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歸去來兮辭》知識點梳理
必修五《歸去來兮辭》知識點梳理
《歸去來兮辭》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陶淵明的生活理想。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文重要知識點,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詩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這些內(nèi)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試中運(yùn)籌帷幄。
《歸去來兮辭》教與學(xué)知識點梳理
一、《歸去來兮辭》基本常識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zhuǎn)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dāng)時“玄言詩”的風(fēng)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fā)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wèi)填微木》等,寄寓抱負(fù),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dāng)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二、《歸去來兮辭》字詞語言
1、古今異義詞
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內(nèi)的內(nèi)外親屬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成員
情話 古:指知心話 今:指男女間談情說愛的話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有事 古:指農(nóng)事 今:泛指
既窈窕以尋壑 窈窕 古:幽深曲折的樣子 今:指女子文靜而美好
覺今是而昨非 是 古:正確 今:判斷詞 非 古:過錯、錯誤 今:不
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埋怨、遺憾 今:仇恨、怨恨
2、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園日涉以成趣 日:每天
時矯首以遐觀 時:有時
(2)形容詞作名詞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幼:兒童、小孩子
(3)名詞作動詞
樂琴書以消憂 琴書:撫琴、讀書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棹:劃船
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著
(4)使動
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愉快
(5)意動
樂琴書以消憂 樂:以。。。。。。為樂
悅親戚之情話 悅:以。。。。。。為愉快
善萬物之得時 善:以。。。。。。為善 羨慕
3、一詞多義
引 引以為流觴曲水 疏導(dǎo)、引來
引壺觴以自酌 端起
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拉弓
相如引車避匿 掉轉(zhuǎn)
引兵欲攻燕 率領(lǐng)、引導(dǎo)
秦軍引而去 避開、退卻
乘 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順應(yīng)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著
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shèng 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牛十二,乘韋先 四的代稱
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著
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馬鞭子,引申為暴政
夸父棄其策 拐杖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
行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將要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行為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輩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
4、虛詞把握
以 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 連詞 相當(dāng)于“而”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介詞 把、拿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動詞 用,采取
日以盡矣,荊軻豈無意哉 副詞 通“已”,已經(jīng)
相當(dāng)于“何”的疑問代詞:
田園將蕪胡不歸 胡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奚
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焉
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
三、《歸去來兮辭》理解分析
1、結(jié)構(gòu)層次
(一)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1)“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覺今是而昨非”——認(rèn)為以前所為是錯的
(二)歸家之后的情狀
(1) 心情愉快——小舟輕飏,和風(fēng)吹衣
(2) 歸心似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 家人歡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門”
(4) 修身養(yǎng)性——飲酒、游園、觀景
(三)回歸田園的愉快生活
(1) 遠(yuǎn)離官場,享受天倫
(2) 讀書撫琴,頤養(yǎng)天年
(3) 駕車乘舟,尋幽探勝
(四)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 樂天安命,順其自然
2、寫作特點
(1)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
行文注意對仗駢偶,且又靈活多有變化。既講用韻辭采,又簡潔清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強(qiáng)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寫而自然流露,全辭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應(yīng)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達(dá)情懷;末段屬總結(jié),卒章顯志。
四、《歸去來兮辭》補(bǔ)充拓展
1、補(bǔ)充注釋: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接輿用歌勸孔子歸隱。陶淵明引用這兩句意思是說:認(rèn)識到出仕是錯了,而歸隱還不晚。
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此句系從《離騷》的“回朕車以復(fù)路兮,及行迷之未遠(yuǎn)。”脫胎而來。“覺今是而昨非”出自《莊子.寓言》:“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也。”
三徑就荒——“三徑”指三條小路。《三輔決錄》卷一:“蔣詡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惟求仲、羊仲從之游。”后人以“三徑”代指隱士所居。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僅能容下雙膝的小屋。《韓詩外傳》:“今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
復(fù)駕言兮焉求——駕言,駕車出游?!对娊?jīng).邶風(fēng).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這里截取《詩經(jīng)》的這句話,以表示駕車的意思。
樂琴書以消憂——樂琴書,喜歡撫琴讀書。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琴以寄其意。”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將要結(jié)束?!肚f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登東皋而長嘯——嘯,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課本注釋為高歌似欠妥。高歌,即按一定的樂曲或節(jié)拍詠唱。“嘯”與“歌”是不同的。
2、課外拓展
(1) 陶淵明的田園詩
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炙敝粒懵渫菝?。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fù)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飲酒
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詠荊軻
燕丹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qiáng)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fā)指危冠,猛氣充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fēng)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2)后人對陶淵明的評價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俗;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
——蘇東坡
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廬峰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高山。
——白居易《題岳陽樓》
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不及也。
——蘇軾《與蘇轍書》
陶淵明詩,人皆曰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