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的關鍵詞
與初中的化學學習比較,高中的化學課程增加了很多內(nèi)容,深度、難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想要學好化學,需要在課后勤加復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考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的關鍵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高考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的關鍵詞
第一片:外因?qū)λ俾实挠绊?/p>
加加減減,同增同減
速率是用單位時間內(nèi)相關物質(zhì)的濃度改變表示,其決定因素是反應物本身的性質(zhì);常考的影響因素有: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具體影響可概括為:加加減減,同增同減。其含義是:四個因素中有一個增加,速率加快(增大壓強時,需有氣體參加反應,且引起濃度的增加)、減小一個,則速率減慢;對可逆反應說,正反應、逆反應速率,一定是同時增加或同時減慢,不可能出現(xiàn)相反的情況。只能因為增加或減慢的程度不一樣,導致平衡的移動。
第二片:平衡標志
同邊比異,異邊比同
1.平衡的根本原因,也是平衡標志的實質(zhì)是V正=V逆。同一物質(zhì)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或不同物質(zhì)間速率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比。注意:反應物間或生成物間一個是V正,另一個必須為V逆;反應物和生成物對比時,必須同為V正或V逆,即:同邊比異,異邊比同。延伸對比還包括:物質(zhì)的量、濃度、斷鍵及成鍵、熱量等等。
2.絕對量為不變的定值,一定的平衡狀態(tài),如:反應體系的溫度、顏色(顏色改變平衡不一定移動),各物質(zhì)的分子數(shù)、質(zhì)量、體積、物質(zhì)的量及它們的百分含量,濃度,分壓,轉(zhuǎn)化率、產(chǎn)率不變時。
3.相對量不變時要看具體情況:對都是氣體且前后不相等的反應,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分子總數(shù)不變,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不變,恒容條件下的壓強不變,恒壓條件下的密度不變,一定是平衡狀態(tài)。若有固體或液體的參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若反應C(s)+H2O(g) CO(g)+H2(g)的平均分子量不再變化,就是平衡狀態(tài),但是對反應CaCO3(s) CaO(s)+CO2(g)就不是平衡狀態(tài)。
第三片:相關計算
三段式
該部分的計算,通常都要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在相關物質(zhì)的下面列出其對應的三個濃度(切勿用物質(zhì)的量,以免忽略了反應體系的體積,往往是2L),這三個濃度依次是起始、轉(zhuǎn)化、平衡,即通常說的三段式;寫出這些后,速率、轉(zhuǎn)化率、百分含量、平衡常數(shù)的求算一目了然。(氣體的平均密度及平均分子量很少定量求算)。
第四片:圖像綜合
面→線→點、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
圖像問題是該部分的重點,通常考識圖、用圖、繪圖三種情況,現(xiàn)重點討論識圖:一定要注意“三看”:
1.看面:首先看題給圖像的象限,一般情況下只給在第一象限,如果是在第四或其他象限,一定是解題的突破點;認清縱、橫坐標的表示量。
2.看線:這是做題的重點,要先看清楚所給圖線的物理含義,再看相關圖線的變化趨勢及幅度,有時還要借助輔助線(等溫線、等壓線、平衡線)進行判定。
3.看點:這是做題的關鍵,要確認涉及圖線上的關鍵點說明的問題,包括起點、終點、最高點、最低點、交叉點、轉(zhuǎn)折點(拐點)等等。如通常情況下,誰先出現(xiàn)拐點,誰先達到平衡,其所代表的物理量就最大,即: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
第五片:平衡移動規(guī)律
勒夏特列原理
即平衡移動原理原理,適用所有平衡問題,其實質(zhì)是: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就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如升高溫度,平衡就向溫度降低的方向(即吸熱方向)移動,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就向正向(減小反應物濃度)移動,我們可以形象的稱其為:劫富濟貧;其他條件(催化劑不影響平衡移動)的改變引起的平衡移動均如此。
第六片:等效平衡
一邊倒
等效平衡是該部分的難點,其含義是:相同條件下的同一個化學反應,無論反應是從正向或逆向開始,最終都達到相同的平衡狀態(tài)?;诖耍谔幚碓擃悊栴}時,可以將不同情況下的投料情況,按照方程式中的計量關系進行換算,即一邊倒,然后和第一次投料對比即可。如:
將zmol的氨氣完全倒過去,在恒溫、恒壓下只要,就是等效平衡;在恒溫、恒容下只有,同時時,才是等效平衡。
若是反應
則無論恒溫、恒壓下或恒溫、恒容下,
,都是等效平衡狀態(tài)。至于此類問題的轉(zhuǎn)化率、平衡常數(shù)、壓強關系、熱量、移動方向等等的判定和計算,都不是太困難。
高考化學膠體
1.概念: 分散質(zhì)直徑在1至100nm的分散系。(注意:不是半徑;不一定是液態(tài))
2.鑒別:丁達爾現(xiàn)象(和溶液的鑒別,不能用于和濁液)
3.分離:溶液、膠體和濁液的分離是過濾;溶液和膠體的分離是滲析(用品:半透膜)
4.性質(zhì):
⑴具有丁達爾現(xiàn)象(膠粒較大,對光有散射作用→濁液也有)
⑵布朗運動(膠粒不停的作無規(guī)則的運動→膠體穩(wěn)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⑶電泳現(xiàn)象[膠粒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吸附帶電粒子而帶電荷(注意:是膠粒帶電荷,不是膠體帶電荷)→膠體穩(wěn)定存在的根本原因,在電場作用下,定向移動]
⑷聚沉→當受熱、遇相反電荷膠?;蚣尤腚娊赓|(zhì)等時,膠粒結(jié)合成更大顆粒,而沉降下來。
5.制備:通常只需要掌握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
⑴操作:將氯化鐵飽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繼續(xù)加熱至紅褐色。
⑵方程式:
⑶注意:①H2O后面注明“沸水”,②方程式用“=”而不是通常水解的“ ”,③Fe(OH)3后面注明“膠體”,不用“↓”,④HCl后面不用“↑”,⑤ 反應條件是“△”。
6.應用:
⑴分散系的鑒別,⑵血液透析,⑶靜電除塵,⑷明礬、鐵鹽凈水,⑸三角洲的形成,⑹鹽鹵點豆腐等等。
化學電解質(zhì)問題
第一片:電解質(zhì)和非電解質(zhì)
1.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2.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下,均不能導電的化合物。析疑:
⑴二者均必須是化合物,混合物、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非非此即彼),
⑵二者的區(qū)別是其導電性,和溶解性無關,
⑶是有的條件下的導電性(非自然的),
⑷注意電解質(zhì)的“和”與非電解質(zhì)的“或”,
⑸必須是物質(zhì)的本身導電性,不是發(fā)生化學反應后,生成物質(zhì)的導電。
⑹酸、堿、鹽的電解質(zhì),有機物一般是非電解質(zhì),
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氣是非電解質(zhì)。
3.附:物質(zhì)的導電性
⑴導電原因是帶電粒子的定向移動,
⑵有導體、半導體的導電(電子的定向移動→屬物理變化)和電解質(zhì)的導電(離子的定向移動→屬化學變化)兩種情況。
⑶電解質(zhì)的導電分兩種情況,水溶液里和熔融狀態(tài),
⑷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一定是離子化合物→離子化合物和供價化合物的鑒別,
⑸導電能力的大小,兩方面決定,離子所帶電荷的多少及離子濃度的大小。
第二片: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
1.強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可以完全電離的電解質(zhì)。
2.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部分電離的電解質(zhì)。析疑:
⑴二者的區(qū)分標準是電離程度,
⑵電離的環(huán)境只能是水溶液(熔融狀態(tài)下要么不電離,要么是全部電離),
⑶體系中是否存在電解質(zhì)的電離平衡(一定存在水的電離平衡的),
⑷體系中是否存在電解質(zhì)分子(分子一定有H2O)
⑸與電解質(zhì)的溶解性無關。
⑹強酸、強堿、絕大部分鹽是強電解質(zhì),弱酸、弱堿、極少數(shù)鹽(醋酸鉛等)是弱電解質(zhì)。
第三片:電離
1.電離: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
2.電離方程式:用來表示電解質(zhì)電離的方程式。
3.電離平衡:一定溫度下,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分子化速率和離子化速率相等,溶液中各組分保持不變。
4.電離度:弱電解質(zhì)水溶液中,達到電離平衡時,已電離的電解質(zhì)分子數(shù)占原來總分子數(shù)(包括已電離的和未電離的)的百分數(shù)。
5.電離平衡常數(shù):弱電解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電離達到平衡時,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各種離子濃度以其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為冪的乘積,跟溶液中未電離分子的濃度以其在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為冪的乘積的比值。
析疑:
⑴電離的條件是溶于水或加熱,不是外加電源,
⑵電離結(jié)果是生成自由移動的離子(可能是原來沒有離子的共價化合物,也有可能是有離子不能自由移動的離子化合物),
⑶電離平衡只有弱電解質(zhì),
⑷電離方程式的書寫注意事項,
⑸電離平衡遵循平衡移動原理
高考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的關鍵詞相關文章:
高考化學反應速率與平衡的關鍵詞
上一篇:高考化學常錯知識點40個
下一篇:高考化學實驗部分知識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