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備戰(zhàn):一??纪旰髴?yīng)該這么做!
高三備戰(zhàn):一??纪旰髴?yīng)該這么做!
教書育人皆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學習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編輯的高中備考學習方法,僅供考生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考50天理科復習:重視解題強化思維
一??荚噷忌鷣碚f是高考前最重要的演練,考試的題目難度、考查的內(nèi)容、考試的形式安排等都跟高考非常相似。對于理科考前的沖刺復習,龍文教育資深考前輔導教師支招,越到最后越要淡定,千萬不要隨意改變學習軌道。在理科復習中要多注意解題技巧和思維方式。
復習方式以微調(diào)為主
距離高考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很多學生和家長都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老師表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這是經(jīng)過十幾年的學習積淀下來比較適合自己的。但是,每年一??荚嚭螅焕硐氲某煽儠y了一些考生的陣腳,開始盲目地做調(diào)整,調(diào)整學習時間,調(diào)整學習模式。老師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在現(xiàn)有的基礎(chǔ)上進行微調(diào),而不是大刀闊斧地做改變。如果調(diào)整得不合理,影響會更大。
做題找準“漏”和“缺”
在考前階段,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覺:都學了,又似乎都沒學好;要復習的內(nèi)容很多,又不知從何處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對于這樣的問題,對此,龍文教師建議:“會的夯實基礎(chǔ),融會貫通;不會的查漏補缺。關(guān)鍵是要準確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
首先,要學會在模擬試卷中找缺漏。老師表示,在進行專項訓練時,做的題都是一個類型,在慣性思維下,解題的思路都能背下來了,這種狀態(tài)下做對的題并不能保證都會。做綜合性的模擬卷,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不斷跳躍中思考,沒有了慣性思維支持,才可以清晰地暴露出是否真的會此類型的題目。
在“補漏”的過程中,回顧做過的舊題比做新題的效果好。老師指出,平時做過的模擬試卷中的這類題型重新做一下,再去找新題驗證一下,還能正確做出來,這個知識點的漏才算是補上了。
找到自己的“缺”和“漏”,就要逐個加以解決。不理解或理解不準確的,就要帶著問題去看書、去找明白人問清楚。不熟練的,就要有針對性地增加練習量;記憶模糊的,就要增加手寫、口讀、耳聽、眼看等多種方式復習的次數(shù)??傊?,高三階段的復習,要模擬實戰(zhàn),查漏補缺;抓住問題,逐個解決。每解決一個問題都有可能帶來你高考的增分點。
總結(jié)技巧和思維方式
老師表示,針對成績起伏較大的同學,一模后不要慌亂,應(yīng)該花一點時間找出成績起伏的原因,不要再去找借口說考試時馬虎了、沒狀態(tài)之類的話,這很可能是知識點瞬間遺忘或者考試時審題的方法不對。
在理科生的復習中,做題后,要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解題技巧和解題的思維方式,并總結(jié)出對問題的規(guī)律性認識和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總結(jié):1.在知識方面,題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chǔ)知識,在解題過程中是如何應(yīng)用這些知識的。
2.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題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夠熟練掌握和應(yīng)用。3.能不能把解題過程概括、歸納成幾個步驟,以便于形成完整的解題思路。4.自己錯在哪里?要重視對錯因的剖析和對錯誤的訂正。
龍文學校的老師特別提醒,對于成績較好的同學,最后50天要重視回歸教材,做好查漏補缺。對于成績偏低的同學,在最后的50天不適合花太多的時間回歸教材,要從試題中尋找方法和知識點,實在想不起來了再看課本的知識點。
■理綜備考要點
物理
1.力學知識點的定量與定性理解、應(yīng)用的理解2.電學知識點的定量與定性理解、應(yīng)用的理解3.物理力學:現(xiàn)象分析4.物理電學:現(xiàn)象分析5.知識點的理解、定量與定性的理解,正逆向思維、應(yīng)用的理解
生物
1.對自然理解,選擇題的題目暗示2.題目的暗示(基因與遺傳的強化)和對題目的分析3.選擇題選項的深化對比4.基因題、實驗題的做題原則5.重點:知識點繁亂的情況下如何去做題
化學
1.依托周期表,梳理全部無機化學的知識,無機相關(guān)猜斷的做題思路2.實驗的理解、計算的適度和核實(方程可以通過理解得出來)3.有機化學官能團4.化學計算的速度和精確度
■語數(shù)外復習重點
語文:試題以回歸課本為主,作文只要不離題,不是拉開分數(shù)的主要因素。語文考點為對題型內(nèi)容主觀的理解,需要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
數(shù)學:題型以考查邏輯思維能力為主,需要加強對題目和條件的理解,其解題過程基本方式為找出題目和設(shè)問的差異點,并彌補這個差異點。或者是根據(jù)問題尋找解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條件,通過前提推導的形式,找到可利用的條件來解題。
英語:抓住英語學科強調(diào)客觀性、不充分性等特性,將英語過程簡單化,抓住考題中強調(diào)的要點是什么,表述的重點是什么,就能夠歸納總結(jié)出解答方法。
高三必讀:一??纪旰竽憧梢該牡堄浀梦⑿?/strong>
高三的緊要時刻,真正到了“心態(tài)決定命運”的時候。
學生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得失起伏,能有良好的心態(tài)來調(diào)控自我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學生是否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學生能在難度未知的考驗面前有良好發(fā)揮的重要保障。然而,能夠自覺到達這種“境界”的學生畢竟是少數(shù)。在強壓之下能夠保持不出問題就不錯了,把心理變成優(yōu)勢的實在是不易。
所以面對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有的家長焦慮了。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學生學習;恨不得把手里辛辛苦苦掙來的錢都花在學生身上,請家教,買資料;恨不得把自己畢生的智慧都一股腦地塞進孩子的腦子;恨不得磕頭拜佛,求求如來佛祖賜給開竅秘方;恨不得把所有和孩子說的話都聯(lián)系上學習,沒完沒了地對孩子說“你一定要如何如何”;恨不得辭掉工作租房陪讀,以為自己給孩子做飯聊天就可以讓孩子心態(tài)樂觀一日千里突飛猛進創(chuàng)造神話金榜題名。
有的老師也焦慮了!恨不得把畢生所有能用的嚴厲表情都掛在臉上,讓學生一見就感到害怕;恨不得把所有讓學生產(chǎn)生心理壓力的話語都說完,讓學生一見老師就慚愧的只想到學習;恨不得把所有學生的時間都變成自習,讓學生的屁股長在凳子上;恨不得把“不要緊張,不要粗心”說上幾億遍,讓孩子一聽到“不要緊張”就立即心平氣和。
很顯然,這樣的做法往往適得其反。
來自老師和家長方面的不良情緒往往更加長孩子的心理負擔。家長說的“沒關(guān)系,我不在成績”,會像是針一樣扎在孩子心里,孩子大了,知道這話里的意思,他聽得出這“不在乎”其實比“在乎”還“在乎”;
那到底如何才能讓孩子有好心態(tài)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也許我們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至少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單靠這樣的要求,沒有用。
調(diào)節(jié)不好自己心態(tài)的老師和家長,是教不會孩子好心態(tài)的!
孩子之所以緊張,很多時候是太在意學習的結(jié)果,太在意老師和家長對這一結(jié)果的評價。
而上述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擔心和焦慮,也是太在意孩子的成績這個結(jié)果,太在意這個成績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
這兩種“太在意”其實是同一種問題,所以,同樣有“問題”的心態(tài)怎么會為孩子帶來陽光呢?
面對孩子的情況,讓家長和老師不擔心不緊張恐怕很難,但是在想辦法找措施的時候,必須一定只能讓自己冷靜下來。
尤其是老師,在每天和學生的結(jié)束中會通過表情、舉止、眼神向?qū)W生傳遞很多無言的信息,這些要比說教更能反應(yīng)人的內(nèi)心,學生都懂。
因此,我覺得,樂觀心態(tài)的“熏陶”比頭頭是道的“要求”更重要!
在孩子緊張焦慮的時候,老師和家長不應(yīng)該陪同緊張,更不應(yīng)該比學生還緊張。而應(yīng)該更多地用自己內(nèi)心的陽光去溫暖,去熏陶!
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應(yīng)該先讓自己變得心胸寬廣起來,學會去接受,而不只是改變!學會去面對,而不只是拒絕承認;學會去理解,而不只是簡單甚至粗暴地“支招”;學會傳遞樂觀,而不是陰沉的臉龐制造緊張;學會讓自己成為學生的面對壓力時的榜樣,而不是做學生緊張的陪綁者和看客。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哀:一種是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另一種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
學生心里的焦慮情緒恰恰如蕭伯納一樣,看不到生活和學習的樂趣。學到的知識嫌少,緊張;學不到的得不了分,還是緊張。老師和家長不能也落入這一情緒,考不好了,焦慮這一次,考好了,擔心下一次。
而我認為,蕭伯納所說的悲哀恰恰恰恰也是人生的幸福的所在,一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樣我們可以好好享受它帶給我們的快樂,二是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這樣我們可以在追逐目標的道路上享受快樂。
現(xiàn)在班里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任務(wù)是什么。
老師能夠理解學生的壓力,學生也能夠感受老師的壓力。
在這高壓之下的中國中,班主任和老師應(yīng)該是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的調(diào)節(jié)劑,給他們單調(diào)的日子增加一些快樂和色彩,用自己面對學生的微笑教會他們面對壓力,把自己樂觀的生活擺在學生面前,教給學生在沒有選擇,無法改變的時候,至少還有一點可以選擇,那就是選擇自己被動地受折磨還是去投入地享受。
把自己的心情放輕松,能和學生聊聊學習以外的話題,國際政治,熱點話題,興趣愛好,獨門秘籍,能和學生開開玩笑,能在賞識和肯定的表情中講授知識,能在理解和悅納的前提下面對不足。
想一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笑臉、充滿肯定、充滿接納、充滿理解的家庭或?qū)W校會怎么樣呢?
想一想,如果孩子面對的是面帶微笑的老師和家長,能夠開懷大笑的同學和朋友,他心情會怎么樣呢?
所以,調(diào)節(jié)學生心理不能“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比說教更重要的是學會微笑面對,有時候微笑所傳達的坦蕩和信任勝過千言萬語,要從環(huán)境“熏陶”入手,從家長和老師的微笑面對開始,用微笑贏得微笑。
所以,松開緊皺的眉頭,帶上真誠的微笑。
對學生講題,別忘了帶上理解的微笑。
走進教室,別忘了帶上燦爛的微笑。
我要努力做到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