”的橫變成提;一生又想出了記住“聰”的方法,他說,一個小朋友想聰明,上課時要張大耳朵聽,睜大眼睛看,要勤于發(fā)言,而且要用心記,此話說完就贏得了全班的掌聲。
(4)讀好課文,要求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復、不破句。為了保證質量,我要求學生每篇課文至少讀三遍,多者不限,以達到要求為準。
(5)同時,應鼓勵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這是因為在讀書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現疑難之處,所以就需要學生運用自學符號在書上圈、點、勾、畫。
如對哪個詞,哪句話不太理解的,可在句子旁畫一個小問號,這一過程就是找出難點,深入思考的過程,在新授課時學生會帶著疑問,聽課自然更專注。在課堂中預習,老師能手把手地教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盡快掌握預習的方法。
在學生基本掌握預習方法后,可逐步把預習活動放到課外進行。
2、難易適度,循序漸進。
在預習中要注意預習內容難易適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措施,逐步提高學生預習的能力,引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
我們在三年級的預習目標中分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主識字,讀通課文,教給學生理解詞義的方法,此階段的實施方法在胡老師的課堂已有所體現,不再贅述。
第二階段:在學生已學會理解詞義的方法后我們開始讓學生學習在老師指導下查找有關資料,什么叫在老師指導查找資料呢:如不要漫無目的地去找資料,有的孩子一提到查資料就上網下載,一連打印好幾頁紙,孩子是否真正了解、理解了呢,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查找最感興趣、最有效的資料。
如在《古詩兩首》中可指導孩子去了解作者杜牧和張繼,可引導孩子去找找楓橋在哪,也可找找其他描寫秋天的詩。
第三階段,教會學生學會初步質疑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在初步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提出自己感性趣的問題。將預習分梯度教給方法,使其得以循序漸進地進行。
3、交流經驗,獲得方法。
除了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我們還經常讓孩子們進行預習作業(yè)的展示和預習方法的交流?!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后者“漁”便是預習的方法,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預習方法,如怎樣把一篇課文讀通順,有的孩子認為可把長句子讀通,有的孩子認為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還有的孩子認為注意好停頓和換氣的地方。
又如在詞語的解釋方法上,有的孩子認為可以查詞典,有的孩子介紹可以看插圖,有的孩子認為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也是不錯的方法,也有的孩子認為可以向別人請教。
在交流查找資料的方法時,有的孩子認為可以上網,有的認為可以翻閱閱讀,還有的孩子認為可以請教家長。通過交流,孩子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通過孩子之間這樣直觀的介紹與交流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持之以恒,習慣養(yǎng)成。
教給了學生良好的預習方法,如果不去實施,那也是徒勞,如果僅布置預習作業(yè),老師不及時檢查,這就給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孩子有空子所鉆,容易使學生認為老師也不重視預習作業(yè),自己就可以馬虎,久而久之便不做了。
所以及時檢查這一步尤為重要。我在布置預習作業(yè)的第二天必定是將孩子的語文書收齊批改的,對預習做的好的學生及時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預習成功的喜悅,誘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對沒預習或馬虎的孩子要找談話,詢問原因,并進行適當的教育。對預習進步大的孩子更是予以大力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成績,使他們感受到進步的喜悅,樹立自信心。
此外為激勵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每周統(tǒng)計預習作業(yè)得花數最多的學生,發(fā)班級喜報,同時對其他學生也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的反復實踐。三年級是由低年級向高年級轉折的關鍵期,也是轉變的期,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更為重要。
從一開始的要求,到檢查督促,一段時間后,一小部分的學生不用老師提醒也知道要預習下一課了。這樣就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這部分學生就可以讓老師省心不少了,但還有一部分學生暫時還沒有養(yǎng)成預習習慣,那么就需要教師仍然去提醒督導,但我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終能讓預習成為大家的一種自覺行為。
只有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時間一長,學生才能養(yǎng)成這種習慣。今后即使老師不布置預習,學生也能在課前自覺地預習課文,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預習真正發(fā)揮出了功效。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整理3
(一)教會預習方法
1、查。就是通過查閱字典、詞典,或問別人(包括同學、老師、家長)對不認識的字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查資料,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關信息。
2、讀。生字認識了,就可以放聲誦讀了?!把圻^三遍。不如用嘴讀一遍”,大聲誦讀,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注意:對長的課文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對后進生也要求多讀幾遍。
3、思。通過朗讀,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還應該靜靜思考一下,這篇課文在文字上、語句上、內容上、知識上、思想意義上還有哪些問題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老師講或向同學和老師請教的。
對這些問題,有的可以直接在書上做記號,有的書面寫下來。
4、勤動筆。就是把應該積累的詞語句子和自己認為值得學習、借鑒的詞句摘錄下來。“嘴過三遍,不如手寫一遍”,動手摘錄,使眼、手、腦并用,效果比讀更好。
(二)精心設計訓練
預習時往往涉及文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應當圍繞預習重點,精心設計訓練,引導學生提出理解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從而把預習重點貫穿于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預習訓練相結合,以有利于突破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達到有效的預習效果。
1、抓住教材特點。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訂,是將同類體裁或題材的課文歸為一個單元,各單元的訓練重點各有側重。所以,預習目標的設定還要從教材的特點出發(fā),使學生掌握各類文章的學習方法,比如,對于寫人的文章,學生預習時要重點明白寫的是誰,寫出了他的什么特點;對于記事的文章,學生預習時要明確寫了什么事,能否口頭復述事情的梗概;對于寫景狀物的文章,學生預習時就要知道寫的什么景、什么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景物之間有些什么關系等。
2、課文批注。有些課文的“預習”就有如下要求,“把課文中最使你感動的句子畫下來,如有感想就在旁邊寫一寫”,或是“把你最感興趣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并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體會”等,因此,在預習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讀的時候對課文進行批注。比如:這是一個關鍵句,概括了全文的主旨,批上幾個字;這里寫得精彩,劃上圈圈,還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那里讀有心得,可以寫上幾點體會,等等。
(三)尊重個體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感受、基礎和理解理解程度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科學合理地設計預習作業(yè)。對程度差的學生要降低要求,只要他們能借助字典會讀生字并能讀熟課文,標出不理解的語句,教師就給予肯定或表揚。對程度好的學生,應要求他們搜集有關資料,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并試著解決。這種依據學生基礎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預習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也能獲得一定的成功感。
(四)進行有效檢查
學生進行預習后,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夸獎、表揚,從而達到心理上的滿足、情感的喜悅,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每天都要進行檢查和評價。在檢查中,對認真預習學生給予表揚與鼓勵,進一步提高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對于敷衍預習的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活潑好動調皮的學生,可采用談話的方式進行評價。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預習中的收獲,使他們從談話中就能體會到預習的成功,并獲得成就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傊?,預習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途徑,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預習興趣,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學生才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變得更輕松!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方法整理歸納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