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中藥之蜈蚣
蜈蚣為大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 或其近緣動物的干燥全蟲。亦名天龍(《本草綱目》)、百腳(《藥材學》)。味辛,性溫,有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醫(yī)家論藥之蜈蚣
“蜈蚣有毒,惟風氣暴烈者可以當之,風氣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貴藥病相當耳。設或過劑,以蚯蚓、桑皮解之。”(《本草綱目》)
“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善解毒,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風,內治肝風萌動,癲癇眩暈,抽掣瘛瘲,小兒臍風;外治經絡中風,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癥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瘡甲(俗名雞眼)。用時宜帶頭足,去之則力減,且其性原無大毒,故不妨全用也。”“有病噎膈者,服藥無效,偶思飲酒,飲盡一壺而病愈。后視壺中有大蜈蚣一條,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實在酒中有蜈蚣也。蓋噎膈之證,多因血淤上脘,為有形之阻隔,蜈蚣善于開淤,是以能愈。觀于此,則治噎膈者,蜈蚣當為急需之品矣。”(《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味辛,性溫,有毒。入肝經。功能:祛風、定驚、攻毒、散結。主治:中風、驚癇、破傷風、百日咳、瘰疬、結核、癥積瘤塊、瘡瘍腫毒、風癬、白禿、痔漏、燙傷。內服:煎湯,1~3g;研末吞服,每次 0.6~1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蜈蚣的藥理作用:
1. 止痙作用 止痙散(全蝎、蜈蚣)每天1g,連服1、3、9天后,對卡地阿佐、士的寧、煙堿的半數驚厥量引起的小鼠驚厥均有對抗作用,在同劑量時蜈蚣對抗上述3種藥物的驚厥效價比全蝎高,而對鹽酸古柯堿性驚厥則無效。
2. 抗真菌作用 蜈蚣水浸劑(1:4)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緊密著色芽生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抗腫瘤作用 蜈蚣水蛭注射液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它能使小鼠的精原細胞發(fā)生壞死、消失。蜈蚣水蛭對小鼠肝癌瘤體的抑制率為26%,屬于微效,對網狀內皮細胞機能有增強作用,但長期應用對肝臟有損傷。化癌丹(含昆布、海藻、龍膽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蜈蚣的毒副作用和解毒急救方式:
蜈蚣含有二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及溶血蛋白質??梢鹑苎饔?,并能引起過敏反應。大量蜈蚣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樞。
曾有報告,蜈蚣注射液肌肉注射后10分鐘,部分病例有灼熱感,面部輕度潮紅,頭昏頭脹等,大都在1~2小時內消失。亦有報告,服含有本品的湯劑,每日9g,3天后出現頭昏乏力,尿呈醬油色,診斷為溶血性貧血。
亦有應用本品致全身出現過敏性皮疹和過敏性休克的報告。
本品中毒的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全身無力,不省人事,心跳及脈搏緩慢,呼吸困難或面色潮紅,尿呈醬油色,體溫下降,血壓下降等。
中毒救治:
1. 用2%~3%碳酸氫鈉溶液洗胃,然后服用活性炭。
2. 迅速沖服制馬錢子末0.5g,以對抗毒素。根據病情3小時后可重復給藥1次。
3. 酌情補液,并給予維生素C。
4. 其他處理:肌肉注射異丙嗪等抗組胺藥物,亦可酌情皮下或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呼吸困難時可給予呼吸興奮劑,如尼可剎米等。
5. 中草藥治療:
a. 茶葉適量,泡水頻服。
b. 人參(另燉)、五味子、甘草各9g,附子12g。水煎2次,混勻,2次分服。每次間隔4小時,連續(xù)服2~4劑。
蜈蚣中毒相關文章:
4.被蜈蚣咬了怎么辦
5.中藥蜈蚣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