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生物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那么你知道中考生物知識點有哪些嗎?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供大家閱讀參考。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 淡水:水綿,衣藻 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tài)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yǎng)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 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 海帶 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huán)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
(1)形態(tài)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yǎng)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如 里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tài)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yǎng)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yǎng)方式為自養(yǎng)。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yǎng)都儲存在子葉中。如 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yǎng)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 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fā)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yǎng)物質是胚發(fā)育成幼苗時養(yǎng)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具有適應環(huán)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huán)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tài)。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才能萌發(fā)。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fā)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1、目前己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這些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有脊柱;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它們的體內沒有脊柱。
2、生物的多樣性:
1)種類的多樣性;
2)生活環(huán)境的多樣性;
3)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3、魚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
1)能靠游泳老獲取食物和防御敵害;
2)能在水中呼吸。
4、魚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結構:流線形(梭子形)身體;身體表面分泌粘液。
5、魚在游泳時,靠軀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背鰭、胸鰭、腹鰭、臀鰭來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6、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即模仿實驗對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件進行實驗,這樣的實驗叫做模擬實驗。
7、各種鰭在運動中起到輔助協調的作用。
8、鰓是魚的呼吸器官。
9、鰓中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因此鰓是鮮紅色的。
10、鰓絲又多又細,是為了擴大與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充分進行氣體交換。鰓不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氧,魚離開水后,鰓絲相互覆蓋,減小了與空氣接觸面積,不能從空氣中得到足夠的氧氣,因此缺氧而死。
11、魚鰓對水中呼吸至關重要的特點:鰓絲鮮紅,含豐富毛細血管;鰓絲又多又細。
12、水從魚口流入,從鰓蓋后緣流出。
13、流出魚鰓的水中,氧氣減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氣體交換:水中O2——鰓絲的毛細血管中鰓絲中Co2—水中。
15、魚的主要特征:體表常常有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16、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這些動物稱為腔腸動物。
17、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身體的動物,稱為軟體動物。
18、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的動物,叫做甲殼動物。甲殼動物用鰓呼吸。
19、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是無脊椎動物。
20、水中各種生物都是水域生態(tài)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同時又都受水域環(huán)境的影響,其種類的變化和數量的消長都會影響到人類的生活。
21、與水域環(huán)境相比,陸地環(huán)境要復雜得多。
1)比較干燥;
2)晝夜溫差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
4)有氣態(tài)的氧;
5)陸地環(huán)境復雜多變。
22、陸地生活的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
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躍、奔跑、攀援等多種運動方式,以便覓食和避敵;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的、位于身體內部的各種呼吸器官,比如氣管和肺;
4)普遍具有發(fā)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能夠對多變的環(huán)境及時做出反應。
23、環(huán)節(jié)動物不是軟體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是無脊椎動物。
24、身體由許多彼此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的動物稱為環(huán)節(jié)動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濕潤的土壤中,因為蚯蚓是冷血動物,溫度變化不大,適合蚯蚓生活。
26、身體分節(jié)可以使蚯蚓的軀體運動靈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剛毛的支撐和固定運動。
28、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系統,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終保持濕潤的體壁來完成。蚯蚓的體壁密布毛細血管,空氣中的氧氣先溶解在體表黏液里,然后滲進體壁,再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體溫,只能生活在溫度變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層。
30、恒溫動物比不恒溫動物較高等,更能適應環(huán)境,有利于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
由于九年級生物是小科目,按學校課表安排每周只有1課時授課時間,因此從第一學期即開始進入總復習階段,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提高生物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高校培養(yǎng)人才,特擬定以下復習備考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課標》《大綱》為指導,以《中考說明》和《中考指南》為依據,結合中考面臨時間緊、任務重的實情,以及我校學生基礎差、間隔時間長的現狀,制定以側重基礎,提升能力,針對考點,突出實效的復習策略。努力讓每個學生考出較為理想的成績,整體提高我校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素質。
二、奮斗目標:
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力爭使我校生物整體教學成績名列全市前8名,九年級現在校人數102人,合格率達85%(85人),優(yōu)秀率達35%(36人),高分率30%(30人),滿分率5%(6人)。
三、復習安排:
總復習共分為三個階段:系統復習、專題復習和模擬復習。
第一階段:系統復習。時間是從開學初到4月底。這期間主要以《中考指南》為載體,針對學生對已學的生物基礎知識,因時間久而遺忘的共性特點,本著“依綱靠本”和“溫故而知新”的原則,全面系統地復習基礎知識,弄清各單元的考點,初步對各單元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小結,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重新識記,理解,應用。復習目的:結合教材,全面復習,夯實基礎。
第二階段:專題復習。時間是從4月底到5月底。這期間主要以《中考說明》為依據,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針對重點和難點,分模塊進行專題性的復習,讓學生對所復習的知識理清各部分間的關系,形成知識網絡和體系。所有內容共分為10個專題:1、生物與環(huán)境;2、生物體的結構層次3、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4、生物圈中的人 ;5、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6、生物的生殖、發(fā)育和遺傳7、生物的多樣性; 8、生物技術;9、健康的生活;10、生物科學探究。
第三階段:模擬復習。時間是從5月底到中考實戰(zhàn)前。針對兩次大考所反饋的情況,備考會中相關的信息,以及各縣市交流的適應性考題,開展以考(模擬中考)、評(評講練習)、補(查漏補缺)為主要方式的復習。同時對學生滲透仔細審題、規(guī)范答題的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考心理素質,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復習的實效性。
四、復習措施:
1、夯實基礎是關鍵。
歷年中考題目千變萬化,但做題所依據的基本原理和基礎識卻是相對不變的,而且中考試題中大多數題目還是比較簡單的基礎題,難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實雄厚的基礎是中考取勝的必備條件之一,我們在復習中,一定要重視基礎,不能好高騖遠。
2、巧用方法是手段。
隨著中考的臨近,學生的復習任務愈加繁多、心理壓力更大,不注重復習方法和技巧的話,可能會事倍功半,豪無收效。生物學科,不可能占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只有設法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濃縮、快節(jié)奏的復習課堂,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具體而言:(1)識記時不死記硬背,機械重復,讓記憶方法多樣化(對比法、聯想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等)。(2)結合學生實際,精選習題,精講精練,講,就講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練,就練中考的常見題型。還要加大變式訓練的力度,注重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3)增強復習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科學性。認真研究分析歷年中考的命題方向,關注中考的動態(tài)和趨向,針對中考的熱點、重點和難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復習,減少復習的盲目性,避免走彎路。
3、加強備考技巧和心理訓練。
比如:做題時先易后難,仔細審題、不寫錯別字,注意書寫速度等。還要及時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復習,以自身最佳的狀態(tài)迎接中考實戰(zhàn)。
2022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