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地理教材是我們獲取地理知識、提高地理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怎樣才能學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識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
一、地理差異顯著
1、 我國的氣溫、降水、地勢的分布呈現有規(guī)律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差異顯著。
2、 在自然差異的基礎上,人類活動也呈現明顯的差異。
3、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二、四大地理區(qū)域
1:劃分依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
2:四大地理區(qū)域:北方地區(qū)、南方地區(qū)、青藏地區(qū)、西北地區(qū)。(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分界線:讀課本P6圖)
三、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
3、影響南北方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氣候
4、青藏地區(qū)與其他地區(qū)劃分的依據是:地形、地勢
第一節(jié)自然特征與農業(yè)
1.地理位置:我國北方地區(qū)大體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區(qū)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部有面積廣闊的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西部有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
3.氣候:氣候類型: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征:北方地區(qū)冬季寒冷,最冷月氣溫在0℃以下,氣溫在2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年平均降水量為400~8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屬于半濕潤區(qū)。
4.黑土地和黃土地:人們常把東北平原稱為“黑土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華北平原由于黃河、海河從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積)又常被稱為“黃土地”
5.重要的旱作農業(yè)區(qū)
北方地區(qū)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降水偏少,耕地多為旱地,是我國主要的旱作農業(yè)區(qū)。
解決措施:采取南水北調等跨流域調水措施,發(fā)展節(jié)水農業(yè)。
第二節(jié)“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1.稱謂: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
2.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
3.東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
3.人們常用“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山環(huán):由大興安嶺、長白山、小興安嶺環(huán)繞東北平原。水繞:黑龍江、烏蘇里江(中國和俄羅斯的界河),圖門江、鴨綠江(中國的朝鮮的界河)。
4.東北三省由于緯度較高,近鄰著冬季風源地,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qū)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溫暖。
5、從“北大荒”到“北大倉”:東北三省農業(yè)生產與氣候密切相關,這里緯度較高,氣溫條件只能滿足農作物一年一熟,容易發(fā)生低溫凍害。
東北三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6、東北三省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依托豐富的資源,形成了工業(yè)部門的比較完整的重工業(yè)體系。(遼中南我國最大的重工業(yè)基地)
第三節(jié)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
1、稱謂:文明的搖籃,革命圣地延安寶塔山下的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等黃土風情。
2.、.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關于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說”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和我國的西北部內陸地區(qū)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3、范圍: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四大區(qū)域結合部)、北連長城、南抵秦嶺。跨越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省區(qū)。
4、黃土地貌景觀: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梁、峁、川(川的農業(yè)較發(fā)達、人口集中地)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5、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6、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7、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8、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第四節(jié)祖國的首都——北京
1.主要城市職能:我國首都,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名勝古跡:故宮、長城、頤和園、周口店遺址、天壇、明十三陵。(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世界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
3.位置:位于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與河北,天津相鄰。
4.北京舊城格局形成于元、明兩代,北京舊城是在元朝的大都城的基礎上改造完成的。紫禁城居于舊城的中心,面向南方是舊城布局的主導方向。
5.北京的中央商務區(qū)(CBD)是朝陽區(qū)。高新技術中心是中關村
6.北京市區(qū)形成了環(huán)形加放射狀道路網,北京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5.北京在城市建設中,十分重視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和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目前,正朝著“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標邁進。
第七章 南方地區(qū)
第一節(jié)自然特征與農業(yè)
1、位置與范圍:南方地區(qū)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臨東海和黃海,南鄰南海。
2、地形:地形復雜多樣,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受季風影響,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屬于濕潤的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4、土壤:南方地區(qū)在濕熱的環(huán)境下發(fā)育了紅色的土壤,被稱為“紅土地”。其中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云貴高原喀斯特地形廣布。(桂林山水、興文石海、僰王山等也是喀斯特地形)
5、河流:水量大、汛期長
6、重要的水田農業(yè)區(qū):南方地區(qū)氣候濕熱,發(fā)展農業(yè)的水熱條件優(yōu)越。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水田集中連片。耕地多為水田,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yè)區(qū)。
第二節(jié)“魚米之鄉(xiāng)”——長江三角洲
1、江海交匯之地
位置:長江的下游地區(qū),瀕臨黃海、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范圍: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2.“魚米之鄉(xiāng)”:大部分地區(qū)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星羅,自古以來就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
3.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依托長江干支流發(fā)達的水運,可以聯系廣大的內陸地區(qū);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并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為本地區(qū)的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
4、長江三角洲是我國城市分布最密集、經濟發(fā)展水平最高的地區(qū),形成了我國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歷史文化名城:蘇州、揚州等。
(3)核心城市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綜合型工業(yè)城市、我國最大的港口,對長江三角洲地區(qū),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且隨著浦東的開放開發(fā),該作用進一步增強。
5、同城效應:城市之間經濟發(fā)展,借助發(fā)達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人們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間,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樣
6、旅游:
A世界文化遺產:杭州西湖、蘇州古典園林、南京明孝陵
B水鄉(xiāng)風貌:江蘇:周莊、同里,浙江:烏鎮(zhèn)、西塘
C其他: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飲食文化
第三節(jié) “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2、香港與祖國內地的合作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香港和內地的經濟合作特點:優(yōu)勢互補、互惠互利:
(1)祖國內地優(yōu)勢:廉價勞動力、自然資源、政策支持等。
(2)香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
3、香港是轉口貿易中心,最大的轉口貿易伙伴是:祖國內地。
第四節(jié)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1、臺灣省包括: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等許多小島,(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北鄰東海,南鄰南海,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
2、臺灣島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臺灣島的西部沿海平原。
3、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2/3,臺灣山脈縱貫南北,其中,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
4、氣候:臺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臺風和暴雨。
5、河流:臺灣島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豐富。最長河流:濁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旅游勝地)
6、臺灣島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森林、礦產、水產等)資源十分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7、臺灣島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產(稻米、甘蔗、茶葉和熱帶、亞熱帶水果)。(中部山脈森林)面積廣闊,島上有一半以上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譽。(樟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紅檜是臺灣特有是樹種。
8、臺灣島有(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xiāng)、森林之海、東南鹽庫)的美譽。
9、外向型經濟:
(1)20世紀50年代,以農業(yè)和農產品加工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和樟腦等初級產品。
(2)20世紀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業(yè))為主,形成“ 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主要出口紡織服飾,玩具和日用電子消等工業(yè)制成品。
(3)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fā)展以電子工業(yè)為主導的高薪技術產業(yè),主要出口軟件、晶圓、集成電路板,屬于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業(yè)制成品。
第八章西北地區(qū)
第一節(jié)
1、位置:西北地區(qū)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大體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
2、典型的自然特征:干旱(原因:A深居內陸,距海較遠B重重山嶺阻隔,濕潤氣流難以到達)
3、灌溉農業(yè):
(1):西北地區(qū)降水較少,難以滿足農作物生長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區(qū),才能發(fā)展農業(yè),形成灌溉農業(yè)區(qū)。
(2)由于氣溫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這里的農產品品質優(yōu)良,尤以瓜果聞名國內外。(夏季氣溫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長和采摘。新疆的長絨棉享譽全國。引水工程—坎兒井)
第二節(jié) 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2、氣候: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qū)。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綠洲,有豐富的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人口、城鎮(zhèn)和交通線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4、塔里木盆地蘊藏著分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地天然氣儲量的1/4。我國實施了西氣東輸
5、西氣東輸的意義
第九章青藏地區(qū)
1.范圍:青藏地區(qū)位于我國西南部、 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祁連山以南,南至國界。
2.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遠看是山 ,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顯著特征。
3.典型的自然特征:“高”,“寒”
4、由于海拔高,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冰雪融水豐富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眾多大江大河的發(fā)源地。
5、氣候:獨特的高寒氣候,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諝庀”?,日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豐富。日光城:拉薩)。藏族的傳統服裝藏袍。
6.湖泊:全國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
7.高原之舟 :牦牛。
8.牧區(qū):高寒牧區(qū),生長著能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等特殊高原環(huán)境的牲畜——牦牛、藏綿羊、臧山羊。
9.河谷農業(yè)區(qū):發(fā)展農業(yè)的不利的氣候條件是氣溫較低,有利氣候條件是日照充足。主要的農業(yè)區(qū)有南部的雅魯藏布江谷地,東部的湟水谷地,這里:氣溫較溫涼,土質較肥沃。適合喜溫涼的青稞、小麥生長。
10.生活習慣: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也愛吃牛羊肉,愛喝青稞酒。當地人建造房屋時,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塊為原料房屋墻體平頂碉房。
第二節(jié)高原濕地——三江源地區(qū)
1、位置:三江源地區(qū)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長江源區(qū)、黃河源區(qū)、瀾滄江源區(qū)的總稱。
2、中華水塔: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瀾滄江總水量的15%均來源于三江源地區(qū)。
3、江河的水源來源:雪山和冰川融水。
4、河流的天然調蓄器:湖泊和沼澤。
5、三江源地區(qū)的保護
(1)生態(tài)意義:三江源地區(q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qū)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qū),是我國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地。
(2)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A,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逐年萎縮,導致湖泊、濕地面積不斷縮小甚至干涸。
B,由于過度放牧、亂采濫挖等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水土流失加劇,草地沙化嚴重、蟲鼠猖獗、野生動物銳減,加速了三江源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3)保護措施:A設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qū)B采取退耕還草(林),全面禁獵、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實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場保護工程等措施。
第十章中國在世界中
1、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我國人口、資源 、環(huán)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著資源特別是能源緊缺、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
3、我國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經濟基礎 等的差異,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現:東中西不發(fā)展極不平衡,沿海與內地以及城鄉(xiāng)之間經濟發(fā)展差距較大。解決措施:大力實施西部發(fā)開發(fā)、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等重大戰(zhàn)略決策。
4、我國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yǎng)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5、我國堅定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信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6、我國政府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
如何學好初中地理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
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qū)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huán)境變得一目了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qū)域在什么地方?
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系。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瓷钏?,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
比如,為什么一個地區(qū)同另一個地區(qū)有差別,為什么有些地區(qū)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jié)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
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系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yè)有密切的關系,礦產和工業(yè)有密切的關系,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環(huán)境有關系。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系,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學好地理要注意什么
1,地理就是地+理,意思就是扎實的基礎知識積累加上足夠的理解。
2,扎實的基礎知識積累,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的話,你無法把知識點串聯起來,理解就難了,用起來更是難。再說沒扎實的基礎知識的話,社會地理那塊肯定過不了關,在現行考試制度下,你不得不去服從于它,這是無法避免的。
3,足夠的理解,理解在于去發(fā)現和歸納那些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很多都是可以推理出來的,并不是單一存在的,這點政治書上的哲學也告訴你了,只是可能你沒注意到而已。這個部分最關鍵得就是去看地圖了,看地圖不是背,當然你要是能背下來那也是很虎了,但是用處不大而已,而且費事。地圖你要多張相關地圖結合起來看,理解,去弄清楚里面的邏輯聯系。
4,上課注意聽,比你下了課自己啃書效率高多了,如果你上課真認真聽了,聽進去了,以后遇到了,就會有個潛意識,另外你平時在學習復習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印象在里面,自然就輕松多了,特別是歷史和政治,單靠背累死人,上課聽比課后背書來得劃算多了。
2021八年級下冊地理復習提綱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