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歷史知高考必考的科目,學生們想考好歷史,最重要的就是背誦知識點,打好知識基礎。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先秦
1、西周的興衰。
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
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tǒng)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
4、正確評價春秋戰(zhàn)國期間的兼并戰(zhàn)爭。
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歷史發(fā)展趨勢)。
6、戰(zhàn)國時封建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成就(鐵器、牛耕、水利、手工業(yè)和商業(yè))。
7、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流派,內容,結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醫(yī)學和詩經。
9、孔子(重點)、荀子,孟子,韓非和屈原。
說明:先秦時期多年未出大題,一定要注意復習到位,特別是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發(fā)展趨勢。此階段也可以和秦漢或者明清時期結合起來考察。
高考歷史知識總結
秦漢
秦漢——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封建社會的形成、鞏固、問題和演變成分裂
1、秦統(tǒng)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條件。
2、秦始皇建立和鞏固統(tǒng)一和中央集權的措施。
3、從正反面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
5、秦皇、漢武多方面的活動。
6、理解和評價焚書坑儒、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內容,作用。
7、自春秋、戰(zhàn)國經秦到西漢治國思想的變動和影響。
8、秦漢與匈奴,西域,越族的關系。
9、張騫和班超的貢獻:絲綢之路。
10、造紙術,地動儀,張衡,華佗,王充,司馬遷和《史記》,數學和封建教育。
11、秦漢出現的封建社會的社會問題及表現。(土地兼并、暴政、思想專制)
12、秦漢是對后世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朝代,秦漢奠定了我國后來2000年封建社會的基本格局,基本特點。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實?(統(tǒng)一的國家格局;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格局;多種土地制度基礎上的的封建小農經濟格局;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對外交流的開放格局;以儒家為主體重倫理的思想格局;以應用技術為主的領先世界的傳統(tǒng)科技與文化格局。)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tǒng)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tǒng)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y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高考歷史必備知識要點總結
(一)、政治-由奴隸社會到統(tǒng)一的封建社會:
1、夏商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fā)展,鼎盛時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基本制度.
2、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zhàn)國時期的兼并戰(zhàn)爭,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經濟的發(fā)展促進了統(tǒng)一趨勢的出現.
3、生產力的發(fā)展,土地關系的變革,春秋時期的改革,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百家爭鳴理論促使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二)、經濟-奴隸經濟到封建經濟
1、夏商周奴隸社會的農工商業(yè)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井田和貢賦制度是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
2、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牛耕使用和推廣,井田向私田過渡,齊國的“相地而衰征”,魯國的初稅畝推動土地私有化;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尤其是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了奴隸制生產關系,建立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
(三)、民族-華夏族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華夏族,周邊的匈奴,東胡,戎,羌等,通過戰(zhàn)爭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國家走向統(tǒng)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孔子和老子分別創(chuàng)立了儒家和道家學派,反映了春秋時期奴隸制度瓦解的狀況.
2、戰(zhàn)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別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發(fā)表對社會變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學,倫理和治國思想,對后代影響十分深遠.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天文歷法,物理和中醫(yī)有了相當發(fā)展,許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高考歷史知識歸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表現.
三大發(fā)展趨勢: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由分裂割據走向政治統(tǒng)一;民族沖突走向融合.
表現:(1)①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推廣,私田逐漸取代了井田,封建生產關系逐漸取代了奴隸生產關系;②政治上各國的改革變法,包括春秋時期的改革和戰(zhàn)國的商鞅變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隸社會禮制崩潰,在百家爭鳴中形成了各種封建治國思想,特別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2)①經濟上封建經濟發(fā)展,各地經濟聯系增強;②政治上爭霸和兼并戰(zhàn)爭實現了局部統(tǒng)一,為大統(tǒng)一準備;③制度各國變法逐步形成統(tǒng)一的制度準備;④理論上法家思想提倡中央集權,為統(tǒng)一提供理論依據;⑤民族上,華夏族和周邊民族融和為推動統(tǒng)一;⑥長期戰(zhàn)亂,人心渴望統(tǒng)一.
(3) 周邊匈奴,東胡,戎,越等和華夏族通過戰(zhàn)爭,交流等逐漸趨于融合.
二、商鞅變法的背景,目的,性質,內容和評價.
背景:
(1)經濟-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主貴族矛盾深刻,紛紛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階級統(tǒng)治;(3)政治-諸國爭霸,兼并富國強兵的需要;(4)理論-法家理論初步形成,要求改革變法加強集權;(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國強兵,爭霸天下.
性質-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
內容: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井田,開阡陌;政治上廢特權,行軍功受爵,廢分封,行縣制;思想上燔詩書而明法令,加強思想控制;社會上令民為拾伍,實行連坐.-全方位地廢除了奴隸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
評價:
積極-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促進封建經濟發(fā)展;加強新興地主階級中央集權;使秦國強盛起來,為統(tǒng)一六國奠定基礎.消極-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后世有不良影響.
高考歷史知識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夏;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會后期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
3.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周朝在政治上實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論》說“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義是分封制。
5.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設臵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
7.唐朝時,掌握草擬、審議和行政的職能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機構分別是中書門下省和中書省。
9.元朝時,統(tǒng)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宣政院。為管理邊遠地區(qū)設臵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時,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11.雍正帝時設臵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
12.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組織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古代中國農業(yè)生產的主要特點是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體系。
13.牛耕是我國農業(yè)技術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戰(zhàn)國和秦漢時期,使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耕作方式是壟作法。
15.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分別是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家庭營手工業(yè)。
16.明清時期,蘇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發(fā)行的“交子”。
19.元代時,泉州被外國旅行家譽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時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只廣州一處對外通商。
20.唐朝時,專管對外貿易的機構稱為市舶使。宋代時,在邊境設臵與少數民族貿易場所稱為榷場。中國最早的商標是宋代山東濟南劉家功夫針。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必背知識要點匯總
上一篇:高考歷史必備知識要點整理
下一篇:高考歷史必備知識要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