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
抗菌藥物一般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
1.β-內酰胺類抗生素:
(1)胃腸道反應,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氣脹和腹瀉(還可觀察到少數(shù)與抗生素有關的偽膜性腸炎的病例);
(2)各種嚴重程度不等的過敏反應,如皮膚反應(有或沒有癌癢)、藥物熱、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偶見嗜曙紅細胞增多性肺炎;
(3)對血液、血細胞和血液凝集的作用有白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增多癥、嗜曙紅細胞增多、貧血,具有甲硫四唑和甲硫二唑硫醇的頭孢菌素及青霉素會出現(xiàn)低凝血酶原性貧血及血液凝固障礙;
(4)腎功能受損而致血清肌酐濃度上升,偶爾可見短暫的間質性腎炎;
(5)對肝臟功能的損害可以產(chǎn)生短暫性肝酶活性上升(轉氨酶和堿性磷酸酶)及血清中膽紅素濃度增加;
(6)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觀察到眩暈和頭痛的癥狀;
(7)其他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的疼痛、燒灼感、血栓性靜脈炎,在用具有甲硫四唑側鏈的頭孢菌素及青霉素治療時可觀察到雙硫醒(戒酒硫)樣作用,有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對男性生殖有一定影響。
2.氨基糖苷類、萬古霉素、紫霉素、卷曲霉素、新霉素(注射用)等可致聽力減退及耳聾,老年人及幼兒尤易發(fā)生。涉及到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有:
(1)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調,孕婦注射本類藥物可致新生兒聽覺受損,應禁止使用。
(2)腎毒性主要損害近曲小管,可出現(xiàn)蛋白尿、管型尿、繼而出現(xiàn)紅細胞尿;尿量減少或增多,進而發(fā)生氮質血癥、腎功能減退、排鉀增多等。腎毒性的大小次序為卡那霉素=西索米星;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鏈霉素。
(3)神經(jīng)肌肉阻滯,本類藥物具有類似箭毒阻滯乙酰膽堿的作用以及絡合鈣離子,能引起心肌抑制、呼吸衰竭等,可用新斯的明和鈣劑(靜脈注射)對抗。
(4)其他有血象變化、肝酶升高、面部及四肢麻木、周圍神經(jīng)炎、視力模糊等??诜绢愃幬锟梢鹬拘愿篂a、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也可引起過敏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皮疹、蕁麻疹、藥熱、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
3.喹諾酮類藥物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喹諾酮類藥物所涉及到的不良反應系統(tǒng)有:消化道反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代謝與營養(yǎng)方面,皮膚反應(光敏反應),血液與淋巴系統(tǒng)反應,泌尿生殖系統(tǒng)反應。具體的不良反應有:
(1)細菌DNA旋轉酶與哺乳動物拓撲異構酶結構功能相似性帶來的干擾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DNA誘變,細胞毒性);
(2)中樞神經(jīng)毒性(眩暈、困倦、失眠、頭痛、痙攣);
(3)過敏反應(藥疹、光敏反應);
(4)肝毒性(如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升高);
(5)腎毒性(間質性腎炎、腎功能低下者發(fā)生頻度較高);
(6)造血器官毒性(粒細胞、血小板較少);
(7)關節(jié)軟骨毒性(幼齡動物);禁用于圍產(chǎn)期婦女及12歲以下兒童。
(8)低血糖(機制不明)等。
抗菌藥物的注意事項
及早并盡可能地分離患者標本上的病原體,確定后做藥物敏感實驗;
注意給藥方法的合理性,調整給藥方案。如選擇磺胺藥,應依據(jù)其藥效維持的時間和半衰期確定給藥間隔;
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兒、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肝腎功能不正常者、營養(yǎng)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選用藥物品種、劑量、療程的特殊性;
預防手術感染宜在術前2小時開始用藥,一是使血漿里藥物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細菌感染的機遇相逢,二是避免多次使用誘發(fā)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
盡量不在皮膚與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猜你喜歡:
3.常用抗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