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匯總
2017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匯總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要求掌握的18個常見虛詞是同學(xué)們記憶的難點,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017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匯總,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一)
1”于“
【速記口訣】
自從由于和對于,在給向到被和比
【諧音】
自從魷魚和對魚,再給向?qū)П凸P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我們?nèi)ズD下糜危詮南驅(qū)覀冑I了便宜魷魚和對魚(在內(nèi)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卻只要五角錢一斤),我們非常開心,不僅感謝的話說了一籮筐,回來后我們再給向?qū)土艘粋€杯子和一支筆。大熱天她幫我們討價還價,一口水都沒來得及喝,所以送個杯子給她喝水。送筆的原因,是我們這群人竟然沒人會寫表揚(yáng)信,只好讓她以我們的名義寫一份表揚(yáng)信,帶回旅游公司。
【釋義舉例】
“于”主要用作介詞,跟名詞代詞或短語結(jié)合,構(gòu)成介賓短語,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多種組合關(guān)系。譯為“自”“從”“由于”“對于”“在”“給”“向”“到”“被”“比”等。例如:
?、僦^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自、從)
?、跇I(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進(jìn)學(xué)解》)(由于)
?、蹛燮渥?,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對、對于)
④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在)
?、萦鄬⒏嬗谏W事者。(《捕蛇者說》)(給)
?、拚埛蠲缶扔趯O將軍。(《赤壁之戰(zhàn)》)(向)
?、咧竿ㄔツ希_(dá)于漢陰。(《愚公移山》)(到)
?、喑颊\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被)
⑨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比)
2”與“
【速記口訣】
動與給參與結(jié)交親,同跟和連介嘆測疑
【諧音】
凍魚給單于結(jié)交親,同根荷蓮借探測儀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西漢初年,漢王朝和匈奴打仗,總是打敗仗。為了搞好兩國關(guān)系,減少軍事對抗,漢王朝采用了和親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給單于。當(dāng)時的嫁妝很有意思,兩樣?xùn)|西:冰凍帶魚和同根蓮藕。吃冰凍帶魚前,要先解凍,這就寓意兩國關(guān)系的解凍。蓮藕同根,表示永結(jié)連理的意思。據(jù)科學(xué)家借助探測儀測得,最古老的蓮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計那時人們結(jié)婚不送戒指,送蓮子。
【釋義舉例】
“與”字動詞、連詞、介詞、語氣助詞四種詞性。
1、用作動詞,譯為譯為“給與”“參與”“結(jié)交”“親附”
例如:
?、賱t與一生彘肩(《鴻門宴》)(給與)
?、隍q叔之子與師。(《騫叔哭師》)(參與)
?、垡蛉酥Χ种?,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武退秦師》)(結(jié)交,親附)
2、用作連詞,“同”“和”“跟”。
?、俟篡`載稻與脂于舟以行。(《勾踐滅吳》)(和,跟,同)
3、用作介詞,“同”“和”“跟”;“給”“替”;“和……比較”;
例如:
①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和、同、跟)
?、陉惿嫔贂r,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給,替)
③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和……比較)
4、通“歟”,句末語氣詞,表示感嘆、測度、疑問語氣。
例如:
①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感嘆語氣)
?、诨①畛鲇阼?,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季氏將伐顓臾》》)(疑問語氣)
?、廴粍t廢釁鐘與?(《齊桓晉文之事》)(測度語氣)
3”焉“
【速記口訣】
句尾詞尾常不譯,反詰語氣常譯呢,代詞什么之哪里,兼詞相當(dāng)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
【諧音】
鋸尾吃尾常不易,反截魚鰭長翼呢,帶刺什么知那里,見刺相當(dāng)于是之,姨夫怎么和哪里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說燒魚給我吃。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這么大的魚,吃起來很費勁,吃個尾巴都要用鋸子鋸,還很難鋸下來。鯤的魚鰭,也就將來鵬鳥的長翼,被稱作魚翅。不吃魚尾了,反過來截魚鰭。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帶刺,刺有多粗?《茶館》看過嗎?相當(dāng)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我說:“姨夫,怎么吃啊?這哪里是吃魚翅,簡直是啃大樹。”
【釋義舉例】
“焉”有助詞、代詞、兼詞、副詞四種用法。
1、用作助詞,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詞、副詞詞尾,一般不譯;用于反詰語氣,譯為“呢”。例如:
?、倬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師說》)(句中不譯)
?、谟谑怯嘤袊@焉。(《游褒禪山記》)(句末不譯)
?、鄢湷溠?,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詞尾不譯)
?、苋f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呢)
2、用作代詞,相當(dāng)于“之”可譯為“他”、“它” ;疑問代詞,譯為“什么”“哪里”等。
?、僦?jǐn)食之,時而獻(xiàn)焉。(《捕蛇者說》)(它,指蛇。)
?、诰位佳?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鄭伯克段于鄢》)(什么)
③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
3、兼詞,相當(dāng)于“于是”“于之”,譯為“在其中”“從這里”等。例如:
①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論語》)(在其中)
?、谙仁辣芮貢r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桃花源記》)(從這里)
4、用作疑問副詞,譯為“怎么”“哪里”。例如:
① 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哪里)
4”何“
【速記口訣】
代定賓謂,什么哪里原因,副形動前首,多么怎么為什么
【諧音】
待定病危,什么哪里原因,福星洞前獸,多么怎么為什么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同桌告訴你,有一位同學(xué),是否病危,待定。聽到這個消息,你慌忙問:“什么,他病危?在哪里住院?什么原因?”又一次,同桌告訴你,山洞前有一頭野獸是福星。你好奇地問:“多么奇怪的事情,怎么回事?他為什么是福星呢?”
【釋義舉例】
“何”字有代詞和副詞兩種詞性。
1、疑問代詞可以作定語、賓語、謂語,定語譯為“什么”“哪”;賓語譯為 “什么” “哪里”;謂語問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例如:
?、倨溟g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定語,什么)
?、诖笸鮼砗尾?(《鴻門宴》)(賓語,什么)
?、酆握?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謂語,為什么這樣)
2、副詞可以放在形容詞、動詞前面或句首。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多么”“怎么”;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可以譯為 “怎么”“為什么”。
?、僦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形容詞前,多么)
?、诤尾话幢?,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句首,為什么)
?、坌旃文芗熬?(《鄒忌諷齊王納諫》)(動詞前,怎么)
5”其“
【速記口訣】
一三人稱指示代,假設(shè)選擇是連詞,句首句中表語氣,婉商期望反詰度
【諧音】
一三人稱指示袋,假設(shè)選擇是連吃,局中舉手標(biāo)余棋,晚上棋王反劫奪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有一次,我和小明去看澳洲棋王袋鼠和考拉下圍棋,袋鼠下得太臭,眼看就要輸給考拉了,我和他(第一第三人稱)指示袋鼠:假設(shè)選擇的是連吃,就一定會滿盤皆輸,不如在局中舉手示意暫停,先把余下的棋表上記號。晚上棋王袋鼠來了個中盤大逆轉(zhuǎn),反過來打劫(圍棋術(shù)語),奪取了最后的勝利。
【釋義舉例】
“其”字有代詞、連詞、副詞三種詞性。
1、用作代詞,可用作第一人稱,譯為“我(的)”;可用作第三人稱,指代人、事、物,譯為“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它們(的)”;可以用作指示代詞,譯為“其中的”“那”“那個”“那些”“那里”。例如:
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第一人稱,我)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第三人稱,他)
?、塾趤y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指示代詞,其中的)
2、用作連詞,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如”“要是”;表選擇,譯為“還是”。例如:
?、倨錁I(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這專耳,豈他人之過哉?(《送東陽馬生序》)(假設(shè),要是)
?、谔熘n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選擇,是……還是……)
3、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等或省去。例如:
?、倨浣猿鲇诖撕?(《師說》)(測度,大概)
②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反詰,難道)
?、垡詠y其整,不武,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婉商,還是)
?、軤柶錈o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期望)
6”若“
【速記口訣】
代詞你們和這樣,連詞如果與或者
【諧音】
呆癡你們喝這樣,蓮池如果魚活著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一群醉漢喝高了,在公園的蓮花池里吐了一池臟東西。公園的管理員看見了,生氣地說:“呆癡啊,你們?喝這樣干嘛?這蓮池里的金魚是美國總統(tǒng)贈送的,明天如果活著,就算了;如果你們吐的東西把金魚醉死了,你們就等著進(jìn)拘留所吧!
【釋義舉例】
“若”有代詞和連詞兩種詞性。
1、用作代詞,表對稱,譯為“你(的)”“你們(的)”;表近指,譯為“這”“這樣”。例如:
?、偃羧肭盀閴?,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你)
?、诟粢郏瑥?fù)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你的)
?、垡匀羲鶠榍笕羲?,猶緣木而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這樣)
2、用作連詞,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假設(shè)”等;表選擇,譯為“或”“或者”。例如:
?、偃裟芤詤?、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zhàn)》)(假設(shè),如果)
②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jì)》)(選擇,或者)
7”因“
【速記口訣】
趁經(jīng)通因憑,于是便順承
【諧音】
曾精通音頻,于是便順成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學(xué)校需要用電腦合成新校歌,我曾精通音頻制作,于是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了任務(wù)。
【釋義舉例】
“因”字有介詞和連詞兩種詞性。
1、用作介詞,譯為“趁著”“經(jīng)由” “通過”“因為”“憑借”等。例如:
?、儆谑窍嗳缜斑M(jìn)缶,因跪請秦王(《廉頗藺項如列傳》)(趁著)
?、谝蛸e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項如列傳》)(經(jīng)由,通過)
?、鄱魉樱瑒t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因為,由于)
?、苋绯?,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傳》)(憑借)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譯為“于是”“便”。例如:
?、傧嗳缫虺骤祬s立。(《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便)
8”為“
【速記口訣】
動謂算是做成任,介因被動給對向,語氣助詞放句尾,疑問反詰和感嘆
【諧音】
董偉算是做成人。借鷹背董給對象,玉琪主持放菊味,疑問反詰和感嘆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老董的兒子董偉小時候很聽話,現(xiàn)在算是作為成年人了,背著老董,把家里喂養(yǎng)了多年的貓頭鷹借給對象玉琪玩。玉琪這姑娘太頑皮,竟然主張往貓頭鷹放菊華牌味精。貓頭鷹疑惑地看著他們,問:“不會害我吧?”董偉和玉琪異口同聲:“不會的。”貓頭鷹反詰道:“不會?董偉你小子害我還少嗎?”董偉說:“就相信我這 一次,我對我爸發(fā)誓,我決不會害你。”貓頭鷹半信半疑地吃了菊花味精,感嘆道:“世風(fēng)日下啊!臭小子,看老董回來怎么收拾你!”
【釋義舉例】
“為”字有動詞、介詞、語氣助詞三種詞性。
1、用作動詞,通“謂”;或譯為“算是”“是”“做”“成為”“擔(dān)任”等。例如:
①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通“謂”)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活板》)(算是)
?、廴缃袢朔綖榈顿蓿覟轸~肉。(《鴻門宴》)(是)
?、転橹?,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xué)》)(做)
?、菸崃钊送錃猓詾辇埢?,成五采。(《鴻門宴》)(成為)
?、揸悇?、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陳涉世家》)(擔(dān)任)
2、用作介詞,譯為“因為”“被”“給” “對” “向”。
?、侔傩罩灰姳?,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因為)
②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被)
③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給)
?、軏嬛脱嗪笠?,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對)
?、莶蛔銥橥馊说酪?。(《桃花源記》)(向)
3、用作語氣助詞,位于句尾,表疑問、感嘆、反詰,可譯為“呢”。
?、俸喂蕬谚砧ぃ粤钜姺艦?(《屈原列傳》)(疑問)
?、诤无o為?(《鴻門宴》)(反詰)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項羽本紀(jì)》)(感嘆)
9”所“
【速記口訣】
所字結(jié)構(gòu)加被動,所以連用目憑因
【諧音】
數(shù)字結(jié)構(gòu)架百洞,所以連用穆娉英
【奇思妙想】
記憶時同學(xué)們要這樣聯(lián)想:
楊門女將的穆桂英有一個妹妹叫穆娉英,她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專家,在修建高速鐵路的功臣中她的貢獻(xiàn)最大,穿山隧道工程總離不開她,她利用先進(jìn)的數(shù)字結(jié)構(gòu)在山洞里架起懸浮鐵軌,使工程質(zhì)量達(dá)到了世界先進(jìn)水平,所以鐵路建設(shè)總公司總是連用她,讓她任總工程師。
【釋義舉例】
“所”的助詞用法主要有三種。
1、“所”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所……地方”等。例如:
?、俳袼B(yǎng)非所用,所用非所養(yǎng)。(《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所養(yǎng)的人;所用的人)
?、谝率乘玻ジ覍R?,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安身的東西)
?、塾诒娙藦V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過訪朋友的事情)
?、艿乐?,師之所存也。(《師說》)(所存在的地方)
2、 “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例如:
?、贋閲邿o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被)
3、“所”“以”連用,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憑借和目的。例如:
①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原因)
?、趲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憑借)
?、鬯鶠橐妼④娬?,欲以助趙也。(《戰(zhàn)國策·趙策》)(目的)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 2017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