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識清單
高三生物知識清單
為了幫助高三學生掌握生物教材重點,更好地進行生物知識學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呷镏R清單,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生物知識(一)
1、我國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來呈“J”型;
2、人口增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a、人均耕地減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多種物質、精神需求
d、社會發(fā)展
地球的人口環(huán)境容納量是有限的,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產生了沉重壓力。
3、我國應對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長
b、加大環(huán)境保護的力度
c、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
4、全球環(huán)境問題:a.全球氣候變化 b.水資源短缺 c.臭氧層破壞 d.酸雨
e.土地荒漠化 f.海洋污染 g.生物多樣性銳減
5、生物多樣性 ①概念: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潛在價值 目前不清楚
?、诙鄻有詢r值 間接價值 生態(tài)系統(tǒng)區(qū)別調節(jié)功能
直接價值 食用藥用 工業(yè)用 旅游觀賞 科研 文學藝術
就地保護 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和風景名勝區(qū) 是生物多樣性最有效
的保護。
易地保護 將滅絕的物種提供 最后的生存機會
?、郾Wo措施 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基因進行保護
協(xié)調好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系(關鍵)
反對盲目的掠奪式地開發(fā)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高三生物知識(二)
1、酶的化學本質“主要”是蛋白質
【解析】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除少數(shù)的酶是RNA外,絕大多數(shù)的酶是蛋白質。
2、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解析】新陳代謝(細胞代謝)主要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而細胞核和一些細胞器也進行部分新陳代謝,如細胞核中DNA的復制和轉錄、葉綠體中的光合作用、線粒體中的有氧呼吸、核糖體中的蛋白質合成等。
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裝配機器,附著在內質網(wǎng)上的核糖體主要合成某些專供運輸?shù)郊毎饷娴姆置诘鞍?,如消化酶、抗體等;而游離于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主要供細胞內利用。內質網(wǎng)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是蛋白質的合成車間。同時,內質網(wǎng)與糖類、脂質的合成有關。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即參與合成細胞壁中的纖維素)。
3、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解析】對真核生物而言,有氧呼吸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將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過程是在細胞質基質,而第二和第三階段則是在線粒體中進行,其中第二階段是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第三階段是在線粒體內膜上進行。而一些原核生物(如好氧性細菌——硝化細菌、根瘤菌等、藍藻)也進行有氧呼吸,因它們沒有線粒體,進行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膜。
4、ATP的“主要”來源是細胞呼吸
【解析】對于動物和人來說,主要是通過細胞呼吸來形成ATP,此外,在骨骼肌細胞中還含有另一種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當人或動物體內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ATP過分減少時,磷酸肌酸可把能量轉移給 ADP形成 ATP。對于綠色植物來說,是通過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來形成ATP。
5、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呼吸
【解析】人體活動的直接能源來源于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如神經傳導興奮時的離子轉運、腺體的分泌活動、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腎小管的重吸收、肌肉收縮等。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需要能量,能量主要通過細胞呼吸分解有機物而釋放出來。細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分解相同量的葡萄糖產生的ATP之比是19:1。分解相同量的有機物無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少,原因是有一部分的能量儲存在無氧呼吸的不完全分解產物(酒精或乳酸)中。有氧呼吸是高等動物和植物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補充】種子在萌發(fā)初期主要進行無氧呼吸,隨著氧氣量的逐漸增加,便以有氧呼吸為主,而且呼吸速率越來越快,呼吸作用強度的加強為種子的萌發(fā)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酶活性很強,尤其是水解酶類十分活躍。
高三生物知識(三)
1.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內切酶、DNA連接酶和運載體。
2.限制酶具有特異性,即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特定的堿基序列,并在特定的位點上進行切割。
3.質粒是常用的載體,它是一種小型的環(huán)狀DNA分子,具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及標記基因。
4.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目的基因的獲取→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馬上點標題下“高中生物”關注可獲得更多知識干貨,每天更新喲!)
5.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6.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農桿菌轉化法,導入動物細胞常用顯微注射法,導入微生物細胞常用感受態(tài)細胞法。
7.檢測轉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常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同樣是采用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常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8.蛋白質工程的操作過程: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fā)→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基因表達→產生需要的蛋白質。
9.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基本過程:外植體脫分化愈傷組織再分化根、芽―→植物體。
10.植物體細胞雜交需要用酶解法制備原生質體,所用的酶包括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看了<高三生物知識清單>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