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六年級畢業(yè)班語文教學論文給新老師們提供了如何高質量教學的方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1
我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反思的地方很多。“班風決定學風,學風決定成績”,作為高年級的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抓好閱讀、作文二個方面的教學,覺得還是挺成功的:閱讀教學一、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現(xiàn)階段的小學生隨著社會的進步思維能力也在不斷的提升,想象力更加豐富,為了適應以及有利的跟上他們的發(fā)展節(jié)奏,首先素質教育最為重要,一種研究性學習的開設是國際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它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新實踐的精神,著眼于給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和能力,反映和回應了時代又對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因此根據(jù)以上結合在語文教育方面本人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其發(fā)展情景.
一、 著力基礎,對現(xiàn)有教材的重組與選擇
現(xiàn)有語文教材的課文編排,通常以單元為單位,單元內的文章在內容上的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而是為了訓練某項語文技能把在結構和寫上有相似點的文章放在一起,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名、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通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并能通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信息,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并為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加強審美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所以,課文應該根據(jù)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需要重新組合,以豐富學生對在內容上真正有聯(lián)系的的文章的感受,從而在“意相近”的層面上領悟文字如何達意及文章的奧義。
二、著眼發(fā)展,把握隨機性的學習內容
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應是廣闊的,必須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著眼于發(fā)展,通過補充、探究收集、調查了解等多種方式進行吐故納新。讓學生在專題性的收集、整理、講座時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領略漢語言文字的風采、韻致。不同類型的課文使同學們分類總結,掌握中心思想并積極的聯(lián)想與其他的事物的關聯(lián)內容,擴展思維。
三、以訓練為主,加強學生的順連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長遠的意義。然而,人類的精神文明發(fā)展成果——無論是“ 語言”還是“科學”,兒童如果不借助能動的活動來掌握它們,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么在人類的精神文明發(fā)展成果上刻著的人類的能力,就不能在兒童身上再現(xiàn)出來。正因為這樣,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語言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語言就成為必然的過程。 有效閱讀教學在這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措施:
?、俦WC訓練的時間。我們對平常的語文課作了調查,一般學生的讀及練習的時間只有10分鐘左右,甚至更少。因此,要求每節(jié)課必須最大限度地安排學生活動時間,一般應二分之一左右。②要注意訓練的質量。不注意質的過量訓練是低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要注意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語言文字的訓練,要以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為主要形式。③訓練要貫穿于教學過程,要到位,要有層次。重點訓練要分步實施。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遷移,特別要幫助學生掌握思維的過程和方法。④訓練應面向全體學生,力求所有的學生能參加訓練。不要讓學生把訓練看作是負擔,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氣氛,以達到最佳效果。要變單一的“教師出題——學生做題——教師評價”模式為讓學生自己提要求,共同擬答案,集體來評價。凡重要問題和說話訓練都要在全班同學參與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同學回答。
通過以上措施,增加了學生有指向的緊張智力活動時間,促使知識的內化,提高了效率。
根據(jù)反饋原理,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必須包括學習者吸收信息并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四者不可缺一。我們開始階段主要通過單元形成性測驗進行反饋和評價,但很快感到這遠遠不夠。因為一個單元的教學一般要二周左右,而小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矯正的意識和能力都不強,對部分學生來說,一個單元學習的累積誤差難以在短時間內校正。據(jù)心理學研究表明,反饋在學習上效果之顯著,尤以每日的反饋,較之每周的反饋,效率更高。于是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俳⒅鸺壏答佅到y(tǒng)。每節(jié)課根據(jù)課時教學目標,特別是讀、寫重點和能力目標設計反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反饋意識,做到每大“塊”也有反饋。逐步形成了“塊”有反饋,課有反饋,課文有反饋,單元有反饋的系統(tǒng)。②促使信息的多向交流。我們充分發(fā)揮四人學習小組的作用,通過小組討論、相互對練、互相批閱、組際競賽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變原來師與生之間的單向交流為師與生、生與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多向交流,增加了獲得反饋信息的機會和信息量,增強了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矯正的能力。③及時評價,積極鼓勵。為了改變過去主要依靠練習、作業(yè)獲得反饋信息而評價不及時的狀況,我們在課堂采用做對的同學舉手,用手指數(shù)表示選擇題項、相互校對等辦法,讓學生及時獲得評價信息。并以表揚、鼓勵為主,使他們充滿完成學習任務的滿足感和喜悅感,以更大的主動和熱情投入新的學習。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以上四項主要措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視教材、學生、教學條件等各種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選出最佳組合,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幾年來,我們始終立足于課堂教學,把“學習——研究——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主攻方向,走過了從優(yōu)化單個因素到各個因素綜合優(yōu)化的過程,取得了較明顯的效果?,F(xiàn)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高,上課思維活躍,發(fā)言熱烈,聽說讀寫能力普遍提高。教師也從“自在”的教學向“自為”的教學轉化。他們深有體會地說:“過去是教到哪里算哪里,心中無數(shù)?,F(xiàn)在是目標明確,思路清晰,講什么,練什么,教得怎樣,學得怎樣,心中有數(shù)感到踏實。”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2
小學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得有趣有味,學與致用,要致力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實踐語文教學新課標和大綱的里程碑。然而,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更是每個語文教師責無旁貸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他們正處于生理發(fā)育的初期,心智正在發(fā)展,血脈正在形成,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地學習知識,發(fā)展他們的綜合性思維和語文能力呢? 筆者認為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要從如下幾方面入手,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一) 因勢利導 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里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沖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里涂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著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fā)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特別是結合《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的教學,讓學生回憶、練筆,并討論、想象中學生活的樂趣。通過一系列這樣的活動,同學們“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進一步提升,同學們的畢業(yè)贈言和向學校的建議就顯示出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真情實感。
(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幾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shù)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余,觸類旁通,啟發(fā)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例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凡卡》、《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課文時,我就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把幾個人物作橫向比較,培養(yǎng)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lián)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里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這樣一來,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yǎng)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閱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著小女孩小小的尸體上,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 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fā)展。
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里,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饑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著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二) 開發(fā)課程 熏陶情感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瑯瑯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于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根本,進行閱讀、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大比拼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fā)了同學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同時也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并且讓同學們覺得畢業(yè)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里、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在他們的影集里、校園網(wǎng)里有珍貴的鏡頭;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進行交流分享。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jié)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xiàn)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艷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里、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雙贏”,他們的情感會得到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xiàn)。
總而言之,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只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原動力,并且能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課內與課外結合,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論文3
中央電視臺曾多次播放過這樣一則廣告:一位年輕的媽媽在安撫好自己的寶寶入睡后,端一盆水給年邁的婆婆洗腳.正在這時,小孩見自己的媽媽不見了,好奇的尋找.結果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景.小孩轉身走了,不一會兒,他踉踉蹌蹌地端著一滿盆水說是給媽媽洗腳.
我不由得被這則廣告觸動和感動.小小的手,大大的盆,滿滿的水,裝載著的是濃濃的親情和留給我無限的深思.我想以此為素材讓學生寫一篇習作,相信能讓學生聯(lián)想到很多記憶猶新的畫面.許多縈繞耳旁的輕聲細語.這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又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好素材.現(xiàn)在的小學生一見到寫作文就頭痛,覺得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無頭緒可理請,無章可循,總之是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縱然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寫出來的文章也是空話大話成堆,套話固定模式屢見不鮮.老師們也犯愁:為什么學生們的水平就這么難提高呢?為什么學生的作文模式都千篇一律呢?為什么學生們的心里話表達出來都一樣呢?是巧合嗎?
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這則廣告后不禁茅塞頓開,我想這則廣告也不是作者刻意編造出來的,它來源于生活,從真實平淡的生活中來,又真實地反映平淡的生活,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生活中處處都有這樣的鏡頭,生活之美每時每刻都存在,我們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鏡頭,以小見大,從一粒沙中見世界.從平凡中見不平凡,從平常中見特別,要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驚天動地和激情飛躍呢?所以小學生要放亮眼睛去看,放大腦袋去想,放穩(wěn)筆去寫,下面是我對小學生作文教學方面的一些膚淺的思考:
一.用眼觀察生活收集寫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個又一個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電視劇,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的小片段圍繞一個中心也可以練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生活.用獨特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談真實的想法,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情流露即為好文章.如果說一篇文章的內容是它的軀體,那么真摯的情感就是它的靈魂.平時我最喜歡批改學生的周記,也許很多人會說我傻,但我不這么認為,因為每當這時,我仿佛在與他們交談,與他們進行心靈溝通.周記是訓練學生寫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師生心靈交匯的一種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記,我的心情都是快樂的放松的.因為他們開始學會用發(fā)現(xiàn)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為寫作收集素材,同時不斷豐富了自己的閱歷,為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水.
很多學生并不是完全沒有話可說,而是羞于表達.課間我留意到幾個男生聚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談論《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故事情節(jié),佩服其中的某人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英勇善戰(zhàn)等.不同班女生在一起比較誰的語文老師漂亮,嚴格,更關心學生等.每個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時,老師要鼓勵他們把這些話記錄下來,再拓寬思維有條理的敘述,相信其中不乏好文章.
二.親自體驗生活,創(chuàng)設寫作的情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畢竟是有限的,作為老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更多的生活體驗.老師要盡可能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積極健康的活動或知識競賽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激發(fā)他們寫作的激情和欲望.教完《走向生活》一文后,我組織學生可后收集資料,在課堂中開展一次小記者采訪活動.本次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真是積極主動,個個振振有辭,個個采訪都有收獲,場面更是熱鬧.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習作躍然紙上.有了真實的生活就會有真實的內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實踐,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實踐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華情感.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學生對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習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從而得到對生活的不同見解.因為學生具有自己獨具個性的眼睛,耳朵,心靈感悟和表達方式.我在授《七步詩》中,讓學生分別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讓學生體會到曹植對曹丕悲憤填鷹的感情和譴責勸戒的語氣.學生開始覺得很可笑,但兩三次演下來,教室里空氣凝重,同學們的表情異常嚴肅,目光嚴厲.我知道他們體會到了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草船借箭》時,學到”周瑜很高興”時,讓學生想他高興的同時想了些什么.有的說:"諸葛亮中計了."有的說:"諸葛亮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啊.這回恐怕兇多吉少了."有的說:"諸葛亮這個大笨蛋中計了,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內造十萬多枝箭,這回他必死無疑,我可以去除這個心腹大患了,除去這個眼中釘了.哈!"我再叫學生以小練筆的形式寫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寫作素材了.不僅如此,我還鼓勵學生寫讀后感,讓每個學生勇于寫出自己個性化的想法.老師在習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視學生對生活的獨特感受.
四.用筆描繪生活,吐出真情.
學生看到了,聽到了,想到了,怎樣讓學生樂于表達呢?教師要引導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情感,讓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充分尊重他們的表達方式和情感體驗以及深沉的內心世界.那么他們的習作離真實和精彩就并不遙遠了。
總之,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聽,去想,欣賞他們的一切想法,為他們寫出富有個性化的真實作文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激發(fā)寫作欲望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