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尾的功效與作用 獅子尾的功能主治
獅子尾(學名:Rhaphidophora hongkongensis Schott),附生藤本,匍匐于地面、石上或攀援于樹上。莖稍肉質(zhì),粗壯,圓柱形,獅子尾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獅子尾的功效與作用的資料,歡迎閱讀。
獅子尾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hī Zi Wěi
【別名】麒麟尾、龜背竹、麒麟葉
【來源】天南星科獅子尾Epipremnum pinnatum (L.)Engl.,以根、莖、葉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
【性味】淡、澀,平。
【功能主治】
發(fā)熱,咳嗽,胃痛,腸傷寒。用根或葉0.5~1兩(小兒酌減),水煎服。
毒蛇咬傷。用葉揉爛敷患處。
跌打瘀腫,風濕痹痛。莖葉適量,搗爛,加酒適量,蒸熟,內(nèi)服藥液20~30毫升,余藥外敷或外擦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獅子尾介紹
形態(tài)特征
附生藤本,匍匐于地面、石上或攀援于樹上。莖稍肉質(zhì),粗壯,圓柱形,粗0.5-1厘米,節(jié)間長1-4厘米,生氣生根。
分枝常披散。幼株莖纖細,肉質(zhì),綠色,粗2-3毫米,匍匐面扁平,背面圓形,節(jié)間伸長至6-8厘米,氣生根與葉柄對生,污黃色,肉質(zhì)。
葉柄長5-10厘米,腹面具槽,兩側(cè)葉鞘達關節(jié),關節(jié)長4-10毫米;葉片紙質(zhì)或亞革質(zhì),通常鐮狀橢圓形,有時為長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由中部向葉基漸狹,先端銳尖至長漸尖,長20-35厘米,寬5-6(-14)厘米,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表面平坦,背面隆起,基部寬可達3毫米,I、II級側(cè)脈多數(shù),細弱,斜伸,與中肋成45度銳角,近邊緣處向上弧曲。幼株葉片斜橢圓形,長4.5-9厘米,寬2-4厘米,先端銳尖,基部一側(cè)狹楔形,另一側(cè)圓形。
花序頂生和腋生?;ㄐ虮鷪A柱形,長4-5厘米,頂部粗達1厘米。佛焰苞綠色至淡黃色,卵形,漸尖,長6-9厘米,蕾時席卷,花時脫落。肉穗花序圓柱形,向上略狹,頂鈍,長5-8厘米,粗1.5-3厘米,粉綠色或淡黃色。子房頂部近六邊形,截平,長約4毫米,寬2毫米,柱頭黑色,近頭狀,略凸起。漿果黃綠色。花期4-8月,果翌年成熟。[1]
分布范圍
分布于中國的福建南部、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貴州南部、云南(東南部、南部、西北部)。緬甸、越南、老撾、泰國以至加里曼丹島均有分布。[1]
生長習性
生長于海拔80-900 (-2000貢山)米,常攀附于熱帶溝谷雨林內(nèi)的樹干上或石崖上。[1] 獅子尾性喜溫暖與陽光,亦較耐陰,不耐寒,怕水澇。
繁殖方法
采用扦插繁殖,在春季取嫩莖段,扦插于疏松的介質(zhì)中,注意保濕,其生根塊,扦插成活率高。生根后即上盆。因獅子尾怕濕,栽培基質(zhì)需用排水良好的培養(yǎng)土,并在盆底多墊些礫石或瓦片。[3]
栽培技術(shù)
澆水
獅子尾生長快,在生長期間約15天需施1次餅肥水,澆水要見干而澆,摘心1-2次,使其枝多花繁。
光照
獅子尾屬短日照植物,要適時遮光作短日照處理,以促其開花。
溫度
由于獅子尾喜溫暖,故出溫室后需在室外通風良好,遮蔭下培養(yǎng)。在冬季如夜間溫度超過10℃時可開花,如需在其他季節(jié)開花。北方在入冬前需修剪枝條后,搬進溫室的冷室中越冬。[3]
物種毒性
獅子尾有毒性,內(nèi)服僅能用微量,一般以1/4個葉片為限。[1]
主要價值
藥用
獅子尾的根、莖、葉均可入藥,性味淡、澀,平。能消炎消腫、散痞塊、涼血、接骨生肌。民間用獅子尾莖葉入藥,外用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4]
觀賞
可用于盆栽觀賞。
功能主治
清熱潤肺,消炎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痛。
發(fā)熱,咳嗽,胃痛,腸傷寒。用根或葉0.5~1兩(小兒酌減),水煎服。
毒蛇咬傷。用葉揉爛敷患處。
跌打瘀腫,風濕痹痛。莖葉適量,搗爛,加酒適量,蒸熟,內(nèi)服藥液20~30毫升,余藥外敷或外擦患處。
看了“獅子尾的功效與作用”的人還看了:
2.牛尾的功效作用
3.海藻的功效與作用
獅子尾的功效與作用 獅子尾的功能主治
上一篇:山紅稗的功效與作用