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
高考語文知識點要多積累,語文知識的積累是語文考試復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一:名篇名句
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3.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子"勸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7.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8.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9.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0.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
1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
12.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
1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14.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5.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16.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
17.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19.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20.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二:文言文字詞歸納
第一,古今異義
文言文詞匯與現(xiàn)代漢語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詞匯以單音詞為主,現(xiàn)代文詞匯以雙音詞為主。“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謀”和“力量”的意思。“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見識淺陋。“智力”“妻子”“卑鄙”都是兩個詞的臨時組合。一般都是單獨使用的。
學過的文言文中,這樣的詞匯比比皆是,同學們要善于搜集和整理。如,中國、江河、親戚、非常、絕境、無論、無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魚肉、肉食、不過、其實、春秋、壟斷、美人、左右、約束、大風、一切、烈士、犧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舉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風流、操持、學者、開張、妖怪、有意、地方、山東、人情、把握、致意、從容、便宜、無賴、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憐、小子、逢迎、斗爭、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為、祖父、會計、作文、曉暢、具體、前進、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舉的詞匯,可以分類記憶,也可籠統(tǒng)記憶。分類共有6種:1.兩個單音詞組合,如“智力”、“妻子”;2.詞義擴大,如“中國”、“江河”;3.詞義縮小,如“親戚”;4.詞義轉移,如“婚姻”;5.詞義弱化,如“痛心”;6.偏義復詞,如“作息”。無論采用哪一種記憶,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同學們將帶有這些詞匯的句子抄錄下來,并注明其“古義”,記在腦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詞多義
一詞多義是漢語詞匯中的普遍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出現(xiàn)頻率更多,也是較難掌握的一項。如何掌握一詞多義呢?
一要“因文定義”。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是閱讀古今文章的準則。比如,次:1.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駐扎)。書:1.乃丹書帛曰(書寫);2.得魚腹中書(字條)盛: 1.西湖最盛(華美)2.今春雪甚盛(多)。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國可乎(同樣)?;颍?1.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有的人);2.一食或盡黍一石(有時)。茍:1.茍富貴,無相忘(假如,如果);2.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只要)。易: 1.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 (改變 );2. 天下事有難易乎(容易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換 )。謝:1.為我謝曰(致意 );2.長跪而謝之曰 (道歉 )。
二要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如,負、亡、見、從、令、讓、權、夷、遷、多、伐、行、休、觀、尋、序、極、事、奉、被、齒、服、圖、尚、使、貨、備、經(jīng)、審、將、居、顧、封、修、信、適、復、拜、度、除、絕、賈、乘、稱、造、資、案、疾、朔、唱、售、斷、旋、率、屬、繩、朝、策、善、靡、微、引等等。
第三,假借義
假借,六書之一。音同而義異的借音字。許慎《說文解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就是說語言中某些詞有音無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來表示。中學語文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把假借與通假等同起來,不再細化。其實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本無其字”,后者“本有其字”。這里我們姑且統(tǒng)一使用教材的提法。
教材中的這種情況很多。如,1.“不”通“否”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2.“禽”通“擒”。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戰(zhàn)》)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 4.“反”通“返”。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史記·屈原列傳》) 5.“見”通“現(xiàn)”。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荊軻刺秦王》)6.“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7.“要”通“邀”。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 8.“受”通“授”。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9.“屬”通“囑”。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10.“生”通“性”。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勸學》)11.“菁”通“精”。吾黨菁華,付之一炬。(《〈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12.“逝”通“誓”。逝將去女,適彼樂土。(《碩鼠》)等。
再說虛詞。虛詞是同實詞相對的一些詞。它在漢語語法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于實詞,主要辨別它的意義;對于虛詞,則要辨別它的用法。文言虛詞有幾百個,使用頻率很高。常見的文言單音虛詞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耳、故、或、既、然、遂、已、矣、安、但),這里所列舉的虛詞比《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多10個(斜線后)。
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三:文學常識
1."四書" 指四部儒家經(jīng)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五經(jīng)" 是五部儒家經(jīng)典, 即《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 (《周禮》、《儀禮》、《禮記》),《易經(jīng)》, 《春秋》。
2《詩經(jīng)》
《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作品。共 305 篇。,儒家把它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到漢代, 《詩經(jīng)》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分為 "風" 、 "雅", "頌" 三部分。 "風" 又叫 "國風" 共 160 篇, 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 這是《詩經(jīng)》的精華, 如《伐檀》, 《碩鼠》。 "雅" 分《大雅》, 《小雅》, 共 105 篇, 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 也有少數(shù)民謠,內容大都是記述周貴族歷史, 歌功頌德的。 "頌" 分《周頌》、魯頌》、《商頌》共 40 篇, 多為貴族統(tǒng)治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对娊?jīng)》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源頭, 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對我國文學, 尤其是詩歌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詩歌的形式以四言為主, 多數(shù)為隔句用韻, 并普遍運用 "賦" 、 "比" 、 "興" 的手法, 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特點。
3《左傳》
《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前)止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記敘了春秋時期250多年的史事。《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后世影響很大。
4《國語》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21余年的史事?!秶Z》和《左傳》明顯的區(qū)別是《國語》分別寫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則按年代編寫,長于記事。
5.《楚辭》
《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由于詩歌的形式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風土物產(chǎn)和方言詞匯,所以叫“楚辭”。
《楚辭》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離騷》,后人因此又稱“楚辭”為“騷體”。西漢末年,劉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輯錄成集。《楚辭》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源頭。
6《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由戰(zhàn)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全書共26卷,選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經(jīng)》 《山海經(jīng)》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物產(chǎn)、藥物、祭祀、巫醫(y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
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zhàn)蚩尤”、“鯀禹治水”、“精衛(wèi)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8.《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編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33編。記事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輯錄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史實,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
《戰(zhàn)國策》在語言運用上很成功,雄辯的論說,鋪張的敘事,尖刻的諷刺,耐人尋味的幽默,構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它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
散文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后世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以重大影響。
9.《玉臺新詠》
《玉臺新詠》總集名,南朝陳徐陵編,共10卷,書成于梁代,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一部很有影響的古詩總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東南飛》(原題《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等。
10.《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總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包括民間歌謠與文人作品以及樂曲原辭與后人仿作。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
機關,專事制作樂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詩”,
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11.二十四史指從《史記》到《明史》的24部史書。其中中學課本涉及到的有:《史記》(漢 司馬遷);《漢書》(東漢班固);《后漢書》(南朝宋 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新唐書》(宋歐陽修);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明史》(清張廷玉等)。
12.四史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的總稱。
看過"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 "的還看了:
福建2017春季高考語文知識點
上一篇: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備知識點
下一篇:全國卷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