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爬山虎的腳詞語盤點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爬山虎的腳》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須比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攀爬的。學習啦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爬山虎的腳》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爬山虎的腳》詞語盤點
【均勻】
分布在各部分的數(shù)量相同。如:雨量均勻。
【空隙】
中間空著的地方。
【嫩莖】
初生而柔弱的莖。
【拂過】
本課指風輕輕吹過爬山虎的葉子。
【痕跡】
事物留下的印痕。本課指沒有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不幾天連一點印痕都沒有了。
【休想】
別想;不要妄想。
【漾起波紋】
原指水面微微動蕩,本文指爬山虎的葉子被風一吹,象波浪一樣上下起伏。
【近義詞】
房頂──屋頂
舒服──舒適
均勻──勻稱
拂過──擦過
漾起──蕩起
觸角──觸須
痕跡──印痕
牢固──結(jié)實
休想──別想
新鮮──鮮嫩
粘──貼
萎──枯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反義詞】
新鮮──陳舊
舒服──難受
彎曲──筆直
牢固──松散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爬山虎的腳》課文
學校操場北邊墻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墻爬上去,在房頂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著墻,不幾天就萎了,后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著墻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墻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爬山虎的腳》句子賞析
1、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一順兒”是指同一個方向或順序;“鋪”在這里讀 pū。這兩句話具體地寫出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先概括地寫出葉子綠得新鮮,看著舒服。令人驚嘆的卻是葉子長得如此整齊,鋪排得那么均勻──“葉尖一順兒朝下”,沒有一片葉子是朝另一個方向的;“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畫家創(chuàng)作的一幅圖畫。
2、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葉柄”是連接葉片和莖的部分。作者用這三句話介紹了爬山虎的腳長在哪里,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中間的長句子是對第一句的補充,更具體地說明腳是長在莖與葉柄相連之處,而且是從葉柄的反面伸出來的,它由六七根枝狀細絲組成。作者又以蝸牛的觸角比喻每根細絲的形狀,寫得非常逼真,可見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十分仔細、認真。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