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音樂教學方法理念
如何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今天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音樂教學理念,希望對你有幫助。
音樂教學理念篇一
音樂,是最能夠直接表達人的情感和增加豐富的情感的 藝術 ,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為重,強調文化意蘊,削弱技術意味。通過適時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拓寬思維空間,加深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而音樂欣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缺少音樂美感,缺少情感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再實踐,再探索,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力求不斷提升欣賞教學水平。以下是本人在欣賞教學中的幾點心得。
一、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喚起學生欣賞音樂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為了激發(fā)學生欣賞的興趣和欲望,在課堂上,首先要為學生設置一個欣賞、想像的氛圍,如:圖畫展現(xiàn)情境;語言描繪情境;音樂渲染情境等,給學生營造出一個充分聯(lián)想、想像和思考的空間,通過教師的誘導,將學生領入與音樂作品的風格情緒和具體內容相應的情境之中,使他們的聽覺和視覺都被調動起來,很快進入角色,為進一步欣賞做情感、興趣上的鋪墊。比如,教師可以運用與作品相關的文學、 歷史 故事等資料,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如在欣賞古琴曲《流水》時,我以樂曲作為背景音樂,在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相關的圖片,同時繪聲繪色地講起樂曲的由來,即“鐘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這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們都在全神貫注地聽,從眼神和表情看得出學生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求知欲被激發(fā),已經迫不及待地要進一步鑒賞這部作品了。
二、采用直觀式教學,縮短學生與音樂的距離
干巴巴的說教不適合音樂欣賞教學,在教學中,采取理論講授與示范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真切地感受音樂、認識音樂。如在“鋼琴音樂欣賞”一課中,我在講解鋼琴的發(fā)音和內部構造時,讓學生順序到前邊來觀察鋼琴,同時我現(xiàn)場演奏學生們喜歡、耳熟能詳?shù)妮p音樂或流行音樂樂曲,這樣學生首先在直觀上有了形象概念后,再進行講解;在欣賞民間歌曲《繡荷包》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各地民歌不同的風格特征,我邊示范演唱邊講解云南和山西的《繡荷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理念篇二
在時代發(fā)展的推動下,教育系統(tǒng)日趨完善,音樂工作者在這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為順應教學改革要求,出臺了新的《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在高中音樂教育之中音樂欣賞課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圍繞高中音樂欣賞課的目前形勢展開分析,并探討了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幾點促進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更好發(fā)展的方案
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對比鑒賞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教學中,其中心內容是借助經典音樂的定義,了解其來源,并剖析其藝術感受,就此展開教學,使得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怎樣才能使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得到更好地發(fā)展呢?
一、將音樂作品欣賞方式傳授給學生
音樂欣賞單靠學生的興趣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實施深入的理解,對于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可以切實地體會到,這樣才可以實現(xiàn)欣賞的目標。對于不一樣音樂體裁的音樂欣賞的標準、方法,要準確地掌握。
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歌詞對歌曲內容進行直觀的理解,進而實現(xiàn)欣賞的目標。對于歌詞內涵比較深奧的,或是寓意比較模糊的作品實施欣賞的時候,這對于學生的文學和文化素養(yǎng)有較高的要求。針對古代的、少數(shù)民族的、外國的藝術歌曲、歌劇等作品在實施賞析的時候,不僅要擁有一定的音樂素質,還應對作品的相關事宜要清楚地掌握,如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目標、民族習慣、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方面進行準確的把握,這樣對于作品的內容才可以深入地理解。
對于近代的輕音樂樂曲,其特點是形象單一,這樣我們可結合標題進行簡單的了解,展開想象,使其感受到樂曲的內容和情緒。比如,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其演奏者是賀綠汀,結合這個曲名,我們就可以對其內容進行簡單的了解。針對大型的器樂曲實施理解的時候,首先應該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狀況進行了解,此外還有一些沒有標題的音樂。對沒有標題的音樂作品的賞析,對于時代背景的掌握是一方面。此外,要結合樂曲的說明去進行深入地理解、賞析作品。比如,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此作品是根據(jù)中國民間傳說梁祝的凄美愛情故事進行改編的,經過使用民間器樂的表現(xiàn)手法,形成中國人民的特有的欣賞習慣,結合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對作品實施概括。在賞析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嚴格遵照情節(jié)順序:“草橋結拜——同窗三年——一同讀書——長亭分別——遭遇逼婚——樓臺相遇——抗婚——縱身投墳——化為蝴蝶”,結合這個順序對樂曲內容進行理解。
二、將音樂教育教學的藝術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高中音樂欣賞課內容比較復雜,對于古今中外不同的音樂作品都有所涉及。由于受到知識面的局限,學生對于內容不可能都感興趣。一般他們會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對于不一樣的樂曲有不一樣的學習態(tài)度。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樂曲欣賞的時候,就會表現(xiàn)出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反之,則會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教學的時候,老師可先引入導語,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fā)。所這里所說的導語,就是老師導入新課的語言,是開始傳授知識的第一道程序。比如,在對民歌部分實施傳授的時候,課前的時候老師就聽到學生在談論自己對民歌的感受,有的感覺沒意思、很無趣,對這部分欣賞沒有興趣。這樣老師就要充分的利用好課前的導語,首先是相關資料的收集,教學方法的設計。在課上,老師可首先說出兩句樂譜:《沂蒙山》的民歌,《十五的月亮》,讓學生試著去嘗一下,并探討一下他們之間的不同點,之后老師講解,《十五的月亮》主要是在山東民歌的基礎發(fā)展形成的,經過演變加工而來的,這樣教學效果就會比較理想。
三、實施綜合體驗的方法
音樂欣賞的途徑,主要是靠聽覺來完成的。然而,其他感官的參與也是比較有效果的。所以,筆者探討了綜合體驗方法,此種方法的實施主要是讓學生多感官一起融入到音樂學習之中,在參與活動期間理對音樂實施理解。綜合體驗方法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把握:一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體驗活動。可以采用擊掌、跺腳、輕擊課桌等方法,對音樂的節(jié)奏實施模擬。二是經過音樂表演活動來完成體驗。比如,引導學生對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進行仔細的聆聽,結合學生自己的認知水平,將音樂以另一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舞蹈等。在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實施教學的時候,老師可引導學生在不同民族音樂的伴奏下,對不同民族的舞蹈動作進行學習,這樣可使得學生對各民族音樂特點進行很好的把握。三是進行研究性學習體驗。比如,對于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我們可安排一些“地方民歌”主題研究性學習。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對本地民歌的產生與發(fā)展歷史進行調查,在對音樂資料實施有效搜集的基礎上,展開交流活動。
四、可采取對比鑒賞方法
我們所講的音樂欣賞,主要人們對音樂進行仔細聆聽,讓樂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美傳遞給人們,讓人可以透過歌曲聽到作曲家的內心變化,體會其創(chuàng)作樂曲的實質。在欣賞課中實施對比欣賞法是最常見的方法,對比欣賞的原理是學生對音樂進行聆聽、感悟,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去理解歌曲的意思。對比演奏較創(chuàng)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點,對比演奏可以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的美感。將一首樂曲中的各個部分實施對比。一段曲子之中,樂段的不同其賦予的情感也不同。情感的得來是由作曲家心靈受到震撼所激發(fā)的。尤其樂曲中能夠凸顯作曲家情感的重音和節(jié)奏的使用,欣賞者都可以通過這些體會其真實的情感變化。比如,對于《少女的祈禱》這首樂曲的欣賞教學中,老師可引入多媒體設備,在播放音樂的時候,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帶來的聽覺震撼,老師可指導學生對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進行重點的把握,還有樂曲的重音部分,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音樂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和力度美。老師可以選用談話的方法,組織學生展開探討,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變化,說說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將各部分所蘊藏的意境與形象進行對比。此外,還有同一首樂曲不同表演形式的對比。
綜上所述,在高中實施音樂欣賞課教學,意義重大,要求音樂老師對于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要實施不斷的創(chuàng)新。
音樂教學理念篇三
在新課程改革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它不僅注重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更強調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美及其蘊涵的豐富情感及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境界。在這種新時期下,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倦乏成為教師的一個極大挑戰(zhàn)。本文從貫徹新課改新理念的角度,來培養(yǎng)學生們對音樂鑒賞課的興趣。
一、引言
我國傳統(tǒng)的音樂素質課程,主要是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教與學從本質上仍是分離的。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被動地學,老師機械地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對音樂鑒賞課倦乏。如何使音樂鑒賞課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外,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興趣。
二、上好音樂鑒賞課,激發(fā)興趣是成功的關鍵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音樂就是以萬物為主題的旋律。”音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樂,而對于我們的學生,音樂是他們既熱愛又畏懼、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種藝術。音樂課堂教學,不應再是沉悶的、單調的、固定在教學內的,以教師傳授的單一模式,應變得活躍、寬松。讓學生主動的去感受音樂,愛上音樂!
(一)以“趣”激發(fā)動機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首先要了解各個學段欣賞課的課程目標要求。其次,欣賞教學要遵循欣賞規(guī)律,再次,根據(jù)年齡特征,選擇作品應適當擴大范圍。最后,以“趣”激發(fā)動機,以“美”愉悅身心。
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fā)興趣,游戲常常令人輕松愉快,它與嚴肅不是對立的。在歌曲教學中,適當給學生設置情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以游戲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與表演密不可分,要想充分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學實例:我們在上舞劇《白毛女》這節(jié)課時,可以先向學生講述白毛女的民間傳說,再創(chuàng)設情景。四個形象角色:喜兒、楊白勞、黃世仁、穆仁智,分別由學生來扮演,這樣不僅通過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兩代人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農民之間的尖銳矛盾,歌頌了八路軍和新社會!
2.以游戲的形式啟發(fā)教學
游戲精神不僅有著游戲的外在形式,而且更具有游戲的內在精神品格。我在教學實踐中引入游戲精神引導、啟發(fā)學生,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自主增加知識的掌握。
3.以游戲形式進行互動教學
在游戲中,游戲者全身心投入于游戲中,相互敞開又相互接納,從而不斷實現(xiàn)融合與交流。通過師生和生生之間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全面互動,改變傳統(tǒng)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xiàn)。在運用“互動”教學方法教學時,將教師的教融于學生的學之中,如何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使教與學達到最優(yōu)化的整合。
(二)以“體態(tài)律動”調動積極性
音樂是體態(tài)律動的靈魂,任何一種體態(tài)律動的訓練都配有音樂,但不能簡單的將體態(tài)律動理解為聽音樂的模仿動作,也不能將體態(tài)律動時的音樂理解為一種動作的伴奏音樂。在體態(tài)律動的過程中,應該時刻記住,音樂是體態(tài)律動所要表現(xiàn)的最終目的。所有的體態(tài)活動只是一個媒介,是通過自己的身體理解和表現(xiàn)音樂的一個平臺。在體態(tài)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聽音樂的習慣、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并以身體律動和即興的表演表達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再創(chuàng)作。
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教育體系都把律動教學放在相當重要的地位,如達爾克羅慈的體態(tài);奧爾夫基本形體動作教學、聲勢教學等。律動教學法在我國音樂教育實踐中已有廣泛的應用,常常把律動教學與創(chuàng)造教學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三)“課外音樂活動”活躍延續(xù)興趣
課外音樂活動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各種音樂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特色的音樂教育課外活動。它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滿足學生對學習音樂的需求,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進行生動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活躍學校氣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增長音樂知識,擴大音樂視野,積累實踐經驗,鞏固課堂音樂教學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三、結束語
教師要根據(jù)新課程的理念,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注重突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實踐能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生動、有趣、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體驗音樂、探究音樂、表現(xiàn)音樂,以“趣”激發(fā)動機,以“美”愉悅身心,讓他們在歡樂活躍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鑒賞課。
看了音樂教學理念的讀者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