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讓孩子迷戀的語文老師?中小學語文教師百分之九十都應該回爐!
如何做一個讓孩子迷戀的語文老師?中小學語文教師百分之九十都應該回爐!
牽動人心的全國高考剛剛結束,各種熱鬧也歸于平靜。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相關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
中小學語文教師百分之九十都應該回爐
我特別討厭的“下水作文”這個詞,但是沒辦法,“下水作文”也到處泛濫。很多特級、高級語文教師,在這種“下水作文”里,展示了自己的“假大空”的本質,以及對于基本文學知識和人文知識的貧乏、無知。比如題目出得不錯的浙江卷作文,有位特級教師寫了一篇收到很多庸眾歡呼的“下水作文”,核心思想是“我為蒼生鼓與呼”。這口號聽起來十分雄壯,極其豪情,但整篇文章讀下來,沒有對現(xiàn)實世界、普通生活的任何真正觀察、描述、與反思。感覺只是讀稿子,舉手宣誓表演。
作者引用的例子是列夫·托爾斯泰和施耐庵,以此證明文學作品要反映生活,為底層人民發(fā)聲,才能有更多的讀者。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作為一名特級語文教師,邏輯如此不自洽,是不應該的。反映生活的文學只是文學的一種類型,此外還有關心個人精神世界和自我完善的文學,還有科幻小說、偵探小說等各種類型文學。創(chuàng)作了《追憶似水年華》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城堡》的作者佛朗茨·卡夫卡、《魔戒》的作者約翰·羅·托爾金、《2001漫游太空》四部曲的阿瑟·克拉克、《基地系列七部曲》的阿西莫夫等人,也都是真正的文學大師。
世界文學、中國文學發(fā)展到現(xiàn)在,文學的類型、文學的形態(tài),已經大大地拓展,極其豐富了,作為一名掌握著中小學語文評價標準、對本省中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影響重大的特級語文教師,其文學閱讀視野如此狹隘,對文學藝術的認識如此簡陋,令人十分震驚。這位特級語文教師的低水平,反映出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現(xiàn)狀。
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其實不愛閱讀,不懂閱讀,這種現(xiàn)狀令人十分擔憂。
在一個本應該形態(tài)豐富,認識獨特,拓展思考的母語學習過程中,中小學語文學科以及這門學科的主要執(zhí)行者語文教師,很少人去更深入地閱讀和專研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很少語文教師是對某一類、某一本文學作品有深入閱讀和研究,能夠言之成理、有理有據(jù)地寫幾篇文章,能夠自然而然地談一些觀點的。
語文這門學科,核心是母語學習,核心價值就是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其他哲學、歷史、政治,社會學、心理學等,都有自己的獨立學科,不需要語文教師越俎代庖去操心。真正的邏輯語言,是通過閱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并加以有效的寫作訓練打下基礎的。當這種語言基礎、寫作基礎打扎實之后,學生們在大學或者研究生階段需要高階學習和研究時,可以通過“遷移”寫作能力的模式,很容易地過渡到寫哲學、歷史等類型的文章,也很容易形成“說理性寫作”能力。
再次強調,母語學習的核心,就是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其他,都是拓展性、遷移性學習,不能本末倒置。
然而,語文學科的核心價值定位不清,一直造成了中文母語學習的混亂和低效率。2003年教育部把語文學科定義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就是一個“渾水摸魚”式的語義不清,就如同上海特級語文教師錢夢龍先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說的那樣:語文什么都是,就不是語文。
思考這個學科定位,一看就是外行領導內行而造成的思維混亂?!肮ぞ咝浴敝皇悄刚Z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文性”則是母語學習的拓展能力。而核心的文學閱讀和寫作能力,就這樣被硬生生剝奪了。至于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型寫作,這些,都是要被“打壓”的。
我在幾十個語文教師群里發(fā)現(xiàn),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很多人閉口不談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反而興趣“廣泛”得有些可疑,天文地理歷史政治哲學無所不知無所不談,單單不談文學作品。對于“教學法”,他們也非常熟悉乃至精通,更擅長從網上下載PPT等各種課件。在教室里上課時聲光電齊上陣,圖片豐富,各種對比,非?;},卻沒有認認真真地去研讀一下,自己要上的這篇課文到底怎樣,是不是一篇垃圾文章。如果不是垃圾文章,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怎么樣?作家在他所處的時代有什么樣的交往和影響?
比如“眾所周知”朱自清,他的《荷塘月色》和《背影》每一個中國學生都讀過。教參和標準答案都是死規(guī)定,老師如果不是不動腦子只會灌輸,而是去拓展閱讀《朱自清文集》或《朱自清精選集》(如林賢治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讀朱自清的好友葉圣陶對他作品的評價。這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朱自清了解得會更清楚一點,知道他在青年時期和中年時期寫作上的變化,能夠總結他散文寫作的優(yōu)劣和得失,還知道朱自清不會寫虛構小說,唯一不成樣子的中篇小說是寫早逝的妻子的。在寫作形態(tài)和豐富性這點上,朱自清跟自己的好友葉圣陶不能比。朱自清青年時代寫了一些很有名的、咬文嚼字且很矯情的散文,就受到了葉圣陶毫不客氣的批判。朱自清后來在倫敦居住時寫的《倫敦雜記》,就扎實、豐富、有價值多了。在學術研究上,朱自清的成果也不多,但是他寫的《詩言志辨》《古詩十九首釋》,也是不錯的。比有些語文教師推崇至極的《經典常談》有價值得多。
我不專門研究朱自清,只是十年前為《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撰寫“語文之痛”專欄,找《荷塘月色》來分析時,花了很多時間把朱自清的大部分作品讀完了,重點讀了《倫敦雜記》《詩言志辨》《古詩十九首釋》《經典常談》(手稿影音本)等。這樣理清線索,對堆砌在朱自清身上一些“傳奇”如“餓死不吃美國糧”,也知道了是無良文人吳晗教授編出來的神話。這樣,對朱自清及其所處的時代,也有更多的、更豐富的認識。
作為語文教師,應能如此順藤摸瓜式閱讀、研究,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材料,更新的思考,可以跟學生分享。從而在探討和思考中,師與生都能分享自己的獨特觀點,共同“創(chuàng)造課堂”。這才是面向未來的教與學。
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世界已經進入了萬物互聯(lián)、人工智能作為最新科技推動力的“信息文明”時代,可嘆的是中國大部分語文教師還處在看教參,上網下載課件,照本宣科的“古董級”教學模式上。在語文教研員、特級語文教師主導的“公開(表演)課”等語文交流活動上,大部分語文教師仍在沾沾自喜地傳播語文界黑話,本末倒置地討論“教學法”,基本不涉及對具體文學作品的文本分析,對這些作品的拓展閱讀和研究學習。
語文教學法,是中文母語學習中貽害深遠的一種偽理論。
中文母語學習,除了“教”這一端,還有“學”這一端。學生們的興趣被激發(fā)之后,進行探究式自主學習,比被灌輸知識式學習更有效,也更重要。
很多教學法專家嘴里一套一套的各種(偽)理論,但從來不研究文本,從來不閱讀真正的心理學,不認真了解兒童和少年的心理。他們只在空中構造了一個小龕,點綴了一些假山假石,就形成了自己的“大自然理論”,就成了“教育家”,成了“長江學者”。然后,各種開會,各種開班,各種宣講,各種課題。有些專家跟機構勾結,每年召集成千上萬小學或初中語文教師,在精心策劃舉辦的學習營里神魂顛倒地“修仙”,學習一些可笑的“教學法”,然后推廣某些機構炮制的大量垃圾讀本。
某次在泉州聊起語文“教學法”,孫紹振教授態(tài)度鮮明地批判說:我從小學生到大學到博士生都能教,從未用過什么教學法。在語文這門學科上,能力比教學法更重要。
“能力”不是玄學,也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大量閱讀優(yōu)秀作品并養(yǎng)成思維習慣。如果在研究式閱讀基礎上再進行寫作,不斷地思考而有效地整理思路,那么這樣的語文教師就是最值得尊重的優(yōu)秀教師。
我認識不少愛閱讀愛寫作的語文教師,不過放在全國語文教師的總量上估量,比例肯定少得驚人,只是語文界少之又少的“珍禽異獸”。
我曾在某市初中語文教師學習班上做過一個調查,問有誰完整地讀過“四大名著”。
我預設了一個條件:我會提問的。
我很震驚地發(fā)現(xiàn):不到三分之一的語文教師舉手。這些初中語文教師今后可能會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讀四大名著”,最多是給出具體篇目類如《西游記》。而他們自己竟然沒有讀完過“四大名著”,其他如《儒林外史》《鏡花緣》《聊齋志異》《世說新語》等就不用說了。
還有一些語文教師,嘴巴里經常嚷著“國學”一詞,其實他們知道的不過是《弟子規(guī)》《三字經》《百家姓》,好一點的加上《千字文》,然后就自封為開展“國學教育”了。這種淺陋的“國學”教育,給黑心棉教輔機構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騙錢機會,從而誘騙懵懂且心急的家長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中國的教師培養(yǎng)制度上,本來就是選拔最差的人才進入教師行列,而畢業(yè)生中,通常又是最差的才進入教輔機構。這些畢業(yè)生自己都不會閱讀,更不會寫作,卻在封閉的機構教師里搖頭晃腦地教孩子“人之初,性本善”。不亦悲乎!我看到有個什么思的教輔機構有個什么神,古今中外作品似乎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看在這個機構學習的學生曬出來的筆記“大綱”,發(fā)現(xiàn)是大學三流中文系四流副教授照本宣科的口水渣子,卻被機構拿來當成寶貝。這些人最大的特點是敢講敢干,而無知程度真是令人乍舌。
教師選拔制度上,實質是不能把全國最優(yōu)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師這一個行業(yè)中,而教育主管部門甚至出臺一些奇特的政策對教育“破罐破摔”,導致黑心棉教輔機構泛濫。而正規(guī)學校里,多數(shù)語文教師不愛閱讀,不會拓展閱讀,更不會研究式閱讀。然而并,倫家會“教法”!倫家的“下水作文”是“假大空屁”之母!
不愛閱讀不會寫作只會照本宣科拼命灌鴨子的語文教師,他們連考試能力都很差,卻以為這樣灌輸刷題,孩子就能成為好學生。殊不知,除了打擊孩子的獨立思考,除了破壞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外,他們沒干什么真正的好事。
對于這些懶惰、不愛閱讀、更不寫作的語文教師,我有一個勸告:“無為而治”。不要去教學生,懶惰一點,少管一點,喝喝茶,嗑嗑瓜子,刷刷微信,讀讀公眾號文章。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閱讀。
曾在山東高密當過校長的李希貴在一篇文章里說,有一屆他們高中招生多了,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班缺班主任,缺語文老師,別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從自己的利益考慮,也不愿意兼任。這件事讓管理層大為頭痛。急中生智下,李希貴校長想出了一個辦法:精選“四大名著”等好作品,讓學生們自由閱讀。這個班在沒有“父母”的、被遺棄的、散養(yǎng)的情況下“野蠻生長”,高考卻取得全校語文成績第一。比其他那些被班主任、語文老師天天管著刷題的同年級學生,成績優(yōu)秀得多。
李希貴校長這個觀察透露稱極其重要的信息,這意味著,在中國特定的教育制度下,特殊的教育環(huán)境下,語文教師的認真負責常常會教壞學生。
反思這個典型例子,我建議:既然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無法迅速提高語文教師的水平,也無法在現(xiàn)實中急劇改善教師生活和學習狀況,那么在中文母語教育中,是不是可以考慮“教”“管”盡量放松,語文教師少些套路,少些“教學法”,而是放低自己,跟學生們一起“同窗共讀”好作品,讀完之后跟學生們一起寫讀后感。這樣一起學習,效果反而會更好。
汪曾祺先生回憶自己在西南聯(lián)大上學,寫作老師沈從文,就是在黑板上寫一個題目,然后自己跟學生們一起寫作。返璞歸真,才更有效。
當學生積累了足夠的閱讀,進行了更多的寫作訓練,到了高中三年級的第二學期應付考試時,學校語文組的資深教師,就可以分發(fā)事先油印的一個“考試必備基礎知識”,例如語文教材里出現(xiàn)過的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古文等,讓孩子們花三個月去死記硬背。這些“無用”的“死知識”,跟人生無關,跟美妙的記憶無關,只跟考試有關,通常都是“短時記憶”,考完就忘記了。因此,要集中地背誦,集中訓練,考完之后,就扔掉拉倒。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應試技巧。
在信息文明時代,死知識的灌輸已經很無效了。
學生們如果被激發(fā)興趣,他們在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之后,通過自我探索,以研究學習的方式,會學習到更多更新鮮更活性的知識,也才會真正打好閱讀基礎,并在這種相對廣泛的閱讀上找到“命中注定的那本書”。真正的高效率學習,是在反復閱讀“命中注定的那本書”的過程中,持續(xù)拓展自己的思考,豐富自己的人生,再以有效的寫作訓練,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形成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新一代,才具有對社會、對人生、對各種現(xiàn)象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引領未來的中國,融入真正的文明世界。
如何做一個讓孩子迷戀的語文老師
趙旭
我叫趙旭,是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教書十五年。
十五年來我參加過大大小小許多論壇,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為什么孩子們就不喜歡學語文呢?”面對這一困惑,孩子們說,我不愛語文,不是我的問題;專家們說,你不愛語文,不是語文的問題。既然都不是他們的問題,那只能是我們語文老師的問題了。所以當語文老師真的很難,尤其現(xiàn)在是“大語文”了,越是“大語文”,越容易反襯出“小老師”;語文越多姿多彩,越容易反襯出語文老師的單調蒼白。而且這種蒼白,時間久了,自己都覺察不到了。
我曾經聽過這么一堂課,那位老師講的是《陳情表》,在課堂上老師告訴孩子們:讀《陳情表》不為之落淚者,乃不孝也。于是我們很認真的聽完全堂課,卻沒發(fā)現(xiàn)這位老師有任何落淚的跡象……這是在給自己挖坑嗎?為什么我們不愿把真情帶入課堂了呢?大概是我們忘記了初心,我們自己就把語文變“小”了。
所以,想讓孩子們愛上語文,先要做一個讓孩子們愛上的語文老師,把“小語文”變回“大語文”。
怎么才能把語文變“大”啊?是把體育課都占領了嗎?要知道語文課自身都難保了。我親眼看到,打了上課鈴,孩子們向教室狂奔,突然其中一人說:不用急,這節(jié)課上語文。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勝似閑庭信步蕩回教室。
試想這節(jié)課如果是數(shù)學呢?遲到五分鐘,可能后面四十分鐘都聽不懂了,但語文沒關系,你講的李白杜甫,我查一下馬上知道啊,我們千萬不要成為一個可以被百度取代的老師,要給每一堂課烙上自己的印記,你百度一首詩只能懂一首,你的知識沒有系統(tǒng)化,而我有!我會告訴你唐詩是個大舞臺,首先登臺的是四大才子,人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為其代表,高唱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顯示大唐氣度,他身后一位叫陳子昂的喃喃自語:“我好擔心,這種大唐氣度會轉瞬即逝,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時遠方傳來噠噠的馬蹄聲,王昌齡飛身下馬,“放心吧兄弟,有我們這幫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熱血男兒在,保大唐萬世永昌”,獨坐幽篁里的王維,一邊彈著古琴,一遍應和這位邊塞詩人“是啊,我也見過那邊塞奇異的風光,我看過沙漠里下暴雨,我見過長河落日圓……”這時有人打斷王維,“那么請問,你見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嗎?”不愿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詩仙李白完美的詮釋了盛唐子民的傲嬌。躲在詩仙背后的是愁眉苦臉的詩圣,為什么杜甫總是在發(fā)愁,八年安史之亂,人家一年沒落,全趕上了,所以才能吟出那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家國情懷,我們的大唐就這樣完了嗎?中唐青年白居易表示不服,我相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然而流水落花春去也,晚唐鐘聲到客船,最后一個登臺的是李商隱,他搖頭嘆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啊”想知道這些詩人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嗎?想探尋詩歌發(fā)展的規(guī)律嗎?想學一首就懂一百首嗎?語文課不能遲到啊!
把語文課上成波瀾壯闊的文學史真的很過癮,但真的也很考驗老師的積累,我剛工作的時候,自己都沒懂莊子,就要站在臺上給學生講《莊子》,你知道那種尷尬嗎?所以我講的《秋水篇》,學生記住了河伯;我講“庖丁”,學生記住了那頭“?!?我講《逍遙游》,學生依稀記得有一只大鳥……總之和莊子沒任何關系!后來我讀過了《莊子》全本,才知道自己當年教學是多么的淺薄,沒有任何的鋪墊就要把學生帶上九萬里的高空,這樣的教學一定是架空的,新教改懲罰那些假讀書的學生,同樣也要淘汰不讀書的老師。
語文老師不僅要多積累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做人家的人生導師。西方人在課堂里學知識,在教堂里學精神,中國把這兩項任務都交給了語文老師,語文就是中國人的信仰。前不久金庸先生去世了,我很難過,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他是第一個讓我感到文化自信的人,在我沒上學的時候就在電視上看先生的武俠片了,那時候覺著我們經濟也比不上西方,科技也比不上西方,但是我們有功夫啊!我們有大俠啊!后來上學了才發(fā)現(xiàn)我們不僅有大俠,還有大師,他們留給我們那么多經典,我們做語文老師的就是要為往圣繼絕學啊!所以新版部編教材一下增加了那么多經典篇目,但學生得知后,不是歡呼雀躍,而是一片嘩然,“又要背那么多啊!”
其實不是孩子們不愛讀書,而是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書里有多少他們渴求的營養(yǎng),經我指點迷津后,曾經最不愛學語文的學生在數(shù)學課上偷看起了《紅樓夢》,數(shù)學老師崩潰了,“我教了這么多年書,從來都是別的課上刷我的數(shù)學題,今天怎么反了!”他感覺自己受到奇恥大辱,我安慰他:是啊,這就是“大語文”的魅力啊。我堅信每個人體內都有一枚文化基因,語文老師就是這枚文化基因的喚醒人,而不要做扼殺者。我的一名同事對他的學生講,誰把網絡小說帶到教室,我就給他燒了,我說你這不是在焚書啊,是在坑儒啊!你埋掉的是一個少年對文學的熱愛啊,所有的網絡小說都不好嗎?需要有多深的文學功底才能寫出《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網絡小說啊?所以我們不要急于去“堵”,而要去正確引導,甚至大膽開辟新課堂,我斷言大語文,一定是大課堂,這也是我創(chuàng)辦“語文可以這樣學”這一公眾號的初衷之一。全世界什么人最多,網民啊,全世界家長什么抱怨聲最多,孩子放不下手機,既然放不下,為什么不占領它?我們腦子里這款“教育理念”的APP也該升級了!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可以新聞聯(lián)播,也可以新浪微博,可以圓桌派,也可以奇葩說,甚至可以唱嘻哈,但歌詞我來定,最好四書五經,你能想象我第一次聽到孩子們用rap的形式唱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那種驚喜嗎?這叫什么?這就叫“經典詠流傳”!
文化是教育源頭,教科書就浸潤在這片“活水”之中,只有老師擁有了大語文的觀念,我們這本教科書,才會幻化為博爾赫斯筆下的“沙之書”,在無盡的知識海洋里,我們引領著孩子們一起魚翔淺底,競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