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及其主人公
如果漢語是浩瀚的大海,成語就是其中美麗的貝殼,成語故事就是貝殼里的珍珠。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一)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jīng)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__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__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__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退避三舍: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形容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二)
約法三章(劉邦)
[釋義]約:商議確定;法:法律。訂立法律三條。原指訂立法律;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大家監(jiān)督遵守。
[語出]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p>
[正音]約;不能讀作“yāo”。
[用法]一般作謂語、賓語。
[例句]為了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校長與全校師生~;作業(yè)當天完成;不上第七節(jié)課;節(jié)假日不補課。
[成語故事]
秦二世是個無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趙高,而且還殺了許多忠心的大臣。老百姓都過得很不好,因此,到處都有人起來反抗。而劉邦和項羽就是歸屬于楚懷王的軍隊中。
有一天,楚懷王對劉邦和項羽說:“你們誰要是先進入關中,誰就可以稱王?!庇谑?,劉邦和項羽分別帶著軍隊像西路和北路出發(fā)。
一路上,劉邦沒有受到什么阻力,還打了幾場勝仗,順利進了關中。不過,劉邦一進入咸陽城后,顯現(xiàn)原本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宮里不肯出來,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張良去勸他,他才恍然大悟,趕快召集關中父老、英雄們開會,和他們做了三個約定 ─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剩下的都可以廢掉秦朝法律。
所有的官吏和以前一樣平安無事,百姓們得知也都很高興,四處宣傳:“如果劉沛公可以回到關東,那么我們老百姓就有好日子過了。”因此,劉邦很順利地收買了關中的人心。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三)
入木三分:用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用來比喻分析問題深刻。
讀音:rù mù sān fēn
出處:唐·張懷瓘《書斷》
故事: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jīng)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F(xiàn)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jīng)》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摩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jīng)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jù)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里戲水的鵝發(fā)呆,后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蓯?,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jīng)》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jīng)》,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四)
鞠躬盡瘁(諸葛亮)
[釋義]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語出]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p>
[近義]鞠躬盡力
[成語故事]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jù)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xiàn)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后主”。諸葛亮繼續(xù)任丞相,并受封為“武鄉(xiāng)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lián)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后顧之憂,然后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后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后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墒沁@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fā)動了第二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后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后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后兩次出師表,所表現(xiàn)的忠貞氣節(jié),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后出師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五)
不學無術(霍光)
[釋義] 術:技術;技藝。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語出] 《漢書?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之術;暗于大理?!?/p>
[正音] 術;不能讀作“sù”。 [辨形] 術;不能寫作“木”。
[近義] 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反義] 博古通今博學多才
[用法] 含貶義。指人無學識、沒本事。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lián)合式。
[例句] (1)我~;實在不敢為您的大作寫序言。(2)~的人;如何能干大事?
[成語故事]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jiān)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托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劉詢做皇帝(宣帝)?;艄庹莆粘髾嗨氖嗄?,為西漢王進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承皇位以后,立許妃做皇后?;艄獾钠拮踊麸@,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yī)下毒害死了許后。毒計敗露,女醫(y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fā),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發(fā)此案,宣帝派人去調(diào)查處理?;艄獾钠拮勇犝f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及其主人公相關文章:
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及其主人公
上一篇:關于歷史故事的成語解釋
下一篇:《傲慢與偏見》讀后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