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高考練習題及答案
2022年高三歷史高考練習題及答案
對于準高三的考生而言,及時研究和分析高考試卷,不僅有利于把握高考方向,更能夠在學習中將考試重點逐一擊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母呷龤v史高考練習題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選擇題(每題4分)
1、《紅樓夢》第八十三回中,給林黛玉看病的王太醫(yī)這樣描述林黛玉的病情:“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傷及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涌,自然咳吐?!睋?jù)此分析,中醫(yī)的重要理論來源應該是
A.五行學說 B.天人感應
C.切脈之學 D.傷寒雜病論
2、唐詩及以前的諸文體大多屬于精英文學,深沉莊重,簡潔精練;宋詞及以后的諸文體更傾向于平民文學,寄興遣情,娓娓道來。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歷史原因不包括
A.社會生活去綱常化帶來的大眾情感愉悅
B.商品經濟趨向繁榮促使市民階層的壯大
C.印刷術等技術創(chuàng)新利于彰顯平民的審美訴求
D.古代文明發(fā)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綜合結果
3、教科書描述某一古都:“這個城市的人口大約一百萬,外國人可能占三分之一。城內圍隔成一百多個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還有東、西兩個市場。如果有機會拜訪這座城市,你會因為眾多的佛寺而感到震驚。宴會上常可看到外國女子組成,坐在駱駝背負的平臺上表演,演奏著類似吉他的琵琶?!边@最可能是哪一座都城?
A.東漢的洛陽 B.唐朝的長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
4、兩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憶了時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雖然看到戰(zhàn)亂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為官,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乙文人對于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樣感到渺茫,但他所處的時代,官員們幾乎不可能為其后代子孫的仕途提供庇護。請問,甲、乙兩位文人最可能分屬于哪一朝代?
A.元朝、明朝 B.元朝、清朝 C.魏晉、宋朝 D.漢朝、唐朝
5、中國歷史上,曾有西北邊境官員向朝廷報告緊急軍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關長官共商對策。由于宰相無權調動軍隊,乃由主管軍事的長官提出作戰(zhàn)方案,由主管財政的長官調度后勤物資,經皇帝裁決后,才調動軍隊增援前線。以上場景最可能發(fā)生于何時?
A漢代.匈奴侵入山西 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
C.宋代西夏入寇陜西 D.明代蒙古入侵河套
6、建置沿革深深的打上了時代發(fā)展烙印,通過對某地區(qū)建置沿革的研究,可以了解其歷史發(fā)展演變歷程。福建建置的沿革順序是“福建節(jié)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其對應的朝代順序是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元朝——明朝
C.唐朝——元朝——清朝 D.宋朝——明朝——清朝
7、以下有關“秦朝軍功授爵制——漢代察舉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舉制中”選拔官員的方式與主要依據(jù),搭配正確的是
A.功績——考試成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
B. 考試成績——功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
C. 考試成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功績
D. 功績——品行才學——門第聲望——考試成績
8、秦朝統(tǒng)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東周以來政治弊端的重要決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確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縣制度 D.以法治理國家
9、某電視劇攝制組根據(jù)劇情布置了一幕岳飛書房的場景,其中不正確的是
A.書桌上放著一本《資治通鑒》
B.墻邊放著一排裝有火藥的火器
C.書柜上擺放著印制的《史記》等書籍
D.墻上掛著紹興和議后的《宋金對峙形勢示意圖》
10、在歷史上,新疆和西藏地區(qū)成為正式管轄行政區(qū),分別始于
A.元朝、明朝 B.漢朝、元朝
C.漢朝、唐朝 D.秦朝、漢朝
11、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國國王的信中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綿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利?!币陨喜牧险f明
a.乾隆認為中外通商是對外國的恩賜
b.乾隆不了解英國和世界,盲目自大
c.乾隆希望加大中國土特產品的出口
d.乾隆批準將澳門開放為通商口岸
A.abc B.bcd C.ab D.cd
12、明末文人袁宏道說,江南地區(qū)出版業(yè)繁榮,不少書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與這一現(xiàn)象直接相關的因素是當時
a. 商品經濟繁榮 b. 市民文學興盛
c. 印刷工藝提高 d. 專制政治強化
A.abc B.abd C.acd D.bcd
二、非選擇題(52分)
13、閱讀下列材料(28分)
材料一 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澳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p>
——《論語》
材料二 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宮便殿秦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
——李贄《藏書卷》
請回答:
(1) 據(jù)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2) 據(jù)材料二指出朱熹對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并分析其本質目的。
(3) 據(jù)材料三指出李贄對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與朱熹有何不同?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特征?
(4)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儒家思想作用的認識。
14、閱讀下列材料(24分)
西部地區(qū)是中國古代最初的政治和經濟重心。歷朝政府都非常重視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和穩(wěn)定。
材料一 (漢書)記載,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溫夏涼,宜畜牧”。匈奴歌謠稱:“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 三國魏初年,倉慈任敦煌太守,“舊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無立錐之土,慈皆隨口割賦(按人口分割土地給貧民耕種)”?!度龂尽?/p>
材料三 漢武帝時期,西漢在修復秦長城的基礎上繼續(xù)向西北大規(guī)模筑長城。據(jù)《漢書》記載:“北邊自敦煌至遼東萬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薄白远鼗臀髦聋}澤(今x疆羅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
材料四 會寧(今黑龍江阿城)乃國家興亡之地,自……遷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寖忘舊風。。……宴飲音樂,皆習漢風?!督鹗肥雷诩o》
材料五 北方(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奄有(統(tǒng)治)中夏,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后魏(北魏)、遼、金歷年(統(tǒng)治時間)最多?!?元)許衡《魯齋遺書》
請回答:
(1) 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兩漢時期河西走廊社會經濟的主要變化。
(2) 魏晉時期河西地區(qū)的繁榮與西漢以來對西北的長期開拓有密切關系,參照材料在與所學知識,分析漢長城如何促進了西北地區(qū)的發(fā)展。
(3) 根據(jù)材料四、五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遼、金“行漢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內容。
一、選擇題(每題4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B C C B D C D B C A
二、 非選擇題
13.(1)(6分)核心是以“仁”為中心,目的:調解與和偕人人際關系,緩和社會矛盾,維護奴隸制度。
(2)(6分)朱熹堅持儒家學說,認為儒家思想不可改變,本質目的:維護封建等級制度。
(3)(6分)李贄反對堅持儒家思想,認為不應該心儒家思想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時代特征是:封建社會日趨衰落。
(4)(10分)儒家思想對緩和社會矛盾,建立和諧社會,實現(xiàn)社會安定具有積極作用。介在封建統(tǒng)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14.(1)(6分)由畜牧業(yè)轉為農耕,土地兼并現(xiàn)象嚴重。
(2)(8分)抵御匈奴侵擾,實施軍事、政治管理,保護商人往來,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經濟發(fā)展。
(3)(10分)原因:
契、女社會文化落后于中原,要統(tǒng)治中原,必須學習中原先進文化。
內容:
政治中心南移,采用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產方式,接受漢族文化風采。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一、形成條件
1.地理條件:古希臘以海洋為依托,山嶺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對孤立造就了眾多城邦國家。
2.政治條件:具有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的城邦特征,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參與城邦政治。
3.經濟條件:瀕臨海洋,海外貿易和工商業(yè)比較發(fā)達,新興工商業(yè)者追求民主權力的渴望強烈。
(公民的定義:根據(jù)傳統(tǒng),凡父母祖籍均屬本城邦、擁有一定財產、能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資格。)
二、確立過程
1.梭倫改革(奠基)
(1)時間:公元前6世紀初
(2)內容:根據(jù)財產多寡,公民分為四個等級;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廢除債奴制。
(3)作用: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
(1)時間:公元前6世紀末
(2)內容:建立十個地區(qū)部落,以部落為單位進行選舉;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由各部落輪流執(zhí)政;組成十將軍委員會;繼續(xù)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利等。
(3)作用:這次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 (黃金時代)
(1)時間:公元前5世紀
(2)內容:擴大公民參政范圍;改革公民大會;改革五百人會議;提高陪審法庭的地位;擴大十將軍委員會的權力;為參政公民發(fā)放津貼,鼓勵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
三、評價
1.特征: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2.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少數(shù)人的民主
3.進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實踐,為近現(xiàn)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2)民主氛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做主的民主。
(2)小國寡民體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濫,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等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