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一
學生分析
這一時期,同學們已經學過了許多文言文了,有了一定學文言文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應該不太吃力。另處,本文情節(jié)波瀾起伏,扣人心弦,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些都是學好本課的優(yōu)勢條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詞義,包括重要的文言虛詞,如“于”“之”等。
2.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識,如“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議”。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生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語言簡潔、凝練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人的知識才能并非一成不變,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在造就人才方面起決定作用這一道理。
教學重點
1、積累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一些文言知識。
2、理解方仲永從“神童”到“泯然眾人”的原因。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并能有自己的體會。
2.理解本文寓理于事,借事說理的寫作方法。
教材分析
《傷仲永》是一篇隨筆(散文的一種),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見聞錄的方式,用“聞”、“見”、“問”三個片斷,依次寫了方仲永從5歲到20歲之間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在這部分中,作者詳寫第一個片斷,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極簡略地寫后兩個片斷,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眾人矣”。第二部分是議論,作者借事說理,闡明了人的天資與后天學習的關系,強調后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作者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yǎng),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揚、對比鮮明的寫作方法,語言精煉、說理深刻、啟人心扉。
1、講練結合,讀練結合。學生反復閱讀文章,朗讀,譯讀,思讀,品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加以指導點撥,學生在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能力。
2、合作探究法,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小組競賽法,適當?shù)母偁帟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兩課時
1、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王安石情況。
2、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
3、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隸、扳、謁、泯、稱、卒、耶。
4、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發(fā)明了無數(shù)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fā)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shù)慕忉?。遺憾 的 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個人。
作者簡介:
學生談自己知道的作者情況,教師以多媒體顯示資料加以補充。
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 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罷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體裁介紹:本文是一篇隨筆。[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朗讀課文,準確認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掌握字音。多媒體顯示需注意讀音的字,點名請學生認讀,明確讀音后學生齊讀兩遍。
隸 扳 謁 泯 稱 卒 耶
2、教師以多媒體提示學生朗讀時應注意的一些語句的停頓,請一名朗讀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指正后,學生齊讀課文。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3)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4)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7)余聞之也/久。
四、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參照課文注釋,初步翻譯課文。并在學習小組內進行交流。
2、每個小組各選出一名代表,每人翻譯一段課文,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評價,以錯誤少者為優(yōu)勝。(加入語文課堂評價中)
3、教師以多媒體講解譯文,字——詞——句——段,提醒學生做好筆記。
4、重復重點字、詞語、句子,給予一定的時間鞏固知識。
五、積累掌握文言文知識。
多媒體顯示測試題,學生練習,以回答多、正確率高的小組獲勝,教師加以更正指導,并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詞類活用的基本規(guī)律
(1)解釋紅色的字。
1、世隸耕 2、未嘗識書具
3、并自為其名 4、指物作詩立就
5、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6、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7、稍稍賓客其父 8、或以錢幣求之
9、環(huán)謁于邑人 10、不能稱前時之聞
11、泯然眾人矣 12、受之天/受于人
13、賢于材人遠矣 14、得為眾人而已耶
15、卒之為眾人 16、彼其受之天也
(2)一詞多義
其 之 于
其詩以養(yǎng)父母 忽啼求之 環(huán)謁于邑人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借旁近與之 于舅家見之
父利其然 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賢于材人遠矣
其受之天 以錢幣乞之 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如此其賢也 余聞之也久
彼其受之天 不能稱前時之聞
卒之為眾人
(3)詞類活用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父利其然 父異焉 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4)理解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 從揚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于)天”:從上天那里得到上天賦予的
(5)翻譯下列句子
?、倨涫苤煲?,賢于材人遠矣。②得為眾人而已耶?
六、 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直至能背誦。
2、將課文翻譯在作業(yè)本上,并整理課上所學文言文知識。
第二課時
檢查復習
檢查課文背誦情況及文言文知識掌握情況。
二、學生再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理解作者觀點。
理清思路:全文可分兩部分:
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學習并掌握常見文言詞的意思。
2、能力:能夠順暢朗讀課文,提高準確翻譯課文的能力。
3、德育: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設想
根據(jù)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并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定了“傷仲永”的教學方案。我的整體思路是:故事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歸納總結。
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jù)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采用了誦讀法、情境教學法、競賽法及分組討論法。這些方法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新課標:“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依據(jù)“三有利”原則確定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讓學生積極參與。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故事導入
卡爾·威特1800年7月出生于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shù)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fā)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后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里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贊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枴ね啬苋〉眠@番驚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的父親教育有方??枴ね嘏c本文中的仲永正好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了解作者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的搶答練習。
這一環(huán)節(jié)便于學生掌握文學常識,鍛煉速讀速記能力,搶答練習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
感知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然后教師糾正其錯誤的讀音和不準確的斷句,例如: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③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③余聞之也|久。
最后再讀一遍,并找出文中的詞類活用,其中有:①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③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四、理解課文
讓同學準備5分鐘,標出不懂的或不理解的詞句,然后分別請同學起來大致翻譯第一段和第二段。然后教師再在同學們翻譯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說明。再指出文中的重點詞句,并進行詳細講解。
布置作業(yè)
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三
【教材分析】
本課在初中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本文雖然是一篇文言文,但由于文章中講述了仲永由一個五歲就能作詩的神童最后成為普通人的故事,而且大部分同學都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所以,本文相對比較容易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在成長階段,與方仲永年齡相仿,是進行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注意調動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并給予學法指導。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讀、品、悟,因此要引導學生帶著感情讀課文、理解課文。
【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第二部分第十二條中規(guī)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2.熟讀課文,注意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揣摩精當?shù)恼Z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討論研究等方法讓學生理解文中重點字,疏通文章大意,以及文章體現(xiàn)出的道理。
2.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讓學生懂得,后天教育對成才很重要的道理。
2.激發(fā)學生珍惜優(yōu)良條件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弄清材料與觀點的關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
2.注意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懛?,揣摩精當?shù)恼Z言。
【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課型】
新授課。
【教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人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句千古名言,一語道破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進行學習,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個神童、一個天才,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銷蝕成一個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傷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證。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預習一:指名朗讀,師生共同指正。
2.給下列句子用“/”標上停頓。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3、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4、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6、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全班齊讀全文。
三、作者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講述)
[投影]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四、題解
(教師)講述:本文是一篇隨筆。
[投影]隨筆,即隨手筆錄,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種。古代隨筆常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情感或闡述某種觀點。短小活潑,意境雋永。
(教師)提問:誰能說說題目“傷仲永”的“傷”是什么意思?
明確:哀傷,嘆息。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讀課文,掌握大意
(教師)講述:王安石哀嘆方仲永什么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一)學生自由誦讀。
(二)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可六人小組合作探究),掌握大意。
精講點撥:(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初一語文《傷仲永》教學教案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