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丁香五月婷婷,丁香五月婷婷网,欧美激情网站,日本护士xxxx,禁止18岁天天操夜夜操,18岁禁止1000免费,国产福利无码一区色费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二學習方法>高二語文>

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介紹(2)

時間: 夏萍1132 分享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基礎知識

  易讀錯詞語:

  暴虎馮河 “馮”讀ping,不讀feng

  暴殄天物 “殄”讀tian(舔),滅

  賁臨 “賁”在這里讀bi(必),不讀賁臨ben(奔

  裨益 “裨”在這里讀bi(必),不讀裨益pi(皮)

  鞭撻 “撻”讀ta(踏),不讀da(達)

  屏息 “屏”在這里讀bing(丙),不讀屏風,孔雀開屏的ping(平)

  博聞強識 “識”在這里讀zhi(志),不讀識字shi(時)

  不啻 “啻”讀chi(翅),不讀di(帝)

  不卑不亢 “亢”讀kang(抗),不讀kang(康)

  瞠目結舌 “瞠”讀cheng(撐),不讀tang(堂)

  成績 “績”讀ji(機),不讀ji(記)

  魑魅 chi mei(吃妹),不讀li wei(離未)

  踟躇 chi chu(池除),不讀zhi zhu (知著)

  憧憬 “憧”讀chong(沖),不讀zhuang(撞)

  綢繆 “繆”在這里讀mou(謀),不讀紕繆的miu(謬)

  吹毛求疵 “疵”讀ci(呲),不讀ci(次)

  粗獷 “獷”讀guang(廣),不讀kuang(礦)

  厝火積薪 “厝”,放置,讀cuo(錯),不讀xi(昔)

  韃靼 da da (達達),不讀da dan (達旦)

  殫精竭慮 ‘殫”讀dan (丹),不讀chan (蟬)

  餓殍 “殍”讀piao (漂,上聲),不讀 fu (浮)

  發(fā)揚踔厲 “踔”讀chuo (戳),不讀zhuo (桌)

  菲薄 “菲”fei (匪),不讀芳菲的fei(非)

  分袂 “袂”,袖子,mei (妹),不讀fu(決).聯(lián)袂而往的”袂”亦讀mei (妹)

  焚膏繼晷 “晷”,日影,讀gui(鬼), 不讀jiu(咎)

  憤懣 “懣”讀men (悶),不讀man (滿)

  蛤蜊 “蛤”讀ge (隔),不讀ga (嘎)

  肱骨 “肱”讀gong (公),不讀hong (宏)

  觥籌交錯 “觥”gong (工),不讀gaung (光)

  關卡 “卡”在這里讀qia (恰,上聲),不讀卡車的ka

  綸巾 “綸”在這里讀guan (官),不讀錦綸,條綸的lun(倫)

  光風霽月 “霽”,雨后轉晴,讀ji(濟),不讀qi(齊)

  干涸 “涸”讀he (河),不讀gu (固)

  合巹 “巹”讀jin (僅)

  荷槍實彈 “荷”在這里讀he (賀),不讀荷花的he

  呼天搶地 “搶”在這里讀qiang (槍),不讀搶劫的qiang (襁)

  怙惡不悛 “怙”,讀hu (戶),不讀gu (姑);”悛”,悔改,讀quan (圈)

  回溯 “溯”讀su (素),不讀suo (縮,去聲)

  佶屈聱牙 “佶”ji (急),不讀jie (潔);“聱”讀ao

  濟濟一堂 “濟”在這里讀ji(擠)

  覬覦 ji yu (計于)

  戛然而止 “戛”讀jia(頰),不讀ga (嘎)

  僭越 “僭”讀jian (見),不讀qian (潛)

  疆埸 “埸”讀yi (義),不讀chang (場)

  狡獪 “獪”讀kuai (快),不讀hui (會)

  覲見 “覲”讀jin (進)

  粳米 “粳”讀jing (京),不讀geng

  匕首 “匕”讀三聲(比)

  秕糠 “秕”讀三聲(比)

  畚箕 “畚”讀三聲(本)

  文言文實詞:

  1愛:①愛,親愛,友愛?!稇?zhàn)國策•觸龍說趙太后》:“故以其愛不若燕后。”《韓非子•五蠹》:“非疏骨肉愛過客也。”②親愛的,心愛的。李朝威《柳毅傳》:“見大王愛女牧羊于野。”③愛護,愛戴?!妒酚?bull;陳涉世家》:“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④憐惜,愛惜?!蹲髠?bull;子魚論戰(zhàn)》:“若受重傷,則如勿傷。”蘇洵《六國論》:“向使三國各愛其地。”⑤舍不得,吝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百姓皆以王為愛也。”又:“吾何愛一牛?”⑥喜愛,愛好。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壓。《夢溪筆談•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②撫,握?!段迦四贡洝罚?ldquo;緹騎按劍而前。”③控制,抑止;放下?!顿Y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④查看,巡察。高啟《書博雞者事》:“部使者臧,新貴,將按郡至袁。”⑤核查,查驗。張溥《五人墓碑記》:“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按語”即本此義。

  3白: bái①白色?!妒酚?bull;鴻門宴》:“我持白璧一雙,欲獻大王。”[白丁]無功名的人。劉禹錫《陋室銘》:“往來無白丁。”②光亮,明亮。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③純潔,皎潔。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④明白;洗雪。高啟《書博雞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猶無益也。”⑤稟告,告訴。柳宗元《童區(qū)寄傳》:“虛吏白州,州白大府。”

  4拜: bài①表示恭敬的禮節(jié),跪地,兩手合抱于胸前?!妒酚?bull;鴻門宴》:“噲拜謝,起,立而飲之。”②拜訪,拜見?!犊兹笘|南飛》:“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③拜謝?!蹲髠?bull;之戰(zhàn)》:“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④授予官職。《后漢書•張衡傳》:“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⑤接受官職。文天祥《指南錄后序》:“于是辭相印不拜。”⑥敬詞(有時含上奏、上進之意)?!都t樓夢•林黛玉進賈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xiāng)世教弟勛襲東郡王穆蒔拜手書’。”

  5謗: bang①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稇?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②毀謗,誹謗?!妒酚?bull;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6暴:一pù①曬。《荀子•勸學》:“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②暴露。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③顯露。張溥《五人墓碑記》:“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于朝廷,贈謚美顯,榮于身后。”

  二bào ①猛烈。蒲松齡《促織》:“屢撩之,蟲暴怒。”②突然,猛然?!秴问洗呵?bull;察今》:水暴益,荊人弗知。”③暴躁,急躁?!犊兹笘|南飛》:“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雪。”④兇殘,殘暴?!妒酚?bull;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⑤欺凌,侵害。《世說新語•周處》:“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⑥禍患,禍害。紀昀《唐翁獵虎》:“近城有虎暴。”

  7卑: bēi ①低,低下?!顿Y治通鑒•淝水之戰(zhàn)》:“且東南卑濕。”②地位低下,卑微,低賤。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③貶低,降低。《韓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顯其身。”④低劣,差。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⑤以……為卑,輕視?;五e《論貴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⑥衰微,衰落?!蹲髠?bull;昭公三年》:“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⑦謙詞。如“卑職”等。

  8備: bèi①具備,完備?!盾髯?bull;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②齊全,周詳,周到。李漁《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③副詞,盡,皆。《左傳•城濮之戰(zhàn)》:“險阻艱難,備嘗之矣。”④充數(shù),充備?!妒酚?bull;毛遂自薦》:“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⑤防備,準備,預備。《左傳• 之戰(zhàn)》:“鄭有備矣,不可冀也。”⑥設施,措施。《韓非子•五蠹》:“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

  9倍: bèi ①反背,背叛。賈誼《治安策》:“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畔:通叛)②違背,背棄。《史記•鴻門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背對,背后。《史記•淮陰侯列傳》:“右倍山陵,前左水澤。”(大意為:右面背后是山陵,前方左邊是水澤。)④在原數(shù)上增加的相等的數(shù),一倍?!秾O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倍日]一日作兩日用,一日走兩日的路程。《史記•孫臏減灶》:“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⑤加倍,更加?!毒旁戮湃諔浬綎|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說明]“倍”和“背”,本義不同,但某些引申義相同。這是不同源的同義詞,并非通假字。

  10悖: bèi ①違背,抵觸?!蹲髠?bull; 之戰(zhàn)》:“勤而無所,必有悖心。”②叛逆,背叛?!妒酚?bull;秦始皇本紀》:“殄媳暴悖。”(殄:消滅)③謬誤,荒謬。《呂氏春秋•察今》:“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④昏惑,糊涂?!稇?zhàn)國策•楚策》:“先生老悖乎?”

  11被:一bèi①被子。屈原《招魂》:“翡翠珠被,爛齊光些。”(爛:光亮的樣子。齊光:指翡翠與明珠的光彩相輝映。些:語氣詞。)②覆蓋。蒲松齡《促織》:“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③加在……之上,加于,給予。李朝威《柳毅傳》:“幸被齒發(fā),何敢負德?”④遭

  受,蒙受?!稇?zhàn)國策•荊軻剌秦王》:“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⑤介詞,被。表示被動。《史記•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二pí通“披”。①穿,披。《史記•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②分散,散開。《史記•屈原列傳》:“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

  12比: bǐ①并列,挨靠在一起?!逗酥塾洝罚?ldquo;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成語有“櫛比鱗次”。[比鄰]近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②齊等,同等?!稇?zhàn)國策•荊軻剌秦王》:“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③認為和……一樣,比擬,比作?!度龂?bull;隆中對》:“每自比于管仲、樂毅。”④勾結?!墩撜Z•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團結,和很多人接近。)⑤接連,連續(xù)。《史記•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比比]屢屢,處處。洪亮吉《治平篇》:“何怪乎遭風雨霜露饑寒顛踣而死者之比比乎?”⑥比較,相比。柳宗元《捕蛇者說》:“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⑦較量。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⑧等到?!墩撜Z•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3鄙: bì①邊遠的村邑,邊疆地區(qū)。彭端淑《為學》:“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鄙俗,鄙瑣。《左傳•曹劌論戰(zhàn)》:“肉食者鄙,未能遠謀。”③輕賤。《孔雀東南飛》:“人賤物亦鄙,不足留后人。”④鄙薄,輕視。司馬光《訓儉示康》:“孔子鄙其小器。”⑤自謙之詞。王勃《滕王閣序》:“敢竭鄙誠,恭疏短引。”(恭疏短引:恭敬地寫了這篇短序。)[鄙人]、[鄙夫]1、村野百姓,鄉(xiāng)下人。《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2、自我謙稱。表示鄙陋。馬中錫《中山狼傳》:“鄙人不慧,將有志于世。”

  14幣: bì①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又泛指禮物,包括帛、玉、皮、馬等?!稇?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②貸幣,錢幣。王安石《傷仲永》:“或以錢幣乞之。”

  15畢: bì①打獵用的有長柄的網(wǎng)。又為用長柄網(wǎng)捕捉?!对娊?jīng)•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②完畢,結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③竭盡,終盡?!读凶?bull;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④副詞,全,都。林嗣環(huán)《口技》:“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16蔽: bì①遮蔽,遮擋。《夢溪筆談•雁蕩山》:“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②蔽護,掩護?!妒酚?bull;鴻門宴》:“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③隱藏,躲避。柳宗元《黔今驢》:“虎視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④蒙蔽,受蒙蔽。《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⑤總括,概括?!墩撜Z•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話概括它。思無邪:思想純正。)

  17弊: bì①破敗,敗壞。蘇軾《教戰(zhàn)守策》:“數(shù)十年間,甲兵頓弊。”②弊病,害處。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③困乏,疲憊。賈誼《過秦論》:“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

  18辨: biàn ①分別,辨別?!睹献?bull;魚多所欲也》:“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②辯論,申辯。通“辯”。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

  比

  ①并列,并 如: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核舟記》

 ?、诘鹊?。 如:比去,以手闔門。

  ③齊等,同等。 如: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鄙

  ①邊界:蜀之鄙有二僧-《愚公移山》

 ?、谟顾祝瑴\陋: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圯p視:孔子鄙其小氣

  兵

  ①武器:收天下之兵 —《過秦論》

 ?、诒浚旱眠x兵八萬人(信) 五萬兵難卒合

 ?、圮婈牐憾乇种烈印读鶉摗?吳起……制其兵《過秦論》

  69病

 ?、偌膊?,生?。何嵬跏鼛谉o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孟子)

 ?、谂刹。阂载裁凡∶窞闃I(yè)以求錢

  察

  明顯;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察察 cháchá 潔凈的樣子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察納 chánà 審查采納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諸葛亮《出師表》

  乘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趁,冒著

  4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5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e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四)

  從

 ?、俑S: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祭)

 ?、谑垢S: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鴻門宴》

 ?、塾?,自: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芎峡v: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

  ⑤堂房親屬:謝安, 字安石,尚從弟也(《晉書》)

 ?、揄槒?,聽從: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燭)

  ⑦依傍,挨著:樊噲從良坐。——《鴻門宴》

 ?、嗵刂?ldquo;跟(向)……學習”: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木蘭說》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zhí)掌,主持)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

  h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

  9有狼當?shù)溃肆⒍?當?shù)?)

  10一夫當關,萬人莫開(占據(jù)、把守)

  11當是時也,商佐之(值,在、正此)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懷其璧,從徑道之(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規(guī)律)——《師說》

  4于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念奴嬌·赤壁懷古》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guī)律) ‘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13行程:道理

  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

  10此言得之(對、合適)

  伐

 ?、俟ゴ颍捍笈d師伐秦(屈)其后,秦伐璨(廉頗藺相如)

 ?、诳撤ィ汉笠蚍ツ?,始見此山(夢)坎坎伐檀兮(伐)

 ?、酃I(yè):此五霸之伐也(信)

 ?、芸湟好恳涣畛?,平伐其功(屈)

  負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負,承擔)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敗)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虧欠,拖受)

  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chǎn)(原來,本來)

  9故臣復取壁(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列)——《六國論》

  11病故,物故(死亡)

  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于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出師表》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

  5大行不顧細謹(考慮

  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但是)

  7顧玩:仔細端詳

  8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折)

  9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現(xiàn)代文閱讀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diào)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diào),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diào)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diào)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規(guī)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nèi)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易混術語區(qū)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qū)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俦磉_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诒憩F(xiàn)手法 :起興、聯(lián)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坌揶o :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qū)別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fā)現(xiàn)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tài)、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tài)”分為動態(tài)和靜態(tài);“味”是觸覺角度

  成語積累:

  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妨害。原來指悲傷不至于使人傷害身心。后形容詩歌、音樂優(yōu)美雅致,感情適度,也比喻做事情適中,沒有過與不及之處。

  哀鴻遍野: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流離失所的農(nóng)民。比喻殘酷統(tǒng)治下到處都是呻吟呼號的農(nóng)民。

  安時處順:安于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于現(xiàn)狀。

  安土重遷:重遷,把搬遷看得很重。在家鄉(xiāng)住慣了,不愿輕易遷移。形容留戀故土。

  愛屋及烏:因為愛那個人,而連帶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比喻因為喜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跟他有關的人或物。

  安步當車:安,安詳,不慌不忙;步,行行;當,當作。古代貴族出外都要乘車,因此用安步當車稱人能安貧守賤?,F(xiàn)在多用于表示不乘車而從容步行。

  安貧樂道:安貧,安于貧困;樂道,以守道為樂。處于貧困境地,仍以守道為樂。這是儒家提倡的態(tài)度。

  安身立命:生活有著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素,平常。對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靜得跟往常一樣。現(xiàn)在也指對錯誤的言論和行為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xiàn)象)像平常一樣對待,毫不在意。

  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門類、秩序;就,歸于。原來指寫文章結構安排得當,造句、選詞合乎規(guī)范?,F(xiàn)在指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時也指按老規(guī)矩辦事,缺乏闖勁。

  按圖索驥:索,尋找;驥,好馬。原來比喻辦事拘泥于教條,現(xiàn)在也指照線索去尋找事物。

  暗渡陳倉:指稱作戰(zhàn)時在正面迷惑敵人,在側面突然襲擊的策略;還用以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多指男女間不正常的行徑)

  黯然銷魂:黯然,心情沮喪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了軀殼。心情沮喪得好象失去了靈魂。形容極度的悲傷或愁苦。

  嗷嗷待哺:嗷嗷,哀鳴聲;待,等待;哺,喂養(yǎng)。形容饑餓時急于求食的樣子,多用于形容天災人禍人民群眾受餓的慘狀。

  百身何贖:百身,意為死一百次;何,怎么;贖,抵罪。意思為自身死一百次也換不過來。比喻對死者極其沉痛的哀悼。

  白駒過隙:白駒,原來指駿馬,后來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時間過得飛快,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閃而過(見于《莊子•知北游》)。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風俗故事,后來稱小說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作品為稗官野史。

  百無聊賴:聊賴,依賴,精神上的依托。后來表示思想情感沒有依托,精神空虛無聊。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原指馬陸這種蟲子被切斷致死后仍然蠕動的現(xiàn)象(《本草綱目•馬陸》:弘景曰:‘此蟲甚多,寸寸斷之,亦便寸行。故《魯連子》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F(xiàn)用來比喻人或集團雖已失敗,但其勢力和影響依然存在(多含貶義)。

  班荊道故:班,鋪開;荊,黃荊,一種灌木;道,談說;故,過去的事情。用黃荊鋪地,坐在上面談過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話舊情。

  抱殘守缺:抱,堅持不放。守住陳舊、殘破的東西,不肯放棄。原來比喻泥古守舊,現(xiàn)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災害,反而使災害擴大。

  暴虎馮河:暴虎,徒手搏虎;馮河,徒步過河。比喻有勇無謀,冒險行事。

  暴戾恣?。罕╈澹瑑春輾埍?恣睢,放縱,任意干壞事。(注意讀音)

  暴殄天物: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草木、鳥獸等。原來指滅絕各種自然生物,后來泛指任意損害、糟蹋物品。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百尺竿頭,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養(yǎng)到極高的境界。后來泛用以鼓勵人們不要滿足于取得的成就,還要繼續(xù)努力,不斷前進。

  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滾動;丸,彈丸。形容形勢發(fā)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滾彈丸一樣。

  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意思是要學得切實?,F(xiàn)在多用于形容言辭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徹。辟,讀bi(四聲)

  陳言務去:陳言,陳舊的言辭;務,務必,一定。陳舊的言辭一定要去掉,多指寫作時排除陳舊的東西,努力創(chuàng)新。

  畢其功于一役:畢,盡,完成。一次戰(zhàn)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幾項任務都完成了。

  閉門造車:原來是按同意規(guī)格,關起門來造車子,用起來自然合轍。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問客觀實際,不進行調(diào)查研究,單憑主觀想象處理問題。

  敝帚千金:敝,破舊。自家的一把破掃帚,卻把它看得價值千金。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非常珍視。注意“敝”的寫法。

  篳路藍縷: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著柴車,穿著破衣服。后來形容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

  別出機杼:機杼,織布機,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構思。比喻寫作不因襲前人,開辟新路。

  表里山河:內(nèi)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勢險要。

  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沒能滿足。以后就稱犯法或搗亂鬧事的人為不逞之徒。

  不齒于人類:齒,并列。

  不經(jīng)之談:經(jīng),通常的道理;不經(jīng),不合道理。形容荒.唐無根據(jù)的話。

  不孚眾望:孚,信服。沒有使群眾(眾望)信服。

  不刊之論:刊,消除,刪改。形容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不速之客:速,邀請。沒有經(jīng)過邀請而突然到來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不肖子孫:不肖,不像,不賢。指不能繼承祖、父事業(yè)或違背祖、父遺志的子孫。Xiao4

  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夠。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滿足。后來指同類的事物或情況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現(xiàn)一次。

  不虞之事:虞,預料。沒有料想到的事。

  不容置喙:置,安放;喙,嘴。不許插嘴。(Hui4)

  不脛而走:脛,小腿;走,快跑。沒有腿而跑得很快。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的傳播、流行。

  不修邊幅:邊幅,本指布帛的邊緣,比喻儀表、衣著、生活作風。原來形容為人不拘小節(jié),后來也形容不注意衣著、容貌的整潔。

  不易之論:易,更改。完全正確,不可更改的言論。

  不足為訓:訓,法則。不值得作為遵循或效法的法則。

  步人后塵:后塵,走路時后面揚起的塵土。跟在別人后面走。比喻追隨、模仿別人,走上別人走過的老路。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稂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沒有出息。稂Lang 莠 you

  慘淡經(jīng)營:慘淡,費盡心思;經(jīng)營,謀劃并從事某項事情。形容費盡心思于謀劃和從事某項事情。

  滄海橫流:滄海,指大海;橫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

  滄海桑田:大海變作桑田,桑田變作大海。比喻世界變化很大。

  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樣。指反動統(tǒng)治階級輕視人命,任意殺戮。

  城下之盟:因敵人兵臨城下,而被迫簽定的屈辱性的條約。

  嘗鼎一臠:品嘗鼎鍋中的一塊肉就可以推知整鍋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據(jù)部分可以推知全體。

  出類拔萃: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從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差強人意:差,稍微,比較;強,振奮。原來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現(xiàn)在表示大體上能夠使人滿意。

  滄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滄海遺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遺漏。比喻埋沒人才或被埋沒的人才。

  蟾宮折桂:蟾宮,月宮;折桂,指人考中進士。舊時指人登科。

  瞠目結舌:瞪著眼睛說不出話。形容窘迫或驚呆的樣子。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殃,災禍;池,護城河。比喻無緣無故受連累。

  良莠不齊:良,善良,指好人;莠,惡草,比喻壞人。指好人壞人都有,夾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質(zhì)壞的人)。

  誠惶誠恐:惶,害怕。原來是封建臣子對君王上奏的套語,表示尊敬、服從,又恐懼不安?,F(xiàn)在用來形容尊敬、服從或不安的樣子。帶有貶義。

  魑魅魍魎:傳說中的妖怪,現(xiàn)在用來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Chimeiwangliang 1433(聲調(diào))

  充耳不聞:充,堵塞。塞住耳朵不聽。形容存心不聽別人的話。

  抽薪止沸:抽去鍋下的柴草來停止鍋里開水的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釜底抽薪(揚湯止沸:比喻方法不徹底。)

  出水芙蓉:原來比喻詩歌寫得清新,后來比喻女性的美麗。

  晨鐘暮鼓:寺院里早晚用來報時的鐘鼓。后用來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來比喻讓人警醒的語言。

  礎潤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濕潤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發(fā)生都是有征兆的。

  吹毛求疵:求,尋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錯誤。

  春風化雨:能長養(yǎng)萬物的風和雨。后用來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春秋筆法:孔丘修訂《春秋》語句中含有褒貶。后人就指文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文字為“春秋筆法”。

  蹉跎歲月:蹉跎,時間白白過去。形容虛度光陰。

  錯彩鏤金:錯,涂飾;鏤,刻。涂繪五彩,雕刻金銀,裝飾的十分工麗。形容文學作品詞匯絢爛。

  大而無當:雖然很大,但不實用。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為見識廣博。指學識淵博或?qū)>谀撤N技藝的人。

  大放厥詞:厥,其,代詞,他的?,F(xiàn)在指大發(fā)議論,多是貶義。

  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切得哭不出聲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淚一樣。形容悲痛到了極點。讀音chui2

  唇齒相依: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不能離開。比喻關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齒寒: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關系密切,厲害共同。

  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樣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婦和剝削者。

  大相徑庭:勁挺,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遠。

  大巧若拙。真正靈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讀音zhuo1

  待價而沽:沽,出賣。等待高價出售。舊時比喻某些人等待時機出來作官。

  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歸,也形容不分晝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勞作。

  簞食壺漿:簞,古代盛飯的竹器;食,食物。古時候老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老歡迎他們所擁護的軍隊。后來用此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讀音si4

  簞食瓢飲:一簞的食物,一瓢的飲料。古代指貧苦的生活。讀音si4

  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藝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高深的地步。也寫作升堂入室。

  得隴望蜀:比喻人貪得無厭,得到了這個,還想那個。

  洞若觀火:形容觀察事物極其分明,透徹深刻,就像看火一樣。

  大快人心:使人們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壞人壞事受到應得的懲罰或打擊。

  殫精竭慮:耗盡精力,費盡心思。竭,用盡;慮,思索。

  等量齊觀:等,同等;齊,一樣地。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多事之秋:秋,年歲,時候。事變很多的時期。形容國家不安定。

  咄咄逼人:咄咄,使人驚懼的聲音。原來形容說話傷人,令人難受。現(xiàn)在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也指形勢發(fā)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趕上。

  咄咄怪事:咄咄,嘆詞,表示驚詫。用來形容使人驚訝的怪事。

  豆蔻年華:舊時指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東施效顰:比喻不知道別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沒有條件而胡亂去學。

  燈紅酒綠: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

  道貌岸然:道貌,正經(jīng)、嚴肅的外貌;岸然,嚴肅不易接近的樣子。形容外貌嚴肅正經(jīng)?,F(xiàn)多用貶義。

  斷鶴續(xù)鳧:截短鶴的長腿,續(xù)接野鴨的短腿。比喻強行違反自然規(guī)律辦事。

  道路以目:舊時形容社會的黑暗和同志者的暴虐。

  爾虞我詐:爾,你;虞,欺騙;你欺騙我,我欺騙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耳鬢廝磨:鬢,面頰兩邊的頭發(fā);廝,互相。形容親密相處的情景。指小兒女的相愛。

  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

  耳濡目染:濡,沾濕;染,浸漬。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常看到,指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

  耳提面命:不但當面指教,而且揪著耳朵叮囑,希望他永不忘記。形容教誨殷切。

  發(fā)憤圖強:發(fā)憤,下定決心努力。圖,謀求。下定決心,努力謀求強盛。

  發(fā)聾振聵:聵,耳聾。發(fā)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聾發(fā)聵。

  發(fā)指眥裂:發(fā)指,頭發(fā)向上直豎;眥裂,眼眶睜得開裂。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轉變的樣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權術,反復無常。

  犯而不校:犯,觸犯;校,計較。別人觸犯了自己也不計較。

  方興未艾: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fā)展,沒有停止。多形容形勢或事物正在蓬勃發(fā)展。

  防微杜漸:微,細小,指事物的苗頭;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開端。在壞思想、壞事物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fā)展。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原來指一般人想不到的人。后來指思想離奇。

  鳳毛麟角:鳳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見而珍貴的人才或事物。

  成語的用法:

  一、要分辨成語的語義。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這時切忌望文生義,很多的時候,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如:

  例1 成都五牛隊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力令其它甲B球隊望其項背。

  “望其項背”意思是“能夠望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這里誤解了詞義,使用也不恰當。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 “萬人空巷”,“炙手可熱”,“首當其沖”等。

  二、要辨別成語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語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時忽視了這方面的內(nèi)容,就會出現(xiàn)錯誤。如判斷下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

  例2 在“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開幕式上,李校長拋磚引玉的即興發(fā)言,博得了全場一片掌聲。

  “拋磚引玉”,謙詞,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由解釋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主語只能是第一人稱,因此上句中的成語運用是錯誤的。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蓬蓽生輝”。

  三、要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境。

  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qū)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如:

  例3 只要你設身處地,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你就不能不為我們子弟兵那種舍己為人的精神所感動。

  “設身處地”的意思是“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語境是要“到抗洪搶險第一線去”,不是設想,因此此處不能用“設身處地”,只能用“身臨其境”才妥當。

  四、要看成語與其他詞語的搭配。

  一個詞語依據(jù)的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guī)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如:

  例4 如果對中國人民的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將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聞”詞義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詞“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聞”常常和介詞“對”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對”改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為“置若罔聞”,才能是正確的。這樣的詞還有:“司空見慣”“耳濡目染”不能帶賓語:“同心同德”“深思熟慮”不能作修飾語,等等。

  五、要分析成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如“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運用時,要因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而異,用于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于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否則,成語運用就不恰當了。如:

  例5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

  例5句旨在突出“畫家”,尤其是“藝術愛好者”觀摩“齊白石畫展”的熱情,而句中卻用“趨之若騖”(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這個含貶義的成語來表示,運用不恰當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紛至沓來”。高考考過這樣的成語還有: “無所不為”,“處心積慮”,“殫精竭慮”,“蠢蠢欲動”,等等。

  六、要重視成語所指的對象。

  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適用對象,就會出現(xiàn)毛病。如:

  例6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xù)提高稿件的編輯質(zhì)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

  “洗心革面”比喻徹底悔改,指人的改過自新。而不能用來形容刊物。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美輪美奐”,“汗牛充棟”“左右逢源”,“車水馬龍”,等等。

  七、要區(qū)分成語語義的范圍。

  成語有一定的使用范圍,有些成語的誤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圍的大小。如:

  例7 這次匯報演出,反映了我國文藝舞臺百花齊放,姹紫嫣紅的繁榮景象。

  “姹紫嫣紅”只用來形容花,而不能修飾“我國文藝舞臺出現(xiàn)的繁榮景象”,上句顯然超出該詞的使用范圍,因而誤用。該句應用“萬紫千紅”,其不但可用來形容花木,還可用來形容人、文章,或比喻景象繁榮昌盛,事物豐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語語義與句子有些詞語意義重復。

  這種類型的誤用主要表現(xiàn)在句子中已含有該成語的部分意思的詞語,造成整個句子疊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細辨,就會發(fā)生誤判。如:

  例8 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可刪去“撲哧一聲笑起來”,句子才簡明。

  九、要注意成語使用是否符合邏輯。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沒有錯誤,這時不妨從邏輯事理的角度來檢查一下,成語誤用的“不合邏輯”主要表現(xiàn)是自相矛盾。如:

  例9 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zhàn)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

  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釋“莘莘”為“形容眾多”??梢?ldquo;莘莘學子”就是“眾多的學子”。既然是“眾多的學子”何言“一個”?刪去“莘莘”,意思就通順了。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安步當車”。

  十、要明確成語的本來意義。

  不少成語的詞義后來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義偶爾還會出現(xiàn),當一個成語重新回到本義時,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它用錯了。如:

  例10 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語,指一般人認識所達不到的境界?,F(xiàn)比喻脫離實際,幻想不能實現(xiàn)的事情,含貶義。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義,更有利于表現(xiàn)古埃及人想象力的豐富。類似的成語高考考過的還有:“燈紅酒綠”,“淋漓盡致”,“指手畫腳”“不三不四”,等等。

  十一、要辨明成語的細微差異。

  漢語中的同義詞極其豐富,同義成語也比比皆是,因而在運用時,我們要注意同義成語的辨析工作,通過辨明其細微差異,達到準確貼切運用的目的。如:

  “不孚眾望”與“不負眾望”,僅一字之差,但就是這一字之差,其語義迥乎不同。“不孚眾望”中的“孚”是“信服”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不負眾望”意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高考考過的類似的成語還有:“應接不暇”“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聳人聽聞”“駭人聽聞”,等等。

  十二、要弄清成語的來源及其故事的內(nèi)容。

  一般來說,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如,神話寓言,歷史故事,詩文語句,口語俗語以及外來吸收等。弄清這些成語的來源以及故事的內(nèi)容,有利于更好地幫我們理解成語的內(nèi)涵。

  例12 為了應付高考,老師越教越細,學生越學越碎,其結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長此以往,學生自然目無全牛,見一斑而不見全豹。

  這個句子劃線部分本來要表達的意思是學生們學習的是支離破碎的東西。但“目無全牛”能不能表達這種意思呢?如果清楚這個成語的出處以及它的具體內(nèi)容,那么我們就很容易進行判斷了。 “目無全牛”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講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經(jīng)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許多小的部分組成的。這個成語形容技藝精湛純熟??磥恚?ldquo;目無全牛”在這里是用錯了的。 類似的成語高考高過的還有:火中取栗。

  古詩鑒賞的答題技巧:

  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jù)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

  基本規(guī)律:

  1、如果問“寫了什么”,則必答內(nèi)容(可翻譯后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nèi)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nèi)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nèi)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處,接著答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樣才完整,不至于無謂失分)。

  4、如果問“為什么這樣寫”,則必答內(nèi)容(即原因,可從詩句中概括,往往是對表現(xiàn)詩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論世”),還要從結構上回答(即在結構上的作用)。

  5、如果題目要你“簡析”,則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詩歌的類別(從內(nèi)容角度劃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斷出詩歌的內(nèi)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1、寫景抒情類。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內(nèi)容當然是寫所見所聞的自然景物,手法常從修辭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懷類。如送別、登高等,這類詩,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傷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樣。

  3、詠物言志類。如詠物詩,則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總說),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nèi)容),象征、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比興等等(表現(xiàn)手法)。

  4、懷古詠史類。這類詩,則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說),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nèi)容)、用典、聯(lián)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表現(xiàn)手法)。

  5、邊塞征戰(zhàn)類。這類詩,多著意于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xiāng)情或表現(xiàn)將士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chuàng)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凄苦、思鄉(xiāng)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茍且偷安、連年征戰(zhàn)、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nèi)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諷刺等等(表現(xiàn)手法)。

  三、明了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評價思想內(nèi)容。

  四、讀懂詩歌的主要途徑:從題目入手、從作者及時代入手(知人論世)、從試題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結合詩歌的類別(見上文)、常見意象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推斷。 五、常見題型的回答要點。

  1、語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詩眼”的題目)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析:這種問題是就整首詩而言,因此記住常用術語就可無往而不勝。如:用語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質(zhì)樸(樸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凝練簡潔,絢麗多彩;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注意:答題時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這首詩的“詩眼”,或找出用得最傳神的實詞(虛詞)并分析其好處。 解析:答題步驟——先找出此詞,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結合詩句解釋其表面和深層含 義(即這個詞描繪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現(xiàn)了什么畫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產(chǎn)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達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評價語可參見上文的解析,譬如:運用動詞、形容詞的作用或效果是準確、生動、貼切;數(shù)量詞、副詞往往是起強調(diào)或使文氣更貫通的作用;疊詞往往是增強語言韻律感或強調(diào)作用;顏色詞可以渲染氣氛,增加畫面感、色彩感,表達心情。

  (3)詩中的某個字(句)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詩中的某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屬比較異同類題,同上,稍有區(qū)別,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一從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如開頭則統(tǒng)領全詩,結尾則總括全詩,貫穿全詩則是全詩情線物線。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形象?請具體分析。(這是從整體上考) 解析:藝術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憂國憂民、青衫淚濕,歸隱田園、鐘情山水的隱士,愛惜人才,兒女情長,為國戍邊的征人,四處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潔的志士等?;卮饡r,第一步,從上挑選一個(如果找不到,請自己概括),這是概述;然后結合詩句挑出描寫形象的詞語具體解說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題時,先找出有關詩句,接著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再結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2)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景物),構成了什么意境?具體分析意境是怎樣構成的。 解析:第一問簡單,從詩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詩句。第二問,請積累意境常用詞——雄渾壯闊,高遠遼闊,雄渾壯麗,宏闊蒼涼;孤寂冷清,蕭瑟凄涼,冷寂荒涼,清冷寥落;恬靜優(yōu)美,幽美寧謐,自然和諧,細膩朦朧;熱烈高亢,繁麗奇幻,絢麗熱烈等。 第三問的格式是此詩通過描寫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環(huán)境氣氛,映襯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寫作或者表達技巧(特色)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問:此詩或某兩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時問的委婉一點,如,此詩或某兩句是怎樣表現(xiàn)形象或感情的?此時,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類題請牢記常用術語: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反復、設問、反問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現(xiàn)手法——襯托(正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lián)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有層次感)、白描等。

  (3)答題步驟:先說運用了什么手法,再結合詩句具體解說,接著說表達了什么感情,產(chǎn)生了什么效果。

  五、表現(xiàn)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節(jié)操。如:以“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以“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麗;等等。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

  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析:“籬邊菊”象征陸鴻漸具有高潔的節(jié)操。

  屈原用“蘭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節(jié)操;陸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與勁節(jié)(《卜算子·詠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又叫感物抒懷。托物言志詩,又叫寫物詩。如: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析:此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發(fā)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小 松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這首詩以“小松”喻人,寫“小松”初長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大樹,反映出作者對人才出身輕微而終成大業(yè)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類似的還有于謙的《石灰吟》、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張九齡的《感遇》等等。

  (三)注重寫景

  詩歌“貴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傳情達意?古人慣用手法便是借景達情了。常用寫景方式有:

  1.側面烘托

  詩人在寫景時,不從正面景物入手,而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入手,以對側面景物的描寫來達到反映主題的效果,即是側面烘托。如:

  石頭城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析:本詩題為“石頭城”,明顯是寫“石頭城”,但詩歌不從石頭城入手,卻從石頭城周圍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寫出了石頭城這一“故國”的沒落與荒涼。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析:本詩與《石頭城》有異曲同工之妙。本詩通過烏衣巷周圍景物——雜草叢生,野花點點,夕陽斜照,舊時燕飛入普通百姓家——寫出了烏衣巷已不是昔日的烏衣巷了,今日的烏衣巷一片荒涼,昔時豪門世族已不復存在。

  [雙調(diào)]折桂令

  中 秋

  張養(yǎng)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發(fā)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句,以“玉露”“銀河無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側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態(tài)。

  2.以景襯情(景)

  詩人在描摹細微婉曲、隱秘難言的情感或濃情密意時,往往通過景物來渲染襯托,如:

  [雙調(diào)]清江引

  秋 懷

  張可久

  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里。

  析:本詩前兩句,作者道出自己的鄉(xiāng)思情。然而這種鄉(xiāng)思情有多深有多濃?作者沒有直接外露,卻是以“西風”“紅葉”“黃花”“芭蕉”“秋雨”這些富有季節(jié)特征的一組景物構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濃麗的秋景圖。那么作者為什么把這幅秋景著上濃麗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襯自己濃濃的鄉(xiāng)思情!

  李白的《春思》亦是一例,作者把“燕草”寫為“如碧”、“秦桑”寫為“低綠”,引起讀者的想象:濃綠才“碧”,濃綠才“沉”,“沉”才“低”。以此更好地襯托出處在燕地的丈夫與處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濃厚。

  鹿 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析:這是一首隱逸詩,作者寫出了空山的寧靜、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靜時采用了以鬧襯靜的方法外,還用了以景襯靜景的方法:返影(斜陽返照)寧靜詳和,靜靜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顯深林的幽與靜——以“返影”襯空山的幽靜。

  3.側重寫動、靜景或動靜景結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

  在一些山水詩中,往往有靜景,如山、月等;動景,如水流、風搖等等。據(jù)側重點的不同,作者有時只寫動景或靜景,有時動靜景兼寫,有時為寫靜景而以寫動景來襯托,有時為寫動景而以寫靜景來襯托。如王維的《鹿柴》以“人語響”襯“空山”之靜;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蓮動”來襯“空山”之靜,抒發(fā)一種閑情逸致。

  戴叔倫的《蘭溪棹歌》采用了動景(前兩句)靜景(后兩句)結合的方法,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圍,抒發(fā)情感

  古今詩歌中,先寫景后敘事抒情或全篇寫景的詩作很多,詩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氣氛渲染得濃濃的,為下文抒情作鋪墊或融情入景中。根據(jù)景物的性質(zhì)可分為喜景和哀景。

 ?、傧簿耙r喜情,哀景襯哀情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詩人的高妙之處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過景傳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登 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析:詩的前四句描繪了一幅蒼涼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fā)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對淪落他鄉(xiāng)不勝的感傷。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析:此詩描寫作者夜泊楓橋時的情景,屬寫景詩。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帶有凄清蕭疏孤寂特點,這正與作者的羈旅之愁相融。

 ?、谙簿耙r哀情

  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如:

  絕 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析:本詩作于廣德二年(764),當時詩人客寓成都,亟思東歸,因戰(zhàn)亂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兩句的嘆息。但詩的前兩句卻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鮮明對照,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5.虛實結合

  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離不開聯(lián)想和想像。聯(lián)想和想像對表現(xiàn)詩歌的主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聯(lián)想與想像須有一定的現(xiàn)實根基——現(xiàn)實客觀景物或事件。

  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xiàn)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lián)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如: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天山。

  析: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nèi)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jié)到了。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diào)啊!三四句虛寫景,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和色和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zhàn)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總之,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鄉(xiāng)明月”傳達“鄉(xiāng)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以“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對世事滄桑的感嘆”;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

  在意境的塑造上,畫面或雄渾壯麗,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幽清明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或和諧靜謐,如“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或開闊蒼涼,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或高遠遼闊,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等。

  (四)卒章顯志

  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馳騁閑放,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實現(xiàn)理想的豁達。

  三、結構

  在詩歌的結構安排上,詩人也是獨具匠心的。常用的結構模式有:

  (一)層層渲染、鋪墊,如:

  江上看山

  蘇轍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頭,落日孤去靄新畫。

  前山更新色更深,誰知可愛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濃秀,依然不負遠來人。

  析:此詩通過色彩的層層渲染,描繪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時分的“靄新畫”、“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讓詩人觀止,抒發(fā)感嘆——誰知可愛信如今!卻哪知巫山最濃秀?層層的渲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二)首尾照應

  在一些詩歌中,詩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對照的方式,來抒發(fā)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析:此詩共分兩闋,下闋照應上闋。“心在天山”與“當年”句相應;“身老蒼州”與“關河夢”句相應,目的在于構成對照,抒發(fā)了詞人心酸遺恨的蒼涼心情。

  (三)結構對比

  對比手法在詩歌中運用較多,因其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結構性較強,如: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里,不及人間自在啼。

  析:這首詩就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結構明晰。表達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xiàn)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詩歌的表達技巧是多方面的,還有如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欲揚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們在訓練中認真總結,歸結模式,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

  現(xiàn)代文答題技巧:

  (一)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

  1、修辭手法

  (1)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點明所用修辭手法。

  (2)明確答題方向。答題時,一定要結合語句內(nèi)容分析每一種修辭手法的具體作用。

  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擬人、夸張;結構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突出強調(diào),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具體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么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便于抒發(fā)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chǎn)生鮮明的印象,產(chǎn)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于抒發(fā)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diào)。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fā)淋漓盡致。

  答題格式:強調(diào)了+對象+特性

  夸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diào)愛憎是非,美丑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nèi)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設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引人注意,啟發(fā)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讀者興趣,引起讀者思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問——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達鮮明,目的是加強語氣,起強調(diào)、強化作用。

  反復——緊湊、有氣勢、表達效果強烈。如1998年第29題即可答為: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將一個個節(jié)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diào)時光的飛逝。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強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動活潑、使語言形象鮮明、利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nèi)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diào)、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

  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雙關:表達含蓄,語意豐富。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

  2、表現(xiàn)手法類

  解題思路:

  (1)確認所用表現(xiàn)手法。

  (2)明確常見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fā)聯(lián)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后揚或先揚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zhì),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持點,強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

  類比:以淺寓深,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見大:表現(xiàn)人、事。

  反語(反諷):有2種作用--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諷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戰(zhàn)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請及時補允。

  (3)明確所用表現(xiàn)手法并結合文句內(nèi)容作答。

  (二)表達方式類——一般針對段落或篇章中具體的表達方式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確五種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確方同

  3、確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知識儲備: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xiàn)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xiàn)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nèi)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敘豐富內(nèi)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敘后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于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注意表達的語言: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么缺點或者何對象怎么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么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么觀點。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么對象的什么特征(特點)。

  (三)行文段落類——針對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句段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具體賞析從三個方面考慮:內(nèi)容(寫了什么,選材有什么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結構上的作用如: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統(tǒng)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diào);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nèi)容,引起對下文的什么內(nèi)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nèi)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每一神態(tài)、動作或語言的描寫要與所表現(xiàn)出的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一一對應,不能張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內(nèi)涵,即個性特征及形象的意義。再次,體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nèi)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2)內(nèi)容上結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B對內(nèi)容的充實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易水之濱,高漸離擊筑,悲涼的旋律中,荊軻告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后的蘆花,一定在蕭蕭寒風中輕腸,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腸寸斷,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聲中,虞姬揮動長劍,裙袂飄飄,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霧茫茫,一片縞素,那是一岸的蘆花在為這悲愴的訣別飄雪飛霜。汩羅江邊,披發(fā)行吟的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xiāng)野,不能為民解難。生命的大寂寞郁結于心,奔突于胸,使詩人縱身大江,蕩起的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濕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葦葉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歷史的長河,成為端午節(jié)最深沉的紀念。(選自張馳《心中的蘆葦》)

  “蘆花”在該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條作答)

  答案為:(1)是串連事件的線索。(2)渲染了悲涼的氣氛。(3)蘆花見證、記錄、蘊涵著歷史的痛苦和滄桑。

  (4)表達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五)人稱表達類——可以針對某一人稱的運用命題,也可以針對行文中人稱的變化命題;或者針對稱謂的變化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人稱的運用或變化。

  2、了解每一種人稱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

  如:第一人稱便于直接抒情、真實可信;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態(tài)度更鮮明,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顯得客觀冷靜,便于敘事和議論。

  3、結合內(nèi)容分析其具體作用。

  (六)其他:

  1、詞語理解型:

  (1)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

  (2)理解詞語的象征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征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

  (3)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

  (4)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lián)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即“六比較”:比較范圍的大小、比較詞義的輕重、比較搭配習慣、比較構成成分、比較詞性功能、比較感情色彩與語體色彩。

  2、句子理解型:一是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二是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

  3、篩選整合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是:

  (1)文中刻畫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2)文章分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的,其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要求概括說明。

  答題方略:篩選整合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卮鸫祟悊栴},要關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嘆句、議論句等,尤其要關注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和段中的過渡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關鍵所在。整合的題型一般不宜機械地摘錄原文的句子。而應該緊扣題干要求,將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使之成為全面、凝煉、流暢、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總攬全局,總體把握,防止因答案要點不全而丟分。

  4、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1)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描寫出了……

  (2)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3)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5、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規(guī)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6、題目的作用:及好在哪里,概括內(nèi)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緊扣文章內(nèi)容,簡潔新穎。

  7、找線索的方法:標題、反復出現(xiàn)的某個詞語或某個事物,抒情議論句(虛實結合:關于散文的線索,明線和暗線。06高考黑龍江等地題:16除了以“沙漠——綿綿土——沙漠”為思路安排的文章結構,本文還另有一個隱喻性的表達結構,請寫出體現(xiàn)這一線索的三個關鍵詞語:母體——綿綿土——故鄉(xiāng))

  8、環(huán)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山Y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為散文中的描寫,而在小說中的描寫主要有襯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發(fā)生背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最后的景物描寫一般都有象征意義,比如課文《藥》之結尾。注意結合具體的題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氣氛、襯托情感或主旨、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zhì),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

  補充:托物言志、象征、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nèi)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舉例或列舉:具體實在,易于被讀者接受,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白描:文字簡練,不加學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例](2006年高考湖北卷)本文主要運用于哪兩種表現(xiàn)手法描寫羊群歸家后的情景?請結有關具體描寫,簡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白描(或細節(jié)描寫)。描寫羊群歸家后的歡樂時寫到了大孔雀、母雞、老公羊、羊羔等,作者都只抓住對象的主要細部特征簡筆勾勒,使羊群歸家的群像得以簡潔而傳神的表現(xiàn)。(另一種表現(xiàn)手法是擬人)

  3、過渡和照應

  過渡和照應是在文章中體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連貫性的一種結構手段。如果問過渡或照應的作用,可回答:使文章結構嚴密,氣勢貫通,前后呼應,條理分明,增強表達效果。

  高考散文閱讀方法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散文曾多次出現(xiàn),從長遠看,文學作品的考查也當會以散文為主。因此,掌握一些散文的閱讀技巧,對廣大學生是有好處的。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于文章的的整體,注意理清內(nèi)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如《長城》(2000年)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xiàn)實,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視創(chuàng)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nèi)容是背景的產(chǎn)物。有不少散文的創(chuàng)作,往往受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閱讀《獸·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須認真閱讀注釋,分析背景材料??箲?zhàn)勝利后,國統(tǒng)區(qū)人民掀起了反內(nèi)戰(zhàn)運動,國民黨當局卻大行不義,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先生十悲憤,堅決主張聲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對個別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極為不滿,于是寫了這篇文章。透視創(chuàng)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再對照原文,試卷中的問題就不難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于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fā)生強烈共鳴。讀《長城》,如果能聯(lián)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對“長城”的議論,能想象到長城上狼煙四起,民族斗爭的慘烈,想象到中華民族的屈辱歷程,就不難觸摸到作者那顆希望中華民族走出封閉與落后,走向繁榮與強大的赤誠滾燙的心。

  4、辨識手法,找準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xiàn)在高考試題中。如《報秋》(1998年,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并茂的散文,深含著生活的哲理。作者通過玉馨花這個載體,提醒人們要多表惜光陰,抓住現(xiàn)在,抓住人生的每時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這就是“玉馨花精神”。抓住這個“精神”,也就等于找準了閱讀的突破口。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常見有的:①比喻。如“獸”“鬼”各指什么(《獸·人·鬼》);②反襯。如《報秋》中用太陽花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③對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翹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燈籠草”,“凌空懸掛的黃瓜”,與緊緊依靠大地,樸素沉著的青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④象征。如《門》(2001年)中的“門”;⑤排比。如“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報秋》),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到了強化作用;⑥變換人稱。用“我”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用“你”便于抒情,便于對話,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用“它”或“她”只是寫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顧后,分析句段關系。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后,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是的前后勾連。如《話說知音》(2002年),為什么說“知音的傳說已經(jīng)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理清前四段之間的關系,第一段寫自從有了關于知音的傳說后,人們對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寫了關于知音的傳說在歷代典籍中的記載。綜合這兩部分,就回答了以上問題。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盡可能體味象征手法。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fā)現(xiàn)“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樂章”。

  閱讀一篇陌生散文注意以下要領:

  一、尋找“情物”

  “情物”在散文中用來表示理念、傳達情感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這個“物”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后,就不再是普通的“物”了?!栋讞疃Y贊》一文中,“白楊”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通過白楊,作者抒發(fā)了對華北抗日軍民正直、質(zhì)樸、團結、進取,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zhì)的贊美之情,可以說,找到了一篇文章的“情物”,也就基本領悟了作品的基調(diào),掌握了整篇文章的精髓。

  二、探究“情緣”

  “情緣”就是情感的緣起。比如鮑昌的《長城》作者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借“長城”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命運的關注之情。作者為什么如此關注中華民族的命運?我們只要沿著作者的寫作思緒就不難找到答案。三個排比段,追昔撫今,含蓄地表達了對閉關鎖國的否定,對中華民族未來的期望。

  三、體悟“情義”

  “情義”就是文本的意旨。一篇文學作品總要傳達一點什么或表現(xiàn)一點什么,比如《報秋》一文,文章從始至終,無不緊扣標題“報秋”立意,文末“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委,領取生活罷”,由此便可以斷定本文的意旨——時不待我。體會作品意旨要避免望文生義、避免主觀臆斷、避免無中生有、避免斷章取義、避免以偏概全,避免節(jié)外生枝。

  四、品味“語言”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自然美”,實質(zhì)上是強調(diào)散文語言的真情、真心、真語、不矯情,不做作。在散文閱讀中,一要注意捕捉貯滿作者感情的重要語句。對那些喜悅、或悲傷、或憤怒、或憂思、或景仰的句子要特別關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把量詞活用為形容詞的“一絲”、“一帶”、“一道”、“一二點”等等,也生動地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五、發(fā)現(xiàn)“技巧”高中語文教材中的《米洛斯的維納斯》虛實相生的手法,《黃鸝》長短錯落的句式,《荷塘月色》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內(nèi)蒙訪古》形聯(lián)神系、渾然一體的結構,《胡同文化》不瘟不火、爐火純青的文字,《瑣憶》畫龍點晴的議論,形散神聚的格局……如果在鑒賞散文能有這樣的發(fā)現(xiàn),說明對作品的內(nèi)容與形式就有一定的審美感悟了。

  考場現(xiàn)代文閱讀步驟:

  一、揣摩題干,有備而讀

  研讀題干,看看命題人問了哪些方面的問題,在大腦里要形成“問題鎖鏈”。

  二、品讀題目,緣文馳想

  文章題目往往最先告訴人們作品要歌頌什么,反對什么,宣揚什么,控訴什么。

  三、瀏覽首句,略知梗概

  把各段的首句抽調(diào)出來進行整合性聯(lián)讀,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寫作的思路。

  四、默讀全文,圈點勾畫

  有兩點提示:一是思考問題要瞻前顧后;一是準確圈定答題區(qū)域。

  五、深思熟慮,精確表達

  在表達時,一要整合篩選重要信息;二要剔除可有可無的字句;三要用詞雅致精確。


猜你感興趣:

1.高中化學必背知識點總結

2.2017語文學習重點知識歸納

3.高中地理必背考點知識總結

4.高中化學必背知識點歸納總結

5.高中生物學習知識點總結

6.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大全

高中語文的基礎知識點總結介紹(2)

高中語文的文言文基礎知識 易讀錯詞語: 暴虎馮河 馮讀ping,不讀feng 暴殄天物 殄讀tian(舔),滅 賁臨 賁在這里讀bi(必),不讀賁臨ben(奔 裨益 裨在這里讀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377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