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
在即將來臨的高考,很多學生懷著懼怕緊張的心理來面對高考,我們應該越是關鍵時刻,越要保持平靜、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靶撵o如水才鏗鏘”,相信自己:我永遠是最棒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1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
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質量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是從物體運動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況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粗略描述.
②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質點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是對變速運動的精確描述.
(2)速率:
①速率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②平均速率:質點在某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在一般變速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單方向的直線運動,二者才相等.
5.運動圖像
(1)位移圖像(s-t圖像):
①圖像上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所對應速度;
②圖像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圖像是曲線則表示物體做變速運動;
③圖像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從參考點的一邊運動到另一邊.
(2)速度圖像(v-t圖像):
①在速度圖像中,可以讀出物體在任何時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大小等于物體的速度圖像與這段時間軸所圍面積的值.
③在速度圖像中,物體在任意時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圖像上所對應的點的切線的斜率.
④圖線與橫軸交叉,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反向.
⑤圖線是直線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圖線是曲線表示物體做變加速運動.
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2
1.電路的組成: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
2.電路的三種狀態(tài):通路、斷路、短路。
3.電流有分支的是并聯,電流只有一條通路的是串聯。
4.在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并聯的。
5.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里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
6.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電壓表在不超出其測量范圍的情況下可以。
7.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
8.安全電壓應低于24V。
9.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11.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12.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3.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4.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
15.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功和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3
一、聲波的多普勒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有這種經驗:
當一列鳴著汽笛的火車經過某觀察者時,他會發(fā)現火車汽笛的聲調由高變低.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聲調的高低是由聲波振動頻率的不同決定的,如果頻率高,聲調聽起來就高;反之聲調聽起來就低.這種現象稱為多普勒效應,它是用發(fā)現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和物理家.他于1842年首先發(fā)現了這種效應.為了理解這一現象,就需要考察火車以恒定速度駛近時,汽笛發(fā)出的聲波在傳播時的規(guī)律.其結果是聲波的波長縮短,好象波被壓縮了.因此,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傳播的波數就增加了,這就是觀察者為什么會感受到聲調變高的原因;相反,當火車駛向遠方時,聲波的波長變大,好象波被拉伸了.因此,聲音聽起來就顯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u-vs)f,其中vs為波源相對于介質的速度,v0為觀察者相對于介質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頻率,u表示波在靜止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當觀察者朝波源運動時,v0取正號;當觀察者背離波源(即順著波源)運動時,v0取負號.當波源朝觀察者運動時vs前面取負號;前波源背離觀察者運動時vs取正號.從上式易知,當觀察者與聲源相互靠近時,f1當觀察者與聲源相互遠離時。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應
具有波動性的光也會出現這種效應,它又被稱為多普勒-斐索效應.因為法國物理學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獨立地對來自恒星的波長偏移做了解釋,指出了利用這種效應測量恒星相對速度的辦法.光波與聲波的不同之處在于,光波頻率的變化使人感覺到是顏色的變化.如果恒星遠離我們而去,則光的譜線就向紅光方向移動,稱為紅移;如果恒星朝向我們運動,光的譜線就向紫光方向移動,稱為藍移.
三、光的多普勒效應的應用
20世紀20年代,美國天文學家斯萊弗在研究遠處的旋渦星云發(fā)出的光譜時,首先發(fā)現了光譜的紅移,認識到了旋渦星云正快速遠離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據光普紅移總結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遠離速度v與距地球的距離r成正比,即v=Hr,H為哈勃常數.根據哈勃定律和后來更多天體紅移的測定,人們相信宇宙在長時間內一直在膨脹,物質密度一直在變小.由此推知,宇宙結構在某一時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產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G.Gamow)和他的同事們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漸被廣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學家稱為宇宙的標準模型.
多普勒-斐索效應使人們對距地球任意遠的天體的運動的研究成為可能,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頻譜就行了.1868年,英國天文學家W.哈金斯用這種辦法測量了天狼星的視向速度(即物體遠離我們而去的速度),得出了46km/s的速度值。
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三物理期中知識點總結
上一篇:高三物理的相關知識點
下一篇:高三物理上冊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