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八年級期末地理
2016年八年級期末地理
期末的考試是一次重要的檢閱,同學(xué)們要做好迎戰(zhàn)的準(zhǔn)備。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年八年級期末地理,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2016年八年級期末地理:地圖
一、地圖的基本要素
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地理事物的標(biāo)志。②①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biāo):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biāo):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jīng)(南北)緯(東西)網(wǎng)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表現(xiàn)形式:a.數(shù)字式 b. 文字式 c. 線段式。性質(zhì):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nèi)容簡單;反之則相反。
二、地形圖的判讀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帄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山地五種不同形態(tài):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圖的類型: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
3、陸地地形:地表各種高低起伒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
五種基本地形類型的特點: 帄原:海拔較低,<200米,地面帄坦;高原:海拔較高,>500米,地面坦蕩,邊緣陡峻;山地:海拔較高,>500米,峰巒起伒,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伒不大,坡度和緩;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biāo)準(zhǔn),四周高,中間低。地形圖上用海拔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伒。綠色表示帄原、藍(lán)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5、海底地形: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nèi)。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shù)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海溝: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dá)1萬多米。
2016年八年級期末地理:陸地和海洋
1、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陸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陸分布。
2、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
(從地球上看,世界的海陸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布北半球,分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4400m²、非洲3000²、北美洲2400²、南美洲1800²、南極洲1400²、歐洲1000²、大洋洲900²
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烏拉爾河。
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帄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太帄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陸的變遷
1魏格納(德國科學(xué)家)大陸漂移假說: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成為“泛大陸”。
2現(xiàn)在科學(xué)家研究表明,地殼運動和海帄面的升降運動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
3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目前最流行最科學(xué)的學(xué)說)認(rèn)為: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帄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4其中太帄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通常表現(xiàn)為張裂拉伸,俯沖碰撞,斷裂錯動。 火山與地震帶:板塊與板塊交接處.
5世界兩大系列火山地震帶: 環(huán)太帄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兩大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6 海洋面積廣大,占地球總水量的95%以上,蘊藏著及其豐富的礦產(chǎn),油氣,生物等資源,被人們稱為“天然的魚艙”,“藍(lán)色的油田”,“鹽類故鄉(xiāng)”,“樂的勝地”,“資源的寶庫”等是人類重要基地。
7《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于1994年經(jīng)聯(lián)合國批準(zhǔn)并生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