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
寫作文是需要思考的,這就培養(yǎng)了七年級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希望你們喜歡。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篇一
我最敬佩的人要問我最敬佩的人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那人就是我的爸爸。
他的身材瘦而高挑,皮膚黝黑,頭發(fā)濃密。笑起來會露出一大片牙齦和一口潔白的牙齒。
從小到大,我的爸爸就沒有打罵過我,甚至是一句重話都沒說過我。在我犯錯的時候,他會很耐心地給我講道理。
在暑假時身在重慶的姐姐來北京玩兒,我們商量著去歡樂谷好好享受享受。前天晚上,我們很安心地就睡了。第二天才知道,他在前一天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和詳細的計劃。哪些地方值得一游,哪些地方幾點開放,在記事本上寫地清清楚楚。甚至還準備了激流勇進時穿的泳衣。他的細心著實讓人敬佩。
他也愛練字,講究蠶頭蛇尾,沒事就喜歡練,還教我寫毛筆字。他還講:“練字時心要靜,切急躁。做事也一樣,一著急就容易亂了陣腳,這樣就麻煩了。“
有時,總感覺他像一個智者,遇到難題也常常幫我解決。記得剛來八中,沒有一個認識的人,又因為害羞,不好意思上前搭話。他告訴我,不要著急,慢慢來就好了。
還有一次,同學上我家來玩。一邊兒和我聊天,一邊東看看西看看。她忽然看見艾薇兒的明信片,很是驚訝:“你父母同意你追星?“我笑了笑答道:“當然啦!“還頗有些自豪的成分在里面。她扁了扁嘴說:“好羨慕你哦,你的父母真開明。“
我爸爸雖然對我很好但也不盲目的寵愛我。媽媽雖然比較嚴厲,但舍不得讓我做家務(wù)。所以呢,我洗衣做飯騎單車都是爸爸教的。
每次我看爸爸去哪兒3時,總覺得我爸爸很像夏天的爸爸——夏克立,幽默風趣,教育孩子很有方法。
我的父親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最親最近的人。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篇二
從那以后,我不再任性
在我七歲以前,家里就只有我一個孩子,家里人都把我當掌上明珠看待。驕橫而任性的我總是喜歡口無遮攔的嘲諷別人,但家里人也只會把我的話當作是“童言無忌”。直到那天,我終于不再任性。
那是初冬的下午,天陰沉沉的。我的外公“奉命”前來接我放學。剛走出校門,外公立刻從一旁走出來,拉住我的手。我隨意地把沉重的書包往外公一扔,就迫不及待的鉆出人群。“慢點!別摔著!”外公跟在后邊,喊道。我很不高興地停下來,望望天上的烏云,擔憂的問道:“外公,你帶傘了嗎?”外公心虛地把頭別向一邊,訕訕笑道:“沒有……我忘了……”“哼,果然人老了就容易忘事……”我撇撇嘴,嘀咕道。
沒多久,天空果然下起了雨。風裹挾著塵土往我臉上刮,雨點也爭先恐后地降落到我的身上。我?guī)缀醣牪婚_眼睛。外公去哪兒了?“外公在這兒……快過來!”忽然,一個大手抓住了我,旋即便被一片溫暖溫柔地包裹住。風不再呼嘯,也沒有冰涼的雨點,有的,只是這仿佛無邊無際的溫暖。一股熟悉的煙草味瞬間撲面而來。這……我反應(yīng)過來,原來是外公!透過外公大衣上的縫隙,我看到外公正用他蒼老而瘦弱的手臂,徒勞的遮擋著無孔不入的雨滴,他花白的頭發(fā)上也不停地滴落著一滴一滴的水珠。雨,一點又一點的雨,砸在他瘦削的肩膀上,憔悴的面龐上,孱弱的脊背上……外公用一只手緊緊的抱著我,身上的大衣脫下了,緊緊地、嚴嚴實實地包住我。他的身上,如今只剩一件單薄的毛衣……
我的心中不斷地翻涌著一種奇怪的情感,暖暖的,又有些酸澀。我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珠,也分不清臉上淌的是雨水還是淚水。我就這樣怔怔的看著外公,任由雨水和著淚水在臉上肆意流淌。我還是第一次這樣哭,第一次為親人感到心疼,第一次為自己的任性感到慚愧,第一次為他人的愛和付出心生感激……
那一個雨天,我告別了曾經(jīng)的我,告別了那個驕橫任性的自己。我在心底反反復(fù)復(fù)的告訴自己:你已經(jīng)長大了,你不能再任性了,你的態(tài)度,你的任性,終將會辜負了那份美麗的愛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篇三
關(guān)于讀書
讀書是什么?
是陳壽的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還是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依我看還是蘇東坡的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最妙。其意就是經(jīng)典文字雖簡短,但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才能仔細玩味。
讀書,大家都會,這沒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能將書讀”百遍“的人卻并不多見。
當然,除了熟讀書,還有多讀書,只有讀書才能更好的充實自己。
大量的書籍是完善自我的必修之路,因為它可以讓你和詩人、文豪隔空對話,他們高尚的情操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
光熟讀書,多讀書是不夠的,還要讀好書,這,才是最重要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許多好書值得我們閱讀。從論語,孔孟到詩經(jīng)。從唐詩宋詞到元曲,甚至連很多外國名著都有許多新鮮的精髓。他們的寫作風格各不相同。比如歐亨利的詼諧機智,泰戈爾的深度細膩,大仲馬的的語言生動有力,都是值得我們?nèi)W習的。尤比如中國的四大名著,可以讓人細細品味,揣摩。在精神文化的洗禮中,經(jīng)典總是永存的,它們是我們精神的支柱,讓人感到靈魂的升華。
當然,讀書也要有好的習慣。古人曰:“書猶藥也,善讀者可以醫(yī)愚。“
愛看書也是我從小就培養(yǎng)起來的好習慣,從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到黃蓓佳《我要做好孩子》到柴靜的《看見》。甚至到了現(xiàn)在卡勒德胡塞尼《追風箏的人》。這些都是我在不同時期較為珍愛的書。還記得我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獨愛黃蓓佳,因為我總覺得她的文字是有魔力的,是一種讓人想和她一起飛的那種魔力。她在每一本書上的自序——是誰讓我如此牽掛,讓一個作為學生的我與她產(chǎn)生了共鳴。
大意是這樣的:她說每當她敲出最后一個字時,心中不免惆悵。她認為他們像鳥兒一樣”撲領(lǐng)領(lǐng)“地就飛走了。
還有人說,讀一些無用于考試的書就是浪費時間。實則不然,讀書并不是考試的工具,每一本書都應(yīng)該有被尊敬的權(quán)利。
而且,我會通過網(wǎng)絡(luò)來關(guān)注我喜歡的作者。我了解到,其實寫作是個苦功夫,許多書都是通過作者日日夜夜的打磨而最終被呈現(xiàn)出來的。同書籍一樣,創(chuàng)作它的人同樣值得被尊敬。
這就是我對讀書的態(tài)度,關(guān)于我的讀書。
七年級上冊語文期末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