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教材分析(2)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認為這門課程應該立足于張揚先秦諸子具有正面啟發(fā)和引導意義的一面。從總體上說,先秦諸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然而其中也有一些消極或者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因素,比如儒家有一些不利于科技發(fā)展的思想,法家則有極端專制主義和極端功利主義的傾向等。在高中教學階段,這些問題暫時沒有必要向?qū)W生介紹。本教材在選文和編寫的過程中已經(jīng)注意了這一問題,這里提請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留意。
三、把對先秦諸子的學習,跟學生面臨或關注的人生問題結合起來,啟發(fā)學生多做相關性的思考。比如學習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道學說,可以引導學生省察自己有哪些做到了、有哪些還沒有做到;學習了孔子關于“學”的思想,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看看孔子思想在這一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和吸收;學習《莊子》一書中河伯和北海若的寓言,可以引導學生以北海若那蘊蓄深厚、博大而不自滿的境界來對照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可以改進。這些思考,不一定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靈活地開展,比如可以讓學生邊學習邊就這一類的問題寫作思考札記等等。重要的是促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思考的習慣,養(yǎng)成一種反省自我的習慣,學以致用。
還可以把對先秦諸子的學習,跟學生面臨或關注的社會問題結合起來。比如,學習孔子的義利觀,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社會上時有出現(xiàn)的以黑心棉被、假藥假酒、劣質(zhì)奶粉等牟利的不良現(xiàn)象,反思孔子義利觀的現(xiàn)代價值;學習《老子》“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一章,可以引導學生尋找那些做事情即將成功,卻由于不能“慎終如始”而終歸失敗的例子,來加以思考。這種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正確、深入看待種種社會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體會先秦諸子的現(xiàn)代價值。
當然,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或相關社會問題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流于泛濫。因為諸子思想渾厚深刻,而學生生活閱歷、閱讀經(jīng)驗都還非常有限,很多東西超出他們的理解范圍是很正常的,老師們應該認識到學生對諸子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是一個漸進的、長遠的過程,因此,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不必片面追求讓學生把諸子都“讀懂”“讀透”了,從而將諸子思想淺顯化、簡單化,乃至庸俗化。
四、是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討論和交流,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多種形式的座談和討論,——這些座談和討論甚至可以作為興趣小組的活動來開展。通過不同觀點的交匯,來促進對問題的思考,加深認識,產(chǎn)生思想的火花;通過交流,來激發(fā)學習學習、思考的興趣。本課程可以交流討論的話題非常之多,教材以及教師用書都提供了一些例子。其實,孔子的仁學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孔子的義利觀及其現(xiàn)代價值、孟子“民為貴”的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孟子“樂民之樂,憂民之憂”的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孟子仁之端義之端禮之端智之端“四端說”的啟示意義、《莊子》的“尊生”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莊子“無路可走,終歸于有路可走”的思想取向及其啟示意義、墨子兼愛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孟子莊子韓非子寓言的異同等,都可以拿來討論、座談乃至辯論。在這些活動中,老師們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在準確、深刻把握先秦諸子的前提下進行交流,以弘揚諸子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基礎,切當?shù)芈?lián)系自我和社會實際,但又不偏離本課程的主旨。
五、要充分挖掘先秦諸子那些具有藝術魅力的要素。從總體上說,先秦諸子不是冷冰冰的道德教誨,不是抽象枯燥的思想學術,不是迂遠疏闊的思辯玄談,而往往是生動活潑的、奇異美麗的、溫情體貼的、對社會人生具有巨大穿透力的、語言簡潔而意旨深遠的。任課老師只有把諸子的魅力展示給學生,用這種魅力來感動他們,才能夠使他們產(chǎn)生豐富的閱讀快感,使他們漸入佳境。在編寫教材和教師用書的時候,我們特別注意發(fā)掘諸子文章的魅力,目的就在這里??傊?,要努力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先秦諸子是引人入勝的。
六、是要把對先秦諸子的學習,和必修語文課的學習結合起來。先秦諸子是培養(yǎng)高中學生古文閱讀能力的最佳材料之一。著名學者吳小如先生曾打比方說:讀好先秦時候的典籍,再往下讀,那是“順流而下”;反過來,先讀了后面的典籍,即便讀得很好,再去讀先秦時候的典籍,那是“仰攻”。這個比方很能說明其中的道理。通過學習、研讀先秦諸子,來掌握一批古文常用的基本詞匯,掌握相關的基本語文知識,培養(yǎng)自己對古文的語感,自然會提高閱讀其他古文篇章的能力。而且,就像呂思勉先生說的,“中國文學,根柢皆在經(jīng)、史、子中,近人言文學者,多徒知讀集,實為舍本而求末;故用力多而成功少”。他說明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必修課程中有不少篇章,其表達方式或思想內(nèi)涵實際上根源于先秦諸子的。任課老師在授課的具體過程中,注意提示這一層關系,既可以使必修課和選修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另外,歷年來的高考語文試題,有不少跟先秦諸子直接相關。比如2003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就是先閱讀《韓非子》當中的一則故事,然后以它內(nèi)含的道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當時題目提供的是原文的意譯)。像這樣的例子,任課老師適當?shù)赜枰蕴崾?,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相信這門課程的開設,可以在這一方面做出自己不可替代的貢獻。
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