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二輪復習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生物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要對所學科目進行合理的安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第二輪復習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生物第二輪復習計劃
一、時間安排
二、專題要點
專題1
本專題知識是其他生物學知識的基礎,可分出以下小專題進行復習:化學元素專題、水專題、無機物專題、糖類專題、蛋白質專題、核酸專題、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專題、真核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工程專題。
專題2
本專題知識是高考的重點之一,主要是強化知識的整體性,注重選修教材與必修教材的融合。如從植物的整體性和動物的整體性中可以分出酶和專題、植物代謝專題、動物代謝專題、微生物代謝專題、生物的代謝類型等專題。在復習植物代謝專題時,對有關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經(jīng)典實驗。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關的綜合題、實驗設計題要有足夠重視。復習生物的代謝類型時,歸納整理出高中生物所涉及到的各種生物,特別是教材上提到的一些常見生物的代謝特點。微生物的代謝專題中。了解酵母菌、硝化細菌、根瘤菌、圓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狀桿菌、黃色短桿菌、反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紅螺菌的代謝特點、微生物的生長曲線要與種群增長的“S”型、“J”型曲線相區(qū)分等。
專題3
本專題中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除了清楚教材中的知識點之外,還應清楚如植物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宇宙飛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等問題。體液調節(jié)部分,整理高中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種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學本質、生理作用、病癥。神經(jīng)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下丘腦功能。在復習免疫時要歸納總結造血干細胞、吞噬細胞、B細胞、T細胞、效應B細胞、效應T細胞、記憶細胞的形成、特點和功能。
專題4
細胞分裂專題、細胞的全能性專題。花、果實、種子的結構,雙受精現(xiàn)象,種子的萌發(fā)和形成專題。
專題5
本專題也是高考重點之一,包括遺傳的物質基礎專題、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專題、生物的變異專題、育種專題、進化專題。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專題要選擇經(jīng)典習題進行訓練,掌握對細胞質遺傳和細胞核遺傳的分析與判斷,遺傳病、遺傳方式的判別,概率計算等。育種專題要把三本書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育種方法進行歸類、整理、比較,通過典型例題進行復習。
專題6
本專題是高考??键c,可以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展開,理清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結構、功能,還要聯(lián)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細胞內(nèi)的物質代謝、能量代謝等知識。另外,還應注意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設計。
專題7
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分析可知,對實驗的考查既有書本上的實驗,又有對實驗知識進行遷移的實驗。任何一個實驗都包含著一定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被廣泛地應用于生物科學的研究中,能否將學到的實驗思想和方法遷移到新的實驗情境中或相關的生物學探究實驗中,是高考對考生實驗能力考查的具體體現(xiàn)。
因此在復習時,要認真領會教材中的每個實驗的設計意圖并總結實驗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夠設計簡單的生物學實驗,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解釋和分析,包括判斷實驗結果和推導實驗結論等內(nèi)容。從近幾年高考試卷分析,主要側重于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等有關內(nèi)容,常以設計完整實驗,續(xù)寫實驗步驟,對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進行分析和推論以及對實驗過程的評價的形式出現(xiàn)。但近兩年來,完整實驗設計題已不多見。解題時關鍵抓住題干中所給出的實驗目的,則確定實驗變量,提出假設和預期,實驗驗證和推論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實驗專題包括:
(1)驗證性實驗,對實驗操作、原理、程序、現(xiàn)象和結論的分析、歸納、總結
(2)糾正錯誤或補充不完整的實驗。
(3)設計簡單生物學實驗。
(4)對實驗、實踐中獲得的各種信息的分析和解釋。
三、復習方法
比較復習法
要求學生在復習中對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例如病毒與原核細胞的比較,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來源和去路的比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各種育種方法的比較等等。
串連復習法
復習時,考生應把分散在各個章節(jié)中的知識點串連起來,對知識有全面的理解。例如,有關蛋白質的知識主要分散于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紹了蛋白質的組成元素、基本單位、合成場所、結構和功能;第二章講了蛋白質在人體內(nèi)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等;第五章談到蛋白質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生理過程。
聯(lián)想遷移法
例如線粒體可以聯(lián)系到呼吸作用、能力轉換、細胞質遺傳、模的結構功能等等。
看過" 高考生物第二輪復習計劃 "的還看了:
2.高考生物復習計劃
高考生物第二輪復習計劃
上一篇:高中生物第二冊知識點
下一篇:高中生物第三冊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