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文章
德育教育文章
面對新形勢和新一代青年 ,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式面臨著重大挑戰(zhàn) ,德育工作者通過借鑒專業(yè)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傳統(tǒng)德育教育方法的不足。 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德育教育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德育教育文章:一篇有關德育教育的好文章
我們中國有重視德育教育的悠久傳統(tǒng),也產(chǎn)生了不少道德模范,但從總體來看,人們的道德表現(xiàn)與社會生活實際有很大的距離。今天在鳳凰博客上看到一篇相關文章,覺得觀點新穎,擇其要點,與大家分享。
福澤諭吉非常注意身教,認為在道德教育中,身教比言教重要得多。而這個身教就是從教育者開始及身邊人物開始的舉止行為對兒童的榜樣教育,這比一個只用言語來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德育不是聽其言而是觀其行。”福澤諭吉的榜樣教育中的榜樣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人物的言行舉止,而不是遠在天邊的高大全的人物;是和平時代的平凡人物顯現(xiàn)出來的品質,而不是在非常時期出現(xiàn)的個別特例;是生活常態(tài)下的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而不是在畸形狀態(tài)下的極端表現(xiàn)。
現(xiàn)在的德育不能回歸到古人、圣人那里去。因為那個時代存在的條件已經(jīng)沒有了。所以真正的德育應該是“順乎人情”,因勢而導的,不可脫離生活,不可膠離生命存在的具體形式。也不可脫離真正的社會環(huán)境與輿論氣候。
德育的目的是生命與生活內在的生成物,而不是外在強加在人頭上的東西,只是把生命中更有利生命成長與生活幸福的東西加以引導,順勢而發(fā)而已。所以,成年人不可以用連自己都做不到的,或者自己年輕時候也做不到的,來教育兒童,來嚴格要求學生。這樣的譴責對兒童來說沒有教育的力量。
福澤諭吉強調的榜樣也就是生活中,特別是和平時代的榜樣。他非常反對用戰(zhàn)爭時代的榜樣來教育和平年代的兒童。認為,這不僅無效果,而且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遺癥。在談到道德的標準時,福澤諭吉不同意當時社會教育中普遍地把古人忠孝之言行當作兒童的教育榜樣要。雖然“其言無不佳,其行無不善”(第114頁。)但是因為這些言行標準往往趨于極端,一方面容易被少年兒童誤解,一方面會害人害事。日本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的影響是深刻的。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過廣泛影響的蒙童教材“二十四孝圖”對日本的教育也產(chǎn)生過相當廣泛的影響。但是福澤諭吉認為,這是非常糟糕的影響。他提到那個在中國著名的“郭巨埋兒”的故事。他說:“當奉養(yǎng)老母缺少錢財時,嫌孩子累贅而把親生子活活埋掉。這固然盡到了孝道,不過盡孝道再沒有其他的途徑嗎?所謂嘉言善行,講的多是這類極端的事件,所舉事例即使在古人言行中也算是最激烈、最痛苦的慘景,對普通人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同上書,第114頁。)福澤諭吉認為兒童的教育應該貼近兒童的真實生活。而不應該把那些極端的例子當成典范來教育兒童。這樣的負面效應是非常糟糕的。他仔細分析了這些非人的榜樣出現(xiàn)的特殊背景,說:“現(xiàn)在宣揚的所謂的善行良言,不過是在人事艱難困苦時節(jié)顯現(xiàn)出二十四孝的光輝。在中國因有殷亡周興的變故,才出現(xiàn)了伯夷、叔齊的義節(jié);在日本因有元弘建武的黑暗時代,才促成了楠正成的忠義之名。凡此種種,都是在極端不幸、非常惡劣的時勢下,逼出來的特殊的忠臣孝子。其忠孝雖然是人生的美德,但從國家方面來看,這種異常事例并非可慶可賀之事。”所以,更不可把這些極端的事例用來教育兒童,因為這些東西不但離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遠兒童不好理解,而且會因為理解有錯誤而產(chǎn)生負面效果。比如以為只要敢于做別人所不敢做的事就是勇敢,從而產(chǎn)生了破壞性的行動。做出不良后果的事來。對于國家來說,此等英雄事跡的正確對待方法是“這類特殊的忠孝行為正像藏在袋中的正宗寶刀,不可輕示于人。如果深深地銘記在人們心目中而不輕易地說出來,倒是國家的幸事,并且也可以使社會秩序安然穩(wěn)定。”(第115頁。)那么一方面承認這類行為的良善性,另一方面卻不宜大力宣傳這樣的道德榜樣。這不是矛盾的嗎?不是的。這種極端行為如果用來鼓吹為人們的日常規(guī)范,其危害在于,不是做不到,就是普遍成為社會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的根源。這樣反而把一個正常的生活秩序弄亂了。
福澤諭吉的榜樣教育的要點有:
第一是必須是從日常的真實生活中來的,表現(xiàn)的是真實的日常生活的常態(tài);所謂德育只是讓兒童學會過正常人的日常生活而已。
第二,因此榜樣不能來自因國家的災難及特殊時期而產(chǎn)生的特殊事件。因為遠離了兒童的正常生活,兒童很難真正理解,更容易產(chǎn)生相應的誤解,從而因為兒童再也沒有相應的環(huán)境,而在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破壞秩序的后果。
第三德育的目的是為了提升人的生活與生命的質量,所以德育的力量是來自內在的,是發(fā)掘出人的天性中的善,造成環(huán)境的影響力,然后順勢而導的結果。而不是脫離人的生活與人生命常態(tài)的外在強加的東西。
第四,學校的德育工作只是良好社會的反映,很難把一個欠良善的社會環(huán)境籠罩下的德育環(huán)境改變過來。也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取決于社會的大氣候。學校只能在社會良好風氣的前提下順勢引導,所以只有學校局部的改革是無效或者低效的。
下面再談一點對我國德育的啟示。
我們國家一直很重視德育工作,但是我們的德育一直很低效。但是在尋找原因時多是從方法上去尋找,而很少考慮內容與目標是否定位準確恰當。福澤諭吉早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就發(fā)現(xiàn)德育問題的重要,而且看到一個轉型社會里人們容易產(chǎn)生的一些偏差。比如所提倡的道德榜樣嚴重脫離人的生活與人的生命本質,也嚴重脫離現(xiàn)實的常態(tài)生活。所以不但是無效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極端的榜樣人們可以懷念他,卻不可以在社會上大力宣揚,特別是不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而這些恰恰是我們一直,而且現(xiàn)在還在犯的德育上的錯誤??梢哉f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嚴重的后果。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全國范圍內學習雷鋒這個榜樣,給中國““””的十年浩劫,產(chǎn)生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使人們處在一種非常態(tài)的不正常的輿論環(huán)境中,所做出來的事也往往脫離了一個人正常生活的需要。而簡單的服從與聽話,非獨立思考的人格更是加劇了這樣的悲劇的誕生。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德育觀至今還沒有得到應有的改正。我們一些地方,還在用累計做多少好事的辦法來統(tǒng)計學生的德育操行。結果導致做好事成為難事,令人生厭的事,成為弄虛作假的事。從而從另一方面進行了一種惡德的教育。因為,在這樣的操行比賽評定中,學生們的惡性競爭導致了人的良性的喪失。最后這樣的道德教育的嚴重后果也在政府官員追求政績的行為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其后果正如福澤諭吉所說:“嚴重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這樣的經(jīng)驗教訓是值得深思的?,F(xiàn)在離開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已經(jīng)是一個半世紀過去了,日本當年社會轉型時期遇到的許多問題,也是我們現(xiàn)在所遇到的。借他山之石,可以攻吾玉。不能因為時間久遠而忽視,更不可以因為兩國有過歷史仇恨而感情意氣用事,而盲目排斥。當然福澤諭吉曾經(jīng)鼓吹對中國作戰(zhàn),是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支持者,有強烈的軍國主義思想傾向,這是我們需要批判的,但是他的富國強民思想,對我們的建設是有啟發(fā)意義的,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應該學會向自己的敵人學習,而日本正是具有這樣的素質,二戰(zhàn)后他們向給予他們毀滅性打擊的美國學習,并且取得了成效,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的。
德育教育文章:小學德育教育論文
教師不僅要用師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納入自己的條例,因為在老師的眼睛監(jiān)督同學行為的同事,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老師們做事嚴謹?shù)膽B(tài)度,一絲不茍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粗⒆觽円粋€個認真的小臉,心里真的是——幸福。下面我將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可以造就人
我始終認為,環(huán)境也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所以,在工作中,我非常注重賞識教育,并且教育學生對待他人要寬容,學會發(fā)掘他人的閃光點,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營造和諧文明的班級氛圍。
二、理解學生,用“寬容”的心去包容他們
了解學生,是真正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的過錯。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F(xiàn)代的學生生活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學校本身,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他們的生活也不僅僅局限于學習,已經(jīng)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同時也碰到了很多成長中困惑的問題。對于成年人,這些問題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許是不屑一顧的,但對于那些孩子,確是他們無法面對和解決的。
這種寬容,不僅要體現(xiàn)在所謂的好的學生身上,也要體現(xiàn)在所謂的壞的學生身上。其實,每一個學生在我的眼里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出色之處的。當然,一個班的學生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在整體上,還是在個別方面,學生的發(fā)展必然因人而異,作為班主任,我是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無論他們的優(yōu)點,或所謂的缺點。我現(xiàn)在所教的班中就有一位特別頑皮的男學生,一直以來教過他的老師沒一個是稱贊他的,甚至經(jīng)常被叫到辦公室批評,還經(jīng)常無故騷擾同學,同學很多也不愿意跟他交往。后來我改變了以往對他的教育方法,每次他犯錯都耐心引導他、鼓勵他,慢慢的他接受了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轉化教育,他思想紀律上有了進步,學習也更認真了。
三、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fā)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傾聽學生的聲音
為人師者,特別是班主任,我做到了為人師表,愛護和關心學生,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這樣,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就會想找信賴的人——那就是我,一吐為快,指點迷津。每個學生都有其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樂,因此,我是從學習和生活的每件實實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關心,與學生真心實意地融通,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我認為,要做到這些,也許并不是很難,但確確實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直努力去做,只有用真誠的心去聽,才能傾聽到學生心中最真的聲音……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作為一線班主任,讓我們都伸出雙手,拿出全部的愛,扶好我們的孩子們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礎教育的德育理念升華,教是為了不教,讓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去享受成長的幸福、快樂吧。
德育教育文章:小學德育教育論文
發(fā)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 ,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鑒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說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說話:就是采用社會上出現(xiàn)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現(xiàn)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于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huán)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F(xiàn)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但是他們并沒有覺得環(huán)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xiàn)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huán)境污染的嚴重性,那么“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現(xiàn)導入溫經(jīng)歷
現(xiàn)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無時不刻都享受著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jīng)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jīng)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jīng)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jié)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折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jīng)歷過的生活小事后,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3)、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于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么體會和感受??吹綒埣踩擞龅嚼щy,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關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那么,肯定會有部分學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臺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后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xiàn)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2、為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盡管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xiàn)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為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xiàn)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說對小學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yè)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yè)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yè),哪些不屬于職業(yè)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為什么叫職業(yè)這個解釋,小學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么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yè)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yī)生、老師、工人、農(nóng)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采用“職業(yè)”的具體形式來說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yè)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yè)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yè)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yè)來看待。
(2)、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xié)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能類比說明問題的“折筷子”的游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后給一把筷子,結果怎么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游戲結束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游戲,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后,然揭示課題。
這個游戲中蘊涵著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為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對“折筷子”的游戲有什么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xiàn)實社會繽紛復雜,現(xiàn)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xiàn)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于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當沖突發(fā)生后》的難點,就是希望學生盡量避免與人發(fā)生矛盾,當矛盾發(fā)生的時候,要冷靜處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寬容待人。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學生知道不該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的不可開交。但在事情發(fā)生時,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于是劍拔弩張干起來。對此孩子們在認識上很困惑,“我們到底怎么辦?”很希望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點下,知道如何來處理。結合這樣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的導入:
出示:三幅漫畫,第一幅兩個男同學在打架,鬧得很兇。第二幅是在辦公室里,老師在教育他們,兩人都低著腦袋。(旁邊文字)老師:“打架對嗎?” 第三幅是老師在問哪你們?yōu)槭裁创蚣?兩個男同學都仰著頭說旁邊文字:一個說:“是他先打我的。然后問學生“看著這三副畫,你對他們打架以及在辦公室的表現(xiàn)是怎樣看的?”因為這種事情太熟悉了,學生紛紛發(fā)言。老師引出“當沖突發(fā)生后,我們怎么辦?”然后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合理的處理辦法以及談論“老實是要吃虧的”這種說法。整堂課的教學,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結構緊湊,重點突出,教學實效明顯。
看過“德育教育文章”的人還看了:
2.德育教育精彩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