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辛亥革命教學反思
講完后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關于初二歷史辛亥革命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初二歷史辛亥革命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初二歷史辛亥革命教學反思(一)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優(yōu)質課競賽,我選的課是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的《辛亥革命》,上完之后,感覺上總體上是成功的,當然也有很多遺憾,現(xiàn)在來談談本課的教學反思,這堂課成功的地方有:
一.突出新課改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師生活動頻繁,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按照課程標準,本課的重點是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背景與它的歷史功績,難點是《臨時約法》的進步性。為此我采用學案教學法,精選了許多材料,設計了幾個探索思考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理解為什么在20世紀初會爆發(fā)辛亥革命?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論從史出,獲取與解讀信息的能力。可以說既注重了能力的培養(yǎng),又突出了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二.主題鮮明,且貫穿始終,設計這堂課我突出辛亥革命在歷史上的進步性與重要地位,突出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探索精神。從而以此來感化、激勵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成長.如:在課堂導入上我選擇了前不久剛剛發(fā)射的神州七號,告訴學生這是我們在太空領域的探索,而一百年前我們?yōu)闋幦颐褡濯毩⑦M行了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探索,那就是——辛亥革命。結尾時我講:盡管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盡管沒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歷史任務,但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式由于這種精神我們祖國才日益走向強大。這樣一來,這堂課的思想性就很明確,實現(xiàn)了歷史教學中的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目標。
三.巧妙利用課本劇來化解教學難點。按照課標,本課知識難點是如何理解《臨時約法》的進步性。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緣故,加之歷史是發(fā)生在過去的事,所以《臨時約法》的進步性很難有切身的體會。為此,我在課堂上設計了課堂?。簩W生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生動的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體會《臨時約法》下總統(tǒng)與皇帝的區(qū)別,學生通過活動,身臨其境地感受辛亥革命給中國政治民主化所帶來的巨大作用。
四.教學生方法。按照新課改,歷史教學要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與能力。因此歷史教學“授人魚不如授人漁”,即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在進入導入后,我啟發(fā)學生思考:一場運動或一場革命需要從哪幾個方面來掌握?從學生的思考中總結得出,要從背景、經過、評價三方面來分析課本,當學生在探索辛亥革命的進步性時,我又啟發(fā)學生剖析一個社會要從政治、經濟、思想、生活習俗四個角度入手。學生在這堂課中收獲了學習歷史的方法與思路。
盡管這堂課得到了很多教師的認可,還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如教師語言幽默,善于引導學生思考,重視課堂的生成,但瑕不掩瑜,客觀地講,作為一名從未上過新教材的老師來講,這堂課還存在諸多的遺憾:
1.沒有充分利用文學作品,常言道:文史不分家,新課改強調打破學科的學限,很多文學作品可以很好地作為史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使歷史變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學生也能身臨其境地體會歷史,從而充分發(fā)揮歷史的魅力。中國大文豪魯迅先生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如《祝?!?、《藥》、《阿Q先生》等這些學生比較了解的作品可以很好的作為史料,說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通過這個遺憾,我也發(fā)現(xiàn)要適應新課改,教師必須讀書,而且是廣泛的讀。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所講的:“每日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所以,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改變人生。
2.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得不充分,教師代講的還是太多。
3.語言不夠精煉,太啰嗦,課堂氣氛還不是特別活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通過這堂公開課,從深知自己的不足。
初二歷史辛亥革命教學反思(二)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探索”中的第三課,本課要使學生對辛亥革命有正確的評價,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近代化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過程。辛亥革命涉及到了向西方學習,推翻封建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比維新變法運動又深入了一層,因此有些難度和深度。經過本課的教學實踐,有如下反思。
一、比較成功之處
1導入成功。為了吸引學生,以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見聞作為切入點,采用了大家喜歡和熟悉的幸運52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課堂環(huán)節(jié)完整,注重學法指導。本課分導入新課——課堂講授、分組討論——小節(jié)本課四個環(huán)節(jié)完成。我采取了小組分別完成一個任務的辦法進行,提倡各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問題,以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真正貫徹新課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并注重引導學生對重點問題進行分析。在突破學習難點時,我運用了討論法,通過討論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培養(yǎng)學生利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辯證地分析問題的能力。
3、采用填表的形式。填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眾多信息中捕捉有用信息。通過列表對比,能加強記憶。本課關于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的建立,采取指導學生制作圖表的方法進行分析比較,取得較好效果,學生對此問題當堂牢固地掌握了。并且邊學邊動手,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4、重視補充一些視覺材料。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所以我事先將準備好的視頻材料告知了分管的小組,讓他們有取舍的運用。根據(jù)視頻材料回答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對不同信息的概括、提煉、分析能力。
5、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學習歷史不僅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一些道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所以本著這一原則,我適時地組織學生思考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了什么問題,由此讓學生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加強了學生對黨的熱愛。
本課雖能做到提綱導學合理,緊扣重點難點,課堂環(huán)節(jié)完整,但也存在需要改進之處。(1)要注重知識的聯(lián)系和升華。本課可聯(lián)系前面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進行講解,使學生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看到中國各個階層從不同的方面,都在為解救中國的危機進行探索,引導學生認識中國革命任務非一次革命可以解決,要經過幾代人不懈的斗爭,最終取得成功的。(2)就是問題的設計應該再巧妙些,多給學生展示交流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反思,我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完善自我的授課能力,嚴格規(guī)范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效性,更多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盡可能創(chuàng)設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高效性于一體的新課程課堂。
看過初二歷史辛亥革命教學反思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