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
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
做好每一個資料的復習,會讓你的學習更上新的臺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以供大家學習!
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一)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畎(quǎn)畝 膠鬲(gé) 拂(bì)士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委而去之 委:放棄。去:離開。
(2)寡助之至 至:極點。
(3)天下順之 順:歸順,服從。
(4)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舉:任用,選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惱。
(6)人恒過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親戚畔之 畔通叛,解釋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解釋為增加。
(3)衡于慮 衡通橫,解釋為梗塞,不順。
(4)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通弼,解釋為輔佐。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
1.用原文填空。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中心論點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
(3)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作戰(zhàn)就一定勝利。
(4)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到這樣的人身上。
(5)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這些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忍,增加他尚未具備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懂得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而享受安樂使人萎靡死亡。
三、重點段落背記知識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四、文學常識背記知識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選自《孟子·公孫丑下》。
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
3.《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名軻,字子輿,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二)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郢(yǐng) 輿(yú) 犀兕(xīsì) 黿鼉(yuántuó) 鮒(fù)魚 文梓(zǐ) 守圉(yù)
2.根據語境,給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輸盤(bān) 見(xiàn)我于王 禽滑(gǔ)厘
3.解釋下面的詞。
(1)起于魯 起:出發(fā),動身。
(2)請說之 說:解釋。
(3)胡不已乎 胡:為什么。已:停止。
(4)以牒為械 牒:木片。
(5)不可謂知類知 類:明白事理。
(6)請獻十金 請:請允許我。
(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解釋為高興。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解釋為對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解釋為抵擋。
(4)公輸盤詘 詘通屈,解釋為理屈。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
1.用原文填空。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子何命焉為?
先生有什么見教呢?
(2)愿借子殺之。
希望借助您去殺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國有什么罪呢?
(4)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
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宋國土地方圓(不過)五百里,這好像彩飾篷車與破車相比。
(5)雖殺臣,不能絕也。
即使殺了我,也不能殺盡(宋國的抵抗者)。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
1.《公輸》選自《墨子·公輸》。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三)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茍(gǒu)得 簞(dān)食 蹴(cù)
2.解釋下面的詞。
(1)故不為茍得也 茍:茍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難。
(3)非獨賢者有是心 是:這樣。
(4)蹴爾而與之 與:給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解釋為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解釋為辨別。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解釋為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
與通歟,解釋為語氣助詞。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解釋為從前。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
1.用原文填空。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3)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卻不采用,通過某種手段就可以躲避禍患,然而有人卻不采用。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只是賢德的人有這樣的思想,每個人都有,不過賢德的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優(yōu)厚的俸祿卻不分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那優(yōu)厚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益處呢!
(4)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叫做喪失了人生下來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輕蔑地吆喝著給他,(饑餓的)過路人也不會接受;用腳蹋著給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三、重點段落背記知識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四、文學常識背記知識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
初三語文中考復習資料(四)
一、重點字詞
1.注音。
醴(lǐ) 鴟(chī)濠(háo) 鯈(tiáo)魚
2.解釋下面的字。
(1)惠子相梁 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國:國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棲息。
(4)安知魚之樂 安:疑問代詞,怎么。
(5)是魚之樂也 是:這。
(6)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全:完全,確定是。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2.夫鵷鵮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鵷鵮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所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難道現(xiàn)在你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說‘你怎么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啊!
三、文學常識背記知識
《莊子》是道家經典之一。莊周,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