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和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3篇范文
在中國大概印刷最多的就是《論語》,《道德經(jīng)》和《孫子兵法》了。這幾本名著你都有讀過嗎?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恼撜Z和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論語和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一
翟鴻森教授說:“讀雜書萬卷,不如讀經(jīng)典一藏。”
而今垃圾一樣的文字、俏皮話,不是廢話的廢話問候語、祝福話,貌似聰明的順口溜、低級庸俗的小品、讓人尷尬的相聲鋪天蓋地涌來,沒有美,沒有深刻,也沒有幽默,真的讓人窒息!正如“語言的波浪永遠覆蓋著我們,但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沉靜”、“樹是大地寫在空中的詩。我們卻把它們砍下做成紙,好來記錄自己的空虛。”所描寫的那樣蒼白、無奈。
當前中文熱風靡全球,很多外國人都在讀中華經(jīng)典,作為中華炎黃子孫,我們在干什么呢!
讓我們一起品讀先祖留給我們的“寶典”吧!
論語和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二
在中國大概印刷最多的就是《論語》,《道德經(jīng)》和《孫子兵法》了。(當然《毛澤東語錄》的印刷數(shù)量可能也很多,這本書里面也有寫得很精彩的部分,但是有鑒于此書主要目的是利用毛澤東本人的智慧和威望扭曲真理。所以不在本文之列。不過,如果有人希望到中國大陸去從政,我覺得《毛澤東選集》是必須要讀懂讀透的。)
《道德經(jīng)》作者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說起來慚愧,我小時候就嘗試著讀這本書,可是完全讀不懂,于是我就放棄了,在我記憶里是一本和我無關的書,估計大概是道家的一本經(jīng)書之類的書。
三年前,我已經(jīng)在英國讀書生活幾年了,已經(jīng)很少看中國的書了。有一次聚會,認識了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女士,她是做外貿(mào)行業(yè),是位成功的女士。 她知道我是中國人于是很有興趣的和我聊起東方的哲學。并且她提到了“老子”和“林語堂”。她的中文發(fā)音完全不準,我是猜出來的,還好我知道的作家不少,要不然都猜不到她說的這兩個人了。她提到老子的時候,滿臉嚴肅,我們幾個人都很認真的聽,我很驚訝她對老子道家思想的了解。我對她說我對老子的哲學并不熟悉,我甚至沒有讀過《道德經(jīng)》。她笑著鼓勵我讀一讀。(注,林語堂是臺灣的著名作家,也是大翻譯家,他精通幾種歐洲主要語言,許多的中國的名著都是林語堂翻譯成的西方文字。)
于是馬上從網(wǎng)上下載了這本書,開始讀。可是很多地方都不懂,于是在網(wǎng)上下載了各種版本的白話文解釋,然后對比著讀。反正,花了個把月的時間終于全部讀完了第一遍。讀后感是---這真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啊!
論語和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篇三
己丑歲上半年,我在渭水校區(qū)給全校本科生開設了一門公選課《論語》與《道德經(jīng)》。倒不是華中科技大學楊叔子院士啟發(fā)了我,因為在楊院士要求博士生在答辯前必須背會《論語》與《道德經(jīng)》兩本書這句話說之前的一九九四年,我就力主在大學生中加強傳統(tǒng)國學的養(yǎng)成教育。為此,我曾經(jīng)與當時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的同仁一起搞了一部電視政論片,題目就叫《歸去來兮,中國心!》。在一九九四年的暑假,我們拿著這個片子去內蒙古的呼和浩特交通學校參加由交通部組織的全國第四屆交通部部屬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成果交流會,在會上,我們送的片子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并被評為一等獎。
后來發(fā)來會議記要,要求在交通部部署所有高校推廣交流這個成果。起碼從那時起,我就自覺地強化了對大學生的傳統(tǒng)國學精粹的教育力度。在新世紀長安大學組建成立后,我們成為教育部直接管轄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我把原來的想法凝練成了一門課,就叫《論語》與《道德經(jīng)》。這樣算起來到今年二零零九年是第八次給學生講這門課了。但由于國學水深得很,每一次講授我都不敢馬虎。今年上半年授課任務不是很重,于是又充實了原講稿中的內容。上周這門課算結束了,也引來了學生的高度肯定,現(xiàn)就把建工學院28010809班同學張旭升對我這門課的評價綴與文后,望各位看官點評為盼!(以下全部是張旭升同學的文字)
雖然所學選修課是《論語》與《道德經(jīng)》,但我還是覺得《論語》對我感受較深。其一是,可能是學生與年齡的問題吧,《道德經(jīng)》對我來說有些深奧,就從《論語》而言也是不好理解,但在老師的講解下,我也有一些膚淺的認識;其二是,課程安排《道德經(jīng)》的時間太短了,這樣一門高深的學問,在短短的幾天時間里要理解實非易事,所以我就僅僅談談對《論語》的感受。
既然是選修課漫談,我就先從為什么選這門課開始。為什么要選這門課呢?總是聽人說四書五經(jīng),但從來沒有認真讀過,更重要的原因是古文學得不好,句子都翻譯不過來怎能學好呢?經(jīng)常講“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論語開首篇《學而》中的名言更是耳熟能詳,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想想這些句子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和家喻戶曉。在古代科舉考試中,《論語》就像今天的英語一樣,不過四級不發(fā)畢業(yè)證。搞得人心惶惶本末倒置,學英語就為了過四級?我可不想如此,為什么放著中華民族的精華不學,而為那一張證書荒廢一切?我相信《論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生存文化的底蘊,是我們賴以立身的基礎,是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的結晶!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我選擇了《論語》。我喜歡這門課,所以我每次必到,從不缺堂;我喜歡這門課,所以我不斷地有所收獲和提升!我不僅喜歡這門課,我更喜歡講這門課的岐嶷齋人戴老師。我可以引出很多實例來說明我為什么喜歡戴老師,因為更重要的是我能從中有所收獲。
第一,戴老師真的很有才,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的很少見,最起碼在我周圍從來沒有見過。有的只是從書本上知道的那些詩人,偉人或者圣人。在三月二十一日星期六那節(jié)課上,即“弘道篇”中,戴老師提到贈友人楊宇立的一首藏頭詩,即“楊直志凌云,宇光澤萬品,立達貴普同,喬灌草共馨!”短短二十個字,真是巧妙而有寓意深刻。最后一句畫龍點睛,升華主旨,即人們不要造成“大樹底下寸草不生”的非和諧性局面。這是在暗示右派們要注意了,不要只管自個兒發(fā)達而脫離草根,大樹的樹葉活在人生之樹的“響亮處”,但不要忘了樹根的功勞。就像一個人的上半身離不開下半身是一個道理。當老師說到這是他三十秒時間內作出來時,我很是驚訝,甚至有些不相信,但當有一次下課時,我讓老師寫下自己的博客名時,旁邊的同學拿著一本嶄新的《道德經(jīng)》讓老師簽名,老師不假思索,不到三十秒就搞定。從此我不再懷疑,并為自己的無知深感羞愧。
第二,戴老師愛憎分明。高尚就贊揚,低賤就扁壓;君子就追求,小人就不恥。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在《弘道篇》那一講中,批評芙蓉姐姐和范跑跑是騷貨和賤貨;而對于那些高尚的偉人和圣人君子毫不含糊的給予贊揚!因為連戰(zhàn)先生清明公祭車隊當?shù)?,造成了普通民眾出行的不方便,就?a href='http://www.yishupeixun.net/yu/wenzhang/' target='_blank'>文章諷刺挖苦;因為胡錦濤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就寫出文稿《居安思危正解》予以褒揚;因為5.12汶川大地震,就寫出了中國最長的抒情詩,深刻感人,催人淚下,又給人以希望并激勵人奮進!在愛憎分明的道德原則方面,戴老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涇渭分明!
第三,戴老師知行合一,誠實正直。王陽明說,“知而不行,是為不知。”我就是這樣一個人。知而不行。而戴老師就很誠實,喜歡仕途盡情表達;喜歡雨水就雨中漫步;喜歡從政而又不與人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7年西安市大雁塔區(qū)人民代表選舉時,戴老師因為在學生中的威望而高票勝出,成為區(qū)人民代表候選人,但因種種原因未能當選,但戴老師卻真正踐行了《學而》篇里的教導,作到了“人不知而不慍”。這種知行合一,誠實正直不就是《論語》里的活的知識嗎!試問當今之世,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試問當今的大學生又有幾個人能夠理解到,真可謂“不解風情,誰知其中味!”
前面就是我對戴老師的評價。我因為喜歡戴老師,所以就喜歡上了《論語》,古人說的“愛屋及烏”就是這個理吧?下面我想說說《論語》一書的核心理念“中庸之道”中的十六字要訣。這是十六個字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永執(zhí)厥中”。老師要是不講,真是一頭霧水!其實,我聽了這么久了,做了許多筆記,而且每一堂課我都有許多思想上的啟發(fā),我的筆記本上記得滿滿的,許多靈感全部寫出來真的很多,不過我覺得十六字要訣,不僅是《論語》的核心,而且對我也影響極深。
首先,做人要有公平正義原則,要有毛澤東所說的滄桑正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其次,我們要有真本事,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技能,在能力本位的現(xiàn)當代,就一定要在“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的基礎上,要有“游于藝”的真本領。第三,要永執(zhí)厥中。我的認識是,中庸就是要在矛盾沖突中尋求平衡點,科學發(fā)展觀中有一個基本方法就是全面協(xié)調和可持續(xù)性,這也是我以前規(guī)勸一個朋友不要走極端說的。一個人只有學會了處理自身所承載的各種關系,能夠有效的化解矛盾,才能收到工作中的真正的高效益。
說到這里,我想重點說說對“學而時習之”的理解。一般的理解是“學習之后要復習,才能保證學習的效果”,其實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因為這依然是一種應試教育下的認識。我認為,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學習的對象,學習在這里絕對不是僅僅為書本知識,而是實踐和生活本身!而且學習的目的并不是考個一百分,而要學以致用,學習說到底就是要明白,要真正理解和懂得。因為我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僅僅靠應試教育而興旺發(fā)達的。幾乎所有的國家的發(fā)展,都是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實踐中走上進步的。
從實際的觀察中辨別事理,然后做出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不僅可以使一個國家走上創(chuàng)新之途,而且還能真正收獲人生的幸福。這可以從孔子把女兒嫁給公冶長看出來??鬃釉趽昔攪拇笏究芷陂g,給自己的女兒物色了一個對象,就是被關在監(jiān)牢里的犯人公冶長。按照世俗的眼光,好像不明智,但孔子絕對算是高明,因為他知道公冶長是一個冤案,所以就毫不猶豫地將女兒許配給了在他。孔子在這里并沒有拿女兒的終身大事開玩笑。因為公冶長能為朋友坐牢,他以后不會照顧好自己的女兒嗎?孔子不傻,因為公冶長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學到了知識,所以公冶長也是博學的。所以我認為,學了以后并不實行,就等于沒有學。在這方面,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讀了《論語》后一無所獲?真正說來這些人可能就是為了裝潢門面,并不是為了改造人生,所以我們要學學戴老師,學學孔子,學學胡錦濤,想想公冶長,靜下心來學習,站起來行動。從此刻起,你將學以致用;從此以后,你將博學多聞;從此以后,你將功成名就,聲名顯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