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時事評論
高考政治時事評論
在高考政治復習中,教師如果能恰當運用時事評論,掌握好寫評論的角度、力度,就能高效復習政治科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呖颊螘r事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政治時事評論(一)
時事評論背景:
幾天前,在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啟動儀式上,浙江余姚一位副市長講了一個很勵志的故事:當?shù)匾患抑乒P企業(yè),自主研發(fā)了兩條智能生產線,外商來考察,對生產狀況很滿意。言笑晏晏之際,余姚老板卻“坐地起價”:每支筆漲價3美分!因為品質有保障,客戶沒多想就爽快答應了。
時事評論觀點:
這3美分,是中國企業(yè)家主動作為贏得的品質溢價,更是中國企業(yè)轉型升級提升底氣的寫照。據余姚當?shù)馗刹拷榻B,“機器換人”已經成為最受當?shù)仄髽I(yè)家歡迎的產業(yè)政策,今年將投入30億元繼續(xù)推進“機器換人”。一方面用工成本逐步推高,一臺打磨機器人價格不到30萬元,卻可替代6名熟練工。用機器人一年可以省42萬,一年就能回本。另一方面,產品精度還上去了,何況,還有那3美分的溢價。無論立足眼前的成本—收益分析,還是面對新一輪產業(yè)革命的競爭,制造業(yè)的智能化已經成為趨勢。
透過各級政府與各地企業(yè)家聚焦智能制造的灼熱目光,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fā)展更完整的切面。在人民幣貶值、出口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因為轉型升級,有企業(yè)可以逆勢漲價;在勞動力要素價格飆升、人口紅利不再突出之際,地方政府、各類企業(yè)為下一個長周期的競爭力主動升級、搶灘登陸;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時代的呼聲,大規(guī)模智能裝備的生產拓展了這條可能性曲線。很多人只注意到中國宏觀經濟換擋調速,其實進入微觀場景,各類脫胎換骨正在上演。
當然,機器人也面臨著供需不平衡的問題。當國內出現(xiàn)大量的“機器換人”需求,機器人本身的供給也需要一場改革。“機器人產業(yè)有高端產業(yè)低端化和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風險”,今年兩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的擔憂很有代表性。隨著全國20多個省份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yè)培育,已建和在建機器人產業(yè)園區(qū)已超40個,機器人企業(yè)數(shù)超過了800個。與此同時,國內機器人產業(yè)下游系統(tǒng)集成產業(yè)發(fā)達而上游核心零部件研發(fā)孱弱,同質化有余,差異化不足。一份“工業(yè)機器人產業(yè)全球重要專利申請人”榜單更顯示,全球前15位重要申請人中,日本企業(yè)占了11席,國內無一企業(yè)上榜,機器人“四大家族”控制著核心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現(xiàn)狀,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必須搬開的“攔路虎”。
攔路虎不會自己走,智能制造發(fā)展又沒有退路,那么只能靠彎道超車。機器人產業(yè)位于技術密集、資金密集與人才密集產業(yè)的交點,這決定了并非所有地方都有能力也都適合發(fā)展機器人產業(yè),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也要注意差異化發(fā)展,避免圖名圖利地一哄而上做低端競爭。同時,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規(guī)劃的引領作用。一方面,要提高行業(yè)發(fā)展的門檻,避免高端產業(yè)低端化;另一方面,更要在關鍵共性技術創(chuàng)新、積累核心知識產權、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隊伍等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催化,讓資源更集中流向優(yōu)質企業(yè),助力企業(yè)走出集成應用的盆地,走向核心技術研發(fā)的高地。
幾天前,騰訊的“絕藝”圍棋機器人戰(zhàn)勝了日本的“DeepZenGo”,在計算機圍棋大賽中奪冠。人們曾激烈討論人機的較量,因為這帶給人們一種未來學范疇的興奮與刺激。同時在廣闊的工業(yè)制造領域,智能的較量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為人與人的競爭,成為影響國際產業(yè)分工格局最現(xiàn)實的變量。我們值得為3美分而欣喜,同樣也需要有潛沉之心為贏得更多3美分努力,惟其如此,才能擁抱高品質智能制造的未來。
高考政治時事評論(二)
時事評論背景:
日前,山西省政府公布了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企業(yè)或個人通過出資修繕、認領認養(yǎng)等方式,參與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引發(fā)輿論高度關注。
時事評論觀點:
有些人擔心此舉會影響文物安全,甚至會讓部分文物古跡從此變成私人會所。這種看法充滿憂患意識,卻忽略了當前文物保護的主要矛盾。
目前個急迫的問題是,仍有數(shù)量龐大的文物,保護力度遠遠不夠。我國僅不可移動文物就有近77萬處,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只有12一萬多處。許多級別較低的文物保護單位缺錢缺人,許多野外文物處于無人員、無設備、無管理的“自然”狀態(tài)。據報道,山西有的縣文保資金是“零”,不少古寺廟長期荒廢,屋頂長滿野草,室內遍地羊糞。無人看守,等于給了違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機。就在實施方案公布前不久,山西破獲一起古廟壁畫失竊案,抓獲一個長期在山西省內流竄作案的12人文物盜竊團伙,追回數(shù)百幅古建壁畫。據公安部門統(tǒng)計,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接到各類涉文物犯罪案件2400多起,呈上升趨勢。
國內外經驗都證明,單靠政府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全面保障文物安全的。與其讓古建等不可移動文物在風吹日曬中衰敗、在文物販子手中流失,不如想辦法把社會力量動員起來,讓那些政府難以顧及的文物也能得到妥善保護。事實上,保護文物從來都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所有公民的責任。包括文物在內的文化遺產,是人民群眾集體創(chuàng)造的,每一處文物古跡的損毀、消失,就意味著我們一部分權利的喪失。因此,守護文化遺產,沒人可以置身事外。
當前,全社會文物保護和文化權利意識還不夠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缺少參與機會。只要敞開渠道,讓文物更多融入日常生活,群眾對文物有感情,就會產生主動保護的意識。2004年,國保單位貴州黎平縣地坪鄉(xiāng)風雨橋被暴雨山洪沖毀,當?shù)厝罕娒爸kU將全部建筑材料撈回來,為復原風雨橋作出重要貢獻。為什么地坪鄉(xiāng)群眾會有這么高的覺悟?因為風雨橋是他們祖祖輩輩朝夕相處的一道風景,失去它會有切膚之痛。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管理得當,認養(yǎng)不僅能解決文物失管問題,還可以在人心里筑起一道情感保護墻。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美國就將國家公園的經營權分成旅游、住宿、餐飲、旅游紀念品等特許經營,由國家公園管理局對中標者進行監(jiān)督。中標者獲利了,政府也有錢用于自然文化遺產的研究和保護,最終包括游客在內的所有人都將從中受益。山西的文物認養(yǎng),是在不改變文物所有權的前提下,放開一定年限的使用權、經營權,相信隨著更多社會力量的投入,荒村古廟、斷壁殘垣、野草萋萋的景象會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將是修葺一新的博物館、紀念館、旅游景點。
文物的保護利用情況,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對自身歷史文化的守望程度。社會力量動員越充分,文化守望者就越多,也就越能提升文物保護和利用的水位。當廣闊大地的文化遺產都活起來、傳下去,就能反哺給當下的人們以及后世的子孫前行的文化力量。
高考政治時事評論(三)
時事評論背景:
1000多位國內外媒體記者前來博鰲報道這次會議,論壇發(fā)布的新聞和簡報,平均閱讀瀏覽量是去年的數(shù)十倍,有的甚至達到上百倍。從過去一周在年會新聞中心的親身感受看,剛剛閉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比以往歷屆都受關注,個中原因值得細細咀嚼。
時事評論觀點: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次年會的全球大背景十分特殊。去年是世界政治“黑天鵝”事件頻發(fā)的一年,反全球化的聲音在西方蔓延。過去幾十年里亞洲一直是全球化最重要的受益者之一,而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更是疲弱的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人們自然十分想要聽到一個更為清晰的“亞洲聲音”和“中國信號”。而作為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主要對話平臺之一,博鰲論壇也的確及時回應了人們當下的這一重大關切。2017年年會的主題就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
從主席為論壇年會發(fā)來的賀信,到張高麗副在年會上所作的主旨演講,以及博鰲亞洲論壇發(fā)布的“關于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宣言”,都體現(xiàn)出對堅持經濟全球化的信念與信心??梢哉f,上述主張在會場成為一種高度共識。在論壇會場,時??梢月牭竭@樣兩個觀點:一是認為全球化既是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的客觀趨勢,也對促進經濟增長和減少貧困發(fā)揮了顯而易見的巨大作用,必須維護、推進,而不是逆轉、反對全球化,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緩慢的今天。二是看到了隨著全球化向縱深推進出現(xiàn)的新問題,例如社會各階層收益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移民和身份認同焦慮等等。但這些結構性矛盾的根源并不在于全球化本身,而是由于現(xiàn)行全球治理體系同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不相適應所造成的。當今世界必須主動順應時代,改革全球治理體系,推動下一階段更加包容、平衡和可持續(xù)的一體化進程。
在博鰲,沒有什么比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更受與會各國嘉賓歡迎的了。正如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所說,當最初倡導全球化的西方國家向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讓步時,下一階段的全球化迫切需要注入新動力和新理念。新動力需要“向東”尋找。亞洲有信心,有愿景,有未來,完全可以成為全球化的引領者。
另一個令年會備受矚目的原因,則是科技的研發(fā)和應用正處于重大突破的前夜。有人曾將2016年稱為“直播元年”。實際上,去年一年,虛擬現(xiàn)實、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金融科技等以前難以想象的新事物都站到了社會輿論聚焦的中心舞臺。眼下許多人正懷著興奮而又焦慮的情緒關注著這些一日千里的技術進步,他們渴望被確定地告知,這些技術突破對于自己未來的生活意味著什么。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將大量的討論放在了上述這些近年來涌現(xiàn)出來的新技術和新模式上,從另一翼回應了當今世界的新變化。
在技術進步方面,參會人士遠未達成像對經濟全球化那樣的共識。新技術和新模式本身尚在路上,有些甚至尚在襁褓中,它們會對未來世界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人們各有看法,很難斷言。但正如周文重說的那樣,我們應該持一種開放的態(tài)度,一邊深入細致地觀察,一邊就這些新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討論和對話。
看了<高考政治時事評論>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