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練習(xí)含答案
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是一個重要考點,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呖颊Z文文言虛詞練習(xí)含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練習(xí)
(一)
一、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yuǎn)。
2、合散消息,安有常則。
3、作地勢,高下九則。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5、此則寡人之罪也。
6、口耳之聞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7、河出圖,雒書,圣人則之。
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0、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11、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4、入則孝,出則悌。
15、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6、欲速則不達(dá)。
17、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18、百仞之山,任負(fù)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
二、下列句中加點的“則”字意義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A.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之一生彘肩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人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E.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三、判斷“則”在文中的意義。
“此(1)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道出岳陽樓之美,美(2)則美矣,然岳陽樓之聞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則天下如岳陽樓者多矣,何獨顯其名?只因范希文應(yīng)邀作賦,文播寰宇,于是岳陽樓(4)則天下名揚。
當(dāng)世之風(fēng),位卑(5)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范氏(6)則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調(diào)。友人被貶,未別離去,眾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趕至河邊,(7)則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見其性情之篤。
(二)
一、解釋句中“者”字的意義和用法。
1、而記游者甚眾。
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3、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4、用實者成實時采。
5、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6、此三者,吾遺恨也。
7、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8、陳涉者,陽城人也。
9、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10、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1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1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14、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者”字與例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命“蟹殼青”。
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B.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
C.今者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三、判斷“者”在文中的意義。
李白(1)者,詩仙也。為當(dāng)國(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與幽人對酌,乃一澆其心中塊壘也。力士脫靴,國忠捧墨,詩諷楊妃,此數(shù)(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個性之抒揚,故雖仕途失意,仍不輟偉志,發(fā)之于詩,其詩傳于后世(5)者不可勝計,遂就其萬世英名。
(三)
一、解釋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2、輟耕之隴上。
3、奉之彌繁。
4、侵之愈急。
5、子孫視之不甚惜。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7、汝識之乎?
8、可以知之矣。
9、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
12、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13、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1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15、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16、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17、頃之,煙炎張?zhí)臁?/p>
18、蚓無爪牙之利。
19、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0、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22、夫晉,何厭之有。
二、下列加點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E.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
三、判斷“之”在文中的意義。
一僧欲(1)之南海,詢于唐僧,唐僧不(2)之應(yīng)。久(3)之,此僧以簞食瓢飲(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難(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撓,實可欽佩。然汝(8)之言亦過矣,君將驕而笑(9)之乎?”
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練習(xí)答案
(一)
一、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
1-2名詞,“準(zhǔn)則、法則”;3.名詞,“等級”;4-5副詞,“就是”,乃;6.副詞,“僅僅,只”;7.動詞,“效法”;8-10連詞,表承接,“就,那么”;11-12連詞,表假設(shè),“假使,如果”;13-14連詞,表并列對舉,“就”;15-16連詞,表轉(zhuǎn)折讓步,“卻,可是”;17.助詞,無實意;18.助詞,表疑問,“呢”。
二、AE(A.承接連詞,就; B.是、就是; C.連詞,用在對比句中; D.轉(zhuǎn)折連詞; E.連詞,就。)
三、1.主謂之間,起強調(diào)、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就是,是”;2.連詞,表讓步關(guān)系,可譯為“倒是”;3.連詞,假設(shè),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敘述的事理中是一種假設(shè)或推斷,可譯為“那么、那就、就”;4.連詞,表承接,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或事理上的緊密聯(lián)系,可譯為“就、便”;5.連詞,并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jié)構(gòu)相似的一個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6.連詞,轉(zhuǎn)折,可譯為“卻”;7.連詞,表承接,第一件事不發(fā)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發(fā)生第二件事,譯為“原來是”“原來已經(jīng)”。
(二)
一、解釋句中“者”字的意義和用法
1-4代指人、物、事、時間、地點,可譯作“的,的人,的事情”等;5—6用在數(shù)詞之后,“個,樣”;7用在“今,昔”等時間用語后,“的時候”;8-10判斷句中放在主語之后,表提頓;11-12放在主語之后,引出原因;13-14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二、B(A.判斷句中放在主語之后,表提頓; B.代詞,“……的人”;C.附在時間詞后面,不譯; D.判斷句中放在主語之后,表提頓。)
三、1. 判斷句中放在主語之后,起提頓作用,不譯;2.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指稱上文所說的人、事、物,譯為“的人”“的事”“的東西”“的想法”“的做法”;3.放在時間詞之后,起語氣助詞作用,不譯;4.放在數(shù)詞之后,可譯為“個”“樣”之類;5.助詞,定語后置標(biāo)志。
(三)
一、解釋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
1-2動詞“到……去”;3-7第三人稱代詞“他、它、他們、它們”;8-9指示代詞“這”;10-12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中間“的”;13用在謂語和補語中間,相當(dāng)于“得”;14. 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5.用在定語與中心詞間,不譯; 16.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17.用在時間副詞后,補足音節(jié);18-20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21-22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二、BF(A.這; B.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C.往,到……去; D.助詞,不譯; E.取獨; F.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三、1.動詞,可譯為“到,往”;2.代詞,可譯為“他”;3.助詞,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用在時間詞后,不譯;4.指示代詞,可譯為“這樣”;5.代詞,可譯為“這件事”;6.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不譯;7.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8.結(jié)構(gòu)助詞,可譯為“的”;9.人稱代詞,可譯為“我”。
看了“高考語文文言虛詞練習(xí)含答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