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身為教師要對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熱愛學生等,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準備的教師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范文1
學習“老師媽媽”徐翠云事跡心得體會
在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張沖實驗學校黃畈村沿河小學教學點,有一位老師,她身殘志堅,30年如一日堅守在山村小學;她愛生如子,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老師媽媽”;她愛崗敬業(yè),是家長的依靠,同行的楷模。她猶如那圣潔的百合花,寧靜地綻放在大山之中。她就是“安徽省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六安好人”、“2016年安徽省優(yōu)秀黨員”——徐翠云。
身殘志堅獨守一方凈土
沿河小學位于響洪甸水庫上游,三面環(huán)山,一面環(huán)水,以前是一所擁有好幾名教師的小學。隨著農村學齡兒童逐漸減少,如今的沿河小學逐漸變成了一個教學點,現在僅有三個年級、一名教師、五名孩子。每天放學時,從沿河小學走出來的不是一大群歡呼奔跑的孩子,而是一位老師拉著五個孩子,緩慢地走在鄉(xiāng)道上,她們親熱的就像是一家人,他們就是沿河小學的全體師生。
“雖然學校人少,但是不能委屈了孩子們。”徐翠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她的努力下,只有五個孩子的沿河小學,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等各方面都井然有序。沒有室外活動場地,徐翠云就利用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帶領村民把教室前的土堆和亂石挑走,開辟出一個200多平方米的簡易操場,如今操場里的升旗桿、跳高架、教學器柜的計數器等教具,都是她自己制成的,操場的四周又種上了樹,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由于小時候左腳被烈火燒傷,無法治愈,導致左腳沒有腳掌,徐翠云至今拖著一雙殘疾的雙腿,可她身殘志不殘,自任教以來,無論是教哪一科、干哪件事,總是用百倍的信心和熱情去完成。“山區(qū)的教育條件和城里有差距,但老師的水平不能有差距,為此我們山區(qū)教師必須更加注重學習。”徐翠云經常這樣告訴自己。
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徐翠云積極投身于教育教學活動,一有時間就聽老教師上課,課余時間努力鉆研,備課時經常先讓個別同學試聽一次,嘗試效果。多年的教學實踐,徐翠云掌握了一套較為嫻熟的復式班教學方法,得到了領導和同仁們的一致認可,她也從中找到了快樂的源泉。
由于表現突出,1998年,經組織培養(yǎng),徐翠云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每每談及教學的艱辛,徐翠云卻總是樸實地說:“30年的山村從教路,我感受到了淺嘗甘霖的欣喜、孤寂艱辛后的彷徨,是孩子們清純的眼眸給了我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這些孩子需要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我必須努力工作,堅持到底,不能辜負所有人的期望。”
老師媽媽,道出心中的愛
沿河小學所在的黃畈村是庫區(qū)一線村,留守兒童多,孩子們常年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在孩子們的心中,徐翠云既是老師,更是媽媽,所以孩子們都稱她為“老師媽媽”。每天中午一放學,徐翠云都一路牽著孩子們,回到自己的家,然后就開始忙活,因為孩子們還需要她的“小飯桌”,徐翠云做完飯后,把孩子們的碗夾滿了菜才能安心吃自己的飯。
二十多年來,徐翠云一直將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曾經沿河小學附近有一條河,每當下起雨來,河水都會上漲,而學生大都居住在河對岸,家離學校又遠,學生們的年齡普遍偏小,想回家就必須有老師背著過河才行。這對常人來說很簡單,可對腳有殘疾的徐翠云來說,卻是困難的事。
雖然現在有了橋,但不管是盛夏酷暑,還是嚴寒隆冬,徐翠云都堅持一如既往地護送學生。一次在背學生過河后返回時,徐翠云被大水沖走幾米遠,幸虧抓住了岸邊的樹枝才得以脫險。每談及此事,徐翠云都心有余悸。周邊的老百姓是這樣評價她的:“徐老師是真有耐心,不怕吃苦,這位老師媽媽比親媽還要親啊!”但面對這樣的盛贊,徐翠云總是說道:“在這個學校,只要我給這些孩子當一天老師,就必須每天做好這些該我做的事情,況且我還是一名黨員,我必須履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恪盡職守,譜寫無悔人生
大多數教師只教一門課程,而徐翠云最多時,卻要教三個年級25個學生的全部課程。剛開始,徐翠云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家中有80多歲的婆婆,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任務也自然地落在了她的肩上。徐翠云從未埋怨,依然忙碌于老人和孩子之間、家庭與學校之間,咬牙挺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徐老師從不因個人私事耽誤學生的學習。”徐翠云的一位同事回憶道,有一次徐翠云患了重感冒,身體很虛弱,但她沒有休息,在教室里一邊打吊水,一邊堅持給孩子們上課。“每次生病,她都說,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就意味著孩子們要停課放假,就會耽誤他們的學習。每次她都會咬牙堅持給孩子上完課再去休息。”徐翠云的愛人十分心疼地說。
二十八年的堅守,讓徐翠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也實現了她的人生的價值。在她的書柜里,珍藏著一堆榮譽證書:“師德標兵”、“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教師”、“最美鄉(xiāng)村教師”等等。
“我是一位農民家的孩子,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小學教師,沒有什么高追求,也沒有高薪收入,但我能擁有著學生的愛;沒有什么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能收獲無價的精神財富;雖然我不能像有些人那樣在商海中,官席上贏得一席之地,但我卻能在這簡陋的三尺講臺上享受著生命的意義,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分享著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欣悅和驚喜。”在徐翠云的筆記里這樣寫道。犧牲小我,堅守講臺,在大山深處徐翠云正在抒寫著一位“老師媽媽”30年的無悔人生和人間大愛,譜寫著一名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人生贊歌。
教師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范文2
一個個普通的名字,一個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寧愿放棄改行的機會,也要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之心。這些都源于他無私奉獻于教育事業(yè)的堅定信念,這種蠟燭精神讓一個個普通的名字響徹中國,傳遍教育界,成為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學習了三位老師的先進事跡,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才是最崇高的師魂!我相信只要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以上三位老師的蠟燭精神,整個教育界一定滿是輝煌!
5月 26日 ,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三位老師的先進事跡后,我感慨頗多,心情很不平靜,特別是她們身上表現出的高尚道德風范,更使我感動不已。
她們從教十年如一日,盡職盡責,嘔心瀝血,銳意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他們生活簡樸、廉潔從教、克己奉公,言傳身教,把自己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他們的崇高品格和師德不僅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
“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 像這些誠實質樸的人民教師,表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獻給教育事業(yè),她們的身上閃爍著師德的絢爛光輝??鬃釉疲?“ 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 ”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他們讓我們懂得了,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 …… 在當今冷漠、隔閡漸成風氣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嗎?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處處有這樣的人,那我們這個社會,必將更加和諧,必將布滿更多的溫情,必將更有人情味,必將更讓人留戀。
學習了這些感人事跡后,我深切體會到:一個人,原來可以這樣積極地對待工作和生活,可以這樣真誠地與人相處,可以這樣熱情地幫助別人 …… 我很感動 , 從中學到了很多 , 也讓我重新熟悉了教師這份職業(yè) , 在如今的這個工作崗位上 , 我想我應該用一份真摯的態(tài)度去對待,爭取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為教育事業(yè)盡微薄之力。
教師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范文3
近日學校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最美教師張麗莉》的英雄事跡,自己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感動。面對失控沖過來的汽車,張麗莉老師用手推開、用身體撞開了身邊的學生,隨即被卷入車下遭到碾壓,如今,她雙腿高位截肢??吹竭@里,淚水溢滿了我的眼眶。沒想到我們教師隊伍中也誕生了這樣一位女英雄,一個年僅29歲的女教師張麗莉用她的言行在此詮釋了師德的靈魂、無私的大愛。在危難之時,她用瘦弱的臂膀挽救了學生的性命,她用自己的雙腿換取了兩顆綻放的生命。我想大聲呼喊:張老師,你是我們的驕傲!你是我們的榜樣!
身為教師要對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熱愛學生等,這些都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觀看完視頻資料后,我覺得張老師身上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一、要有一顆以身作則的決心。
張老師在被車碾壓還有一絲意識、生命垂危的那一刻,首先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學生的情況,她以身作則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們教師的典范。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為人師表。一個人的修養(yǎng)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只有在平時的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出驚人的壯舉。所以我們要向張老師學習以身作則。
二、要有一顆懂得感恩的真心。
三天三夜的救治牽動了多少人的心。昏迷醒來之后,張老師的第一句話:“謝謝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不是關心自己身在何方,病情如何,而是道出了真誠的感謝,令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yī)生們?yōu)橹畡尤?,令各大媒體的記者們?yōu)橹鸷?,更令我們這些電視機前的觀眾嘖嘖贊嘆。細微之處見真情,可見張老師平時就是這樣常懷感恩之心的,實在是令人敬佩!常言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讓我們珍惜工作的機會、承擔工作的責任、感恩工作給予我們的恩澤,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每一天的工作,盡自己的所能回報社會,成就我們精彩的人生。
三、要有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
張老師的學生生病了,她買營養(yǎng)品去看望;學生過生日,她在黑板上寫上祝福的話;夏天天熱,她在地上撒水為學生送來清涼;冬天天冷,她用電水壺燒水給學生送來溫暖;體育課下大雨,她把自己的傘和衣服讓給學生;家長會天氣熱,她自己掏錢給每位家長買冰棍;放學時學生等不到家長,她主動打車送孩子回家。正是這種愛心,這種責任感,熔鑄了師魂的真諦。樁樁件件足以見證張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是無微不至的,像春雨,無聲無息的滋潤學生的心田。以“愛”換取“愛”,難怪她的學生那么愛她。她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
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要嚴格要求自己,以“最美教師”為榜樣,向張麗莉老師那樣執(zhí)著追求,愛崗敬業(yè),把教育工作當作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一些不平凡的事情,做一個張麗莉那樣的好教師。
看了教師先進事跡學習心得體會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