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讀后感范文500字
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高尚的美德,只有寬恕別人,才能給自己帶來廣闊的天空。
寬容讀后感1
“寬容就像自由一樣。沒有人能光靠祈求,就能得到它,如果不永遠小心、警惕、沒人能保有它。” -----房龍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1882年1月14日 -- 1944年3月11日),荷裔美籍歷史通俗讀物作家。房龍的作品多以散文的形式敘述、評論歷史事件及人物,他生動詼諧的文筆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以一種輕松的方式了解歷史的大致脈絡,因此很受普通讀者歡迎。
我最早接觸到《寬容》是在高中的教科書中,里面選了《寬容》的序言,我還記得那是一位手持真理的漫游者跟守舊老人的對抗,其中漫游者遭受死刑,尸體被丟下山谷,而最后遵守律法的守舊老人還是通過漫游者開拓的路投奔了新生活,被稱為先驅者的只剩下了殘缺不全的骨頭和別人遲來的敬仰。
房龍淺顯的說出了這個道理: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過去,也發(fā)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fā)生了。
通過《寬容》,我們能更好的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方宗教史。其實西方宗教史上的對立與融合、迫害與反迫害,歷來是個復雜而敏感的問題。房龍以他犀利的眼光,從不同宗教派別的沖突中去尋找背后的深層根源。最終他看到:歷史上的宗教改革家假以“宗教改革”的名義,對一切不利于自己發(fā)展的思想創(chuàng)新進行殘酷迫害,這種精神上的不寬容導致的恰是他們的“敵人”犯下的那些錯誤。借助于房龍的“寬容”之眼,我們不難對宗教史乃至一切精神文化現象的發(fā)展有一個清晰的輪廓。
《寬容》以宗教為載體來向人們闡述個社會的變遷與進步,大部分人包括我覺得寬容只是一個外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本書可以當做一部社會發(fā)展變遷史看待,作為線索——寬容自身的在人們內心中地位的完善——完美地把整個歐洲中世紀與近現代串連在一起,使讀者對當時社會境況的發(fā)展脈絡有清晰的梳理——民眾的愚昧,教士的腐朽,宗教裁判所的黑暗,先行者的悲壯【序言】以及理性先人的壯舉都深深的震撼著閱讀人的內心。文中最多的就是“守舊老人”(教皇、宗教裁判所等)對“先行者”(布魯諾、伏爾泰等)的迫害,當然還有當權者互相的傾軋,宗教與科學的對抗,服從與溫飽的抉擇,社會與理想的碰撞……
也許本書闡述的正是一種寬容與不寬容的對立,房龍娓娓道來現實的殘酷。
總的來說人類文明進步發(fā)展的歷史就是寬容的歷史,誠如書中所言階級之間的不寬容會帶來血的教訓,而當代社會中的層際鴻溝,勞資關系,官民關系,警民關系在世界各國中普遍存在不正是這種歷史的延續(xù)?黑格爾說過:歷史會重復兩次??梢苍S不止兩次,就像書中展現的那樣。
寬容讀后感2
幾乎是花了一個假期時間,終于把房龍的《寬容》看完了,以前讀過,而今再讀,感受又有不同。
首先是對于“讀書”本身的認識有了提高。隨著年齡的增長,求知欲明顯下降,因此,對于讀書這件事,更多的是一種向往,而不是行動,即想讀,可又不去讀,說不讀,卻又常常產生一種在讀書的幻象。這就象一個人,面對一間屋子,一扇門,想進去,卻總是邁不出步子,于是就在門外徘徊,想象著屋里的美好景致,從而產生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當然,頭腦清醒的時候,也會產生一種羞愧感。究其原因,一是懶,二是恐懼。害怕忍受寂寞,不愿吃苦,對自己沒有信心,擔心和作者無法進行思想上的溝通。其實,這毫無必要。書的世界是最“寬容”的,它可以容納一切,高雅的、粗俗的、理性的、感性的,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味口,只要你愿意張開嘴,就一定能吃得滿意。問題的關鍵就是,你一定要行動。
《寬容》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下讀完的。
說實話,房龍的歷史書不好讀。從他的文體風格上說,文字優(yōu)美、生動,但正是由于他太過于注重修辭和比喻,(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如此),反而讓人有一種晦澀難懂的感覺,你會覺得讀得輕松,理解起來卻很費勁。也許他的出發(fā)點是想把“歷史”寫得更加通俗一點,更加生動有趣一點,好讓更多的人去接受和喜愛歷史,殊不知,任何一門知識都要有一定的受眾,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所有的知識的。就拿《寬容》本身而言,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知識,沒有一定的哲學知識,是很難把它讀得懂的,也不可能體會到與房龍心心相通的快樂,如此,倒不如規(guī)規(guī)矩矩地介紹歷史知識來得好一點,快一點。
咬著牙讀完,倒也讀出了點“樂趣”,發(fā)現房龍竟然是個“歷史唯物主義”者,他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和事。對于一個歷史人物的思想形成過程,他能從這個人的家庭背景、所受的教育、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等各方面去綜合地、客觀地分析,從而得出結論,找出其行動的思想必然性;對于社會現象也是如此,他總能把某一社會現象形成的歷史背景歸納得很清楚,并且形成自己的觀點,當然,這些觀點可能是符合歷史原貌的,也可能不符合,但誰又能完全保證自己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呢?人畢竟是人,總有一些主觀的東西在里面,但只要堅持“從材料到結論”的方法,我認為就是好的。
也許,很多歷史學家都是這樣,只不過我讀得太少而已。不過,這也說明兩個問題。其一:歷史唯物主義并非馬恩專屬。其二: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至少是科學地研究歷史的方法。
最后,關于“寬容”本身,房龍絕大多數時間在闡述“宗教的不寬容”,雖然在開始和最后,他也提到了“寬容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以及“人性的寬容”問題,但都沒有很深入地論述,而這才是我真正想要讀到的,遺憾!尤其是“人性的寬容”問題,這已不屬于歷史學范疇了,更多的是社會學、哲學、倫理學與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了。由此使我想到,人是多么復雜的動物啊,我們對于人性的了解、對于人自身的了解,實在是太缺乏、太缺乏。很多時候,我們對于自己的行動,根本無法去做出合理的解釋,我們的行為背后,倒底隱藏著什么呢?真是神秘難測的世界,也許,這個世界只屬于上帝。
好了,讀書是苦的,但反思是甜的。那就敲門進屋吧。
寬容讀后感3
寬容是一種胸襟,是一種氣度,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待人處世的藝術。它體現了人格,它將友愛、體貼、理解與氣度完美的凝縮于一點。睚眥必報的人生將會烽火四起,讓人心力交瘁,而寬容能融洽氣氛,交流情感,從而使人獲得真知真情。
紫羅蘭把清幽的香氣留在了踐踏他們的腳下,這就是寬容;大海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納了百川千河,這就是寬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寬容。當與同學發(fā)生矛盾時,多一點寬容;當別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犯了你,多一點寬容;寬容是相互的,當你對別人做到了寬容,別人也會對你做到寬容,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就會多交一個朋友。寬容是一把小巧的金鑰匙,能靈巧打開兩顆相對封閉的心靈;寬容是一種明澈的潤滑劑,能融合兩顆相互抵觸的心靈。 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夜晚,在美國東海岸,有位韓國學生走出公寓去寄一封信。路上,11個不良少年將他圍起來,拳打腳踢將他打死了。兩天內這11個人一一被逮捕。社會大眾都要求嚴懲他們。然而,這位死者的家長卻給有關當局寄來一封信,要求盡可能減輕對這群孩子的懲罰,并捐獻一筆基金,作為這群孩子出獄后重新生活及社會輔導的費用。他不愿仇恨這些少年,他只希望這些少年從殘暴、粗魯、野蠻和病態(tài)的虐待性格中獲得新生。這位偉大的家長在飽嘗喪子之痛 的同時居然做出了這么令人驚訝的決定,這種寬容是常人無法做到的。這種寬容或許可以拯救了11個孩子。
斯賓諾莎說:“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愛和寬容征服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所以天空廣闊無邊;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壯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涯。人生因為有了寬容而多了幾分溫情,生命因為有了寬容而添了幾許高貴。
寬容讀后感4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人打交道,與外界產生各種聯系,那么,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便顯得由為重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就是寬容。
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交往禮儀中的重要原則之一。它表現為一個人待人寬厚,有氣量。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有些磕磕碰碰,學會大度和寬容,可以使我們有一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因此,我們不應對別人的過錯耿耿與懷,念念不忘。同樣,生活的路也正因為寬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寬。
嚴于律己,寬以帶人,是為人處事的最高境界,也是具有良好修養(yǎng)的重要體現。在生活中,我們寬容一些,忍讓一些,就什么不愉快的事也解決了,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p>
人都是有感情,有尊嚴的,既需要他人的體諒,又有體諒他人的義務。寬容是人的內在美的反映。一個人的修養(yǎng)有多深、氣度有多大、胸懷有多廣,無不從寬容上體現出來。讓我們敞開自己的胸襟,捧出你們的善心,寬容你們的朋友和“冤家”,讓生活永遠充滿溫馨和睦吧!
寬容讀后感5
寬容是一朵幸福之花,開放在每個人心田最富饒而肥沃的土地:寬容是一抹淡墨,潑灑在遠方最廣闊而純凈的天空:寬容是一塊純潔無瑕的冰,裝扮著整個冬季靜謐的理解。
因為它的馨香,讓世界更加芬芳;因為它的淡忘寬宏,讓天空不會被雜質覆蓋;因為它的平靜豁達,讓冬季只是安靜沒有憂愁的劃痕。
寬容是我們每個人的寶兒,我們應該去把握擁抱它。 很多時候常聽周圍的人哀聲嘆氣:“真是的”“憑什么啊?”“這絕對不是我的錯”等諸如此類的話,不用說一定是又發(fā)生了爭執(zhí)而苦惱,或者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瑣碎的小事惹得傷神。但幾乎沒有人說過:”或許是我做得不夠好。“沒事的?!边@種擁有“宰相胸襟”,以德報怨的事情幾乎蕩然無存,這說明了什么呢?我們每個人多少都不夠寬容。
其實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人心靈一種潛在美德的表現,更是一種優(yōu)良品質的釋放。這是一種廣納世間萬千,胸懷四海的懷抱,更是一種無塵無染、無私無畏、無需解釋的坦蕩豁達的心態(tài)。
寬容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基本態(tài)度。生活之中又有多少事情需要寬容和原諒。古人說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闭f明修身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獨修其身于完美,方可服人逐漸干成霸業(yè),君臨天下。而修身最側重于對他人的寬容之心,想想看若想為人上人,沒有寬容何以民心去堆筑萬里江山。就像項羽的暴戾苛刻,對他人毫無容忍之心,最終只得四面楚歌,和虞姬一起烏江自刎。而唐太宗李世民卻對人寬宏有諒,通過海納百川的胸懷贏得了部下的忠貞與智慧,迎來世上最輝煌的贊歌“貞觀之治”。
寬容不僅是原諒他人的缺點,包容他人的心胸狹隘,更是一把衡量自身的刻度尺。當我們面對別人的非議時,一定要報著一點感恩地念想。為什么呢?人沒有無非起事端的。應為你做得還不夠好,才會引致議論。這就是一個善意的提醒,要求你做得更好,對自己要求更加的嚴格。從這點出發(fā)你對別人就要有些感謝,因為這使你更加完美和富于人格魅力。然而實屬莫須有的謠言就莫信,最好健忘些,以博大、仁愛的態(tài)度相濡以待,等待時間去解開事情的本質和真相。藺相如使得廉頗負荊請罪,不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領導者的寬容并非違反原則的原諒,試想大意的姑息放縱,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混亂?冒失的言行會給人民、整個集體及國家怎樣的損失?假如一位執(zhí)法者行使假意的寬容,會讓多少罪惡的犯人逃脫法網,而使數千人提心吊膽的過日子?領導者更需掌握寬容有度!
寬容讓人和人之間更清楚地了解彼此,消除不快,省卻無限多余的煩心、郁悶,讓我們去擁抱寬闊的寬容之海。
把握寬容,讓愛繼續(xù)疊加、延續(xù)、升華和蔓延在這個廣袤的世界中。寬容也美麗寬容也美麗古人云:“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薄耙载熑酥呢熂海运〖褐乃∪恕本褪歉嬖V我們對己要嚴,對人要寬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寬容是一種美德。清朝雍正年間,宰相張廷玉與葉符郎同是安徽桐城人,兩家還是鄰居,因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廷玉的母親便修書北京,要張廷玉出面干預。張廷玉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母親:“千里家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蹦赣H見書明理,立即把墻主動退后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張廷玉失去的是祖?zhèn)鞯膸追终?,換來的卻是鄰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你也許聽過、看過,或自己有時這樣的感受:朋友之間因為一句閑話爭的面紅耳赤,竟形同陌路;鄰里之間因為孩子打架導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來;夫妻之間因為家庭瑣事同室操戈,勞燕分飛,如此等等。發(fā)頓脾氣出口怨氣很容易,但代價太大了,其結果就如同為了趕走一只聒噪的烏鴉而砍掉枝繁葉茂的大樹一樣,得不償失。學會寬容,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寬。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你的生命中就會多一點空間。畢竟有多大的胸懷,就會有多高的境界;有多高的境界,就能干多大的事業(yè)。寬容是一種善、一種美、一種胸懷和氣度,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崇高的境界。多一些寬容,就少一些隔膜,多一份寬容,就少一份怨憤;多一份寬容,就少一份仇恨。因為寬容讓世界更美麗。
相關文章:
2.寬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