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2)
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
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cè)涸~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dòng)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低于)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
4、順流而東。(東進(jìn))
5、臥而夢(mèng)。(做夢(mèng))
6、故為之文以志。(寫文章)
7、外與天際。(交會(huì))
(二)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5、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詞用作狀語,向四面;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相同)
(三)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2、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縈青繚白。(青山,白水)
4、自遠(yuǎn)而至。(遠(yuǎn)處)
5、窮山之高而止。(頂點(diǎn))
(四)形容詞做動(dòng)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2、窮回溪。(走到盡頭)
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五)使動(dòng)用法。
1、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六)意動(dòng)用法。
1、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2、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
3、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4、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為侶,以……為友。)
5、始指異之。(以……為異。)
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四:虛詞歸納
(一) 焉
1、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2、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末語氣助詞,了)
(二)而
1、連詞,表轉(zhuǎn)折。
?、徘?,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票疄橹谒?。
⑶臂非加長(zhǎng)也,而見者遠(yuǎn)。
?、嚷暦羌蛹惨玻?wù)哒谩?/p>
?、苫蠖粡膸煛?/p>
?、屎坪坪跞珩T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耸耪呷缢?,而未嘗往也。
?、逃撜呷绫耍淠L(zhǎng)也。
?、投词贾魃街痔?。
?、斡朴坪跖c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隙恢渌F。
?、兄翢o所見而猶不欲歸。
?、研W(xué)而大遺。
2、連詞,表修飾。
?、盼釃L終日而思矣。
?、莆釃L跂而望矣。
?、堑歉叨?。
?、软橈L(fēng)而呼。
?、蓜t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俗云洳蛔冋叨^之。
?、淌┦┒?,漫漫而游。
?、团试牵岫?。
3、連詞,表遞進(jìn)。
?、啪硬W(xué)而日參省乎己。
?、苿t知明而行無過矣。
4、連詞,表并列。
?、判妨蚨?。
?、剖谥畷?xí)其句讀者。
⑶侶魚蝦而友麋鹿。
5、連詞,表承接。
?、欧e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俏釓亩鴰熤?。
?、葥駧煻讨?。
⑸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逝荻?,傾壺而醉。
?、伺P而夢(mèng)。
⑻覺而起,起而歸。
?、妥赃h(yuǎn)而至。
6、連詞,表因果。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7、連詞,表?xiàng)l件。 窮山之高而止。
8、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如是而已。
(三)之
1、代詞。
?、徘?,取之于藍(lán)。(代靛青)
?、票疄橹谒?。(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識(shí)、道理等)
?、仁谥畷?xí)其句讀者。(指代童子)
?、晌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
?、售白又?。(代詞,這)
?、俗鲙熣f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躺w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投弥鵀槁暋?代詞,它)
?、稳≈疅o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⑾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泄蕿橹囊灾?。(代詞,它,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咽ト酥詾槭?。(指代這件事)
2、助詞。
?、挪蝗珥汈е鶎W(xué)。(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shí)義)
?、票送又畮?。(的)
⑶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的)
?、梢詾榉彩侵葜剿挟悜B(tài)者。(的)
?、试鲁鲇跂|山之上。(的)
?、藙t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万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尉渥x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⑾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袔煹乐粋饕簿靡?。(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寻嵘汈?,羨長(zhǎng)江之無窮。(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移埛俏嶂小?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游崤c子之所共適。(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缘乐?,師之所存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辗蛴怪淠曛群笊谖岷酢?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秩缓笾巧街亓ⅰ?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厝缓笾嵯蛑词加?。(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21)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音節(jié)助詞)
(四)于
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從,比)
2、善假于物也。(介詞,表對(duì)象,可不譯)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恥學(xué)于師。(向)
5、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對(duì)于)
6、其皆出于此乎?(從)
7、不拘于時(shí),學(xué)于余。(被,向)
8、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10、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11、于是飲酒樂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漁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五)乎
1、介詞,相當(dāng)于“于”。
⑴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對(duì))
⑵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窍嗯c枕藉乎舟中。(在)
2、語氣助詞。
?、欧蛴怪淠曛群笊谖岷?(表反問,譯為“嗎”、“呢”)
?、破浣猿鲇诖撕?(表揣測(cè),譯為“吧”、“呢”)
?、青岛?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表感嘆,與“嗟”連用,譯為“唉”)
?、葐韬?師道之不復(fù)也可知矣!(表感嘆,與“嗚”連用,譯為“唉”)
?、纱朔遣苊系轮姾?(表反問,譯為“嗎”、“呢”)
?、蚀朔敲系轮в谥芾烧吆?(表反問,譯為“嗎”、“呢”)
?、硕趾瘟w乎?(表疑問,譯為“嗎”、“呢”)
3、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
⑴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骑h飄乎如遺世獨(dú)立。
?、怯艉跎n蒼。
?、扔朴坪跖c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裳笱蠛跖c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六)其
1、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指代疑難問題)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代詞,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詞,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詞,表揣測(cè)語氣,大概)
5、其可怪也歟。(副詞,與也“歟”配合表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這不是……嗎?”)
(七)也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4、其可怪也歟。(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qiáng)語氣)
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五:一詞多義
(一)師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老師)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求學(xué))
3、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4、吾師道也。(學(xué)習(xí))
(二)傳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傳授)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解釋經(jīng)文的著作)
(三)窮
1、窮回溪。(走到盡頭)
2、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3、而不知其所窮。(盡頭)
(四)絕
1、而絕江河。(橫渡)
2、不絕如縷。(斷)
(五)夢(mèng)
1、臥而夢(mèng)。(做夢(mèng))
2、夢(mèng)亦同趣。(名詞)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經(jīng))
2、始指異之。(才)
3、游于是乎始。(開始)
(七)則
1、于其身也,則恥師焉。(卻)
2、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就)
3、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復(fù)
1、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恢復(fù))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再)
(十一)如
1、縱一葦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像)
(十二)東
1、東望武昌。(向東) 2、順流而東也。(東下,東進(jìn))
(十三)然
1、凌萬頃之茫然。(……的樣子) 2、何為其然也?(這樣)
(十四)所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用來……的)2、圣人之所以為圣。(……的原因)
(十五)異
1、始指異之。(以……為異)
2、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獨(dú)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別)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為
1、余自為僇人。(成為)
2、故為之文以志。(介詞,表目的)
3、輮以為輪。(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語氣助詞)2、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那)
(十九)道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道理)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傳統(tǒng))
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六: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7、是歲,元和四年也。
(二)省略句
1、鞣以(之)為輪。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4、吾從(之)而師之。
5、始指(之)異之。
(三)狀語后置
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而恥學(xué)于師。
5、師不必賢于弟子。
6、學(xué)于余。
7、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9、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10、相與枕藉乎舟中。
(四)定語后置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
2、凌萬頃之茫然。
(五)賓語前置
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為其然也?
3、而今安在哉
4、而又何羨乎?
(六)謂語前置。
1、渺渺兮予懷。
(七)被動(dòng)句
1、不拘于時(shí)。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
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而今安在哉?
5、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6、而又何羨乎?
看過"高一語文文言知識(shí)匯總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