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模擬考試題及答案
想要在考試前全面復習語文,多做語文模擬試題才能得到更全面的鞏固知識,并且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高三語文模擬考試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語文模擬考試題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以“君子”作為中國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今天人們?nèi)詫?ldquo;君子”作為人格美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統(tǒng)治者而言,自孔子后才成為主要以道德為標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論著中都有這樣的解釋: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擁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論語》中,君子是有著幾乎完美人格的人,他們有著極高的內(nèi)心修養(yǎng),極好的行為準則。君子內(nèi)心的人格修養(yǎng)來自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學習和思考是君子實現(xiàn)其人格理想、成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有通過學習和思考,才能擁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擁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與廣闊視野??鬃又匾晫W習儒家典籍,強調(diào)在政治實踐中貫徹禮樂教化的原則,以實現(xiàn)儒家的社會理想。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表明,“詩”在孔子時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項目。正是通過學“詩”,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學意義上的價值——仁義,知禮。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質(zhì)和名利,而是一種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義。仁者,愛人;義者,宜也。但很多時候,人總要面臨仁義與利益的選擇?!独锶省菲獙Υ吮磉_了明確的看法:“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君子知禮,以禮來處理人與自身、他人、社會的關(guān)系。《論語》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禮節(jié)來表明君子好禮的品質(zhì)。日常生活中,對祭祀禮儀的推崇與尊重最能表現(xiàn)君子好禮的品質(zhì)。在周禮幾近消亡時,孔子的弟子問他是否可以結(jié)束一些祭祀儀式了,孔子表現(xiàn)得十分不舍。他難以割舍的不是禮的具體形式,而是禮所包含的精神導向作用。這不僅是對長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戀,更是對禮制下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秩序的不舍。
無論君子在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君子”形象所承截的人生美學價值一直是幾千年來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國知識分子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學多識,仁義知禮,德行高尚:有治國安邦之能;處下位不餒,居上位不驕。在道德和行為上,君子由內(nèi)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終令人神往。當今時代,作為有知識有理想的一代人,我們?nèi)匀幌蛲邮降娜松?/p>
(摘編自杜曉丹《論語》中君子的人格之美》)
1.下列關(guān)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一直以來都有把“君子”作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傳統(tǒng);即使在今天,人們依然把它作為人格美的典范。
B.雖然“君子”曾經(jīng)是指統(tǒng)治者,但根據(jù)諸多論著的解釋可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擁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C.《論語》中的“君子”,不僅有著極高的內(nèi)心修養(yǎng),而且有著極好的行為準則,所以他們有著幾近完美的人格。
D.“君子”要想實現(xiàn)自己的人格理想,成為人格典范,就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思考,借以提升內(nèi)心的人格修養(yǎng)。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臺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只學習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學習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結(jié)合,才能擁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洞穿一切的眼光與視野。
B.在孔子時期,“詩”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內(nèi)容。體現(xiàn)君子人生美學意義上價值的仁義和知禮,正是通過學“詩”獲得的。
C.君子和小人對待“義利”的態(tài)度明顯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種以“仁義”為核心的道德感,他們從不考慮物質(zhì)和名利。
D.君子知禮好禮。與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禮節(jié)相比,日常生活中對祭祀禮儀的推崇與尊重更能表現(xiàn)君子好禮的品質(zhì)。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富與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就不去享受,這是儒家在處理仁義與利益之間的矛盾時持有的鮮明態(tài)度。
B.在一些祭祀儀式的去留問題上,孔子并非難以割舍具體的形式,而是留戀長幼有序、尊卑有法,更不舍禮制下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秩序。
C.幾千年來,“君子”形象承載的人生美學價值始終是中國人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這與君子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關(guān)。
D.無論在道德上迸是行為上,君子由內(nèi)而外地不斷散發(fā)著人格魅力。在當今時代,君子式的人生仍然讓有知識、有理想的人為之神往。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翠蘭的愛情
李伶伶
翠蘭看上了村里的單身漢馬成。馬成媳婦沒了,自個兒帶著兒子過,翠蘭男人沒了,自己帶個女兒過,倆人走到一起,多好的一家!
翠蘭托媒人去馬成家說媒,媒人回來說,馬成不同意。翠蘭問為啥?媒人吞吞吐吐不想說。翠蘭直著急,讓媒人盡管說。媒人才說,馬成說翠蘭太厲害,不敢娶。翠蘭一聽,心里這個氣,心說,你不是不敢娶嗎,我偏要嫁給你!
翠蘭家的米快吃沒了,地里的活太多,她沒時間去買,就想讓誰上集幫她捎一袋回來。正在街上等著,馬成騎車子過來了。翠蘭叫住他,問他是不是上集去?馬成說是。翠蘭就說:“那你幫我買一袋大米吧。”馬成因為拒絕了翠蘭,再見到她,有點兒不好意思。正猶豫呢,翠蘭說:“咋,求你這點兒事都不行?”馬成忙說“行”,騎著車子逃也似的離開了。
翠蘭去地里干活,把大門從里面鎖了,從后門走的。中午回來見大門被人動過,就知道肯定是馬成送米來了,沒能進來。翠蘭洗洗手,換件衣服,想去馬成家取米,想了想,又沒去。吃了飯,歇一會兒,又去地里干活了。晚上翠蘭剛吃過晚飯,就聽見有人敲大門,馬成的聲音在外面喊,翠蘭,翌蘭。翠蘭沒作聲,聽了一會兒,沒動靜了,才脫衣服睡下。
第二天一早,翠蘭早早去了馬成家。到了他家,也不進院,隔著墻喊:“馬成,馬成,你昨天是不是去我家了?”那聲音,大得四鄰八舍都能聽見。翠蘭喊完了就在外面等。馬成還沒出來,馬成的鄰居曉芳先出來了,看見翠蘭,臉一沉,轉(zhuǎn)身又回去了。
翠蘭見曉芳這樣,就知道媒人說的是真的。媒人說,馬成之所以不同意和翠蘭的親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心里惦著曉芳呢。曉芳男人也沒了,曉芳對馬成也有意思,可曉芳的家人不同意,倆人的事就一直懸著。
曉芳已經(jīng)回自個兒屋去了,馬成才出來。見是翠蘭,就說:“我昨天給你送兩趟米,你都沒在家。”翠蘭說:“我昨天在地里干一天活,晚上吃完飯,到吳二嬸家坐一會兒。”馬成也沒細宄,就把大米送到翠蘭家。
早飯后,翠蘭又去地里干活,在地里碰見吳二嬸。吳二嬸悄聲問她:“你跟馬成啥時候到一起的?”翠蘭說:“二嬸你可別亂說。”吳二嬸說:“我怎么是亂說呢,馬成上你那去,誰不知道啊。”翠蘭笑著也不辯解。
沒過多久,翠蘭聽說曉芳和馬成鬧僵了,曉芳說馬成心不誠,和別的女人不清不白。翠蘭心里喜,可表面上卻顯得很焦急,她去找馬成,問他傳言是不是真的,曉芳是不是在說她,她可以跟曉芳解釋清楚。馬成說:“不用解釋,越解釋越不清。”
夏天還沒過完,曉芳就嫁了,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馬成再也見不到她了。馬成很失落,經(jīng)常望著曉芳住過的院子發(fā)呆。翠蘭見馬成這樣,也不去打擾他。
秋天說來就來了,家家戶戶都忙了起來,恨不能一下子就把莊稼都收完。翠蘭也忙,她割完了豆子想割高梁時,發(fā)現(xiàn)鐮刀壞了,就去馬成家借。一進院就聽見一陣哭聲,是馬成的兒子小東。馬成沒在家,小東餓了,想自己泡碗方便面吃,結(jié)果把暖壺弄倒了,暖壺里的開水把小東的手燙傷了。
翠蘭趕忙抱起小東往醫(yī)院跑,醫(yī)生把小東受傷的手包扎好了,馬成才趕到。馬成心疼地看著兒子,想抱抱他,被翠蘭一把推開了。翠蘭說:“有你這樣當?shù)膯?把孩子的手燙成這樣!”說完,抱起小東就走。馬成在后面跟著,幾次想接過小東,翠蘭都不給。
翠蘭把小東抱回了自己家,馬成也要進來,被翠蘭擋在了門外。晚上馬成來接小東,小東不回。小東說:“翠蘭嬸做的飯比你做的好吃。”馬成想進屋去坐會兒,被翠蘭攔住了。翠蘭說:“太晚了,你就別進去了。”
小東住在翠蘭家不愿意走了,馬成來接了好幾次,小東都不回。馬成說:“這孩子,真不懂事。”翠蘭說:“大人比孩子還不懂事。”說完,又要關(guān)大門。馬成說:“等等,等等,你怎么總不讓我進門呢?”翠蘭說:“我的門,可不是那么隨便進的。”馬成愣了愣,沒說話,走了。
當天晚上,媒人就來了,來替馬成說媒。翠蘭笑了,一臉的幸福。
4.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篇小說以“翠蘭對愛情的追求”為線索,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尾圓合。結(jié)尾處“翠蘭笑了,一臉的幸福”,與開篇翠蘭對愛情的憧憬相呼應。
B.文章寫到翠蘭到了馬成家,“也不進院,隔著墻大聲喊,四鄰八舍都能聽見”,這是翠蘭有意為之,目的只是讓曉芳聽見并產(chǎn)生誤會。
C.“我的門,可不是那么隨便進的”,翠蘭這句話含義十分豐富,既表達了她要挽回自己顏面的想法,又暗示了馬成要找媒人來求婚。
D.這篇小說雖然沒有宏大的主題,但能夠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真實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翠蘭復雜而細膩的心理狀態(tài),人物形象十分鮮明。
5.小說中的翠蘭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6.小說中翠蘭去馬成家借鐮刀,卻遇到馬成的兒子小東被燙傷了手。這一情節(jié)安排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6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百歲科界泰斗 一生赤子情懷
1927年,年方14歲的張煦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交通大學預科班。1933年12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被稱為“無線電之父”的意大利人威廉•馬可尼到交大訪問,張煦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歡迎儀式的全過程。與大師面對面,極大地鼓舞了張煦,為了激勵自己,他在宿舍里貼上了馬可尼的大幅照片。隨后的歲月里,他的辦公桌玻璃板下,常年壓著一張馬可尼的標準照。與大師的一面之緣,成了他一生修身治學的精神支柱。
1936年,年僅23歲的張煦帶著優(yōu)異的成績和簡單的行李,遠赴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學習通信工程學科。在美國求學的四年,張煦如饑似渴地學習和工作,每天的學習和實習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在哈佛聽課,他總是坐在臺下的第一排,一面專心聽,一面認真記,恨不得把老師講的每句話都刻在心里。實驗課上,他從來不肯僅僅照著書本演示一遍就完事,總是要親自動手,邊思考,邊測試,直到對實驗方法、測試儀器都充分了解和熟練掌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他的博士論文獲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留美的學習和生活,不僅給張煦后來從事通信工程事業(yè)打下了堅實基礎,曼重要的是,形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銘:High Thinking,Low Living(勤奮思考,簡單生活)。
1940年,獲得博士學位后,張煦懷著“祖國培養(yǎng)我,我要報效祖國”的理想,回到抗戰(zhàn)艱難時期的祖國?;貒?,他就開始了通信科學的教學和科研生涯,成為我國通信科教事業(yè)的奠基人。在他從事通信科技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幾十年時間里,通信科技發(fā)生了重大演變。張煦順應通信科拄的發(fā)展潮流,始終站在世界通信科技發(fā)展的前沿,引領我國通信事業(yè)的發(fā)展。他不失時機地更新教學內(nèi)容,率先編寫相應的中文教材,不斷開拓科研新領域和出版新著,并樂此不疲地把通信學科中的新理論、新技術(shù)傳送到工廠、企業(yè),無償?shù)貛椭嚓P(guān)行業(yè)培訓人才,指導生產(chǎn)和研發(fā)工作,足跡遍及全國各地。
在學術(shù)上,張煦精益求精、不斷探索,而生活上,他卻十分簡樸。一雙老式中國布鞋、一身半舊中山裝,這就是張煦幾十年一貫的“行頭”。即便是1996年交大百年校慶之際,坐在江澤民主席身邊合影的張煦,依然是這樣的穿著。
張煦對自己的生活克勤克儉,對學生卻關(guān)懷備至。從90年代開始,他捐出自己的院士津貼和部分稿費收入,在電子工程系設立了“張煦獎學金”,資助貧困而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完成學業(yè)。有意思的是,獎學金設立之初曾規(guī)定,獲得獎學金的學生本科階段不許談戀愛,這在校園里傳為趣談。“多做貢獻,少想享受”,這是張煦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對學子的殷殷期望。
年逾八旬,對別人來說,這個年齡也許在頤養(yǎng)天年,張煦卻幽默地說自己“八十尚不老,擾可登講臺”,堅持繼續(xù)為學生們上課。2005年,92歲的張煦還親臨學校的“飲水思源”BBS論壇,與學生們在線聊天,諄諄告誡青年學子好好學習、熱愛祖國、建功立業(yè)。
(摘編自張文清《百歲科界泰斗,一牛赤子情懷》)
【相關(guān)鏈接】
?、?978年11月,離開他心愛的母校已整整22年的張煦終于調(diào)回了上海交通大學,擔任電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上任后,他大膽地作了幾項重要決策。首先是將原來的“無線電系”改名為“電子工程系”。其次,盡快培養(yǎng)師資,培育科研力量。他一方面將基礎比較好的青年骨干教師派出國外進修,另一方面著手自己培養(yǎng)研究生。
(王延峰《百歲院士張煦:馳騁在信息高速公路》)
?、?994年,已屆八旬高齡的張煦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書。半個世紀以來,張煦先后親授近千名高級科研與教學人才,著述(譯著)近900萬字。榮膺諾貝爾獎的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高錕認為,張煦對中國通信技術(shù)的發(fā)展不遺余力,被稱為“中國通信界元勛”當之無愧。
(張光武《百歲院士張煦的故事》)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臺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張煦在交大就讀時,與到訪的無線電領域的大師——意大利人威廉•馬可尼有過一面之緣,這為他以后修身治學提供了長久的精神支撐。
B.在美國學習通信工程學科的期間,張煦的博士論文能夠獲得優(yōu)秀的成績與他認真專注的求學態(tài)度、一絲不茍的科研精神是分不開的。
C.1940年,獲得博士學位的張煦回到了戰(zhàn)亂中的祖國,從事通信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拳拳愛國心。
D.為資助生活貧困但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完成學業(yè),張煦設立了“張煦獎學金”。自設立以來,獲得獎學金的學生本科階段都不許談戀愛。
8.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4分)
A.張煦從事通信科技教學和研究幾十年,能夠順應通信科技的發(fā)展潮流,始終站在世界通信科技發(fā)展前沿,使通信科技發(fā)生了重大演變。
B.張煦在通信科技領域不只是關(guān)注理論研究,埋頭教書,還把先進的理論技術(shù)送到各地工廠、企業(yè),幫助相關(guān)行業(yè)培訓人才,指導生產(chǎn)和研發(fā)。
C.1978年重新調(diào)回交通大學的張煦著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快培養(yǎng)師資,培育科研力量:一方面派青年骨干出國進修,一方面自己培養(yǎng)研究生。
D.1994年,已屆八旬高齡的張熙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書,被諾貝爾獎獲得者、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高琨先生稱贊為“中國通信界元勛”。
E.本該顧養(yǎng)天年的張煦依然堅持著述,并繼續(xù)登上講臺為學生們上課,甚至還親臨學校論壇與學生們在線聊天,不忘對學生們進行誠摯的教育。
9.張煦院士對其座右銘“勤奮思考,簡單生活”的踐行分別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文本進行分析。(5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彭時,字純道,安福人。正統(tǒng)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閣預機務。聞繼母憂,力辭,不允,乃拜命。釋褐逾年參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請終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復與閣事天順元年,帝坐文華殿召見時,曰:“汝非膚所擢狀元乎?”時頓首。明日仍命入閣,兼翰林院學士。而帝方向用李賢,數(shù)召賢獨對。賢雅重時,退必咨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賢初小忤,久亦服其驚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愛時風度,選庶吉士,命賢盡用北人,南人必若時者方可。賢以語時。俄中官牛玉宣旨,時謂玉曰:“南士出時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選十五人,南六人與焉。門達構(gòu)賢,帝惑之,曰:“去賢,行專用時矣。”或傳其語,時矍然曰:“李公有經(jīng)濟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賢去,時不得獨留。”語聞,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閣視事,免朝參。是冬,無雪。疏言:“光祿寺采辦,各城門抽分,掊尅不堪。而獻珍珠寶石者,倍估增直,漁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優(yōu)詔褒納。畿輔、山東、河南旱,京師米貴,請發(fā)倉儲五十萬石平糶。并從之。時以舊臣見倚重,遇事爭執(zhí)無所避。而是時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見,時頗懷憂。時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國,持正存大體,公退未嘗以政語子弟。有所論薦,不使其人知。燕居無情容,服御儉約,無聲樂之奉,非其義不取,有古大臣風。
(節(jié)選自《明史•彭時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釋褐逾年/參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請終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復與閣事/
B.釋褐逾年參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請終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復與閣事/
C.釋褐逾年參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請終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復與閣事/
D.釋褐逾年/參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請終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復與閣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修撰是指翰林院的修撰官,明清時一般在殿試揭曉后,授予一甲進士第一名為修撰。
B.明清時期各級科舉考試中名列第一的人常稱為“元”,其中殿試第一名稱為“狀元”。
C.入閣是指明清時翰林院的官員加殿閣大學士銜,進入內(nèi)閣草擬詔諭,參與朝廷大政。
D.視事是指封建官吏到職辦公,與“致仕”含義基本一致,都是指受職官員到任理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彭時真誠坦率,沒有地域偏見。李賢對他曾有抵觸,但相處久了也稱贊他是“君子”;皇帝要求他選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認為不可壓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時為人正直,力挺被誣同僚。門達構(gòu)陷李賢時,他認為李賢有經(jīng)世濟民的才能,不應去職;他不僅盡力為李賢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賢共進退。
C.彭時敢于諫言,處處為民著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祿寺和城門官盤剝百姓,進獻寶物之人虛抬價格,搜刮國庫;當發(fā)生旱災時,他又請求開倉平抑糧價。
D.彭時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風。他勤勉奉國多年,退朝后不與子弟談論政事,選拔舉薦時絕不讓被薦者知曉;閑居時絕不懶散,日常生活也十分儉樸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賢雅重時,退必咨之。時引義爭可否,或至失色。
(2)而是時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見,時頗懷憂。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詞,完成14-15題。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jīng)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注】①重闈:舊時可稱父母。
14.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從題目可知,此詩寫于正月十五之夜,頸聯(lián)“月滿虛庭”的景色與此相應。
B.首聯(lián)將家鄉(xiāng)的繁華熱鬧與蠻村的孤寂寥落相對比,突出了各地風俗的不同。
C.“獨”字描寫作者身在荒涼之地,元夕時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頷聯(lián)寫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邊只有經(jīng)書相伴,卻無車馬往來相邀。
E.頸聯(lián)對仗工整,寫出了初春時節(jié),殘雪還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開放的景象。
15.詩的最后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勸學》以借助輿馬可致千里為例,論證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同篇中與之相似的例證是“ , , ”。
(2)《行路難》一詩中,表現(xiàn)李白期望施展抱負,對人生前途充滿樂觀自信的名句是“ , ”。
第Ⅱ卷 表達題(80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3分)
A.《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中的董卿落落大方,眼角眉梢?guī)еσ猓娫~名句脫口而出,充分展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
B.20世紀是中國歷史上各種思潮風起云涌的時代,受政治體制影響,文化領域經(jīng)歷了一場巨變,誕生了一批文化巨匠。
C.近代,為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無數(shù)艱苦卓絕的仁人志士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爭,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作了充分的鋪墊。
D.小錯誤不省思就可能釀成大錯誤,小腐敗積累起來就會形成大腐敗,所以黨員干部必須明白群輕折軸的道理,防微杜漸。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不拘泥于一格一態(tài),以表達創(chuàng)新提升新聞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可以讓新聞作品成為煥發(fā)和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強大力量。
B.據(jù)報道,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首次完成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的任務,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C.現(xiàn)代新儒學力圖客觀地理解傳統(tǒng)儒學,并以此為基礎來吸納融合西學,以謀求中國文化和社會現(xiàn)代化出路的一個學術(shù)思想流派。
D.美國歌手鮑勃•迪倫獲得了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在美國歌曲傳統(tǒng)形式之上開創(chuàng)了以詩歌傳情達意的新表現(xiàn)手法”。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3分)
中國書法在民族藝術(shù)家庭中獨受親寵。長期以來, ① 是在世界的認同中, ② 在國人的民族情結(jié)里,它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神和藝術(shù)特色的。 ③ 在幾千年的演變發(fā)展中,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學思辨、美學思想 ④ 人文情懷, ⑤ 在書法中獲得了盡情的抒發(fā)和深刻的體現(xiàn)。 ⑥ 可以說,在中國眾多藝術(shù)門類之中,沒有哪一種藝術(shù)形式比書法能夠更直接、更深刻地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本質(zhì)和精髓。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管 還是 因此 和 / 所以
B 盡管 都 / 甚至 都 因此
C 無論 還是 / 乃至 都 甚至
D 不僅 而且 因而 以及 能 /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管 還是 因此 和 / 所以
B 盡管 都 / 甚至 都 因此
C 無論 還是 / 乃至 都 甚至
D 不僅 而且 因而 以及 能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3個字。(5分)
世界經(jīng)濟論壇的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將在未來五年內(nèi)使15個王要經(jīng)濟體失去710萬個就業(yè)崗位。那么,人工智能 ① ?首先是從操作類工作開始,如芯片封裝等高度操作化的工作已被替代;其次是索引類工作,這類工作雖然比操作類的更難替代,但是已經(jīng)開始被部分替代,如筆譯等工作; ② ,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類智力皇冠上的明珠,但隨著阿爾法圍棋(AlphaGo)的節(jié)節(jié)勝利,我們可以大膽預測, ③ 。
四、寫作(60分)
21.閱讀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敏因病錯過了面試,與家人期望她從事的職業(yè)失之交臂。她在認真思考后,對自己的未來重新做出了規(guī)劃和設計,選擇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她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特長,由最初的單打獨斗,到后來與專業(yè)的寫作團隊密切配合,逐漸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寫手。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三語文模擬考試題答案
一、(35分)
(一)(9分)
1.(3分)C 2.(3分)C 3.(3分)C
(二)(12分)
4.(3分)B
5.(5分)
?、偬孤手弊?,大膽執(zhí)著,勇于追求;②為人精明,心思細密,頗有心機;③勤勞樸實,心地善良,富有愛心。
每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
意思答對即可。
6.(6分)
?、偻苿忧楣?jié)發(fā)展,使翠蘭對愛情的追求變得更加合理;②展示人物的不同性格側(cè)面,使翠蘭的形象更加真實豐滿。③為馬成的心理轉(zhuǎn)變做了鋪墊,使他接受翠蘭的理由更加充分。
每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三點給滿分。
意思答對即可。
(三)(14分)
7.(3分)D
8.(4分)BE
9.(5分)
勤奮思考:①求學時認真聽講,邊思考邊實驗;②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不斷探索,開拓新領域,出版新著作。
簡單生活:①日常生活中克勤克儉,不重衣著:②期望學生能夠“多做貢獻,少想享受”。
每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四點給滿分。
意思答對即可。
二、(35分)
(一)(19分)
10.(3分)C 11.(3分)D 12.(3分)A
13.(1)(5分)李賢向來敬重彭時,退朝后一定和他商議。彭時引用義理爭辯可行與否,有時甚至變了臉色。
譯出大意給2分;“雅”、“咨”“失色”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而這時皇帝在政事上懶惰松懈,大臣很少能見到他,彭時深感憂慮。
譯出大意給2分;“怠”、“希”“懷憂”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二)(11分)
14.BD(1)
15.詩的最后一聯(lián)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是運用想象表現(xiàn)的。
作者想到元宵佳節(jié),諸弟齊集堂上賞燈的熱鬧情形,想到父母一定會牽掛孤身在外的自己,從而更加突出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三)(5分)
16.(1)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而絕江河
(2)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每答出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
三、(20分)
17.(3分)C
18.(3分)B
19.(3分)C
20.(5分)
示例:
?、偈侨绾沃鸩教娲祟惞ぷ鞯哪?/p>
?、谧詈笫莿?chuàng)新類工作
③創(chuàng)新類工作最終也將被替代
寫出一句給1分,寫出兩句給3分,寫出三句給5分。
意思答對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四、(60分)
22.(60分)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