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說狗的生活散文:汪星人的那些事
編者按:狗是人類的好朋友,作者在狗年,從各個方面看狗,下面我們來看看《汪星人的那些事》這篇文章吧!
即將到來的戊戌年是十二生肖中的“狗”年。我們今天來聊聊汪星人的那些事。
首先正一下名,今天“狗”與“犬”除語體上的差別外,基本意義是一樣的。不過追溯文字起源,兩者還是有不同的。“犬”是象形字,甲骨文“犬”就是一只成年狗的樣子。而“狗”《爾雅·釋畜》里說“未成毫”,則指的是未成年的小狗(這與小馬稱“駒”,小虎稱“豿”命名是一樣的)。
狗作為人類最親密的伙伴之一,其馴化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史籍中關于它的記載是比較早的,如《尚書》里就有“西旅厎貢厥獒”的話(孔安國傳“犬高四尺為獒”,類似今天的藏獒)?!抖Y記·曲禮》里也有“尊客之前不叱狗”的規(guī)定。
狗最初被馴化是為了看家護院,所以《三字經》上說“雞司晨,犬守夜”。家有一犬勝過高墻大院“御惡不御良,守實不守空。主人得犬勝高墉。(宋·黃裳)”“小犬一何警,日夜吠籬落(宋·陸游)”家有一狗,毛賊難有,狗是當之無愧的忠實衛(wèi)士。
除了看護家宅,協(xié)助捕獵也是狗狗的一大功勞。好的獵犬身形細長、矯健敏捷,“細身田犬五尺長,四足趫捷不可當。”(清·歸懋儀)它是獵人打獵的好幫手。古人常用“韓盧、宋鵲”來比喻這些優(yōu)秀的獵犬,如“宋鵲韓盧世難得,二犬英姿亦無匹(明·史謹)”“少年獵平原,左盧右宋鵲(明·徐渭)”明人劉崧還曾以擬人的手法給我們描繪過這樣一只任勞任怨、居功不傲的獵犬。
晨起同出獵,跳梁相叫嘷。歲久識主情,指顧能周遭。
山石穿我蹄,荊棘罥我毛。為主逐肥鮮,不辭奔走勞。
窮深抉幽險,狂狡焉得逃。咂血不顧馀,一飽隨所遭。
主人獲雋歸,意氣方盛豪。累然妥其尾,偃臥墻東蒿。
你看,“我”跳著叫著跟隨主人外出打獵,主人的一舉一動,“我”都了然于心。山石扎破了“我”的腳,荊棘刮上了“我”的毛,為了抓住獵物,“我”都在所不惜。再危險的地方“我”也不畏懼,流再多的血“我”也不顧及,只要主人心滿意足,大獲而歸就好。而“我”呢,只要能安心地收起尾巴,在墻角的草窩里休息一下就知足了。這哪里是在說狗,分明是在以狗喻人,贊美一種高尚的品德。
當然,也有些狗養(yǎng)尊處優(yōu)、飽食終日,這就是寵物狗。宋人李至有一首《桃花犬歌》說皇帝有一只桃花犬,因其聰明伶俐善解人意,而深受主人喜愛,不僅給它“絳繒圍頸懸金鈴”,而且還日夜不離,親自喂養(yǎng),“夜靜不離香砌眠,朝饑祇傍御床喂。”享受皇家的待遇。而一旦它們不受主人喜歡,則又變得低落煩躁,“深宮飽食恣猙獰,臥毯眠氈慣不驚。卻被卷簾人放出,宜男花下吠新晴。”(元·貢性之《題犬》)古人寫狗,何嘗不是在寫人。
不過在歷史上,記述更多的還是普通狗狗的故事。大文豪蘇軾被貶海南島時,得到一只黑嘴巴的狗。東坡就管它叫“烏喙”“烏喙本海獒,幸我為之主”,這只狗既勇猛又聽話,“晝馴識賓客,夜悍為門戶”。當東坡離開海南去廣西合浦任職時,這只狗竟然不離不棄,泅渡海峽,追隨上東坡一行人“拍浮似鵝鴨,登岸劇虓虎”。人們都很驚嘆“烏喙”的忠心,蘇軾也高興地寫了一首詩來贊美它。還有一些所謂“義犬”的,能施救主人。如《續(xù)搜神記》載“晉太和中,廣陵人楊生養(yǎng)狗甚憐愛,行止與俱。后生飲酒,醉行大澤草中,眠,不能動。時冬月,野火起,風又猛。狗周走號喚,生醉,不覺。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還,以身灑生左右,草沾水得著地?;饘み^去,生醒方見之。”這只聰明的狗,用身體蘸水來滅火,使主人躲過一劫,真是令人感動啊!
作者|宋治州
公眾號|玉峰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