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草藥之虎杖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莖和根。有毒。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guān)知識,歡迎閱讀!
虎杖的性質(zhì)
虎杖味苦,性平。入肝、膽、肺經(jīng)。功能:祛風(fēng)利濕、破淤定痛、通經(jīng)、止咳化痰。主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婦女經(jīng)閉、產(chǎn)后惡露不下、癥瘕積聚、痔漏下血、跌撲損傷、燙傷、惡瘡癬疾。內(nèi)服:煎湯,10~30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燒灰撒,熬膏涂或煎水浸漬。
【醫(yī)家論藥】
“虎杖之主治,其行血似與天名精類,其療風(fēng)似與王不留行類,第前哲多謂其最解暑毒,是則從血所生化之原以除結(jié)熱,故手厥陰之血臟與足厥陰之風(fēng)臟,其治如鼓應(yīng)桴也。”(《本草述》)
“虎杖,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愛堪看,嘗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澈如冰,白瓷器及銀器中盛,似茶啜之,時人呼為冷飲子,又且尊于茗。”“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藥性論》)
“治產(chǎn)后惡血不下,心腹脹滿。排膿,主瘡癤癰毒,婦人血暈,撲損淤血,破風(fēng)毒結(jié)氣。”(《日華子本草》)
“攻諸腫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經(jīng)絡(luò)。治五淋白濁,痔漏,瘡癰,婦人赤白帶下。”(《滇南本草》)
虎杖的現(xiàn)代研究
主要成分:根和根莖含蒽醌類化合物,如大黃素(Emodin)、大黃素-6-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酸(Rhein)、蒽甙A(Anthraglycoside A,即大黃素甲醚8-β-D-葡萄糖甙)、蒽甙B(Anthraglycoside B,即大黃素8-β-D-葡萄糖甙)、虎杖甙(Polygonin)。
根中含白藜蘆醇(Resveratrol)、白藜蘆醇甙(虎杖亭,Polydatin)。還含有利尿成分黃酮醇甙(Flavonol glycoside)。
亦含鞣質(zhì)和多糖。從根中分離出的酚性成分有:迷人醇(Fallacinol)、6-羥基蘆檜大黃素(Citreorosein)、大黃素-8-單甲醚(Questin)、6-羥基蘆檜大黃素-8-單甲醚(Questinol)、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還分離鑒定了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arabinoside)、槲皮素-3-鼠李糖甙(Quercetin-3- rhamn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 glucoside)、槲皮素-3-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oside)、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 glucoside)、芹菜黃素(Apigenin)、葡萄糖歐鼠李甙(Glucofraangulin)。
此外,虎杖中尚含有游離氨基酸及銅、鐵、錳、鋅、鉀等無機(jī)物。
虎杖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式:
大黃素、白藜蘆醇甙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249.5±34.3mg/kg和1000.0±57.3mg/kg。白藜蘆醇甙50mg/kg 、150mg/kg 及700mg/kg 給大鼠腹腔注射連續(xù) 6 周后,各組部分動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肝細(xì)胞壞死和腹膜炎癥以及骨髓脂肪增生,大劑量組尚可引起白細(xì)胞總數(shù)明顯減少。
虎杖蒽醌衍生物 9g/kg給小鼠灌胃,一周未見死亡。
臨床應(yīng)用虎杖及其制劑,副作用比較輕微。內(nèi)服可有消化道反應(yīng),如口干、口苦、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如失水過多可導(dǎo)致虛脫、休克;外用無明顯刺激性,偶可引起興奮、畏寒等。
中毒救治:
1. 催吐、洗胃、服鞣酸蛋白及活性炭。
2. 對癥治療:酌情補(bǔ)液;如休克時可靜脈注射參脈注射液等,或加入液體中靜脈點滴。
3. 中草藥治療:白芍15g,烏藥、黃連、延胡索、藿香、甘草各9g,廣木香(后下)3g,黃芩6g。水煎,于腹痛腹瀉時內(nèi)服。
虎杖相關(guān)文章:
2.虎杖有什么功效
4.中藥虎杖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