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
《一個人的遭遇》編排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專題第一版塊“遭遇戰(zhàn)爭”中,居專題版塊之首,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奶K教版語文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
一、教材和教法說明
(一)對課文的簡介
《一個人的遭遇》是一篇長達8頁的課文,,那么,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來抓住文章的主題,并且讓學生有所體會呢?我覺得抓住一個靈巧的切入點很重要。抓好切入點就如同“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能夠快速準確的給整篇文章進行解剖,并領會作者的真實意圖。符合長文短教的要求。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主人公的“心”的變化,結合其他人物和主人公的關系來揭示深刻的主題。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肖洛霍夫,小說通過一位老兵對戰(zhàn)爭的回憶,讓讀者感受到戰(zhàn)爭帶來的創(chuàng)傷。作家用了十年時間醞釀,完成了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開拓了戰(zhàn)爭文學的新領域。
(二) 教學目標的確立
在語文教參中,對于本專題有這樣一些教學目標:學生能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作者的立場與情感;了解人物的心靈世界和他們在戰(zhàn)爭中的遭遇;對戰(zhàn)爭與人的命運有進一步的認識。
另外,《語文學科指導意見》中也指出,這篇課文的基本要求是:
1.能復述《一個人的遭遇》的故事情節(jié),體會作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瀾起伏的特點。
2.能結合作品舉例分析《一個人的遭遇》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體現(xiàn)了強烈的個性色彩的敘述語言。
將兩者結合之后,再加入自己的教學想法,我認為這篇作品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塑造了索科洛夫這一人物形象。所以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幾點:
1.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人在戰(zhàn)爭中的悲慘遭遇,認識戰(zhàn)爭對人的摧殘。
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與文本展開對話,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3、結合主人公悲慘的遭遇,感受肖洛霍夫運用細膩入微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從這兩個教學目標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教學中對索科洛夫心理變化的梳理占了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說,如果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他的內心變化并以此挖掘隱含于此的主題,那么,整個教學目標也就順利完成了,教學重點就在于此。
另外,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都身處安定的環(huán)境,就算能把握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直接傷害,也無法很好理解到戰(zhàn)爭給人心理帶來的巨大創(chuàng)傷。索科洛夫那種戰(zhàn)后的復雜細膩的情感體現(xiàn),對于學生來說,在領會上有著一定的難度,就將此做為教學難點。
(四) 教學策略與手段
一篇長文如何進行短教,如何在最短的時間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找準切入點就成為了關鍵。圍繞著索科洛夫這個人物,我也分別考慮了以下幾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第一種設計是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任務是把握全文的內容,以索科洛夫的個人遭遇及其內心情感的變化為主線,尋找讓你感動的句子并注上你的感悟。在第二課時讓學生來說他們找出來的細節(jié),并站在一定高度進行補充說明,加深,拓展。之后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歸納出索科洛夫這一個人的人物形象。最后,讓學生體會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么一個普通人,作者想要通過這個人物形象告訴我們什么。
第二種設計,把熟悉課文,熟悉主人公的任務放在課外的預習中,課堂中則是直接用文中主人公三次落淚的細節(jié)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步步為營,最終讓學生自己推出主題,既完成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也能迎刃而解。
第三種設計,首先就以“索科洛夫和凡尼亞為什么能走在一起”為切入口,然后讓我們看到那么弱小純真的凡尼亞卻又那么悲慘的遭遇,直接揭示主題:可惡的戰(zhàn)爭。然后再引領學生一起走近索科洛夫的心靈,讓學生深刻感受他的悲慘遭遇,而在這樣的悲慘遭遇時,他卻還能去關心凡尼亞,從而深入地了解主人公人性的堅韌和偉大,課堂中則是用文中主人公心的變化為重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最終讓學生自己從人物形象中推出主題。
第一種設計實在,可以深入地挖掘主題,但是時間不允許;第二種設計新穎,但是光是眼淚挖掘不夠深入。所以我選擇了第三種設計。
課堂導入:
《一個人的遭遇》這里的一個人指的是誰?全文的主體部分主要寫了什么人?索科洛夫,還有誰?凡尼亞。他們是什么關系?父子關系。但是他們原來素不相識,那么是什么使他們走在一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肖洛霍夫的作品。
一、為什么索科洛夫和凡尼亞走在一起呢?
1、凡尼亞是個什么樣的孩子?
1)用來形容凡尼亞的時候,最多的是什么字?
[明確]小。小家伙,臟小鬼,小腳,小眼睛,小雛兒,孩子的弱小
2)他那對眼睛呀,卻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形象)孩子的純真
3)為什么索科洛夫收養(yǎng)凡尼亞?促使索科洛夫打定主意收養(yǎng)凡尼亞的根本原因是:
[明確]孩子的悲慘遭遇——近似于我的遭遇(41頁,兩個失去親人的人,兩顆被強烈的戰(zhàn)爭風暴拋到異鄉(xiāng)的沙子……)
同是戰(zhàn)爭受害人,相逢何忍再分開? 所以他們雖素不相識,卻走在一起了。
孩子那么弱小,那么純真,但是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園,有著那么悲慘的遭遇,這是什么造成的?
二、索科洛夫領養(yǎng)凡尼亞是怎樣的狀態(tài),他有過怎樣的遭遇呢?
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劃的曲線圖。
其他同學考慮三個問題:(一)隨著索科洛夫遭遇的變化,他的心起了怎樣的變化 (二)哪一部分寫得最打動人心(三)哪一部分寫得最詳細,怎樣寫得,為什么?
劃曲線圖:
受傷被俘——成功逃亡——妻女被炸死,家園被毀——找到兒子——兒子犧牲——領養(yǎng)孤兒——出車禍離開……
(一)隨著索科洛夫遭遇的變化,他的心起了怎樣的變化?
成功逃亡(激動極了)——妻女被炸死,家園被毀(心縮成一團,穿心的痛)——找到兒子(喜氣洋洋)——兒子犧牲(心里仿佛有樣東西斷裂了)——領養(yǎng)孤兒(心輕松光明)——出車禍離開(悲愁的心, 心震蕩得厲害,收縮和絞痛得那么厲害)
(二)哪一部分寫得最打動人心
1、兒子死后:(指名朗讀9、10兩段)
“我走到棺材旁邊 ……擦著眼淚,但是我沒有哭,我的眼淚在心里干枯了。也許正因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厲害吧。
我在遠離故鄉(xiāng)的德國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歡樂和希望。兒子的炮兵連鳴著禮炮,給自己的指揮員送喪。我的心里仿佛有樣東西斷裂了……”
[提示] 與得知妻女炸死的悲痛比較:
眼前一片黑,心縮成一團。(與前文的第一段 “我的頭好一陣習慣成自然地縮在肩膀里” )
躺了一會兒,才把信念完了。
那個詞更悲? 我們看到索科洛夫的遭遇一次比一次悲慘,為什么?
[明確]比較前面的“縮”,前面是法西斯對人的肉體和精神的摧殘,但如今親人的離去,更讓我心痛,形象的說法,兩個“一會兒”讓我們感受到索科洛夫無法言語的悲痛。
經歷了這么多的痛,兒子是索科洛夫最后的希望,然而就在戰(zhàn)爭勝利的那一天,敵人的槍彈再次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打碎了索科洛夫最后的期待。失去了兒子后,“我沒有哭,眼淚在心里干枯了”,我覺得這里描繪的那種父親的悲哀,是一種所有希望都徹底破滅后的真正哀傷。“哀莫大于心死”,這里,作為父親的我,“心”死了。
他有著那么悲慘的遭遇,這是什么造成的?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蘇教版語文必修二《一個人的遭遇》公開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