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小石潭記
學習知識無論怎樣學都學不到盡頭,但我們不能以學無盡頭為由而放棄了學習。我們要先學習書本上的內(nèi)容,再多多開闊視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小石潭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石潭記
01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卷石底(quán) 坻(chí) 嵁(kān)
犬牙差互(cī) 翕忽(xī) 佁然(yǐ) 悄愴幽邃(qiǎo)(suì)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隔篁竹 篁竹:竹林
(2)水尤清冽 尤:格外
(3)為坻 坻:水中高地
(4)為嵁 嵁:不平的巖石
(5)潭中魚可百許頭 許:表示約數(shù)
(6)日光下澈 澈:穿透
(7)佁然不動 佁然:靜止不動的樣子
(8)俶爾遠逝 俶爾:忽然
(9)往來翕忽 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0)悄愴幽邃 悄愴:憂傷 邃:深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C)
A.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無所依
C.似與游者相樂 D.其岸勢犬牙差互
(解析:A、B、D三項均為名詞作狀語;C.形容詞作動詞。)
4.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1)從: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②隸而從者(跟隨,跟從)
(2)見:①下見小潭(現(xiàn)出)
②明滅可見(看見)
(3)清: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凄清)
(4)可: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②明滅可見(能夠,可以)
5.請寫出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乃記之而去 古義:離開 今義:往
(2)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古義:年輕人 今義:今指戲曲藝術(shù)中的一種角色
6.下列各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B)
A.青/樹翠蔓 B.潭中魚/可百許頭
C.其岸/勢犬牙差互 D.以其/境過清
(解析:A.青樹/翠蔓;C.其岸勢/犬牙差互;D.以/其境過清。)
7.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4)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使我)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5)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因為這里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8.填空。
(1)文學常識填空。
《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朝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柳河東”。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坝乐莅擞洝笔橇谠1毁H為永州司馬時,借寫山水游記書寫胸中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寫。
①第一段寫小石潭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②文中側(cè)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文中描寫小石潭凄清的氣氛的句子是: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9.有人說,小石潭是一幅畫,這幅畫既有粗線勾勒,又有工筆細描。粗線勾勒時,寥寥數(shù)筆,就點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和“四面竹樹環(huán)合”的主要特點。工筆細描時,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狀,水中游魚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勢的犬牙差互,整體環(huán)境的凄神寒骨,刻畫得淋漓盡致,形神兼?zhèn)洌钊松裢?/p>
(1)市旅游公司準備開發(fā)小石潭這一景點,想請班上的同學仿照示例為小石潭的景物設計一個景點名稱,請寫出你設計的景點名稱和依據(jù)。
示例:小徑通幽。依據(jù):“隔篁竹”“伐竹取道”。
【示例】聽水軒。依據(j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
(2)請你仿照示例,為你所設計的景點寫一段導游詞,要求抓住其特點,用生動且富有激情的語言進行介紹。
示例:小徑通幽——走入小徑,你會觀賞到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的優(yōu)美景色,會聞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也會體會到“鳥鳴山更幽”的意境。近觀則竹樹環(huán)合,清風徐來;遠眺則群山連綿,霧靄蒼茫。
【示例】聽水軒——走近小潭,你會聽到潺潺不絕的流水聲,會看到和諧愜意的人魚相娛,會嘗到猶如甘醴的清冽潭水。近聽如環(huán)珮相鳴,清脆悅耳;遠聞則鶯歌燕語,宛轉(zhuǎn)悠揚。
02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的題目。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行蹤、感受。
發(fā)現(xiàn)小石潭→觀賞潭中景物→介紹小潭源流→感受小潭氣氛
11.小石潭的潭水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清澈;通過描寫游魚、日光、影子來側(cè)面烘托潭水的清澈。
12.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并任選角度賞析。
句子: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賞析:抓住游魚的神態(tài)、動作,采用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把魚寫得活靈活現(xiàn),充滿情趣;又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點。
13.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請概述作者感情的變化及其原因。
作者感情由“樂”變“凄”。作者遭貶失意來到山水中尋求解脫,發(fā)現(xiàn)小石潭,看到小石潭的景物感到高興;久坐后,感覺四周空曠寂寥、凄清深遠,又勾起自己謫居生活的孤寂悲涼的心境。
14.通讀《小石潭記》全文,可知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變化的,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請結(jié)合課文和鏈接材料加以分析。
鏈接:唐永貞元年(805年)九月,王叔文領(lǐng)導的政治革新失敗,作為參與者之一的柳宗元被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司馬。在永州期間,他寄情山水,排遣憂悶,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
一是受自然環(huán)境的感染,初到小石潭時,聞水聲悅耳,見潭水清澈,“心樂之”;再見潭中游魚相戲,不覺與之同樂;后覺周圍環(huán)境幽深寂靜,不覺心生悲涼;二是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作者仕途失意,政治抱負難以施展,心中不免抑郁,這種抑郁之情雖于美麗的自然風景中獲得短暫的排遣,但時間一久,便不免悲從中來。
03拓展閱讀
石渠記
柳宗元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②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③,或倍尺④,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之,青鮮⑥環(huán)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余⑦,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其側(cè)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⑧,可列坐而休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而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窮也。
(選自《柳河東集》)
【注釋】?、倏剩褐冈铱?。②幽幽:水細流的樣子。③咫尺:古代稱八寸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離。④倍尺:二尺。⑤泓:深潭。⑥鮮:苔蘚。⑦紆余:曲折延伸。⑧箭:小竹。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其長可十許步 可:大約
(2)渠之廣或咫尺 或:有時
(3)睨若無窮 窮:窮盡
(4)予從州牧得之 從:跟隨
16.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標四處)
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1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渠水又轉(zhuǎn)彎往西流,在巖石邊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樣地)流入北邊的小潭中。
(2)風搖其顛,韻動崖谷。
風吹動著山頂,像美麗動聽的音樂,在山崖和山谷間回蕩。
18.文中寫了哪三處景觀?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描寫出其幽深、靜穆的?
文中寫了石渠、石泓、石潭三處景觀。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以涓涓細流之聲來襯
托崖谷的幽靜,以“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寫出其給人以靜穆、曠遠的奇異之感。
附參考譯文:
從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見一個石渠,人們在渠上修了一座橋。有一眼泉水幽靜地流淌,它流淌時的聲音時大時小。泉渠的寬度有時不足一尺,有時則有二尺寬,它的長度約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塊大的石頭,就從下面繞過石頭。越過大石頭再往前走,就發(fā)現(xiàn)一個石泓,菖蒲覆蓋著它,碧綠的苔蘚環(huán)繞著石泓。渠水又轉(zhuǎn)彎往西流,在巖石邊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樣地)流入北邊的小潭中。小潭方圓還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較深,有許多(快速游動的)倏魚。渠水又往北曲折延伸了一些,看上去好像沒有窮盡,就這樣最終流入袁家渴。潭的一邊全是奇異的石頭、怪異的樹木、奇異的花草、美麗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風吹動著山頂,像美麗動聽的音樂,在山崖和山谷間回蕩。看它雖很寧靜,但聽起來卻很遼遠。2
我跟隨柳州太守發(fā)現(xiàn)它,撥開陰郁的密林和腐爛的朽木,開掘和疏通淤土和亂石,把朽木亂草堆積起來燒掉,疏通石渠后渠中灌滿了水??上膩矶紱]有寫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記寫下來,留給匠人,刻寫在潭北面的石頭上,幫助以后喜好游歷的人能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疏通渠道遇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過石頭發(fā)現(xiàn)了石泓和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給游人了。
學法點津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歐陽修、“三蘇”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他們先后掀起的---新浪潮,使詩文發(fā)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明初朱右選韓、柳等八家古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于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就隨之流行。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歷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八大家中有蘇家父子兄弟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故可用“唐有韓柳,宋為歐陽、三蘇和曾王”概括。
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小石潭記相關(guān)文章:
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小石潭記
上一篇:初中語文下冊知識點桃花源記
下一篇:初中語文知識點八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