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文言文復習題解(2)
初一語文文言文復習題解
在復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么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學習孔子什么美德?
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 第二則:
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yǎng)。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 第三則:
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關系?作者強調(diào)了什么?為什么?
不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 “可以為師”。所以,要害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fā)現(xiàn),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 第四則:
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nèi)容?你從中把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么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
學是基礎,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領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
!)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xiàn)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
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2)為什么說謙虛是一種聰明?
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6. 第六則、第七則:
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優(yōu)點,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
取長補短。
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你能聯(lián)想到孔子的哪句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第八則:
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
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2)曾子為什么要強調(diào)“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