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詞語盤點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詞語盤點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一篇說明文,文章條理清楚,材料確鑿,數據詳實,字里行間包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詞語盤點
搖籃(指發(fā)源地)
流域(指一個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過的所有地區(qū))
河道(河水流經的路線,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指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懸河(是河床高于地面,遠遠看去就像懸掛在半空中,故稱懸河)
沉積(指河流流速減慢時,水中所挾帶的巖石、砂礫、泥土等沉淀下來,淤積在河床和海灣等低洼地帶)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沖走或被風刮走)
【近義詞】
苦難──災難
繁衍──繁育
兇猛──兇惡
憂患──憂慮
侵蝕──侵害
【反義詞】
茂密──稀疏
肥沃──貧瘠
溫暖──寒冷
繁衍──滅亡
松散──緊密
流失──回歸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課文
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墒且徊辄S河近2000年來的“表現”,卻叫人大吃一驚。黃河在近2000間來竟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人們不禁要問:像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怎么能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呢?
說來有趣,在數千年到數萬年前,黃土高原乃至黃河流域,自然條件是很好的,可與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時候,黃河流域氣候溫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帶自然條件更好。因此,我們的祖先才選擇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來黃河變了,它開始變得兇猛暴烈起來,折騰得兩岸百姓叫苦不迭。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當于長江的68倍。黃河每年從中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重量達16億噸,其中12億噸被搬到了大海,4億噸則沉積在下游河道中。問題就出在這4億噸泥沙上。它使黃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結果有的河段高出兩岸農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黃河成了懸河。每到洪水季節(jié),黃河這些地段的堤壩很容易決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災。
據科學家研究,黃河發(fā)生變化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黃土高原氣溫轉寒,暴雨集中。加上黃土本身結構松散,很容易受侵蝕和崩塌,助長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黃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護層,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掉,相當于一年破壞耕地550萬畝!更嚴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顯著下降,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越是減產,人們就越要多開墾荒地;越多墾荒,水土流失就越嚴重。這樣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黃河中的泥沙也就越來越多,因而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也就越來越頻繁。
把黃河治理好,關鍵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新中國成立后,科學家已經為治理黃河設計了方案。他們認為黃土高原地區(qū)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營方向。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要使人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破壞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殺行為;要合理規(guī)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這樣數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實。
四年級下冊語文第10課《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學步驟
?、沤沂菊n題,初讀課文,提出疑問。問題可以圍繞題目與課文內容提出來,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梳理問題,師生共同確定重點問題,如: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治理黃河?學生提出的字詞理解方面的問題可布置學生自學自查,再適機交流,超過本文范圍的問題可指導課外去探究。
⑵默讀全文,思考問題。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自悟,圈點勾畫,批注感受,再在小范圍內交流。
?、侨嘟涣?,讀中點撥,解決問題。圍繞重點問題組織全班交流問題、朗讀重點句段、點撥理解難點,結合資料袋暢談閱讀感受和體會,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與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刃〗Y學法,延伸探究。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學習本篇課文所采取的方法,如:以朗讀、默讀為手段,以疑問為線索展開的。有條件,可引導學生課外去閱讀與探究有關黃河治理的問題。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