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學銜接課題(3)
時間:
陳哲凡673由 分享
初高中化學銜接課題
知識鏈接——1
實驗原理的確定要求聯(lián)系所學過的實驗知識和技能,進行知識類比、遷移和重組,全面、周密地思考才能確定出正確的實驗方案和回答提出的問題。
1.化學實驗原理的確定應遵循:
?、倏茖W性,實驗原理,準確,實驗流程合理;
?、诎踩裕Wo人身、保護環(huán)境、保護儀器;
?、劭尚行?,條件允許,效果明顯,操作正確;
?、芎喖s性,做到步驟少,時間短、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2.如何迅速、準確地確定實驗原理
(1)明確目的原理
首先必須認真審題,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弄清題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綜合已學過的知識,通過類比、遷移、分析,從而明確實驗原理。
(2)選擇儀器藥品
根據(jù)實驗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性質、反應條件,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能否腐蝕儀器和橡皮、反應是否加熱及溫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等,從而選擇合理的化學儀器和藥品。
(3)設計裝置步驟
根據(jù)上述實驗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選用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出合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步驟。應具備識別和繪制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的能力,實驗步驟應完整而又簡明。
(4)記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
根據(jù)觀察,全面而準確地記錄實驗過程中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5)分析得出結論
根據(jù)實驗觀察的現(xiàn)象和記錄的數(shù)據(jù),通過分析、計算、圖表、推理等處理,得出正確的結論。
3.制備實驗原理的確定
制備實驗原理的確定,對鞏固元素化合物知識和掌握好各類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全面訓練實驗技能,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益的。
制備實驗原理的確定,應遵循以下原則:
?、贄l件合適,操作方便;
?、谠碚_,步驟簡單;
?、墼县S富,價格低廉;
?、墚a(chǎn)物純凈,污染物少。
即從多種路線中優(yōu)選出一種最佳的制備途徑,合理地選擇化學食品與藥品,設計合理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步驟。
4.探索性實驗、性質實驗原理的確定
分析其結構特點或從所屬類型的典型代表物去推測物質可能具有的一系列性質,而后據(jù)此分別設計出合理的實驗方案,去探索它所可能具有的性質。
5.驗證性實驗性質實驗原理的確定
對物質具備的性質去求證,關鍵設計出簡捷的實驗方案,操作簡單,簡便宜行,現(xiàn)象明顯,且安全可行。
知識鏈接——2
實驗操作:
1.儀器連接的順序
(1)所用儀器是否恰當,所該儀器是全用還是選用;
(2)儀器是否齊全,如制有毒氣體及涉及有毒氣體的實驗是否有尾氣的吸收裝置;
(3)安裝順序是否合理,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從左到右”;氣體凈化裝置中不應先經(jīng)干燥,后又經(jīng)過水溶液洗氣;
(4)儀器間連接順序是否正確。如洗氣時“長進短出”,干燥管除雜質時“大進小出”,排水量氣時“短進氣,長出水”等。
2.實驗操作的順序
(1)連接儀器,根據(jù)實驗目的,注意事項,安全問題等,按氣體流動順序連接好實驗儀器;
(2)檢查氣密性,在整套儀器連接完畢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裝入藥品。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要依裝置而定;
(3)裝藥品進行實驗操作。
3.檢查氣體的純度。點燃或加熱通有可燃性氣體(H2、CO、CH4、C2H4、C2H2等)的裝置前,必須檢查氣體的純度。例如用H2、CO等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需要加熱金屬氧化物,在操作中,不能先加熱,后通氣,應當先通入氣體,將裝置內的空氣排干凈后,檢查氣體是否純凈(驗純),待氣體純凈后,再點燃酒精燈加熱金屬氧化物。
4.加熱操作先后順序選擇。若氣體產(chǎn)生需加熱,應先用酒精燈加熱產(chǎn)生氣體的裝置,等產(chǎn)生氣體后,再給實驗需要加熱的固體物質加熱。例如用濃硫酸和甲酸共熱產(chǎn)生CO,再用CO還原Fe2O3,實驗時應首先點燃CO發(fā)生裝置的酒精燈,生成的CO趕走空氣后,再點燃Fe2O3的酒精燈,而熄滅酒精燈的順序則相反,原因是:在還原性氣體中冷卻Fe可防止灼熱的Fe再被空氣中的O2氧化,并防止石灰水倒吸。
知識鏈接——3
啟普發(fā)生器原理
1.用啟普發(fā)生器制取氫氣,你能說出為什么反應能隨時發(fā)生隨時停止嗎?
隨著反應進行,關閉活塞,容器中的氣體壓強增大,將溶液壓入球形漏斗,使溶液與固體脫離接觸,反應停止;打開活塞,氣體排出,溶液流下,與固體接觸,繼續(xù)反應。優(yōu)點:易于控制,隨用隨制。
2.啟普發(fā)生器的反應條件是什么?
塊狀固體與液體反應,制備不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氣體,反應不要加熱。
●內容二:簡單的分離提純
初中化學通過水的凈化、粗鹽的提純和蒸餾水的制取學習,學生已掌握過濾、蒸發(fā)、蒸餾等實驗操作,明確過濾、蒸發(fā)、蒸餾是混合物分離提純的基本方法。進入高中化學后,將進一步學會蒸餾和分餾、萃取和分液、過濾、結晶與重結晶等實驗技能,能獨立完成一些常見混合物質分離、提純的實驗操作,學會根據(jù)物質典型的物理性質(如溶解性、液體的密度)和特征的化學反應(伴隨沉淀、氣體生成或穩(wěn)定性等)來選擇分離與提純的原理和方法。且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要求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形成規(guī)律等,如對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的實驗方法,可以采用列表對比的方法,從適用條件、主要儀器、操作原理與方法、實驗注意事項等方面對過濾、萃取、分液、蒸發(fā)等進行對比歸納,使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知識鏈接-1
1.基本原理
混合物的分離是指用物理、化學方法將混合物中的各組分分開,并恢復到原狀態(tài),得到比較純的物質。物質的提純則只要將雜質除去即可。物質提純的原則為:不增(不引入新的雜質)、不變、易分離。
2.常見的分離方法的選擇
(1)固體與固體的混合物:①雜質易分解、易升華時,用加熱法,如碳酸鈉中混有NaHCO3;②一種易溶,一種難溶,用溶解過濾法,如NaCl中混有泥砂;③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隨溫度的影響不同,結晶法,如NaCl中混有KNO3。
(2)液體與液體的混合物:①沸點相差較大時,用分餾或蒸餾法,如石油的分餾;②互不混溶時,用分液法,如苯與水的混和物的分離;③在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時,萃取,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3)氣體與氣體的混合物:洗氣吸收法。常見的方法有洗氣、干燥等。
3.提純的方法可歸納為: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即可將雜質除去。用化學方法時,正確地選擇試劑是提純物質的關鍵。選擇試劑應注意以下原則:
(1)選擇的試劑最好只能與雜質反應,而不與所要提純的物質起反應;
(2)不能引入新雜質;
(3)雜質與試劑反應生成的產(chǎn)物要與提純物易分離;
(4)提純過程盡可能步驟簡單、現(xiàn)象明顯、分離容易,所得的物質純度較高。
4.重點掌握兩個要點:解答物質的分離、提純、除雜等開放性試題,重點掌握兩個要點:一是除雜的原則以及除雜試劑的選擇,二是除雜方法的選擇和除雜順序的安排。
知識鏈接-2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據(jù)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
方法 | 適 用 范 圍 | 主 要 器 具 | 實例 |
過濾 | 不溶性固體與液體分離 | 過濾器、燒杯、玻璃棒 | 粗鹽提純 |
蒸發(fā)結晶 | 用于從溶液中獲得溶解度 隨溫度影響不大的晶體 | 蒸發(fā)皿、玻璃棒 | 蒸發(fā)NaCl溶液 得固體食鹽 |
降溫結晶 | 從溶液中獲得隨溫度升高 溶解度顯著降低的固體 | 蒸發(fā)皿、玻璃棒、過濾器、燒杯等 | 從含有少量NaCl 的KNO3溶液中得 到KNO3晶體 |
蒸餾、分餾 | 分離獲得不同沸點的液體 | 蒸餾燒瓶、冷凝管、溫度計、接受器 | 蒸餾水的制取 石油的分餾 |
萃取、分液 | 分離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 | 分液漏斗、燒杯 | 用CCl4萃取溴水 中的Br2 |
升華 | 從固體混合物分離獲得易升華的物質 | 燒杯、燒瓶、酒精燈 | 從粗碘中分離出碘 |
(1)基本原則
① 不增(不引入新雜質)
?、?不減(不減少被提純物)
③ 易分離(被提純與雜質易分離)
?、?易復原(被提純物易復原)
① 除雜試劑須過量
(2)注意事項
?、?過量試劑須除盡
?、?除多種雜質外,考慮加入試劑順序
?、?除雜途徑選最佳
?、?生成沉淀法 如將海水引入石灰渠獲得Mg(OH)2
?、?生成氣體法 如除去Na2SO4中Na2CO3可用H2SO4
?、?氧化還原法 如除去Na2SO4中Na2SO3可通入O2
(3)一般方法
?、?利用“兩性”除雜法 如除去Mg(OH)2中Al(OH)3可用NaOH
?、?正鹽、酸式鹽相互轉化法 如除去固體Na2CO3中NaHCO3可用加熱法
除去溶液NaHCO3中Na2CO3可通CO2
?、?溶液或固體吸收法 如除去H2中的HCl、H2O可通過堿石灰
●內容三:定性到定量的分析方法的認識
化學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中明確要求,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fā)展的重大作用。在許多課本內的“討論”和大多數(shù)“調查與研究”的教學活動中,都有明確的量化分析與比較
的研究內容。如人教版教材“由定性向定量”過渡的實驗內容統(tǒng)計如下: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下冊》
序號 | 單元 | 主要內容 | 頁碼 |
1 | §2.1 | 【實驗2-1】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 | 27 |
2 | §3.1 | 【實驗3-1】電解水生成的氣體體積比 | 46 |
3 | §3.2 | 〖家庭小實驗〗等體積酒精與水混合 | 53 |
4 | §3.3 | 【實驗3-3】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別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軟水、硬水的燒杯中,…… | 57 |
5 | §5.1 | 活動與探究:⑴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⑵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 90 |
6 | §5.1 | 【實驗5-1】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5-2】鎂條燃燒前后固體質量的測定 | 92 |
7 | §7.2 | 【實驗7-5】鎂與鹽酸反應中有能量變化 | 137 |
8 | §7.3 | 活動與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擬實驗 | 140 |
9 | §8.2 | 活動與探究:幾種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 | 10 |
10 | §8.3 | 活動與探究:一周中每天觀察鐵釘銹蝕的現(xiàn)象,并認真記錄 | 19 |
11 | §9.1 | 活動與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時是放熱、還是吸熱 | 30 |
12 | §9.2 | 活動與探究:探究飽和溶液 | 33 |
13 | §9.2 | 活動與探究:繪制溶解度曲線 | 37 |
14 | §9.2 | 〖家庭小實驗〗制取明礬晶體 | 40 |
15 | §9.3 | 【實驗9-5】配制三種不同組成的硫酸銅溶液 | 41 |
16 | §9.3 | 【實驗9-6】配制兩種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同的氯化鈉溶液 | 42 |
17 | §9.3 | 【實驗9-9】配制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的溶液 | 43 |
18 | §9.3 | 〖家庭小實驗〗自制汽水 | 44 |
19 | §11.1 | 活動與探究:粗鹽提純 | 69 |
4.課題引發(fā)的思考
通過本課題的初步研究,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基于中學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和整體性,缺乏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生將無法繼續(xù)高中化學的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將遠大于其理論價值。由于本課題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雖然本課題組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但仍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繼續(xù)深入研究和實踐。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它將會對初高中的化學教學改革和考試評價方式的改革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4.1 實踐研究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的價值在于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本課題雖然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各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必竟還是一種點上的、局部的實踐,有賴廣大的中學和每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的參與,做到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推廣,在推廣中提升,進一步強化課題實踐研究的系統(tǒng)性。同時,本課題也可成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實踐平臺,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4.2 課題研究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
本課題的銜接教學研究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各個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報告內容所及之外,還有一些相關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寬。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關注,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問題發(fā)現(xiàn)和問題解決的意識,通過銜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4.3 化學教師的交流有待進一步融通
當前大多數(shù)中學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道隔離初高中教師交流的屏障。就化學學科面言,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教學要求,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學要求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因此,適度建立初高中化學教師“教研共同體”,加強初高中的互動,促進初高中化學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十分有利于銜接教學的實施。這也是本課題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
4.4 化學課程一體化有待進一步深化
中學化學的課程體系本身是一個整體,南京市使用的人教版化學教材(初中兩冊、高中八冊)自成一體,不同年段和模塊之間存在著邏輯的銜接關系,加強對化學課程的一體化研究,對于落實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初中化學教師應用一定的時間研讀高中教材,高中化學教師也應研讀初中教材。有條件的學校,應提倡化學教師初高中教學“大循環(huán)”。
初高中化學銜接課題:《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研究》的課題總結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初中新教材為化學課堂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但是與原有的舊教材在編寫意圖和內容結構上存在較大的差別,現(xiàn)行高中教材與之有些不配套;初、高中化學教材又有其相對的獨立性,難免存在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現(xiàn)在的初高中在教學上存在一定的距離,初高中的教學的分離日益突出,很多高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初中教師也對高中教學缺乏了解,加上初高中教師平時又沒有有效的溝通,就更加劇了這種脫節(jié)。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fā)展,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初高中化學的教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包括教材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等,鑒于各種因素,我們選取了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作為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提出,主要依據(jù)教育、教學的改革,依據(jù)化學課課程標準,依據(jù)學校的
發(fā)展,也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2.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幫助我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同時根據(jù)學校、學生的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實好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3.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情景,設計題目,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4.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能注意把握好教學難度,注意學生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使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機整合、協(xié)同發(fā)展。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研究初高中學生在知識體系的上現(xiàn)狀及困惑;
2.研究初高中化學學科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教育問題;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全體新課程教師參與到對學生的研究中去,通過研究初高中的知識銜接問題,真正了解我們的施教對象,從而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教師能更好地把握教學難度,在情景設計以及典型事例列舉時,確保學生的可接受性。
四、所做的研究工作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
(一)確立課題組成員,做好課題申報等相關工作。
(二)召開《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的研究》課題開題會
會議內容主要有:
1.通報課題的論證等申報工作情況。
2.明確分工。將來自四所學校的八位教師分成兩個研究小組,每組4人,即由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各兩名教師組成,便于進行聽課研討等交流活動。
縣中和城關中學小組: 曾思平(高中) 周招群 (高中) 康彩華(初中)
彭家英(初中)
縣二中和文山學校小組: 歐陽群昌(高中) 曾德智 (高中) 羅春水(初中)
何余德(初中)
3.確立近期工作目標。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一)做好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學生情況。
這個階段幾位課題組成員對高一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目的是為《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的研究》課題提供可行性實驗依據(jù)和實施方法。從調查結果看,不少學生感到學有所困,根據(jù)這些情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適當?shù)恼{整。
(二)研讀新課程標準、初高化學教材,分析研究銜接內容,探究銜接方法。
1.幾位初中教師配備了高中一年級化學教材和教參,并通讀了高一教材,將我縣現(xiàn)用的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進行了比較、分析和歸納,提出對如下內容進行銜接研究,在九年級學有余力的同學中進行延伸、拓展試驗。
(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階段介紹氧化還原反應是將氧化反應、氧化性與還原反應、還原性分開進行教學的,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列出,將這些概念割裂開來,顯得很零散,教材僅從得失氧的角度來判斷、分析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因而試驗中在講還原反應時與氧化反應聯(lián)系起來講,通過碳還原氧化銅這個氧化——還原反應實例的分析,分析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讓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階段只介紹了部分物質的性質、用途,如碳只介紹了金剛石、石墨、C60,未對上述物質的結構進行剖析,而高中階段更強調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聯(lián)系,對各主族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識作較系統(tǒng)的介紹,我們?yōu)榱四芘c高中化學教學更好地接軌,通過對碳單質的結構、性質、用途進行分析,初步進行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教學,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學習。
(3)化學計算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化學計算中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都是關于質量的計算,而高中的化學計算通常以物質的量(摩爾)進行計算,從而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相聯(lián)的橋梁。為了引導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在介紹氣體的收集方法時需了解各種氣體的密度,氣體在標準狀態(tài)下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例分析,例如: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過常數(shù)22.4建立了氣體密度與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聯(lián)系,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不同氣體的密度。這樣既減輕學生對氣體密度大小的記憶負擔,又形成了部分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
(4)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反應的銜接
初中化學介紹復分解反應時,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要求產(chǎn)物中須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要求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的書寫方法,我們在初中輔導學生時作些復分解反應書寫的延伸,讓學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2.高中教師收集了現(xiàn)行初中化學教材,了解和掌握了初中化學教材的特點。并與高中教材作了分析、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初高中教材有脫節(jié)之處。如:①初中化學新教材刪去了電解質、非電解質和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等概念和理論,也沒有以選學內容的形式出現(xiàn),但這些內容屬于初高中相互銜接的知識,甚至在高中課程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②關于溶液的計算,在初中有關溶解度的計算不作要求,而在高中物質的量濃度的習題中常常接觸到。
(2)高中化學教材編排與課時不配套。初中化學教育是啟蒙階段,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維為主,從具體、直觀的自然現(xiàn)象入手和實驗入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一些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而高中除了定性分析外,還有定量分析,在抽象思維基礎上建立化學概念和規(guī)律。如高一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既抽象,理論性又較強;第三章物質的量、第五章物質結構,抽象概念一個接一個,學生一時不適應,這是學生進入高中所面臨的挑戰(zhàn),給教與學帶來一個十分尖銳的矛盾。初中進度相對高中較慢,知識要領、定律等學習鞏固時間較長,在往后的學習中有較充裕的時間加以消化,而過入高中以后,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難度顯著增加,進度加快,化學方程式增多,多數(shù)反應不符合初中掌握的反應規(guī)律,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難度,如果不及時消化,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相當被動。如物質的量使微觀與宏觀聯(lián)系起來,滲透在高中教材的各個章節(jié),對整個中學化學計算起著奠基的作用。然而,有的學生升入高中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應:知識基礎不適應,教學方法不適應,思維方式不適應,學習習慣不適應,學習起來困難很大。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找出初高中內容銜接點,合理設計教法,想方設法架起初高中學習的橋梁,使學困生走出困境。
3.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寫好探究實驗課例,實驗后不斷補充修改,并寫好階段性總結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一)整理相關材料,總結課題,形成課題結題報告。
(二)總結研究成果,整理課題相關教學案例和論文。
根據(jù)一年來的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研究進行總結,分析得失,為下階段的推廣提供素材和可靠依據(jù)。
五、取得的成果
(一)各成員通過兩個學期的課題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城關中學康彩華老師所教的實驗班平均分比平行班普遍高出十多分。羅春水老師任教的三個班的化學成績各項考核指標在其所在學校14個班中一直包攬了前3名,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高,后勁很足(具體情況參見附表)。其他幾個實驗班的成績也在年級名列前茅。
(二)實驗班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更濃,思維更活躍
通過觀察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在實驗班的化學課堂上,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良好,充滿探究的欲望,感情豐富,情緒高漲,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了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養(yǎng)成了愛質疑、好探究的科學素養(yǎng),學生通過動腦、動嘴、動手,相互交流,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通過實施課題《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的研究工作,課題組成員不僅得到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也爭取到了一個重新學習的機會,使各自的教學能力、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一些榮譽。
六、問題與思考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搞課題研究也有許多困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初中化學教師大多數(shù)都還兼教別的學科,在時間和精力上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2.新教材的教學課時少、內容多、信息量大、教學難度不易把握,且關聯(lián)的知識又多,對每個知識點都去拓展,可能會增加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如何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作適當而有效的營養(yǎng)補給,還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究。
3.現(xiàn)行的教學評價體系滯后,都是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不利。 社會、家庭對教學質量的評價仍然存在偏差,教學質量的好壞只看中考、高考升學率,這樣就束縛了教師課改的手腳,仍然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應付考試。
盡管教改的路上有諸多困難,但我們課題組的教師將不畏艱辛,一如既往,努力探索教改的成功經(jīng)驗,繼續(xù)為新課程改革做出新的貢獻。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