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夢回繁華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語文《夢回繁華》是一篇介紹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創(chuàng)作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夢回繁華知識點,僅供參考。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夢回繁華課文
北宋時期,商業(yè)手工業(yè)迅速發(fā)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與市的嚴格界限,出現(xiàn)空前的繁榮局面,北宋汴梁商業(yè)繁盛,除貴族聚集外,還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業(yè)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躍。由此,繪畫的題材范圍在反映現(xiàn)實生活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從唐代以描繪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xiāng)市井平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是北宋風俗畫作品中具代表性的一幅。
張擇端主要活動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詳,山東東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讀書游學于汴京,徽宗朝進入翰林,據(jù)張驟提拔,后習繪畫,擅長界畫,工舟車、人物、市井、城郭,皆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圖外,還有《西湖爭標圖》相傳為他所畫。據(jù)后代文人考訂,清明上河圖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間,那正是北宋統(tǒng)治者在覆滅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蓋內憂外患的時期,建言之后,南渡的北宋移民懷念故土,在他們眼中這副圖卷必有其特殊的意義,正是他們回首故土,夢回繁華的寫照。
透過此一觀念來審視這副千古名作,我們會發(fā)覺那隱藏于繁華背后的心情。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5.5厘米,橫525厘米。作品描繪了京城汴梁從從城效、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有慢板、柔板逐漸進入快板、緊板,轉而進入尾聲,留下無盡的回味。
畫面開卷處描繪的是汴京近郊的風光,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趕集的鄉(xiāng)人驅趕著往城內送炭的毛驢團隊。在進入大道的岔道上,是眾多仆從簇擁的較長隊伍,從插滿柳枝的轎頂可知,是踏青掃墓歸來的權貴,近處小路上,騎驢而行的則是長途跋涉的行旅。樹木新發(fā)的枝芽,調節(jié)了畫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現(xiàn)出北國早春的氣息,畫面中段是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汴河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國家漕運的樞紐。
巨大的漕船,舳艫相接,忙碌的船工從停泊在河邊的糧床上卸下沉重的糧包,纖夫們拖著船,逆水行駛,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規(guī)模宏敞的拱橋,以巨木虛架而成,結構精美,宛如飛虹。橋的兩端緊連著街市,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一艘準備駛過拱橋的巨大漕船的細節(jié)描繪一直為人們所稱道。船正在放倒桅桿,準備過橋,船夫們呼喚叫喊,握篙盤索,橋上呼應相接,岸邊揮臂助陣,過往行人聚集在橋頭圍觀,而那些趕腳、推車、挑擔的人們卻無暇一顧,這緊張的一幕成為全畫的一個高潮。
后段描寫汴梁市區(qū)的街道。在高大雄偉的城樓兩側,街道縱橫,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寺觀、公廁等,一應俱全。各類店鋪經(jīng)營著羅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燭紙馬,另有醫(y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應有盡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士農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yè),無所不備。
清明上河圖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動的試點攝取對象,全圖內容龐大卻繁而不亂,長而不腫,段落清晰,結構嚴謹;畫中人物達500之多,形態(tài)各異。采用兼工帶寫的手法,線條遒勁,筆法靈動,有別于一般的界畫。
清明上河圖是一副寫實性很強的作品,畫中所繪景物與文獻中有關汴梁的記載基本一致?!稏|京夢華錄》中所記述的街巷、酒樓、飲食果子、諸色雜賣等都能在這畫面中找到生動的圖示。畫中的孫陽店、腳店等與東京夢華錄中所記得曹婆婆皺餅、正店72戶,其余皆未知腳店等,無有不符。畫面細節(jié)的刻畫也十分真實,如橋梁的結構、車馬的樣式、人物的衣冠服飾、各行各業(yè)人員的活動,皆細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熱鬧場面的記錄,而是通過對各階層人物活動的生動描繪,深刻地揭示出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狀況。畫中豐富的內容有著文字無法取代的歷史價值,在藝術表現(xiàn)的同時,也是為12世紀中國城市的生活狀況留下的重要形象資料。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課《夢回繁華》知識點
1.文學常識
毛寧,我國書畫評論家。
2.重點字詞
汴(biàn)梁 田疇(chóu) 跋(bá)涉 漕運(cáo) 舳艫(zhú lú)
握篙(ɡāo) 摩肩接踵(zhǒnɡ) 絡繹不絕(luò yì) 長而不冗(rǒnɡ)
遒勁(qiú jìnɡ)
舳艫相接:船只首尾銜接。舳,船尾。艫,船頭。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車水馬龍: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xù)不斷的熱鬧情景。
摩肩接踵:肩并肩,腳碰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絡繹不絕:形容行人很多,往來不斷。遒勁:雄健有力。
形態(tài)各異:指很多事物形狀、姿態(tài)、形式不盡相同,各有各的特色。
3.主題思想
本文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結構和內容的闡述,介紹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現(xiàn)了一派繁榮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圖》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夢回繁華
教案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圈點勾畫批注的習慣。
2.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3.通過學習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采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2.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以及說明方法對于語言特色的影響。
教學創(chuàng)意:
1.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目標和方法,確定學習方案。
2.反復使用瀏覽加細讀的方法,隨時進行勾畫批注。
3.通過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會說明語言的特色。
教學流程:
一、欣賞圖畫,選擇畫作局部,口頭說明內容。
(一)教師展示圖畫,介紹經(jīng)歷。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在它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shù)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也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歷經(jīng)劫難,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宋代社會,體會一下《清明上河圖》展現(xiàn)的宋代生活。
(二)學生選擇局部,口頭說明。
現(xiàn)在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幅圖上有什么?選擇一個局部,用自己的話對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說明。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用圖片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畫作內容,可以和后面學習本文語言特點的時候作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準確典雅,條理清楚。)
二、閱讀“提示”,討論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
(一)學生瀏覽課文,明確說明對象特征,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二)結合“閱讀提示”和前面三課的學習經(jīng)驗,分組討論,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和方法。
明確:1.學習目標:弄清本文說明順序,注意到說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即說明語言的特點;2.學習方法:瀏覽全文和細讀課文;抓關鍵語句。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快速瀏覽和勾畫關鍵詞句的方法,對說明對象有了整體把握,隨后教師不必急著進入學習,建議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回憶過去三篇課文的學習,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和方法,這樣有利于形成說明文成熟的閱讀策略。)
三、瀏覽課文,明確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一)學生用瀏覽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進而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2: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學生勾畫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后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第二段介紹了作者張擇端及其創(chuàng)作動機,強調了畫作“夢回繁華”的主題。第三到五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容、藝術特點和社會價值。
(二)學生判定全文說明順序,并細讀第四段,判斷局部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全文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各方面的情況,第四段采用空間順序介紹畫作的主要內容。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瀏覽全文和勾畫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內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夠理清說明順序。由于第四段說明順序的特殊性,學生對課文重點也有了關注意識,為下面提出細讀任務作鋪墊。)
四、細讀課文,學習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一)瀏覽全文,勾連文題,理解本文中心,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3:哪些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作者是根據(jù)什么確定說明的重點的?讀題,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與題目相呼應的句子。
學生明確:畫面的內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即第四段?!皦艋胤比A”的意思是指這幅畫表現(xiàn)了作者夢回故土,懷念繁華生活的心情,“繁華”即是這幅畫的內容所表現(xiàn)的主題,也是本文說明畫作的重點和靈魂。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教師繼續(xù)提出任務,學生采用瀏覽課文和勾畫關鍵句的方法,理解題目含義,明確課文重點,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做準備。)
(二)細讀課文第四段,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4:在書上批注第四段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學生明確: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著力描摹畫面的整體和細節(jié),再現(xiàn)了它所描繪的社會生活,使說明更形象更清楚。
教師點撥: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也接觸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兩文都選擇了摹狀貌這一方法?
學生明確:1.在說明盧溝橋的時候,也用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通過描摹盧溝橋欄桿上千態(tài)萬狀的獅子,說明中國石拱橋“造型優(yōu)美”的特點。2.恰當使用說明方法才會使說明更準確更清楚。無論是中國石拱橋造型的優(yōu)美,還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繁華,用摹狀貌才能使說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說明方法的選擇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的。3.摹狀貌的方法給說明語言增添了生動性。
(三)瀏覽全文,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5:瀏覽全文,在文中勾畫批注,結合例句辨析課文中還用到哪些說明方法?具體有什么作用?
學生明確:課文還用到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shù)字使說明穩(wěn)妥準確,給讀者以明確的印象;引用使說明更有權威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說明更通俗更形象。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同時為體味說明語言的生動性作鋪墊。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方法,讓學生結合具體句子進行練習不是難事。)
(四)瀏覽全文,細讀第四段,體會本文語言風格的不同,總結語言特色。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6:查看自己在書上關于說明方法的勾畫批注,思考不同
的說明方法使語言呈現(xiàn)出怎樣不同的特色。
學生明確:本文語言既平實準確又生動典雅。例如列數(shù)據(jù)使說明更準確穩(wěn)妥,使語言顯得更準確、平實;打比方、引用和摹狀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引用更使文章語言有底蘊有文氣。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7:重點品讀第四段,勾畫: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內容的“繁華”和語言的典雅?對照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介紹畫面內容的語言體會。
學生明確:1.本文語言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即準確平實。例如用列數(shù)據(jù)舉等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具體;2、本文語言也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如生動典雅。這主要體現(xiàn)在摹狀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引用古典文獻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第四段為了說明畫作內容表現(xiàn)的“繁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描摹畫面內容,再現(xiàn)北宋時代的繁榮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而我們自己的語言一是缺乏條理,二是缺乏文氣。
教師點撥:對于一幅中外聞名的古名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語言不僅增強了文章生動性,更是與說明對象相契合。
(設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結合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味語言的不同特點,學生學習語言就是由表及里,既直觀又深刻的。既從表面上結合具體句子看到語言特色的不同,也從內在體會到為什么語言會呈現(xiàn)出這種不同,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語言特點,不能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布置閱讀任務,進行課外拓展。
后和學生一起總結本課所得:
1.本文扣住“繁華”,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內涵、整體情況和畫面內容、藝術手法及文化價值。重點在于運用生動形象的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說明語言為我們再現(xiàn)這幅畫所表現(xiàn)的北宋時期空前繁榮的城市生活。
2.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合的方法閱讀類文。通過抓關鍵句來理清文章內容和思路,弄清說明順序;結合具體例句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同時注意到不同的說明方法帶來語言的不同風格;
3.隨時勾畫批注,養(yǎng)成習慣。特別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批注在書上相應位置,以供日后檢索,常讀常新。
《清明上河圖》還有很多值得探究之處。建議學生課外閱讀關于《清明上河圖》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圖>的故事》《解讀<清明上河圖>》《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等書,進一步了解這幅名畫。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通過小結反復強化說明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說明文閱讀策略。課外閱讀拓展既是對課的內容進行拓展,也可以對課的方法進行檢驗。)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夢回繁華練習題
01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
1.根據(jù)拼音將相應的詞語規(guī)范、工整地寫在下面的田字格內。
huí | shǒu |
回 | 首 |
gù | tǔ |
故 | 土 |
mèng | huí |
夢 | 回 |
fán | huá |
繁 | 華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近處小路上騎驢而行的則是長途bá涉的行旅。樹木新發(fā)的枝芽,調節(jié)了畫面的色彩和梳密,表現(xiàn)出北國早春的氣息。畫面中段是汴河兩岸的繁華情景。汴河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國家漕運的樞紐。巨大的漕船,舳艫相接,忙碌的船工從停泊在河邊的糧船上卸下沉重的糧包,纖夫們拖著船逆水行駛,一片繁忙景象。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bá(跋)涉 汴河(biàn) 樞紐(shū)
(2)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語是“梳密”,這個詞語的正確寫法是“疏密”。(3)文中“漕運”的“漕”意思是通過水道運輸糧食;“舳艫”的“舳”意思是船尾。
(4)把文中的畫線句子變換句子形式,但是不改變句子原意。船被纖夫們拖著逆水行駛。
3.在不改變原來意思的基礎上,按要求變換句式。
(1)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是北宋風俗畫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變?yōu)殡p重否定句)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能不說是北宋風俗畫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2)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新發(fā)現(xiàn)的書。(變?yōu)樵O問句)
什么樣的作品才能稱之為經(jīng)典?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新發(fā)現(xiàn)的書。
(3)仰望星空,會引發(fā)人們無盡的遐想。(變?yōu)榉磫柧?仰望星空,怎能不引發(fā)人們無盡的遐想呢?
(4)庭院里聽不到鳥鳴,花叢中沒有蜜蜂,小溪里也看不到魚兒,這樣“寂寞的春天”是可怕的。(變?yōu)楦袊@句)
庭院里聽不到鳥鳴,花叢中沒有蜜蜂,小溪里也看不到魚兒,這樣“寂寞的春天”是多么可怕啊!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1)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絹本,設色,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列數(shù)字)
(2)汴河上有一座規(guī)模宏敞的拱橋,其橋無柱,以巨木虛架而成,結構精美,宛如飛虹。(打比方)
(3)畫中的“孫羊店”“腳店”等,與《東京夢華錄》中所記的“曹婆婆肉餅”“正店七十二戶……其余皆謂之腳店”等,無有不符。(引資料)
5.下面句中的加點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除《清明上河圖》外,還有《西湖爭標圖》相傳為他所畫。
不能。“相傳”指長期以來相互傳說,并不一定是事實,如果去掉變成了肯定的現(xiàn)實,與事實不符。
“相傳”一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
6.下列句子都有語病,請?zhí)岢鲂薷囊庖姟?/p>
(1)《清明上河圖》描摹了北宋時期繁華的市井風情,激發(fā)了人們對當時社會風貌的了解。
修改意見:將“激發(fā)”改為“豐富”。
(2)《清明上河圖》有揭示社會問題、勸諫宋徽宗之意,表現(xiàn)了畫家對國家命運。
修改意見:在句末加上“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