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作文800字最新10篇大全
看一些高考滿分作文可以提升寫作能力。寫作并非一氣呵成,而是投入精力,精心雕琢件藝術品。自省于此,今后之作文應該更加用心創(chuàng)作,才能讓這件藝術品更加閃亮。一起來看看高考滿分作文800字最新10篇大全,歡迎查閱!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1
唱念做打,生旦凈末,“咿咿呀呀”中粉墨登場,她是中國的國粹——京劇。韻律十足,動感四射,她是大媽們的最愛——廣場舞。
一個陽春白雪,一個下里巴人,看似天差地別,但她們站在一起,笑得燦爛:“不,我們都是中國!”
歷經(jīng)歲月洗禮,炮火紛飛,京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唱詞到唱腔,從服飾到妝容,她就像一個文化符號,使人說起中國,便有個黑臉的包公開始“哇呀呀呀”。而作為舞壇新秀,廣場舞的興起只在近幾年,但鮮明的節(jié)奏、簡單的動作使她迅速在大媽中流行,掀起了一股廣場舞熱。但無論是高雅的京劇抑或是通俗的廣場舞,不可否認的是,她們都給人以精神的愉悅享受。那么對高雅還是通俗的糾結就可放到一邊了。
偌大的廣場,有空地,有戲臺,臺上是水袖青衣,臺下是“動次達次”;臺上人沉浸在戲中,或喜或嗔,或哀或憤,臺下人陶醉在曲中,或進或退,或旋或蹲;有人品一杯香茗,跟著臺上人搖頭晃腦、念念有詞,有人放下手中物什,跟著臺下人旋轉跳躍,舞步翩躚。
什么是雅?什么是俗?每個人臉上都呈現(xiàn)笑意時,又有什么高下之分呢?
如今的中國,有沉迷京劇的票友,也有喜愛跳舞的大媽,他們的審美情趣截然不同,但沒必要爭吵、沒必要糾結,各人有各人的路。地廣物博的中國不敢故作清高,也不撒潑打滾,他推出京劇、廣場舞兩個姑娘,“誰喜歡跟誰玩兒就跟誰玩兒吧!”于是,他笑了,她笑了,大家都笑了。
當今世界發(fā)展迅速,多元的文化也呈現(xiàn)新的面貌,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的中國,其文化更是紛雜。古老的文化藝術與新興的娛樂活動仿佛勢不兩立,但中國以其融會貫通的包容心將兩者有機的統(tǒng)一了起來。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只是中國這個泱泱大國不同的面貌罷了。
當京劇遇上廣場舞,大雅遇上大俗,沒有爭論嘲笑,只有理解友好,雅俗共賞,雅俗皆樂,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快樂,進而整個中國都幸福。
水袖舞青衣,鼓點動腰肢。雅俗共歡樂,幸福滿中國。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2
生活在當下,你不難發(fā)展!生活于當下,你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正以一種強勢的姿態(tài)立于世界,引領世界發(fā)展潮流!發(fā)展是迅猛的,每一天都會發(fā)展為不一樣的美景。魯迅說過:“生活不是茍活,溫飽不是奢侈,發(fā)展不是放縱?!敝袊l(fā)展正以“共享”為馬馳行于世!
“一帶一路”連通沿線國家的合作之心,成就各國的共享之意。當年絲路之繁盛仍在歷史的長河中作為一顆最為明亮的星熠熠生輝,而今“一帶一路”的輝煌交由我們來書寫。有質疑的聲音發(fā)出:“這是否是一次變相的侵略?”“這是否如同當年馬歇爾計劃一般實則別有用心?”面對質疑,中國沒有急得臉紅脖子粗,只一句:“靜待歷史的檢驗!”而后我們看到,越南通了廣播電視、非洲通了水電交通、偭甸經(jīng)濟飛速提高……質疑之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人們興奮的笑臉、閃亮的雙眸和無法合攏的嘴!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為政府與民間之共識。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條路是高鐵之路!是構建“一帶一路”!增加了許多新的內涵。中國高鐵橫空出世以一種不可抵擋之勢越發(fā)成長,躍居世界頂峰而后,成為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鐵的走出國門不僅僅意味著我國高鐵技術的發(fā)展完善,更加展現(xiàn)了我國合作共享的發(fā)展理念,帶動發(fā)展中國家共同發(fā)展!
有了國際的合作共享,共享單車告訴你,國內的共享早已應運而生!作為擁有環(huán)保、共享理念的共享單車以其新穎的運行模式一出現(xiàn)便受到廣大國民的追捧!其展現(xiàn)的絕非單一的共享,也包含有綠色環(huán)保的發(fā)展可持續(xù)目標,共享單車亦有其愛與情的人文關懷。冰心曾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共享便如這一大愛,在人們的心田種播下花種,允以陽光、雨露、終成一片“萬紫千紅”,我們不難看見,今后的天空萬里無云蔚藍如海,人們走在大道上,共享單車成為主流!
若干年后,可以預見,北京的天蔚藍如海,共享單車來往于大道,高鐵帶我們走出國門,“一帶一路”帶走共享的信息,帶回合作的意愿!
“共享是將薔薇贈予,你留我以花香!”中國正作為一顆正午的太陽,以其強有力的光芒,普照全球大地,共享光輝!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3
親愛的朋友們,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
如果你側耳傾聽,你是否聽到了那田間蛙鳴和大漠中的駝鈴?
俯瞰中國鄉(xiāng)村的上空,田間依舊的蛙鳴見證了美麗鄉(xiāng)村的嬗變。中華有詩云:“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睆年P注“三農”到精準扶貧,時代的巨輪飛速向前時,鄉(xiāng)村不曾被拋下。它以非凡的活力實現(xiàn)了自身的蛻變,呈現(xiàn)出一幅山水美、人情美的淳樸畫卷。
從微觀層面上,無數(shù)致力于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人們成為時代的先鋒。耶魯大學村官秦玥飛帶領鄉(xiāng)村率先走上信息化的軌道;三十年支教女教師以芳蘭振蕙葉之姿,使“支月英”這個名字鐫刻在兩代人的記憶之中。魯迅曾說:“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闭菓阎鴮︵l(xiāng)村大地最深沉的眷戀和責任,無數(shù)人與曾經(jīng)的這方土地有了再難分割的羈絆。從宏觀層面上,國家的發(fā)展從未遺忘農村,從頂層設計再到基層探索,湘西十八洞村的扶貧經(jīng)驗至今還在傳播,三權分置體現(xiàn)的對農民的關懷也仍是人們感念的對象。
大風起于青萍之末,知止而后有定,激蕩之中而后有靜。
放眼宏觀的國際,新絲路上又響起的陣陣駝鈴,傳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集體鄉(xiāng)愁。西方有諺云“獨木不成林”,非洲朋友也說“水漲荷花高”,一帶一路的“傳奇”構想是古老中國全球擔當?shù)谋碚?,它不是以中國霸權睥睨一切,而是以開放的懷抱包容世界。
當普惠互利共贏成為全球治理的共同呼聲,中國成為最勇敢的弄潮兒。當“逆全球化”的言論甚囂塵上,當?shù)厍虼宓臉酚^之幕徐徐降下,有人發(fā)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的憂患之問。一帶一路成為全球對于中國治理方案的共同期待。中國人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凝聚成責任擔當,古老的絲綢之路是養(yǎng)分之源,全新的發(fā)展理念又為其注入了不竭的活力。
當蛙聲伴著田間的風傳遍廣闊的美麗鄉(xiāng)村,當駝鈴載著國際的夢奏響一帶一路之歌,你會看見古老中國日益崛起的身姿,它化為一聲厚重的龍吟,泅渡了歷史的重洋,激蕩在七大洲的上空。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國,我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我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
今日少年人,當蛙聲伴著駝鈴,我們向前邁步的腳步聲應當更加鏗鏘有力才是。
世界青年人,也請讓我們伸出手,握一握,共同穿越巨變的中國。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4
有位作家說,人生要讀三本大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以及“心靈之書”。我認為這三者間是存在漸進關系的,好比一個人,由淺入深,是個不斷上升,臻于完善的過程。
在人生的初級階段,有字之書是我們的啟蒙書。從教科書到教師推薦讀物,我們廣泛地涉獵,饑渴地汲取。與此同時,我們的視野由一個小屋子擴展到山河大地,三觀不斷被塑造與鞏固,堅固到支撐起了無數(shù)獨特的思維與個體,由此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個跨越,方稱作獨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書的累積鋪墊,人才能讀懂無字之書的深義。從有到無,是一種心智的升華。亞里士多德將閱讀稱為一種提前的情感操練,它讓人在面對未知的世界時不那么驚慌?!叭展庵?,并無新事”。在儲備了大量的見聞與學識后,人方能順利地進入社會,將停留在書本與經(jīng)驗的追擊曝光在實踐與現(xiàn)實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與蛻變。
社會這本無字之書,與有字之書難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讀懂無字之書,立身于無字之境,需要經(jīng)歷幻滅的痛苦與現(xiàn)實的錘打?!稙跬邪睢访枥L了一個理想的、虛幻的社會,從書中走入現(xiàn)實世界中,這里存在著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穩(wěn)地著地。書籍總在教育我們要追求平等與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學校卻將這些“幻滅給人看”。這所大學每年都會舉行一場運動會,比賽上無分男女,無分年齡,無分健全與否,只要愿意都可參賽。松島先生說:“我們想讓學生知道,真實的社會就是不公平的,我們要學會接受?!边@是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的撕裂,從有字之書進入無字之書必須承受的痛苦。
一個人能夠讀懂無字之書,尚且只能稱他為實用型人才,他有相當?shù)闹R儲備,又有面對社會的理性與思考,但他還缺乏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是只有心靈之書才能賦予他的。羅曼?羅蘭曾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后依然熱愛生活?!蹦軌蜃x懂心靈之書的人必然是個具有普世情懷,具有心靈的流動性與敞開性的人。像王小波游走于自我與世界之間,用諧趣的話語點醒世人的麻木,這難道不是一種普世的情懷嗎?余秋雨在山川間游吟卻始終緊貼大地和人群,這難道不是一種對世人的大愛嗎?“激情”一詞在古希臘中解釋為“由自我延伸出來的對他人的愛”,這種愛與激情能夠充盈無字之書,讓人的心靈豐富且美麗。
一個熱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會再到貢獻社會,由有字之書到無字之書再到心靈之書,由淺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構成了完滿的人生。而人生如書,不應跳讀,不應倒讀,頁頁品味,細細翻看,人生的真諦正在這一過程之中。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5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與心靈之書,竊以為他所言極是。人唯有在書頁蹁躚于指尖,雙足扎根于生活,同時不斷翻閱,省察,增刪,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內心,方能成器。
楊絳曾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讀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許多無謂的煩惱?!笨梢姟坝凶种畷笔堑於▊€人思想的基礎。古人精挑細選出《古文觀止》為蒙學教材,正是因為白紙黑字間的前人經(jīng)驗,智慧能為閱歷尚淺的少年素絹般人生底色上繪上萬紫千紅。“有字之書”貫通了個體與群體,當代與未來,讓人的雙腳還不夠堅實時,眼光便能深邃至整個世界。這些字中所傳達的思想,描繪的歷史,奔涌的情愫為我們在信息化洪流裹挾下的靈魂提供了一絲以文學對抗“存在的荒蕪”的可能。
然而紙上得來總覺淺,皓首窮經(jīng)迸發(fā)不出莫言對高密鄉(xiāng)的熱情,也無法讓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擁有如此悲壯的關懷。從有字之書中得到的箴言,體悟,終究要在無字之書中得到驗證與升華。那是獨一無二的社會閱歷,人生軌跡所淘洗出的精粹與沉淀。于生活的無字之書中,沉潛于書頁上的人生百態(tài)被淋漓演繹,比起做一個旁觀者,置身其中的感受更加鮮活也更加殘酷,它讓人們避免陷入“群體無意識代替?zhèn)€體無意識”思維吞并,讓農村婦女范雨素質樸的文字也能直擊人心。無字之書鞭撻虛幻,讓閱讀他的人們時刻保持著清醒與冷靜,同時又保有溫熱的關懷和悲憫:站在時代制高點上的關懷與感同身受的悲憫,這或許正是曹文軒所呼吁的兒童文學中缺乏的“無字之書”!
無論有字無字,眼見耳聞,終歸是要落實于心。再多的有字之書,倘若不內化于心,不過是附庸風雅地賣弄墨水,再多的無字之書,倘若不內化于心,也只落得“海歸”變“海龜”般尷尬境地。黑塞的一句話如同黃鐘大呂,“世界上最讓人恐懼的恰恰是通往自己的道路”。翻開心靈之書,是近乎嚴酷的自省,是修剪不必要的枝枝蔓蔓,增添來自有字和無字之書的吸納與內化,是冷靜地直面內心,與自我對話的過程?!拔崛杖∥嵘怼?,不妨說日閱心靈之書。這是一個更需要勇氣與意志的過程:帶著剜肉補瘡的決絕,攜著刮骨療傷的清醒,將如附骨之疽般的狹隘、嫉妒、自私悉數(shù)斬斷,成就“心如明鏡臺”。在信息與行動嚴重不對等的時代,科技經(jīng)濟等理性力量逐漸占領人文關懷的當下,我們更要以書本和大地澆灌心靈。這位作家的話,無疑振聾發(fā)聵。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6
浴火于跌宕的煙霞
“跌宕風流,煙霞筆端?!闭咕矶啠昵暗臍g與悲歷經(jīng)歷史湍流,流瀉于筆端,凝聚為《浮生六記》的素紙黑字,喃喃囈語著人生的得與失?;蛟S,人生的得與失不應僅僅被框定為終點標志,其以過程的形態(tài),為新的起點奠基。
世殊事異,得與失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結果與定論,但其本質上是現(xiàn)實因素與個體力量相互碰撞與滲透而產(chǎn)生的階段性彌合與落差。誠然,將其視作終點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正如露易絲的低調而頑強的希望詩學,站在終點的視角,以鉛華洗盡水落石出的言語總結人生的得與失。誠然,這是對世界悲劇性的一種紓解,也是一種對人生得失的豁達胸襟。同時,“得與失”揚起風帆,扎入時代的大海,在內在結構上它越發(fā)玲瓏而幽微,將其僅僅作為“終點”是否顯得粗野而暴戾?倘若如此,那么加繆筆下的“荒誕”是否便淪為僅剩消極意義的說辭?
然而,屠格涅夫曾言:“生命的洪流在我們身外,同在我們內心,綿綿不息地泛濫?!痹诘门c失交錯中,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不容忽視。援引悲劇式英雄的內涵:“吾魂兮無求乎永生,竭盡兮人事之所能。”激情與困苦并存的荒誕英雄歷經(jīng)登頂之得墜石之失,而攀緣山頂?shù)钠床^程本身足以充實一顆人心。假如他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著,那他的苦難又從何談起呢?以得失視作過程,所以,巖石照舊滾動;所以,西西弗斯不再是徹底的悲劇英雄;所以,“我們孤立無援”的悲歌終將轉化為“我反抗,故我們存在”的前進號角。
陳平原先生曾言:“所謂‘韌性’,就是在升降起落時能夠從容應對?!倍瘟x孚認為:“沒有經(jīng)驗是人類的普遍狀態(tài)?!庇墒怯^之,得與失具有延長性與普世性特征,穿梭于漫漫人生征途。而馬爾克斯筆下“亙古的旅途”更印證著人生的得與失以過程的形態(tài)伴隨著生命的旅途。掬水月在手,臨淵回眸。忽憶及擁有弱德之美的垂暮美人葉嘉瑩懷著一代人的樸素與誠摯,以體認生命的方式書下《哭女詩》,站在人生全新的視角上,坦然地重新面對人生得失,折射出生命質地的強韌與深微。而吾輩青年芝蘭秀發(fā),或許沒有豐功偉績之得,沒有墜入低谷之失,但應持有葉嘉瑩先生的坦然與從容,將“得失”沉淀。
所以我不愿將人生的得與失僅僅視作終點的意象標志,我愿以木心式“生命不安現(xiàn)狀”的沖動,賦予其新起點的內涵。愿我們能秉持臨淵回眸的生命意識懷著那份坦然與從容,接下得與失留給我們的這份沉重,走在得與失的歷史延長線上,站在歷經(jīng)得與失的新起點上,從浴火于跌宕的煙霞中走出,與時代進行不帶自憐的抗爭,重新締造屬于自己跌宕人生的煙霞。于是乎,我們便能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再出發(fā)。
層次清晰,觀點鮮明。文章開篇簡潔明了,由“跌宕風流,煙霞筆端”直接引出自己的觀點。緊接著駁斥了把“得與失”看作是一種“結果與定論”的傳統(tǒng)觀點。然后引用屠格涅夫、陳平原、段義孚、馬爾克斯等人的名言,從正面論證“得與失”是“以過程的形態(tài),為新的起點奠基”。說理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最后,以葉嘉瑩的事例來回答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我們應該“怎么做”的問題。論證多樣,語言嚴謹。文章正反對比論證,凸顯論證力度。多處運用反問句式,使得說理力度加強。大量引用名人名言,不僅讓說理深刻,富有論證力度,更體現(xiàn)了文章的文學美、藝術美。多處比喻手法的運用,也增添了說理的形象性、生動性。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7
我看管仲
有人認為,英雄應是站在榮耀之巔,享受無上的榮光和贊美。但我認為真正的英雄應是這樣的。
春秋戰(zhàn)國,硝煙彌漫,中原各國自相殘殺。國內明爭暗斗,北狄、南蠻、東戎、西夷大舉侵犯中國。舉世皆濁有一人獨清;眾人皆醉,有一人獨醒。
“微管仲,吾將被發(fā)左衽乎!”
管仲,于戰(zhàn)火紛爭中崛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他先前侍奉于公子糾,面對公子糾的敗落,他面臨一個問題:死或不死。是用死亡來表達自己的忠心赤膽,亦或是保全姓名于亂世,完成自己治世之理想?他的同僚選擇了死亡:召乎死之。而管仲則選擇了后者:管仲請囚。他深知,他不能死,他要為更偉大的事業(yè)而奮斗,他不拘于此小節(jié)?!肮芤奈嶂斡诟邆?,使相可也?!彼A了,他贏得了齊桓公的信任,任卿相。助小白完成了北杏之盟、荊之盟,齊侯會宋公、衛(wèi)候,會陳人、蔡人等一霸春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不拘于小節(jié),有偉大的抱負和理想,并有與之匹配的才華。
管仲,于民族大義中抉擇,以仁為本,解救中原!
狄人伐邢,救亦或是不救?救,對齊有何益處?邢國遠于千里之外,路途遙遠,風餐露宿,將士疲敝,能不能贏先不說,光是外出花銷便會拖垮齊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救,狄人距齊甚是遙遠,一年兩年似乎也打不到這里來。救還是不救?管仲給出的回答是“救”“夷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宴安酖毒,不可懷也?!痹娫唬骸啊反撕啎也粦褮w’請救邢以從簡書。齊人遂救邢?!闭驹诒緡牧隹紤],自然不救為好,可是站在仁義、站在中原文化的角度來看,救,必須救,現(xiàn)如今禮崩樂壞,中原文化處于千鈞一發(fā)之際。若不救,將使千古仁義毀于一旦,使千年的文明消失殆盡。他深諳此理,所以“縱千萬人,吾往矣”。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在大局面前,不顧及小家的利益。在歷史興衰面前,能敏銳察覺出時局的變化,做出有利于天下的決定,是的,是天下,不在一人,一家、一國,而是全天下。
真正的英雄就是像管仲一般,能于亂世之中崛起,不拘小節(jié),真正的英雄應以仁義為本,以天下為己任,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8
這,才是成熟的模樣
阿木生活在大山里,從小就跟著阿婆一起生活,很少跟爸媽見面。沒辦法,家里太窮了,如果爸媽不出去務工,阿木一家是生活不下去的。阿木小時候聰明懂事,天天幫阿婆干活兒,村里人都喜歡他??呻S著阿木一天天地長大,那個乖巧的孩子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飛揚跋扈的野小子,每次提到他村里人都感到可惜。誰也不知道阿木改變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阿木,回來啦?”夜已經(jīng)深了,阿婆像往常一樣等著阿木,“快來吃飯吧,菜熱好了!”阿木看到阿婆用她那雙粗糙瘦弱的手顫巍巍地把飯遞給自己,又顫巍巍地縮回去。阿婆年紀大了,眼睛也不好??粗⑵?,阿木很愧疚,可是……
可是,阿木多希望多見見爸媽,他覺得自己如果變成壞人,多做幾件壞事,爸媽一定會多回來幾次教訓自己。他曾經(jīng)把這個想法告訴過自己最好的朋友,那個朋友卻說:“你也太幼稚了吧?”從此,阿木與他不再來往,阿木覺得自己沒錯。
第二天,阿木照常去了后山,那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山上種滿了蘋果樹,秋天馬上到了,蘋果快豐收了,那是阿木最開心的時刻,可開心持續(xù)不了多久,因為蘋果賣不出去,只能爛在大山里,豐收的喜悅霎時變?yōu)槭涂喑?/p>
第三天,村里來了個陌生人,大家叫他“扶貧干部”。阿木聽村里人說他能把蘋果都賣出去,還能把外出務工的人都帶回來,阿木高興得手舞足蹈。
從這天起,阿木開始忙了起來,他幫村里人收蘋果,幫扶貧干部跑腿。阿木看著路一點點鋪起來,水果一車車送出去,村里外出務工的人一個個回來,他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年秋天,蘋果又要豐收了,阿木又來到后山,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的身邊多了兩個人——阿木的爸媽。他們看著眼前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孩子,眼里泛起了淚花——他們的阿木長大了。
而此刻,阿木在想什么呢?阿木遠遠地望著成熟的蘋果,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1、主題切合時代,突顯鄉(xiāng)村振興??忌v述了一個生長于大山、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故意變壞”,扶貧干部來到山里幫助村民振興鄉(xiāng)村后他又變好的故事,既對接本次作文“成熟”的話題,又暗合國家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立意高遠,時代感強,切入角度巧妙。
2、情節(jié)設計合理,結尾余韻悠長。文章敘寫阿木的轉變過程,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阿木由“聰明懂事”變得“飛揚跋扈”的原因,直到第四段才有所交代,吊足了閱卷老師的胃口。結尾扣合“成熟”話題,含蓄雋永,意猶未盡。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9
價值需要時間的沉淀
我認為,人們認識事物的價值,需要時間的沉淀。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事物的價值。什么是事物的價值?我想,窗臺邊上花草的觀賞價值,講臺上粉筆的使用價值,這些都可以稱為物的價值,可見,萬事萬物都有屬于自己的價值,并且這些價值隨著時間改變著。
其次,我們要考慮人與事物的價值的關系。人們作為一種高等生物存活于世、顯然是要滿足自身需求的、人們要滿足生存需求,就要獲得稻米麥面的營養(yǎng)價值;人們要滿足安全需求,就要獲得住所的空間價值;人們要滿足社會需求,就要獲得自身的能力價值。所以人們是依賴于各種事物的各種價值的。當然,人們的需求也隨著時間而改變。
時間的沉淀,不僅僅包含著事物的變化,更包含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進度與思考過程。
正因為人們的需求,人們才需要去認識事物的價值,才能得到事物的價值。那為何說,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呢?愚以為,原因有二:其一,事物的價值不盡相同,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其二,人們的認知狹隘有限。人對于自然,顯然是渺小的,所以人只能認知自己能認知到的事物的價值。而且,人的認知也需要時間。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其中,秦人因奢靡而覆滅的事就具有一種歷史價值,而這件事,如果不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不經(jīng)過深度思考,顯然不能得出文中的結論。
如果某些人在某些事上能不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不經(jīng)過思考的過程,認知到某件事物的本質,這種人是幾乎不存在的。也許有些人能根據(jù)經(jīng)驗進入一種“頓悟”的境界,那也必定有經(jīng)驗的鋪墊,如蘇子所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彪m然蘇子能超脫于時間去感知事物,那也是在他看過那些絢爛的、樸實的光景之后得出來的結論。
綜上所述,事物價值的體現(xiàn)需要時間的沉淀,同時,價值是無限的,人們的認知能力是滯后的、有限的,以滯后去面對變化,以有限去面對無限,這顯然是需要時間的沉淀的。所以,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事物的價值才能被人們認識。
內容:論據(jù)得當,論證有力。本文在舉花草、粉筆等實例說理的基礎上,又以杜牧、蘇軾的名言作為理論論據(jù),條分縷析地進行論證說理,二者水乳交融,有機統(tǒng)一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表達:形式新穎,邏輯嚴謹。文章借助恰切的古文名句作為“題記”來凸顯主旨,讓讀者一目了然地知曉所要闡釋的中心。接著,開頭言簡意賅地扣合文題,總領全文,中間主體部分具體論證,結尾與開頭呼應,彰顯出行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嚴密性。
特征:擬題精準,緊扣材料。寫作材料作文,擬題至關重要,一個契合材料、準確新鮮、凸顯論點的文題,無疑能夠受到閱卷人的青睞??忌钪死?,并且很好地達成了要求,應該鼓勵。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10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笨鬃尤缡钦f。患得患失的人是圣人口中的“鄙夫”——品質低下的人。低在何處?鄙夫不知道一時的得失代表的只是過去,是為目光太短淺。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得勢又如何?雖然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如果“子系中山狼,得勢便猖狂”,你的人生又能走多遠?秦始皇自以為天下已定,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已成就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結果呢?身死而為天下笑,秦之帝業(yè),不過區(qū)區(qū)十數(shù)年。太在乎自己到手的東西,以為人人都想搶奪,時時擔心失去,就算得到了,也沒有幸福可言。
得到之后不懂得珍惜,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家業(yè),你也守不住。比如,六國的那些子孫,其先輩“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然“子孫視之不甚惜”,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所以,最該擔憂的不是得到什么或者為什么還沒有得到,而是得到之后又如何固守,乃至拓展。而那些失去之后就開啟“破罐子破摔”模式的人,“今日割十城,明日割五城”,這樣的人連天天只知道撞鐘的和尚都不如,只能用“茍且偷生”來形容。
鄙夫太在乎個人的得失,功利心太重,是為心胸太狹窄。
這山望著那山高,就是不愿踏實走好腳下的路;吃著碗里的惦記鍋里的,就是品味不到飯菜的香。得,是他們欲望一點點膨脹的起點,對他們而言,得,永遠沒有終點;失,是他們悲觀絕望的起點,對他們而言,失,永遠最好不要到來。那些精致利己主義者就是這樣的人。你把得與失看成過程?那簡直等于要了他們的命!過程?時間太久,又難以掌控。他們要的是結果,得與失的結果。當然,他們要的結果只能是“得”,哪怕是鍍金的十字架,臨死前也要用力抓住。
人生天地間,獲取財富,是得;做慈善公益,也是得。利已是得,利他也是得:利己,成就的是個人的幸福;利他,成就的是美好的名聲。所以,得與失到底是起點,還是終點,還是過程,就看你選擇做一個患得患失的“鄙夫”,還是做一個事理通達的智者。
有善始者實繁,把得失當起點,能走好開頭的人不少;能克終者蓋寡,把得失當終點,患得患失的人太多。而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在火炬?zhèn)鬟f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才能溫暖世間。
貼合題旨,立意高遠。本文宕開一筆,圍繞孔子所說“患得患失”的“鄙夫”展開,闡述了其兩大特點,從反面論證一個人“如果太在乎得失”是為“心胸狹窄”,從而水到渠成地提出要做“一個事理通達的智者”,首尾遙相呼應,立意高遠。事例經(jīng)典,語言優(yōu)美。本文先駁后立,將“鄙夫”之所想之所為揭露得入木三分,再深入辯證分析“得與失”,事例經(jīng)典,批駁有力,令人深深嘆服。本文語言優(yōu)美,文白結合,整散句相結合,句式靈活多變,既有很強的可讀性,又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緊扣教材,活學活用。本文課內經(jīng)典篇章的引用或化用比比皆是,能給同齡人以很好的啟發(fā)——“課文就是寫作最好的例子”。
高考滿分作文800字最新10篇大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