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歷史知識點2022
知識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需要大量的記憶和練習來鞏固。雖然辛苦,但也伴隨著快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歷史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歷史必背知識點
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我國歷第一個國家“家天下”的夏朝
1、建立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都城:陽城
4、政權機構:城堡、宮殿、軍隊、刑法、監(jiān)獄
夏朝成為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原因:
1、夏朝按地區(qū)劃分國民(九州);部落按血緣劃分人群;
2、建立了壓迫人民的國家機構:軍隊、刑法、監(jiān)獄;
3、“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開始“家天下”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應該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其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導致私有制的出現(xiàn)和對立階級的產生
夏滅亡的原因:夏桀暴虐成性、荒.無度、大興土木、剝削百姓
二、商朝的建立
1、公元前1600年,商湯建立商朝,定都亳
2、盤庚遷都:殷公元前1300年
3、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
政治上:是當時世界上的國家之一。
經濟上:農業(yè)、畜牧業(yè)、手工業(yè)廣泛使用青銅器,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青銅文明。
文化上:甲骨文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成熟的文字。
三、西周的建立
1、建立時間: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鎬京(今西安)
4、西周的政治、經濟
政治:分封制
農業(yè):農作物品種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業(yè):分工較細(百工);原始瓷器制作比較普遍
建筑業(yè):建筑物上開始使用“瓦”
四、西周的滅亡及東周建立
1、西周滅亡時間: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
2、東周開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
五、夏、商、西周三代的滅亡有何相似之處?從中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1)荒.無度,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2)統(tǒng)治者要勤于政事,愛護百姓,政策應該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舉,廣納諫言。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分封制的作用
作用《春秋》《戰(zhàn)國策》西漢劉向編寫內容周王的分封:“授民授疆土”諸侯的義務:服從周王,治理諸侯國,保衛(wèi)周王。……血緣關系的親疏同姓、姻親、功臣、前代貴族依據(jù)分封人員A、加強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B、推動了邊遠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與文化發(fā)展。
一、歷史學習:似易而實難
2、難在答題——題能看懂,答案難做,容易失分。
具體對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
“二找”,按照題意,回歸課本,找到相關知識點;
“三規(guī)范”,答題語言規(guī)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問題。
3、難在復習——書有幾本,題海無邊,難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體對策:
文明史,歷史復習的新角度;
專題化,歷史考試的總趨勢;
重基礎,體現(xiàn)基本能力要求;
重現(xiàn)實,適度結合熱點命題。
二、歷史解題:公式化模式+發(fā)散思維
根本原因(根源)+具體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稱導火線)
內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對方的和環(huán)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觀原因+客觀原因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二、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顒觾热莅ń洕畏矫娴氖录?、事態(tài)、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2)近現(xiàn)代經濟=經濟發(fā)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2、政治內容=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4、事件、事態(tài)過程:準備→開始→發(fā)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三、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1、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2、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3、判斷成敗及原因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孩子的成長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記憶力差,是因為沒有掌握對學習方法。
歷史學習方法技巧
學習歷史其實很簡單,并不需要死記硬背,絞盡腦汁,“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要掌握好方法,但是這僅僅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用心學習,開動腦筋,積極發(fā)言,這樣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學習歷史并不難。
同時,應當注意閱讀每個單元的前言,了解每個單元的歷史線索,主要問題和重要學習提示,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其次,必須注意課文的學習導言,雖然短,但內容卻是課文學習中最重要的,還必須認真思考課文的問題,思考的問題越多,越會引發(fā)我們思考更多問題,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學習方法對于每一位莘莘學子來說都至關重要。好的學習方法能令你受益終生。但學習方法也是因人而異,因科而異的。總言之,有四方面要點。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弊鋈魏问拢A尤為重要,更何況學習。若能將基礎知識全面地,系統(tǒng)的熟練掌握,并能有機地、靈活地結合起來,任何難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我們應腳踏實地地學,決不要心浮氣躁。
二、講求效率
每一位成功人士在介紹他們的成功秘訣時,都無一例外地提到要“講求效率”,我們不妨也學一學。即上課一定要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盡量做到當堂吸收消化。若能真真切切地達到此境界,那么偶爾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雖占用時間,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會促成你更高的學習效率。
三、擴展知識面
課本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要挑戰(zhàn)中考及以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重大考驗,就應有厚實的知識作為盾牌。所以我們要“擠”出時間閱讀歷史名著;瀏覽信息,觀看歷史性節(jié)目。只要堅持不懈,必有收獲。
四、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學習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適時適度地給自己放假,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緊張的模擬考之后給自己輕松半天。與好友一起去看場電影,溜一會兒旱冰,或是戴上久違的“walkman”,或是對著藍天白云高喊一聲,舒心愜意,好不自在。不過,別忘了輕松之后又該崩緊那根弦了。
在學習之后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做題練習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題海戰(zhàn)術,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題的時候堅決獨立完成、杜絕抄襲、杜絕題海戰(zhàn)術。試題你是永遠也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學習中還要學會階段性的總結,了解自己最近的學習情況,進行調節(jié)和完善。
初一歷史知識點2021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