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shù)學符號大全
數(shù)學符號的發(fā)明及使用比數(shù)字要晚,但其數(shù)量卻超過了數(shù)字?,F(xiàn)代數(shù)學常用的數(shù)學符號已超過了200個,其中,每一個符號都有一段有趣的經(jīng)歷。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數(shù)學符號大全,接下來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數(shù)學符號大全
大寫 | 小寫 | 英文注音 | 國際音標注音 | 中文注音 |
Α | α | alpha | alfa | 阿耳法 |
Β | β | beta | beta | 貝塔 |
Γ | γ | gamma | gamma | 伽馬 |
Δ | δ | deta | delta | 德耳塔 |
Ε | ε | epsilon | epsilon | 艾普西隆 |
Ζ | ζ | zeta | zeta | 截塔 |
Η | η | eta | eta | 艾塔 |
Θ | θ | theta | θita | 西塔 |
Ι | ι | iota | iota | 約塔 |
Κ | κ | kappa | kappa | 卡帕 |
∧ | λ | lambda | lambda | 蘭姆達 |
Μ | μ | mu | miu | 繆 |
Ν | ν | nu | niu | 紐 |
Ξ | ξ | xi | ksi | 可塞 |
Ο | ο | omicron | omikron | 奧密可戎 |
∏ | π | pi | pai | 派 |
Ρ | ρ | rho | rou | 柔 |
∑ | σ | sigma | sigma | 西格馬 |
Τ | τ | tau | tau | 套 |
Υ | υ | upsilon | jupsilon | 衣普西隆 |
Φ | φ | phi | fai | 斐 |
Χ | χ | chi | khai | 喜 |
Ψ | ψ | psi | psai | 普西 |
Ω | ω | omega | omiga | 歐米伽 |
常見數(shù)學符號
+-×÷﹢﹣±/=≈≡≠∧∨∑∏∪∩∈⊙⌒⊥∥∠∽≌<>≤≥≮≯∧∨√﹙﹚[]﹛﹜∫∮∝∞⊙∏??????????·∶?????????∴∵∷αβγδεζηθικλμνξοπρστυφχψω%‰℅°℃℉′″¢〒¤○㎎㎏㎜㎝㎞㎡?㏄㏎mlmol㏕Pa$£¥㏒㏑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微毫厘分百千萬億兆吉 |
幾何符號 |
---|
⊥ ‖ ∠ ⌒ ⊙ ≡ ≌ △ |
代數(shù)符號 |
∝ ∧ ∨ ~ ∫ ≠ ≤ ≥ ≈ ∞ ∶ |
運算符號 |
× ÷ √ ± |
集合符號 |
∪ ∩ ∈ ? ? ? ? |
特殊符號 |
∑ π(圓周率) |
推理符號 |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數(shù)學符號的歷史
例如加號曾經(jīng)有好幾種,現(xiàn)在通用“+”號。
“+”號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變而來的。十六世紀,意大利科學家塔塔里亞用意大利文“plu”(加的意思)的第一個字母表示加,草為“μ”最后都變成了“+”號。
“-”號是從拉丁文“minus”(“減”的意思)演變來的,簡寫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說,賣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賣了多少。以后,當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時候,就在“-”上加一豎,意思是把原線條勾銷,這樣就成了個“+”號。
到了十五世紀,德國數(shù)學家魏德美正式確定:“+”用作加號,“-”用作減號。
乘號曾經(jīng)用過十幾種,現(xiàn)在通用兩種。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shù)學家奧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個是“·”,最早是英國數(shù)學家赫銳奧特首創(chuàng)的。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認為:“×”號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對,而贊成用“·”號。他自己還提出用“п”表示相乘??墒沁@個符號現(xiàn)在應用到集合論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紀,美國數(shù)學家歐德萊確定,把“×”作為乘號。他認為“×”是“+”斜起來寫,是另一種表示增加的符號。
“÷”最初作為減號,在歐洲大陸長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國數(shù)學家奧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線)表示除。后來瑞士數(shù)學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數(shù)學》里,才根據(jù)群眾創(chuàng)造,正式將“÷”作為除號。
平方根號曾經(jīng)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兩個字母合并起來表示,十七世紀初葉,法國數(shù)學家笛卡兒在他的《幾何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是由拉丁字線“r”變,“——”是括線。
十六世紀法國數(shù)學家維葉特用“=”表示兩個量的差別??墒怯=虼髮W數(shù)學、修辭
任意號
學教授列考爾德覺得:用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來表示兩數(shù)相等是最合適不過的了,于是等于符號“=”就從1540年開始使用起來。
1591年,法國數(shù)學家韋達在菱形中大量使用這個符號,才逐漸為人們接受。十七世紀德國萊布尼茨廣泛使用了“=”號,他還在幾何學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號“>”和小于號“<”,是1631年英國著名代數(shù)學家赫銳奧特創(chuàng)用。至于“≯”、“≮”、“≠”這三個符號的出現(xiàn),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號“{}”和中括號“[]”是代數(shù)創(chuàng)始人之一魏治德創(chuàng)造的。
任意號來源于英語中的any一詞,因為小寫和大寫均容易造成混淆,故將其單詞首字母大寫后倒置,如圖所示。
關于數(shù)學符號大全相關文章:
關于數(shù)學符號大全
上一篇:關于數(shù)學的由來簡介
下一篇:高一數(shù)學教案模板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